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山绸:唐代丝绸之路上的“仙女织”

2022-05-27叶剑秀

协商论坛 2022年4期
关键词:鲁山柞蚕蚕农

——叶剑秀——

豫西的平顶山市鲁山县是柞蚕丝绸之乡,也是古丝绸之路重要原点。鲁山丝绸是鲁山县的著名特产。

历史上,鲁山县是南控襄宛、北扼伊洛的战略要地,汉属南阳,唐归洛阳。

鲁山地质奇特,山区地貌土薄石厚,适宜柞树生长。奇特的地质结构和优越的地理环境,成就了千百年来鲁山丝绸的神话,让这里素有“柞蚕之乡”的美誉。

“货出地道”,鲁山柞蚕丝织成的绸子,柔韧性能优于桑蚕丝绸。其色泽柔和、丝缕匀称、绸面密实,冠以鲁山绸之名,绝非徒有虚名,而是众人的口碑和历史夯实的品牌标签,盛传久远。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从古至今,勤劳的织绸百姓是难以穿得鲁山丝绸的。五彩斑斓的丝绸价格昂贵,一部分由绅士贵族享用,一部分通过丝绸之路运往亚欧诸国。

鲁山西部山区遍山郁郁葱葱,柞树茂盛。粗如椽者,树老叶硬,不适于蚕食,多砍伐作窑梢或种植木耳用。成墩如灌木者,叶芽鲜嫩,最宜放养。每年开春,蚕农们把幼蚕由蛾房先抱到河边喂养,然后在山坡上放养,日夜看护,只五六十天,蚕儿就吐丝结茧。蚕农视蚕坡为聚宝盆,把柞树当摇钱树;蚕坡柞墩,那是蚕农赖以生存的宝物。俗谚“一季蚕,半年粮”“筐坡十亩田”“宁舍懒婆娘,不舍蚕丝行”,极言养蚕织丝之重。

鲁山丝绸分两种,一种是山丝绸,即用山上放养的柞蚕茧加工而成;另一种是家丝绸,即用室内喂养的桑蚕茧抽丝织成。鲁山丝绸色泽柔和、丝缕匀称、绸面密实,手感爽滑,柔而有骨,适于制作服饰。作为鲁山县的著名特产,被誉为“仙女织”,现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民间传说,鲁山丝绸为绝世珍宝,本非人间所有,原是天上的云锦,由王母之小女巧手织成。织女在天宫把自织彩锦漫空铺展,时而散为万道霞光,时而凝作片片白云。一日,寂寞难耐的织女着锦衣与众仙姊妹下凡洗浴,与鲁山的牛郎缔结姻缘。织女喜欢四季分明、气候适宜、山清水秀的鲁山,便携带吐丝之“天虫”在这里扎根,教人养蚕制丝。鲁山丝绸,得天仙织女传道,面料上乘,做工精美,质地柔绵,曾经畅销全国,享誉海内外。白居易有诗赞之曰:“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白居易曾多次游历鲁山,他所赞颂的可能就是鲁山的柞蚕丝绸。

相传,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每逢加冕或举行盛大宴会,总爱穿上鲁山绸做的礼服,以示高雅。

《鲁山县志》记载,鲁山绸始于夏朝,唐朝开始兴盛。鲁山柞蚕丝绸在周代已为高贵衣料。东汉光武帝刘秀建都洛阳后,官府即把柞蚕种发给百姓,积极倡导发展柞蚕生产。到了唐代,鲁山绸已为宫中珍品。鲁山县令元德秀常以鲁山丝绸进朝献贡。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 年)春,唐玄宗命三百里内县令、刺史入京献演,多少地方官兴师动众,唯元德秀仅携几个民间伶人身着鲁山丝绸,轻装简从,抚琴献演。主簿刘华劝他:“东都献演,非同小可,山野俚曲难登大雅之堂,身着山绸,恐污圣上耳目。”元德秀熟知玄宗喜好,执意携绸献演,果然受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赞赏。杨贵妃十分喜爱这薄如蝉翼、手感爽滑、柔而无骨的鲁山丝绸,便鼓动唐玄宗对鲁山丝绸通令嘉奖。帝王之爱对鲁山丝绸起到了宣传广告效应,短时间内,鲁山丝绸的盛名传遍九州华夏,成为唐代丝绸之路的主要商品货源。

明嘉靖《鲁山县志》载:“洪武二十九年,官民夏税丝一千四百九十四两四钱六分五厘,折绢七十四匹七尺二寸三分四厘五毫。”到了清代,鲁山柞蚕逐渐兴起。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纂修的《鲁山县志》载:“鲁邑多山林,近有放蚕者。”咸丰年间,山区农民植柞为本,以蚕为主,获利颇丰。光绪年间,鲁山柞蚕业进一步发展,当时,民间与官府重视保护柞蚕坡,在四棵树、鸡冢等乡立碑,把“广植蚕坡、保护蚕坡、爱养蚕蚁、严禁抽半、樽节草木”等五条政令、法规刻于其上,永远奉行。

清光绪年间,京庄、申庄、口庄商人专营鲁山绸者甚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转销国外。

1914 年,英国为庆祝巴拿马运河通航,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万国商品博览会,瑞士好士门公司专营鲁山丝绸,便携此代表中华商品参赛展出,被万家客商誉为“仙女织”“国宝”,以丝绸中的“王牌货”获“虎头”商标,并一举荣获金奖。此后,鲁山绸进一步发展,县城西半部百万亩蚕坡,年产茧200 万公斤,缫丝20 万公斤。县城、下汤、耿集、四棵树、瓦屋、赵村等地,缫丝、织绸、漂炼作坊和经营丝绸行栈很多,其中,县城有众多丝绸作坊,行栈231家,漂炼作坊7 家,年漂炼“一六制”26万匹。这样,从养蚕到缫丝、织绸、漂炼、销售,形成了农、工、商一体化经营机制。

晚清小说《老残游记》中,作者曾多次描述鲁山丝绸,并极尽溢美之词。民国初年,仅四棵树乡就有48 家丝行,县城有200 余家,织绸机达5000 台,外地客商长期坐庄收购。其后兵燹匪患,战乱频仍,苛杂迭兴,交通受阻,销路不佳,蚕丝锐减,织绸衰败。

新中国成立后,鲁山为发展丝绸业,建有国营缫丝厂和丝绸厂,设蚕业局专司帮扶蚕农养蚕。

过去,鲁山丝绸多采用手工缫丝,手工绸要经过选丝、络丝、整经、打纬、织绸等多道工序。这样纺织出的柞绸手感爽滑、柔而有骨。染色后,色泽鲜艳柔和,光彩夺目。用它制作服装,穿着轻盈、凉爽,尤其制作裙装,袅娜秀丽。

经过数百年来一代代劳动人民的改进,鲁山丝绸呈现出多姿多彩、品类丰富的传统技艺,如今已有近百种丝绸制品,常见的有唐装布、旗袍布、窗帘布、装饰布料等,已经形成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猜你喜欢

鲁山柞蚕蚕农
吉林省柞蚕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思考
柞蚕饰腹寄蝇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研究
柞蚕茧系统分形研究
浅谈柞蚕常见病害的症状及其综合防治
躲雨
露天放电影 收获快乐多
鲁山:鲁中绿巅
浅析尧文化在平顶山境内的流传关于鲁山“尧文化”的探析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
蚕农侯大国诗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