APP下载

市政项目供水管道顶管施工对路基的扰动分析

2022-05-30冯欣

科学技术创新 2022年16期
关键词:顶管路堤扰动

冯欣

(湖南尚上市政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00)

顶管施工面为地下,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大量开挖原地面的不足,可在对地面上构造物、环境不造成破坏的前提下铺设管道。本文选择某市供水管道工程项目为研究对象,根据项目实际,有针对性设定观察方案,分析观测获取数据,通过两组实验总结了地基扰动程度,并就本项目实际,提出动态控制路堤稳定的建议、方法,为类似工程施工作有益探索。

1 工程概况

本文就某市供水管道项目展开研究,本项目的管线穿越公路路堤,由混凝土制作,管外径为2880mm,经地质勘查了解,本项目所处平原地带,图1 所示为顶管穿越地层详细位置及相关情况;使用排水法推进两侧顶管,左侧沉井底板埋深度为15.3m,右侧沉井底板埋深度为14.5m。本工程根据实际需求,需要科学降低地下水位,深度为13-14m。

图1 顶管穿越地层位置示意:(单位:m)

2 受扰动土体应力变化情况

因工具管导致的挤压力,受到此额外载荷扰动的影响,周围土体部位不同,受到不同的扰动,未受扰动之前,其应力分布相对固定且保持平衡,但是遭受到扰动后,其应力变化较为显著。因载荷的影响,挤压区出现扰动,出现水平方向的应力。施工过程中会使用多种机械设备,受到振动、搅拌作用,导致应力所处状态较为复杂。一方面因为施工降低了水平应力,另一方面在推进压力或者泥浆平衡的作用下,导致增加水平应力,受力的多方面改变,要是确保应力水平基本稳定,则会极大降低施工影响扰动情况。

同时,还有一部分土体,受到挤压载荷的影响,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应力均出现改变。主要是因为在顶进时,周边土壤与管道之间摩擦力作用,受摩擦力的影响,导致影响一定范围内的土壤,致使其存在扰动,又被称为剪切扰动,该区域被称为剪切扰动区。摩擦力大小直接关系到剪切扰动的大小、范围及影响程度等。进行施工活动时,无注浆或者未及时注浆,管道、土壤之间存在摩擦力,导致剪切扰动。在摩擦剪切力的影响下,土壤运动向前,为将这部分剪切力降低,最大程度规避剪切扰动。实践中常通过注浆的方式予以规避,改变土体、管道之间的摩擦情况,用湿摩擦代替干摩擦,不仅实现摩擦力的降低,还能扮演相应的支撑效果。此扰动区的大小与注浆压力等有关,也与注浆量存在一定关系,同时管道外径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该施工活动还会导致卸荷扰动,施工区域进行施工活动初期,在剪切力、挤压力等作用下,导致地表出现隆起。施工进行一段时间后,尤其是通过工具管通后,因其外径大于管道,周边提让需要填补多余的外径部分,同时地下水渗透加剧水土流失问题,导致区域内应力松散。因埋置土体较为深入,具有较大的抗剪强度,且上部分布土体在相关设备自动的作用下出现一定程度的扰动。其影响程度不足、扰动范围较小,甚至有的不会出现出扰动情况。

3 观察方案

本工程布置5 个观测点,便于观测沉降情况,有效监测、就扰动的范围、情况等进行深入分析,就路堤的水文变化、沉降情况进行科学监测,探寻二者之间关系;实施顶管施工前,沿平行管轴方向40cm 处设置对比试验,有针对性分析土体力学指标的变化。图2 所示为详细布设观测仪器图,下文中将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形成定量结果。

图2 布设观测仪器图

4 观测成果分析

4.1 地下水位降低对路堤的影响

4.1.1 分析变形规律:其一,工作井和公路坡脚之间相距30.7m,与接收井的距离为25.9m,其中水位最大下降14m。沉井施工过程中,在沉井四周设置相应的井点。载荷因地下水位的降低而增加,实现压密度的提升,上述为引发该部位地表沉降的成因;其二,顶管施工完成后,下低水位沉降为导致地表沉降的主要诱因,本项目观测发现,工作井一侧提升水文,出现沉降回弹,回弹大小不等,中央分隔带、路肩处回弹分别为-0.3mm、-0.5mm。图3 详细记录了地表沉降与地下水位变化的情况。

图3 施工全过程地下水位降低与地表沉降变化曲线(2019 年)

4.1.2 沉降影响路堤动态指标控制情况:图3 所载明情况显示,在横向方向,路堤将出现不均匀沉降,因路堤自身刚性较大,两侧沉降不均匀是诱发路面出现纵向裂缝的主要原因,所以施工全程必须强化监测和预报降水时的沉降情况。路面之所以出现裂缝,主要是因为沉降不均,导致拉应力大于路面路基最大值,主要判断依据为沉降差异导致的路面横、纵坡改变情况,根据国家相关施工规范,该变量应不超过0.5%。

4.2 顶管施工沿轴线沉降规律

4.2.1 顶管施工主要在两方面影响地表沉降,其一为地层损失,其二为地基扰动。掘进顶管时,地下水位变化、上部载荷增加共同作用,扰动出现再次固结,导致地面发生沉降问题。

4.2.2 本项目设置的观测点,充分考虑不同位置在顶管掘进过程中的沉降情况。本工程经充分考虑不同位置后设置观测点,详细观察顶管掘进时沉降现象。经过观测可发现,顶管达到后,达到顶管后,会影响一定范围内的土地,外在表现为隆起、沉陷,但是不会对扰动区外的土体造成影响。路基下面穿越顶管后,沿轴线方向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图4 所示为各观测点在施工不同阶段随时间变化而出现沉降变化曲线。

图4 不同施工阶段沉降随时间变化曲线(2019 年)

4.2.3 根据图4 所载明的数据表明,机头进入到相关位置后,路堤出现沉降情况较为严重。同时沉降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扰动沉降,呈现出典型的超前性、瞬时性特点。第二阶段,扰动后再固结,存在典型的时间效应,稳定时间受土质情况、扰动程度的影响,即扰动、土质等情况不同,其稳定时间也不尽相同。

4.3 沿横向地表沉降分析

为对顶管施工的影响情况科学有效直观的给予评价,本文以顶管为中心,设置5 个观测断面,断面设置在其前后30 米内,通过上述方式有效了解沉降变化的情况并予以对应分析。

经上述5 个观测断面观测发现,见以图5 不同位置沿纵向沉降变化曲线,在顶管穿越中线周边集中出现沉降,即距离中线越近,其沉降量越大,距离其越远,沉降越低。最大沉降量为14.35mm,出现在距中线15m 处,最小沉降量为7.8mm 出现在距离中线30m 处,由于下雨出现13.40mm 的最大沉降量,因此可以断定,顶管施工主要影响轴线外15m 范围内的土体,而降水对土体的影响范围也相同。所以在下穿公路路基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扰动范围内结构物受扰动的影响,尤其是下穿土体伴随存在地下水的情况,计算时必须予以高度关注。

图5 不同位置沿纵向沉降变化曲线

5 地基扰动程度分析

顶管下穿路基前后,与外壁较为靠近处分别进行两项试验,第一项试验为静力触探,第二项试验为钻孔取样试验,主要是分析土体的力学指标,尤其是通过分析这些指标,定量分析扰动程度。

5.1 静力触探对比试验

土体强度高度通过静力触探试验能够获取,尤其是经由侧壁阻力、锥尖阻力等测试反映的更加精确。施工前后锥尖阻力变化曲线如图6 所示:通过试验得出结论数据如下:

图6 施工前后锥尖阻力变化曲线

5.1.1 锥尖阻力在深度7.0~1.5m 范围内变化不明显,其变化较小。

5.1.2 因施工扰动影响,顶管穿越深度7.0~13.5m 范围内,降低了土体强度,锥尖阻力显著降低,经评估和计算,影响量平均为-13.3%。

5.1.3 相关资料表明,深度超过25m 后,因伴随顶管施工实施降水,也就意味着将荷载增加在上部,再次压缩地基,进一步提升土体强度,锥尖阻力显示增加较为普遍。

5.2 钻孔取样对比试验

通过本试验能够对土体力学相关指标进行清晰分析,了解相应变化情况,通过试验得出如下结论:

5.2.1 压缩系数变化情况:其一,粘性土压缩系数在0.0~4.0m 范围内稳定性较高,变化不大,该变量介于6%至12%之间,压缩系数变化较低。其二,在8.2m 处,改变量骤然增加56%;在9.2m 处,改变量有出现骤然增加的情况,增加量为328.57%;在10.2m 处,改变量骤然增加127%;从深度、压缩系数变化情况而言,主要扰动区为管壁四周1m 范围内。其三,压缩系数介于1m 至4m之间存在降低情况,致因为地下水降低。通过上述我们可以得出,通过对其相关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扰动区共有两部分,轴线上部区域为上部分,轴线下部区域为下部分;上部区域土体强度有所下降,下部因遭受密压效果,强度有所提升。

5.2.2 孔隙比变化情况:其一,深度2-4m 范围内土壤,孔隙度和深度之间关系为负相关,即深度降低,孔隙比提高。压缩变化也是如此,压缩量累计为2.1cm;其二,深度8m 至10m 之间为顶管穿越区,因为施工活动扰动公路地基,因为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流砂,但量非常少,增加了孔隙,最大增幅时35%;其三,在上部降水的影响下,轴线以下的地基土也存在压缩。

5.2.3 液性指数、塑性指数变化情况:塑性指数作为重要指标,旨在了解土体固结压缩特,从塑性指数变化角度看,上部粘性土出现减少,但程度大小不一,其表现出与孔隙比减少的一致性。从也行指标变化角度看,上部粘性土的该指标均出现降低,但降低程度大小不一,主要是由于降水导致土体压缩所致。

6 结论

公路地基完成固结后进行顶管穿越势必扰动土体并导致土层损失,因受这一影响,导致路堤出现横向、纵向不均匀沉降。相关研究发现,进行顶管施工时,进行动态监控和预警措施,控制路堤纵向、横向变量不超过0.5%,能够有效规避路面出现裂缝问题,本文相关结论如下:

6.1 如路堤两侧沉井施工需同步实施降水操作时,必须充分了解项目所在地的地质情况,科学设定降水深度,有针对性明确降水速率。本项目实践发现,如路堤纵向、横向变量因沉降差所致不超过0.5%时,路面会保持良好,行车较为平稳,驾驶较为舒适;顶管下穿公路路堤过程中,如果也需要降水操作,也必须思考降水情况影响扰动区的范围。施工扰动导致的路堤沉降不均同样采取0.5%的控制指标,以此确定掘进速度,并有有针对性选择施工工艺。

6.2 顶管施工也会扰动土体,其扰动范围以管壁为中心1m 距离,呈四周扩散状,扩散程度主要取决于土壤内部摩擦角。相关试验表明,扰动区以轴线为中心划分为两个区域,其一为上区,其二为下区。上区土壤强度不断降低,压缩系数增大,增大量超50%,同时孔隙比增加,最高为35%,导致地表发生沉降的主要因素为土体出现扰动后再次固结。下部土体主要呈现出压密状态。

6.3 顶管下穿公路过程中,尤其是土质为含砂层,应科学协调水、砂二者的关系,以免导致流砂问题,有效规避土体局部区域出现空洞,直接影响到公路竣工后的正常使用。

猜你喜欢

顶管路堤扰动
嵌入式反压护道作用下软基路堤稳定性研究
顶管工程土体沉降计算的分析与探讨
铁路浸水路堤优化的边坡稳定分析
市政工程施工中的顶管施工技术
带扰动块的细长旋成体背部绕流数值模拟
顶管施工技术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
关于市政工程顶管施工技术的探究
填石路堤强夯施工技术及路基响应研究
磁暴期间中国中低纬电离层不规则体与扰动分析
路堤下CFG桩复合地基稳定分析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