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

2022-05-27杨丽娟

学周刊 2022年16期
关键词:道德品质立德树人道德与法治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品德培养的重要基石。小学阶段的学生道德价值观还未形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要抓住小学生成长发展的黄金时期,把德育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要任务,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通过教学方式的变革和创新,在知识传授中注重核心素养培养,帮助小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小学生;道德品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6-0126-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6.042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核心素养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学生的发展不能只靠单纯机械地记忆知识,更需要有运用知识的能力,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值得深思的课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成长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塑造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使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快速提升,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本文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先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再阐述核心素养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在当下,很多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然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讲授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忽略了对小学生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关注问题的回答情况,却没有关注小学生行为的改变,使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脱节,影响了小学生的社会化发展,使小学生在自我管理、人际交往、道德素养、法治意识等方面存在薄弱点。还有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不给小学生进行实践体验的机会,小学生空有理论却不会应用,出现了高分低能现象,不利于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重视程度不高

德育虽然备受人们的关注,但部分学校没有将道德与法治课程列为教学的重点课程,和其他学科相比,在课时上远远不足,有很多知识都无法详细讲解,使得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缺乏深入了解。这导致很多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形成了错误的认知,认为它是没有技术性的学科,平时只要简单了解一下,考试之前死记硬背就可以了,所以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没有意识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单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形态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道德与法治教师仍是按照教材进行机械式的教学,很少给小学生拓展教学内容,也没有引入当代热门的事件或者案例,导致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认知比较肤浅,思维受到限制,难以有深入的发展。有些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知识,小学生虽然表面上记住了教材内容,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是不会明辨是非,缺乏科学的价值观念,使道德与法治教学失去了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一)合理利用教材,整合主题内容

新课改以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更加注重图文并茂,更好地照顾到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提高了小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度。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时要以教材为基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将不同章节有一定联系的道德与法治内容进行梳理,重新编排教材内容的呈现顺序,整合主题内容,将道德与法治知识更加系统地呈现在小学生眼前,加深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新课改后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是以儿童生活、儿童成长与发展为核心设计的,但由于地区差异,不同地区儿童的成长大环境是不同的,小学生的生活经历、社会认知等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教师在对课本内容教学时,就会发现有些内容与学生的实际不符,这时教师就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和改变,在课前要做好充足的调查,对学生的真实生活进行了解,并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因地制宜设计教材内容,用小学生熟悉的事例或场景,唤起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还要指导小学生学习技巧,以整合后的主题内容为核心,跟随教师的讲解,绘制思维导图,把所学知识和所得感悟清晰地呈现出来,帮助小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更加系统和清晰的知识框架,促进小学生思维结构的完善,为小学生日后的复习奠定基础。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不能局限在书本知识上,教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向外进行拓展和延伸,整合小学生身边的案例,关注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从互联网上搜集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小学生感兴趣的资源,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加充实,扩大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覆盖面,在核心素养下全面发展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创设教学情境,深化理解感悟

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小学生道德引导教育的基础,肩负着德育教育的重任。但由于该学科是一门偏理论性的学科,需要识记的知识点比较多,小学生的记忆难度较大,使很多小学生对其缺乏学习兴趣。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小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深化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促进小学生道德水平和核心素养的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小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结合小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让其能更深层次理解所学知识,拉近知识与学生的距离,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创编成课本剧,创设故事情境,让小学生亲身参与到故事的角色扮演中,全面体会人物形象的道德品质和个性特点,引起小学生的情感共鸣。在表演结束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对角色人物加以分析和解读,让整个课堂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提升小学生的认识高度,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游戏是调动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手段,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建游戏情境,引导小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激发小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通过亲身体验提高自身的道德意识。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到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用多媒体为小学生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具有教育价值的动画、视频、图片等,丰富小学生的视听感受,用更加直观的形式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的认知判断。

(三)优化课堂互动,营造学习氛围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创新与变革,优化课堂互动形式,为小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小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不断思考,从小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出发,在教学中穿插一些社会热点、引进一些小学生身边的事例,使小学生在课堂讨论中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提高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其更快地进入学习氛围中,从而深刻理解其中所蕴含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传统的课堂教学互动大多采用的都是“教師问学生答”的形式,提出的问题具有主观性,这种形式只能检验学生对部分知识的理解情况,并不能展现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水平。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以互动代替提问,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引导小学生从多种维度进行分析和讨论,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鼓励小学生向老师和同学提出质疑,用自由提问和互动答疑的形式,活跃课堂氛围,使小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开放多元,在思考中加深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增强学习的动力。

在主题教学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对班级内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小组划分,并为小组分配探讨的主题,鼓励小组成员结合主题和自身实际发表意见和想法,加强学生间的互动,在相互交流、相互分享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我认知,促进个人的不断成长和发展。

(四)鼓励自主学习,丰富情感体验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强调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关注的焦点。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内容多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有关,理论知识较多,并且有些知识呈现出政治化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小学生学习的难度。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小学生讲解道德与法治的理论内容,借助小学生感兴趣的网络热词、古诗词以及名人名言等,将抽象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使小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激发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微课教学,利用多媒体为小学生播放相关的教学视频,引导小学生结合视频自主阅读,用声音、图像、视频等功能调动小学生的各种技能,深化小学生的情感顿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还可以将教学的重难点内容以及教学中用到的典型案例制作成微课,并上传到班级共享平台中,小学生在课后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有选择地进行学习,为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在自主阅读完教材内容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还可以组织小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对阅读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在思想的交织和碰撞中,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五)组织实践活动,发展核心素养

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小学生也不例外。在课堂教学中,小学生收获更多的是理论知识,对小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浮于表面。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用,教师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以实践为载体,引导小学生对所学、所感、所悟进行运用,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为小学生布置课外实践任务,让小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生活中,去观察不遵守规则、有失道德的行为,去发掘生活中遵守道德法治的榜样,在生活实践中切身感受正确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发展自身的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利用节假日带领小学生深入到社区、敬老院等场所,做一天小志愿者,在帮助别人、奉献爱心的过程中,深化小学生的道德素养,更好地传承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还可以借助校内的警校合作平台,组织小学生观看宣传片,组织专题讲座,用真实的故事和案例深化小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小学生形成捍卫法律崇尚道德的精神,长大以后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

(六)注重习惯养成,促进品德培养

小学生正处于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特别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非常关键的,小学阶段所形成的良好习惯会影响小学生的一生。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习惯的引导教育,帮助小学生改变错误的行为和思想,促进学生优秀道德品质的养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观察,及时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小学生表现出来的好的习惯和行为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对于一些不良的习惯和错误的行为要用委婉的形式指出,并帮助小学生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以理服人,让小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教师的批评和教导,促进小学生更好地发展。在课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小学生的思想动态,多向小学生宣传正能量的人物或事件,引导学生体会和理解良好习惯对于未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小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良好习惯养成的自觉性。此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还要加强和家长的沟通,通过微信、电话、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掌握更多关于习惯的信息和数据,并综合学生在校内和课堂上的表现,对学生做出更加科学的判断,明确每位学生的突出特点和问题,在此基础上实施因材施教,为不同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在保护学生个性的同时突出学生长处,弥补学生不足,促进其全面、健康地发展。

三、结语

总之,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积极寻找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式,利用信息技术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道德与法治的实际意义,学会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提高小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行。同时,还要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积极组织实践活动,拓展小学生的视野,实现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陆雯君.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导学,2020(8).

[2] 戴蕊.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思考[J].试题与研究,2020(3).

[3] 刘莹.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17).

[4] 邹庆甜.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对策[J].科普童话,2020(26).

[责任编辑 薛晓静]

作者简介:杨丽娟(1981.5— ),女,汉族,甘肃庆阳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猜你喜欢

道德品质立德树人道德与法治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交往是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简评杨鲜兰、彭菊花新著《交往与青少年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