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风“美莎克”致洪暴雨精细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2022-05-28沈晓琳张恒德张芳华陈博宇

关键词:布拉环流东北地区

沈晓琳,胡 艺,张恒德,张芳华,陈 涛,陈博宇,宫 宇

(1.国家气象中心,北京 100081; 2.中国气象局-河海大学水文气象研究联合实验室,北京 100081)

我国是世界上登陆台风最多、受灾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年有七八个台风登陆[1],台风带来的大风及其登陆后带来的暴雨是致灾的主要原因,经常会引起城市内涝、山体滑坡等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重大损失[2-5]。众多学者在台风暴雨形成的机理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发现水汽、上升运动、位势不稳定等影响台风降水的物理因子的产生、维持和强弱与台风周围的环境流场、自身动力和热力结构等均有联系[1];台风强度和眼壁区暴雨强度的突然增强是由内核对流爆发导致的[6];中小尺度切变线和小尺度涡旋会导致台风环流内局地降水增强,台风内核上空云微物理过程对降水增强也容易被忽视[7];季风涌与台风的相互作用给予台风大量水汽和能量,使得其登陆强度维持或残涡复苏,并使台风暴雨增强[8]。

北上台风对我国东北地区东南部的影响较多,而对东北地区中北部的影响相对较少[9]。影响东北的台风暴雨多与西风带系统密切相关,冷空气的入侵可能会导致台风变性,使系统重新发展,导致暴雨落区扩大[10-11];伴随与中纬度环流相互作用,台风结构也有所调整,从正压演变成斜压,结构呈现出非对称性特征[12-14]。针对近年北上影响我国东北地区的台风,我国学者也做了相关分析,王承伟等[15]对冷空气入侵台风“灿鸿”引发的东北暴雨进行分析发现,冷空气从低层进入变性台风北部,使台风登陆后强度减弱较慢,北部有所加强,在其北部出现较大范围的暴雨、大暴雨。孙力等[16]对2012年第15号台风“布拉万”给我国东北地区带来的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纬度西风槽带来的干冷空气,使得降水和环流结构表现为明显的不对称性。刘硕等[17]对台风“狮子山”并入温带气旋在东北地区引发的强降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狮子山”与温带气旋结合,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从对称的热带涡旋云系发展为非对称斜压云系,最终发展为成熟温带气旋,增强了动力、水汽和能量输送,因此在东北地区引发较强降水。

2020年8月26日至9月8日半个月的时间内,东北地区连续受8号台风“巴威”、9号台风“美莎克”和10号台风“海神”3个台风影响,为有气象记录以来首次,比常年全年影响东北地区台风个数(平均1.2个)偏多1.8个。台风的“三连击”给东北地区带来较大的风雨影响,并造成大面积的农作物倒伏和经济损失。其中,“美莎克”在高纬地区与冷空气结合,随后变性为温带气旋,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受“美莎克”带来的强风雨影响,东北三省多地学校停课、景点关闭、航班调整,与前期“巴威”影响叠加,黑龙江南部、吉林中部部分地区发生城乡积涝和作物倒伏,多个乡镇出现房屋倒塌或损毁。此次降水强对流特征虽不明显,但降水持续时间长,雨区分布不均匀,导致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等多地城市内低洼路段出现积水和道路坍塌,低洼路段平房区出现内涝,对城市交通和人民生活影响较大。本文利用自动气象站观测、风廓线雷达、NCEP分析等资料,对2020年台风“美莎克”降水的特征及非对称性分布成因进行分析,并与2012年台风“布拉万”的降水及环流形势进行对比,以期为提高对北上台风暴雨的认识和预报能力提供参考。

1 降水极端性及精细化特征分析

1.1 降水极端性特征

2020年第9号台风“美莎克”于9月3日北上影响我国东北地区,路径见图1,受其影响,2日20时至5日8时,辽宁北部、吉林、黑龙江西部和南部、内蒙古东北部等地累计降水量50~100 mm,其中吉林东部、黑龙江西南部局地累计降水量超过100 mm,最大降水量(152.8 mm(自动站))出现在黑龙江西南部。同时,强降水表现出非常明显的非对称性特征,累计降水量大值区主要出现在台风中心的左侧。“美莎克”影响东北期间,吉林省、黑龙江省有49个国家级观测站的日降雨量突破当地9月历史极值(图1),其中有2个站突破建站以来历史极值。从松花江流域面雨量实况图(图2)可见,2日20时至5日8时,松花江大部分流域、嫩江面雨量在50~110 mm,其中嫩江中游、松花江饮马河面雨量超过100 mm,黑龙江、吉林两省内多条中小河流超警戒水位,部分河流超保证水位。五道沟水文站于3日傍晚水位超警戒水位,并于5日中午出现洪峰流量,约为273 m3/s,八里哨水位于3日凌晨先后超警戒水位和保证水位,并于3日夜间出现洪峰流量(图3)。

图1 2020年9月2日20时至5日8时累计降水量Fig.1 Accumulated precipitation from 2000 CST Sept 2 to 0800 CST Sept 5, 2020

图2 2020年9月2日20时至5日8时松花江流域面雨量实况(单位:mm)Fig.2 Areal precipitation of Songhua River Basin (units: mm) from 2000 CST Sept 2 to 0800 CST Sept 5, 2020

图3 五道沟和八里哨水文站水情变化Fig.3 Hydrological regime change map of Wudaogou and Balishao hydrological stations

1.2 降水精细化特征

由图4(a)发现,黑龙江西部、吉林大部、辽宁南部和东部出现的最大小时降水量区间主要集中在15~30 mm,仅在黑龙江南部、吉林中部和东部的个别站点最大小时降水量超过30 mm。同时牡丹江站雷达反射率剖面图表现为回波顶高度在8 km左右,但回波强度不强(图略)。由图4(b)可知,辽宁北部、吉林大部、黑龙江西部和南部的大部分站点累计降水时间长达30~40 h,个别站点累计降水时间超过40 h。由图4(c)可以发现,强降水的持续时间长,从2日夜间开始,至4日白天降水陆续结束。综上,本次台风暴雨过程以持续时间较长的稳定性降水为主,降水主要集中在3日,尤其在3日下午至夜间降水强度最强。

图4 2020年9月2日20时至5日8时降水的时空分布Fig.4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from 2000 CST Sept 2 to 0800 CST Sept 5, 2020

结合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对逐小时形势场和降水演变进行分析(图5),2日夜间至3日上午,台风穿过朝鲜半岛后继续北上,向我国吉林省东部靠近,台风倒槽已经开始影响吉林东部,此阶段500 hPa形势场表现为台风整体环流密实,但结构开始出现不对称,其东西两侧的高度场梯度和风速均出现不对称,同时华北东北部至东北地区南部上空存在一个闭合的低压中心,台风和西风带系统各自独立,此阶段在吉林东部出现对流性降水,从逐小时环流场演变可知,在台风登陆我国前(3日12时前后),前期在500 hPa形势场上存在的各自独立的2个低值中心合并为一个低值中心,表明此时台风与西风带系统在高空表现出相结合的趋势。3日下午开始,随着台风主体进入我国,与西风带系统逐渐结合,台风结构不对称性进一步增强,台风中心北侧和西侧辐合区降水较强,主要影响吉林中东部和黑龙江东南部。台风与西风带系统结合后,在吉林中西部、黑龙江南部和西部等地先后出现较强降水,此时的降水以锋面降水为主,降水的强度较前期强,范围大。综合上述降水精细化特征,本文将台风“美莎克”降水过程分成2个阶段,一个是与西风带系统结合前,另一个是与西风带系统结合的过程。在3日下午至夜间“美莎克”与西风带系统相互作用期间,降水强度最强,非对称性特征最显著。

图5 再分析资料的高低环流形势和地面实况Fig.5 Circulation fields and ground map of reanalysis data

2 致洪暴雨成因分析

2.1 降水持续性成因分析

分析8月28日至9月2日平均500 hPa环流形势场可知,台风登陆我国之前东部阻塞高压稳定且强度异常偏强,本次过程主要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为中高纬上空“西低东高”的环流形势,北上台风“美莎克”位于西风槽和东部阻塞高压之间,东部阻塞高压稳定存在,位置较常年同期偏北,位于我国东部地区的东亚大槽异常偏强,并且位置稳定。这种异常稳定的“西低东高”的环流形势场有利于台风北上影响我国东北地区,使其北上路径更加稳定,台风移动缓慢,在我国东北地区影响时间长,有利于出现持续性降水。

从主要降水区区域平均综合廓线(图6)可以发现,2日夜间至4日上午,该区域从近地面到200 hPa层相对湿度均维持在80%以上,有2个中心,一个出现在3日凌晨到下午,位于500~200 hPa层,另一个出现3日夜间至4日8时,位于700~800 hPa层;垂直运动则表现为整层的上升运动,中心值出现在400~600 hPa层。以上有利于降水的动力和水汽条件,持续时间长达约20 h,非常有利于该区域累计降水量的增大。

图6 9月1—5日主要降水区域平均综合廓线Fig.6 Average comprehensive profile of major precipitation areas from Sept.1 to Sept.5

2.2 降水非对称性成因分析

对“美莎克”降水分布特征的分析可知,累计降水量大值区主要出现在台风中心的左侧。通过分析“美莎克”影响我国期间降水与低层风场的位置发现,降水主要出现在台风倒槽西侧。

分析850 hPa风场变化可知,前期低层风速的辐合区位于台风倒槽的东侧,在台风与西风带系统结合后,台风倒槽西侧为风速和风向的辐合区。200 hPa环流(图7)图上前期有2个辐散中心,分别位于辽宁南部和朝鲜半岛,而伴随着西风带系统和台风的结合,高层也逐渐合并为一个辐散中心,位于内蒙古东北部上空。这种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有利于降水的加强和持续,并且高层的辐散区比低层辐合区位置偏西。

图7 高空形势场分析Fig.7 High altitude situation field analysis

进一步从动力和热力方面进行诊断分析,由图8可见,在西风带系统和“美莎克”相互作用前,过台风中心(图中红色三角)的相对涡度表现为高低层垂直的分布特征,台风维持暖心结构,暖中心在400 hPa附近,暖平流中心和温度距平正值中心基本重合,高空辐散,低层辐合,抽吸作用暖中心对应上升运动。“美莎克”进入我国并与西风带系统相互作用后,相对涡度大值区开始随高度逐渐向西倾斜,台风涡旋环流在垂直方向上发生倾斜,上升运动也向西倾斜,此时台风的暖心结构虽然没有被破坏,但是低层伴随着冷平流输送,已经出现明显的温度梯度。

图8 过台风中心的纬向剖面Fig.8 Zonal profile through the typhoon center

追踪水汽云图和1.5×10-6m2·K/(s·kg)等位涡面的变化(图9中等值线),可以更清晰地揭示干冷空气的卷入过程。在西风带系统与台风相互作用前,气旋西部就可以看到明显的位涡入侵,等位涡面中心位于辽宁上空,中心强度450 hPa,随后等位涡面逐渐向东偏北方向扩展;随着西风带系统与台风相互作用,其等位涡面气压明显降低,4日2时等位涡面中心位于吉林西部、黑龙江西南部,中心气压600 hPa以上,达到最强。此外,从FY-2水汽通道图(图9中阴影)可见,在西风带系统与台风相互作用前,位涡明显的区域均对应于水汽通道的暗区,说明此区域内空气比较干燥,而随着西风带系统与台风相互作用,位涡明显的区域水汽条件较好,其东侧水汽条件转差。同时分析锋生函数发现,台风倒槽西侧对应为锋生函数的大值区,表明在干冷空气卷入的过程中,在西侧有明显的锋生过程,而东侧则丧失了水汽的补充,并且锋生区与降水落区的位置匹配更好。以上分析表明,西侧干冷空气的卷入有利于在台风倒槽西部出现锋生过程,配合西侧水汽条件转好,有利于降水出现,使“美莎克”降水表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特征。此外,在冷空气与台风相互作用过程中,台风变性为温带气旋也是导致其降水空间分布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有关台风变性的科学问题,将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分析。

图9 FY-2水汽通道和1.5pvu等位涡面Fig.9 FY-2 water-vapor channel and 1.5pvu equipotential vortex surface

3 与2012年“布拉万”简要对比分析

2012年台风“布拉万”北上,也给东北地区带来重大影响。“美莎克”和“布拉万”带来的风雨影响范围均比较大,且强降水中心都出现在台风中心的左侧。但“布拉万”以强热带风暴级进入我国境内,随后减弱为热带风暴,其强度维持不足10 h,“美莎克”以热带风暴级进入我国,其强度维持17 h,在我国境内强度维持时间较“布拉万”长,“美莎克”与西风带系统相互作用更明显。对2个台风影响我国东北期间小时降水量大于10 mm降水站数时间序列进行统计分析(图10),发现“美莎克”降水持续30~40 h,“布拉万”持续15~20 h;在降水最强时期,“美莎克”影响的降水区域有1 800站以上小时降水量大于10 mm,而“布拉万”影响的降水区域则有1 000站以上小时降水量大于10 mm,总体表现出“美莎克”的降水持续时间更长、范围更大的特征。

图10 小时降水量大于10 mm降水站点数时间序列Fig.10 Time series of number of precipitation stations with hourly rainfall over 10 mm

对比分析2个台风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场可知,两次台风过程中高纬上空“西低东高”的基本环流型一致,均是在西风槽和东部阻塞高压中间,是北上的台风,但是“布拉万”的东部阻高和西风槽的异常程度不及“美莎克”;两次台风过程低层均有偏东风急流,且强度均为4个标准差异常,但范围上“美莎克”更强。分析高低层的系统配置可知,2个台风靠近我国时,地面低值中心在高空低值中心的东侧,系统随高度均表现出向西倾斜的特征,但是“美莎克”随高度向西倾斜更明显。受西路冷空气影响,“美莎克”的锋区较“布拉万”更强。因此,在相似的环流背景下,2个台风均在东北地区带来比较强的降水,且降水均具有非对称性,而动力条件的差异,导致了“美莎克”产生的降水更强。

4 结 语

2020年台风“美莎克”与西风带系统相结合,在我国境内的时间长达27 h,其风雨影响的时间长达45 h左右,具有风雨影响范围大、广的特征,部分站点雨量超极值;以持续性、稳定性降雨为主,黑龙江、吉林持续降水时间超过30 h;降水具有非对称性特征,强降水落区主要位于台风中心的左侧。

如“美莎克”影响东北地区的概念模型所示(图11),异常稳定的“西低东高”的环流形势场有利于台风北上影响我国东北地区,使其北上路径也更加稳定,台风移动缓慢,在我国东北地区影响时间长,有利于出现持续性降水。北上台风进入我国后呈非对称性结构发展,系统随高度向西倾斜,在台风的西侧动力条件较好,有利于降水在台风的西侧产生。同时,“美莎克”与西风带系统结合,台风强度维持时间较长,倒槽西侧锋生区,有利于降水的维持和降水落区的非对称性分布。

图11 “美莎克”影响东北地区概念模型Fig.11 Conceptual model of Maysak influences on the Northeast region

“美莎克”和“布拉万”在东北地区造成的强降水均与它们和西风带系统结合关系密切,但是“美莎克”环流的异常程度、系统随高度向西倾斜的程度及锋区强度均强于“布拉万”,因此降水也表现为持续时间更长、范围更大的特征。

猜你喜欢

布拉环流东北地区
基于全三维动网格技术的变长径比间隙环流的研究
内环流控温技术应用实践与发展前景
战斗机、导弹头和布拉嗝
与南亚高压相联的欧亚大陆-印度洋经向环流
东北地区2020年第二季度M L≥3.0级地震目录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吉米问答秀
安安琪琪的故事16不拉肚就靠“布拉杜”
谜底大揭秘
东北地区2016年第三季度ML≥3.0级地震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