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唐宫夜宴》舞蹈

2022-05-29张冰

百花 2022年2期
关键词:唐宫夜宴琵琶

张冰

摘 要:本文对《唐宫夜宴》舞蹈所蕴含的文化符号进行研究,从服饰、乐器、诗词、舞蹈等方面赏析唐代文化艺术,旨在通过剖析《唐宫夜宴》舞蹈,启发文艺工作者进一步深究艺术作品的产生背景、素材、时代特征等,既为更好地欣赏了解作品,也为能创作出更好的文艺作品产生共鸣。

关键词:《唐宫夜宴》;唐朝文化艺术

舞蹈《唐宫夜宴》用优美俏皮的陶俑舞蹈描述了唐代生活的场景。用婀娜多姿的霓裳舞韵将大唐盛世的传统文化形象完美地呈现在舞台上,使观众在欣赏唐韵舞姿的同时,感受到中华厚重历史和文化的魅力。

《唐宫夜宴》舞蹈运用不同层次的画面进行了演绎。一是借助灯光和舞美呈现三维中的博物馆馆藏陶俑,展现出一群唐宫少女慢慢苏醒的画面;二是陶俑们“活了”,在花园中穿行嬉戏的画面;三是夜幕降临,少女们在一湖秋水边嬉戏玩闹的画面,她们以水为镜敛起了妆容,有的仿佛被触动了思乡之情,有的举起手中的笛子吹奏,有的在舒缓的音乐中恹恹欲睡。随着庄严的号角声响起,少女们整装列队步入殿堂,在夜宴上奉献了一场精妙的演出。最后,少女们逐渐定格成为博物馆中的陶俑,又化作远去的历史……

《唐宫夜宴》舞蹈风格诙谐幽默,令观者有真切的梦回唐朝之感。陶俑们活泼灵动,仿佛从古画中走出。《唐宫夜宴》灯光舞美设计技术高超,将舞台空间与舞蹈完美结合,可以说这个舞蹈的成功与灯光舞美的精妙设计密不可分。据说,这群舞蹈演员在表演时,为了呈現唐代女子的丰腴感,嘴里都含了两块棉球,以突出脸之圆润,更显娇憨可爱,也将“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大唐美人之姿完美展现出来。观看舞蹈《唐宫夜宴》,仿佛置身于一幅箫鼓喧阗、笙歌迭奏、伎艺舞蹈的唐代画卷中。

一、观《唐宫夜宴》舞蹈,欣赏唐朝服饰

在这支舞蹈里,陶俑和演员的服饰特点为“红腰带绿丝绦”,红绿二色使用较多。古时红绿乃大富大贵的象征,乐俑虽着长裙丝绦,却简约飘逸不繁杂,这样的服饰利于表演,不会影响演员起舞。唐朝时,服装的款式、色彩、图案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一时期的女子服装可谓是中华服装史中独一无二的精彩绝伦之作。唐时法服与常服并行,法服即传统的礼服,冠、冕、衣、裳之类;常服又称公服,即一般性的正式场合所穿之衣,包括圆领袍衫、幞头、革带、长筒靴;品色衣已形成制度,平民多着白衣,妇女髻式繁复,贵族妇女面部化妆成额黄、花钿、妆靥等,女服主要为裙、衫、帔。唐朝在文化交流中广采博收,对西域、吐蕃的服饰文化兼收并蓄,因而浑脱帽、时世妆得以流行。唐代孔颖达在注释《左传》时曾经这样解释中华民族的“华夏”之谓:“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道出繁荣灿烂的冠服文化,是华夏民族之首要标志。

高腰襦裙是在唐代贵妇中流行的款式,它将裙带高高系在腰线、胸线以上,或齐胸而系,这种款式不论身材丰腴还是消瘦都能达到别样的飘逸质感。齐胸襦裙分为两种:“对襟”和“交领”。唐朝时期,“对襟”齐胸襦裙的适用范围更加广泛一些。《唐宫夜宴》里的乐俑们就穿着红绿相搭对襟齐胸襦裙,服装造型源于隋代坐部伎,白居易有诗云:“堂上坐部笙歌清,堂下立部鼓笛鸣。”

二、观《唐宫夜宴》舞蹈,了解唐朝乐器

这支舞蹈里14位表演者手中分别拿了笛、钹、曲颈琵琶、觱篥、竖箜篌、五弦琵琶、排箫,还有一个像手鼓一样的小面鼓。小面鼓是汉代河西走廊“丝绸之路”维吾尔族手鼓借鉴改用的乐器。唐朝时期国力鼎盛、民富国强,秉承开放包容之理念,广纳四海英才,吸取了西域等外界歌舞乐器所长,逐渐形成宫廷十部乐,不仅音乐体系日趋完整,风格多样化,乐器种类也达到中国封建社会巅峰。据《乐府杂录》记载,唐朝乐器有三百种之多,最受欢迎的有古琴、琵琶、羯鼓、筝、觱篥、笛、箜篌等。

排箫在唐代贵族家庭乐舞表演、唐代卤簿鼓吹乐中十分常见。唐金乡县主墓发掘出土的骑马吹排箫俑,骑马吹箫俑端正地坐在马背上,庄严肃穆地吹奏着礼乐。造型富有巧思,灵巧精致。觱篥,也称管子,属吹管乐器,由古代龟兹人发明创造,同样在金乡县主墓也有骑马吹觱篥女俑出土,神态鲜明,英姿飒爽。

更值得一提的是箜篌,《唐宫夜宴》舞蹈中有个乐俑拿着的像小号的竖琴一样的乐器就是它了。有诗云:“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形容箜篌的声音具有空灵美,有诗云:“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箜篌由西域传入中国,到唐朝时期演奏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唐宫夜宴》中乐俑手持箜篌,小巧精美、轻盈曼妙,甚是可爱。一般竖琴单排琴弦,一块面板朝上,而现代箜篌有面向左右两侧的两块面板,双排琴弦,相对应的琴弦音高相同,每根琴弦下像古筝一样装有琴码。

三、观《唐宫夜宴》舞蹈,欣赏唐代诗词

唐朝是一个文化空前繁荣的朝代,出现的诗人数不胜数,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都是唐朝著名诗人,他们的诗句或刚劲有力或婉约优雅,影响力亘古迄今。唐朝时期为何出现如此之多文豪诗人?出现如此之多传世佳作?

唐朝经济的繁荣为文化繁荣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唐朝城市生活繁花似锦,先后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呈现一派太平盛世景象。唐玄宗统治时期,鼎盛局面达到了顶峰,在文坛上出现了盛唐气象。“时势造英雄”,科举制度在唐朝的完善和实施,透露了大唐盛世之开明之风,提升了唐朝诗歌创作范围的广阔性,从达官贵人到黎民百姓,从边塞风光到田园风情,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从引吭高歌到低吟浅唱,唐朝诗人的诗歌创作囊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唐朝的文化繁荣不仅依靠文人的自我研修,更多依靠的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在如此繁荣的文化景象中涌现出许多佳句。

1.形容服饰之美。白居易《卢侍御小妓乞诗,座上留赠》中的“郁金香汗裛歌巾,山石榴花染舞裙”,《缭绫》中的“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翦纹。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都意在形容唐代织锦的织工之精妙与色彩之绮丽。还有《上阳白发人》:“小头鞵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李群玉《赠歌姬诗》:“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风格只应天上有,歌声岂合世间闻。”这两首诗都是形容唐代服饰妆容之美的。

2.形容器乐之多。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其中的羌笛没有出现在唐代的十部乐中,而是唐朝边塞所见的乐器,未正式进入唐代宫廷或军队,是少数民族或军队中的兵士所自用的一种乐器。王之涣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白居易诗云:“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唐代乐器琵琶有“大琵琶”“秦琵琶”“五弦琵琶”等,乐工巧匠将传统直颈琵琶与外来的曲颈琵琶结合起来,保留了曲颈琵琶梨形曲颈的形制特点,并且在演奏姿势和演奏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变革,使琵琶成为唐代歌舞音乐的主要伴奏乐器,在独奏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描写笛的诗句有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观胡人吹笛》中的“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李益《春夜闻笛》中的“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描述笙的诗句则有郎士元《听邻家吹笙》:“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3.描述歌舞之华。许浑《观章中丞夜按歌舞》诗:“夜按双娃禁曲新,东西箫鼓接云津。舞衫未换红铅湿,歌扇初移翠黛颦。彩槛烛烟光吐日,画屏香雾暖如春。西楼月在襄王醉,十二山高不見人。”元稹《骠国乐》有云:“促舞跳趫筋节硬,繁辞变乱名字讹。千弹万唱皆咽咽,左旋右转空傞傞。”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有云:“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岑参《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鋋歌(此曲本出北同城)》:“美人舞如莲花旋,世人有眼应未见。”这些诗句皆描述了盛唐的歌舞之华。

十部乐除燕乐与清乐外,其余八部都是其他民族和外国乐舞。作为汉族传统乐舞的清乐,在武则天时,宫廷保存了六十三曲,其他八部外来乐舞总共不过二十多曲,仅占清乐的三分之一。唐代,在敦厚的本土音乐与外来优秀器乐的融会贯通中,将民族音乐的发展推向了封建社会的高峰,给文人才子们的文学诗词创作提供了肥沃土壤,为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留下了瑰宝。

四、观《唐宫夜宴》舞蹈,追寻唐代舞蹈之舞姿技艺

参与舞蹈的舞者认为《唐宫夜宴》这支舞中没有高难度的技巧动作,没有对演员身材苛刻的要求,也不是金字塔里“学院派”的技能秀,却能够别出心裁从众多节目中脱颖而出。细观《唐宫夜宴》,这是一群乐伎去宫廷表演路上发生的一段趣事,舞蹈编排强调“趣”字,“摆臀小碎步”贯穿整个舞蹈,乐伎们在湖边照影时有“点翻身两周”的动作,除此再无其他大动作。唐代宫廷舞蹈有健舞和软舞之分,舞蹈节目不固定。健舞动作矫健有力、节奏明快、快速轻捷、变化多姿。虽无视频考证,但从白居易诗中的描述,也能联想并重现相关画面:《胡旋女·戒近习也(天宝末,康居国献之)》“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左旋右转不知疲”体现出健舞快速轻盈、变化多姿的特征。诗中所描述的舞蹈动作真切传神,翩翩如在眼前。古籍《教坊记》和《乐府杂录》记录了许多健舞名目,有《柘枝》《剑器》《胡旋》《胡腾》等。据记载,著名的宫廷乐舞还有唐代创作的《霓裳羽衣舞》《何满子》《凌波曲》《叹百年》《菩萨蛮队舞》《骠国乐》《浑脱舞》等。

胡旋舞是唐代著名健舞,原为中亚一带的民间舞。唐有“胡旋女,出康居(今中亚撒马尔罕一带)”之说。隋唐九部乐、十部乐中均有康国乐,“急转如风,俗谓之胡旋”。舞蹈伴奏以鼓为主,特点是快速连续的多圈旋转。唐诗描写该舞旋转美姿如回雪飘飖,似蓬草飞转,像羊角旋风,若奔车轮盘;纵横腾踏应弦鼓,千匝万转不停歇。旋转舞动之急速,致使观众难分背与面。敦煌220窟唐代壁画伎乐天急转如风的舞姿图,以及宁夏盐池唐墓出土的石刻舞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胡旋舞的风姿。

软舞动作抒情优美,节奏比较舒缓,以舞袖和腰身动作见长。软舞也叫文舞,有《凉州》《绿腰》《苏合香》《屈柘》《团圆旋》《甘州》等名目。唐代著名的软舞是《春莺啭》。据《教坊记》载,“春莺啭”是高宗早晨听到莺叫声,命乐工白明达谱曲,并将此曲称为《春莺啭》。白明达是著名龟兹(今新疆库车)音乐家,所作乐曲具有龟兹风格。唐人张祜《春莺啭》诗云:“内人已唱春莺啭,花下傞傞软舞来。”描写宫中技艺最高的“内人”,表演《春莺啭》柔曼婉畅的歌声舞态。《春莺啭》的音乐与舞蹈,都有描写鸟声、鸟形的特点,也将古时劳动人民的生活融入舞蹈中,出现了模仿动物的肢体语言,有一定的图腾崇拜因素。

前面提到的软舞名目里有《绿腰》,它是一种唐代的汉族舞蹈,也称为《六幺》《录要》《乐世》等,为女子独舞,节奏由慢到快,舞姿轻盈柔美。这种舞蹈对身体柔韧性的要求很高,舞蹈的乐曲一般都是从慢到快,节奏分明。唐代比较著名的乐曲,比如《水调歌头》《琵琶行》等都是很有名的《绿腰》乐曲。由于这种舞蹈可以展示出女子的柔美和轻盈,因此在当时是非常受欢迎的。南唐《韩熙载夜宴图》描绘的画面上,就有王屋山舞《绿腰》的场面。幸而有了这幅画,才能使我们领略到一千多年前《绿腰》的美妙舞姿。

《唐宫夜宴》中的乐伎们所跳的舞蹈跟健舞、软舞这些都不同,舞蹈记录的是她们去宫廷路上的过程,记录了她们的日常生活,而这个过程充满了趣味诙谐,从中能看到唐代舞姿舞韵。

五、结 语

观《唐宫夜宴》舞蹈,如临唐代书画之境,如觅“国家宝藏”,如欣赏气魄雄伟的唐代建筑,如推开一扇通往盛世大唐的大门,唐代的文化艺术气息扑面而来,令人叹为观止!唯愿能通过探析《唐宫夜宴》舞蹈,启发文艺工作者进一步深究艺术作品的产生背景、素材、时代特征等,既为更好地欣赏了解作品,也为能创作出更好的文艺作品产生共鸣。

(安康市群众艺术馆)

参考文献

[1] 吕思勉.唐朝大历史[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

[2] 彭定求.全唐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3] 孙剑.唐代乐舞[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18.

[4] 段安节,亓娟莉.乐府杂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猜你喜欢

唐宫夜宴琵琶
Tang Gong Ye Yan《唐宫夜宴》
邂逅 《唐宫夜宴》
Balcony
我和我的琵琶
星之葬
星之葬
10·1潮趴夜宴不停歇
“琵琶”和“枇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