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叔本华悲剧理论下《高老头》的多重悲剧性解读

2022-05-29杜亚男

百花 2022年2期
关键词:高老头叔本华人性

杜亚男

摘 要:《高老头》是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所著《人间喜剧》的序幕,其中的高老头、拉斯蒂涅、鲍赛昂夫人等重要人物,他们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个悲剧的诞生过程。叔本华曾说“悲剧是文艺的最高峰”,以叔本华三种悲剧类型为主轴去探究《高老头》的多重悲剧性,既展现了这部作品的艺术魅力,也给人以重要的启发。

关键词:《高老头》;悲剧理论;叔本华;人性;命运冲突

叔本华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其唯意志论对中西方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他认为“世界是我的表象,意志是世界的本质”,这里的意志与我们生活中的“意志”有很大的差别,这是一种无意识、无理性的冲动。可以说,叔本华认为意志的核心就是追求生存的欲望,欲望永远得不到满足,所以人生充满了痛苦与煎熬。他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把悲剧分为三个类型:第一种是“某一剧中人异乎寻常的、发挥尽致的恶毒”制造的悲剧;第二种是“盲目的命运,也即是偶然和错误”所造成的悲剧;第三种是“剧中人彼此的地位和关系的不同”所造成的悲剧。本文以叔本华悲剧理论为基础,从不同视角探析《高老头》的深层人性与命运悲剧。

一、人性沦丧之悲剧

在叔本华提出的三种悲剧类型中,第一种是因为某些“特别坏”的人导致的悲剧,这种人物在剧中往往是悲剧的制造者,也可以称这种悲剧为“恶人悲剧”。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拜金主义抹杀了亲情,放大了人性的自私与欲望,可欲望的满足只是暂时的,因为欲望是经久不息的。

高老头的女儿和伏盖太太在小说中便扮演了这类“恶人”角色,她们自私刻薄,被个人欲望所驱使,为身边的人制造不幸。她们被无穷的欲望支配,将亲情与人性无情践踏,被世俗金钱裹挟向前,漠视身边的温暖与爱,用冷漠、自私、势利、无情、狠毒来回应这个世界。高老头最后的结局,无疑令人感叹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凉薄,这是一场对亲情与人性的审判。

(一)血缘亲情的扭曲

阿娜斯塔齐和但斐纳是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在父亲的帮助下,她们步入上流社会,接受了金钱至上的“洗礼”。对她们而言,亲情,只不过是提供了攀比和剥削的对象,以此来满足自己虚无的欲望。

二十多年来,高里奥一直是付出者,女儿们甚至在高里奥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也要来冲击他紧绷而又脆弱的神经。面对父亲的哀求,娜齐毫不在意,她的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和名聲,在得到拉斯蒂涅“严守秘密”的承诺后,头也不回地抛下自己虚弱的父亲。在高里奥临死之时,两个女儿一个都未曾来见他最后一面,他被两个女儿“狠狠地踩在脚下”,忍受着自己一生最爱的女儿给自己上的毒刑。血缘亲情在欲望的裹挟下变得扭曲而丑陋,孝道成为幻想,体谅变得可笑。

叔本华曾说:“一切意欲都是由于需要,因此都是由于缺乏,也都是由于痛苦。某一愿望的满足便能够结束这个意欲,然而,对一个已经满足了的愿望来说,至少还有别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沉溺于金钱欲望的追逐中,亲情亦是可有可无的“奢侈品”,它存在的唯一价值是作为女儿向父亲一味索求的虚伪的“通行令”,使得这场没有鲜血的剥削变得合乎情理。高老头凄凉去世是亲情扭曲的结果,爱在金钱与欲望面前变得卑微而又奢侈。

(二)道德人性的丧失

伏盖公寓是小说中人物集中活动的场所之一,它的所有者伏盖太太是目睹高老头从风光得体到一无所有的人。在资产阶级社会,金钱与财产是金科玉律,它可以使丑陋变得优雅,人们宁愿去相信金钱堆积的虚无幻想,也不愿说服自己去接受现实。道德与人性建立在权势与财富之上,当一个人走向财力的下坡路时,虚伪与势利的人便会露出他们真实的丑恶面目。

高里奥刚刚搬进伏盖公寓的时候,衣着讲究,住上等房间。伏盖太太将一切都尽收眼底,虽表面依旧“风平浪静”,可她在心里已经在盘算如何在高里奥身上开始她的新生活了。然而,高里奥对她的挑逗和勾引丝毫不理会,滚烫的欲望被冷水浇灭,加之被伯爵夫人欺骗的愤怒,高里奥就成了造就她这场闹剧的“罪魁祸首”。金闪闪的美梦破灭,她又不愿去面对以往的拮据生活,只能将怨恨全都转移到高里奥这个无辜的人身上。这种仇视直到高老头临死也未消减,甚至在拉斯蒂涅付钱之后,她也只是吝啬地拿一条翻新的被子给高老头,不愿给这将死之人最后一点体面。

伏盖太太的人生是悲惨的,心灵是丑陋不堪的,高老头的死并不会对这个欲望焚身的人产生一丝一毫的影响,她还会继续追逐名利,在斤斤计较中度过自己的后半生。道德的约束与人性的善良对伏盖太太而言是无用的,因为这换不来金钱与奉承,满足不了她那膨胀的虚荣心。在金钱支配的社会中,欲望无穷无尽,人性被抛弃,道德被耻笑,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剧。

二、盲目命运之悲剧

叔本华提出的第二种悲剧是“盲目的命运”引起的,也就是偶然和错误,意外的变故。这一悲剧更多地在于情节之间的巧合与错误偶然导致了剧中人物命运的悲剧,高老头、拉斯蒂涅都是自身命运的承担者,在一系列错误与偶然下酿成自身的悲剧,也可以称之为“命运悲剧”。

(一)高老头的“空悲切”

巴尔扎克将高老头描绘成“父爱基督”的形象,他对资本主义商品生意了如指掌,但是在资产阶级人际关系上却保留着宗法式的道德观,他始终信奉着这个社会和世界是依靠父道作为轴心的,所以他会倾尽自己全力去满足女儿的需求。可这世上的果无非都是自己或者与自己相关的人种下的因,一个个看似在当时是无私而又美好的决定,最终却可能化身利剑,将人逼向绝路。

随着妻子的离世,女儿成了高老头双重爱意的承担者。情感释放获得的愉悦感增强了高老头对女儿的依赖,他开始在女儿的笑颜中找寻自己的价值。为了女儿的面子,选择在那“金钱至上”的社会中毅然切断自己的经济来源,将所有美好寄托在女儿身上。可以说,高老头是这场亲情悲剧的制造者,同时又是悲剧的受害者。

空悲切”出自岳飞《满江红》,意为“独自悔恨,悲悲切切”。高老头原以为将女儿送入上流社会,嫁给体面的人家,他就可以受到尊重,享受天伦之乐,可最终却是被迫住进了寒酸的伏盖公寓,高老头并不知道当初看似深明大义的决定会让自己的后半生如此凄苦。没有了生意收入,已有的财产不断被剥削,等到被榨干了金钱,又榨干了生命,高老头才幡然醒悟,原来金钱可以买到“亲情”。

可命运不止跟他开了一次玩笑。为了小女儿但斐纳的幸福,他为她和拉斯蒂涅买了一套公寓,女儿毫不吝啬地亲吻了他,那时的他欢乐着,丝毫预测不到命运跟他开的第二次玩笑。随即而来的是,但斐纳参加鲍赛昂夫人的舞会,阿娜斯塔齐为救玛克辛的哀求,将高老头逼到绝境。若不是恰好为但斐纳和拉斯蒂涅买了公寓,遇大女儿为救情人而索要巨款,又若没有鲍赛昂夫人那场盛大的晚会,高老头可能并不会在那样绝望的处境中死去,可就是这些看起来并不相关的一些偶然与错误,碰撞在一起,交织成为高老头的悲剧。

殊不知,在高老头梦想发芽的时刻,也是他人生迈入无尽黑暗的时刻。眼前是“天堂”,脚下却是“地狱”。可怜的高老头一步一步远离幸福却不自知。命运和高老头开了莫大的玩笑,他视为比生命还宝贵的女儿,最终无情地夺走了他的生命。这一切的开始,本就是个错误,到头来,只留独自悔恨,悲悲切切罢了。

(二)拉斯蒂涅的“断舍离”

拉斯蒂涅是复辟王朝后期到七月王朝时期资产阶级政治家和野心家的典型形象,他本想凭借勤奋努力成就一番功名,却在伏盖公寓这个凄凉贫穷的地方,遇到了让自己不顾一切向上爬的人,命运让这个清白少年一步步迈入追名逐利的资产阶级大军中。尽管这其中他有过懊悔、同情和良知的责备,但最终他看着高老头的墓穴,留下了他的最后一滴眼泪,一颗纯净的心,已然堕落。

“断舍离”原先的含义为将不必需的、不合适的以及已经过时的东西统统舍弃,切断对它们的眷恋。最初的拉斯蒂涅是一位单纯的大学生,他相信只要他勤奋刻苦,会凭借自己的优秀成为公正的法官,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处境。可他毕竟初入巴黎这个繁华虚浮的“囚牢”,人与人之间钩心斗角,因为一己之私不惜出卖亲情、爱情和友情,每个人都像是自私自利的“囚徒”,被金钱捆绑住心灵,支配着躯体,为了虚无的权力与地位,展开一场又一场的人性“屠杀”。

鲍赛昂夫人教给他跻身上流社会的秘诀,让他意识到:法律和道德对有钱人无效,财产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与此同时,他更加认可了伏脱冷告诉过他的“有财才有德”。他的本心在慢慢丢失,凭借自己努力的念头在一点点淡化,与巴黎上流社会不相符合的东西被他逐步舍弃。最后,高老头的死,让这个内心仍留存有些许温热的青年,彻底变得冰冷。

拉斯蒂涅接触到的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未知,将他的命运改写,这是社会环境的“运作”,又是命运的捉弄,住着最寒酸的地方,游走在最奢华的舞会。命运就像上帝一般俯视着拉斯蒂涅的“蜕变”,从挣扎到享受。

三、地位冲突之悲剧

叔本华所讲的第三种悲剧是“剧中人彼此的地位和关系的不同”所造成的悲剧。他们被自己的地位和关系所决定,明明知道也明明看到在互相为对方制造一些灾祸,但是却不得不这样做。第三种悲剧是叔本华最为欣赏的,因为这种悲剧是一些普通的人在平常的环境之中,彼此处于一个对立的地位,眼睁睁看着自己为对方制造的灾祸,可在他们之中,并不能说其中一方是完全错误的。不论是拉斯蒂涅的转变抑或是鲍赛昂夫人情场失意与隐退,在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与地位的支配下,此种悲剧乃是人生所固有,是从人的种种行为和人的性格中产生的东西。这第三种悲剧,是距离普通人最近的,它无处不在,几乎每个人身上都会产生,也可称之为“普通悲剧”。“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

(一)原动力的地位驱使——拉斯蒂涅

叔本华曾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说:“意志的核心就是追求生存的强烈欲望。”在19世纪20年代,国家政权掌握在封建贵族的手中,拉斯蒂涅想要获得地位与前途,只能仰仗其表姐的关系。价值观的存在要以当时所处的环境为依据,很明显,当时的巴黎上流社会并不适合勤奋努力的人。

拉斯蒂涅清楚自己和家人所处的境况,他也知道他承担起这个大家庭前途的机会有多么渺茫。就算没被巴黎上流社会污染,这个青年的骨子里,仍然是想要向上爬的,这是由他所处的地位和对家人的责任感决定的。

在步入巴黎社会之后,挥金如土的奢靡生活,下人们鄙夷的眼神,都像针一样刺痛了这个满怀希望的青年。不同地位的区别对待,使得这个青年对原先的梦想感到迷茫、怀疑,对金钱的渴望像魔鬼一般吞噬着他的心。为了自己的前程,他给母亲写信要钱,几乎榨干了本就拮据的家庭。在读完母亲的回信时,他已经泪如雨下,强烈的自责让他有了放弃进入上流社会的念头,可妹妹的回信,又让他更加坚定了想要飞黄腾达的念头。

拉斯蒂涅的性格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他变为资产阶级野心家,是面对巴黎繁华上流社会的生存之策,而对家人的自私之举,则更多了一份无奈与自责。如果换作旁人,可能也会做出拉斯蒂涅这样的决定,虽然这是一个清白少年堕落成资产阶级野心家的悲剧,但是却无法否认他做出这样抉择的必然性。

(二)地位转变“扼杀”的爱情——鲍赛昂夫人

鲍赛昂子爵夫人是普高涅王室的最后一个女儿,是巴黎贵族社会的领袖,她的客厅被那些爱慕虚荣的资产阶级妇女视为“圣地”。可就是这样一位贵族的王后,在爱情中却以失败告终。

在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社会中,贵族的地位正在被金钱猛力冲击。时代的变化引起了地位的转变,鲍赛昂夫人已经感觉到了金钱主宰的社会潮流。她与阿瞿达的恋情,是她与肮脏的金钱社会抗争的最后的心灵堡垒。相爱三年,抵不过四百万法郎的陪嫁,真摯的感情比不上金钱的诱惑。鲍赛昂夫人那场盛大的舞会是她与上流社会的告别,也是与过往情感的告别。

鲍赛昂夫人的悲剧,是整个贵族阶级的悲剧,高贵终赢不过金钱,爱情亦屈服于财富之下。爱情分合本就难分对错,可鲍赛昂夫人的爱情悲剧却见证了贵族地位让步于资产阶级的转变。客观来讲,阿瞿达侯爵是在时代更迭之时奔向了胜利者的一方,但于情感中,却直接导致了鲍赛昂的悲剧结局。选择了金钱的阿瞿达侯爵已然处在了和鲍赛昂夫人对立的地位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退隐。

巴尔扎克注重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他把人物生活的环境作为剧中人物思想、行为和情感的成因,而不是单纯的写作背景。因而无论是人性的麻木、命运的冲突抑或是地位与关系的对立,都无法脱离环境“土壤”。这三种悲剧冲突,最终还是生根发芽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大地上。反观当下,不一样的时代与社会,依旧离不开金钱的运作,它既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有序而丰富,也能让意志不坚定而迷失自我的人陷入欲望漩涡。探析《高老头》的多重悲剧,让我们看清了金钱对人性的奴役,对命运的捉弄,我们应该懂得,金钱只是让生活变得更好的工具,自己才是人生的主角。

(伊犁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参考文献

[1]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石冲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 巴尔扎克.高老头[M].名家编译委员会,译.北京:北京日报出版社,2016.

[3] 熊元义,余三定.论叔本华的悲剧观[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2).

[4] 顾传婧.叔本华悲剧理论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7.

[5] 贺业明.野心家的养成:《高老头》中拉斯蒂涅人物形象的分析[J].时代教育,2012(03).

猜你喜欢

高老头叔本华人性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学习”反人性吗
叔本华:正直还是伪善
人为什么会无聊
树上的老头
大寒
“毒舌男”叔本华
哦,高老头
世界名著诞生趣闻四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