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献群:用笔尖打造“海上长城”

2022-05-26王丽

中关村 2022年5期
关键词:舰船海军设计师

王丽

1970年出生的毛献群是上海人,由于父亲是个军事迷,受其影响,从小她就看了不少诸如《军事史林》《舰船知识》之类的书籍。童年时,家里摆满了各种舰船模型,什么巡洋舰、驱逐舰、两栖登陆舰、航空母舰等等,真是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毛献群对到家里来玩的同学们讲起这些军舰时,简直如数家珍,小朋友们都听得入了迷。

读中学时,一次,父亲带着毛献群看了一部关于二战时盟军进攻诺曼底的好莱坞大片,大批两栖舰抢滩登陆的宏大壮观场面,给毛献群留下深刻印象。看完这部战争片,她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那时毛献群就开始琢磨,自己长大后,如果能设计出一些和西方强国一样的军舰该多好,当我们也有了大批航母、驱逐舰、巡洋舰等,看谁还敢欺负!

1988年参加高考志愿时,一位老师对毛献群说,船舶与海洋工程系是上海交大最有名的院系之一,由于从小就仰慕海军,喜爱舰船,毛献群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上海交通大学,而且是第一志愿。最终,她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就读她最钟爱的船舶工程专业,年幼时的梦由此启航。

在充实的大学生涯里,毛献群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但苦于缺少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大学毕业时,她对导师说:“船舶研究是为祖国海军服务的,我就想为强军强国做点自己的贡献,学以致用。”于是,在上海交大一名资深教授的推荐下,她来到当时的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708研究所。

毛献群从事的是总体设计,这些工作涵盖了结构、动力系统、轮机等方方面面,要想研发一艘大型舰船,其难度更是几何级的增加。而设计又是舰船研制的基础,容不得一丝差错。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是,前些年,美军一艘浑身钢甲的战舰,在海上与日本货轮相撞时,结果那艘货轮没事,反倒是美舰被撞得面目全非,甚至还有几名大兵落入大海毙命,这让全世界的人都大跌眼镜,觉得太不可思议!其实就连外行都能想到,这肯定是在船体结构设计上存在缺陷,否则,堪称“超级铁疙瘩”的美舰,也不至于如此“不堪一碰”。

所以,毛献群认识到了设计的重要性,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她印象最深的一次研制任务,是她做副总设计师时,我军某型船的研制已进展到设计后期,进入施工设计阶段,主要技术方案已经定型。但毛献群发现,该船的一处设计存在细微瑕疵,可能会导致用起来不够方便。她说,一条舰船制造出来要服役二三十年,修改图纸能够让指战员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在她眼里,舰船在设计上哪怕存在一点瑕疵,对设计者来说,都是不负责任的!

可是問题虽小,牵涉重大,涉及舰船的各个结构。毛献群心里清楚,要修正这个问题,整个设计可能都要推倒重来。当时设计时间紧张,改还是不改?在责任心的驱使下,她还是主张修正。在向总设计师汇报并经过设计团队讨论后,最终一致决定修正这个瑕疵。

她和同事们重新画图,各部门通力合作,花费了近一个月重新设计,只为修改这一点点瑕疵。这次“返工”给年轻的毛献群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她真正认识到了总体设计工作高标准、严要求的作风。她说:“哪怕是一点细小的瑕疵,就可能给战舰留下隐患,所以总体设计必须力求完美!”

尽管年纪轻轻就参与过不少舰船设计,其实那时的毛献群还没真正意识到,这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路。由于舰船研发和制造总是与其他设计师意见不统一,研发难度呈几何式递增,毛献群有时就连睡觉都在思考舰船设计问题。她知道,只有拿出最科学高效的设计,众人才能服气。这也是她年纪轻轻就能在同行中脱颖而出,成为副总设计师的原因。

1997年,对于仅有5年工作经验的毛献群来说,是最令人难忘的。刚过完27岁生日那天,她忽然接到担任某船舶总设计师的任务,这对她来说是破天荒的头一次。原来,由于毛献群善于研究和吸取西方先进经验,又能发现其中的弊端,她的设计思想非常新锐,领导觉得这是个很有潜力的后起之秀,就有意给她肩上压担子。

让经验不足的自己挑大梁,毛献群心里颇有点“小马拉大车”之感,接到任务后,尽管脸上依然充满笑容,但内心的压力却很大。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面对挑战,她丝毫没有退缩。最终,毛献群和其他设计师一起刻苦攻关后,图纸出来了。一年后这艘船舶下水做海试,当时毛献群的心都悬在了嗓子眼上。尽管它的吨位算不上大,要知道,这可是她首次担任舰船总设计师,哪怕出现一点点设计问题,自己都有责任的。

令毛献群欣喜的是,经反复测试,该舰船的航速、抗风浪强度等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毛献群终于开心地笑了。她不仅圆满完成了任务,还对船尾线型,进行了反复优化分析对比及试验研究,一举解决了困扰该船型多时的,航行中尾部异常噪声问题。受到了接船部队及海军领导的高度评价。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毛献群还抓紧点滴时间学习船舶理论。2000年,她重返校园攻读在职研究生。在读研期间她出色地完成了全部课程,获得了工程硕士学位。毛献群说:“舰船知识更新很快,一旦故步自封创新乏力,就会被时代淘汰。”

某型综合登陆舰,是我国海军研制的具有大规模、远距离、立体投送陆战部队能力的新型战舰。在研制过程中,为了得到第一手资料,毛献群和同事们走遍了大江南北,从哈尔滨到湛江,了解海军作战指挥部门的作战需求,听取有关院校的有益建议、走访使用部队,调查了大量系统设备研制单位的科研实力,并在大量分析计算、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该舰的初步方案。

没有母型船,她一笔笔勾勒出船的线型,对船艏、船艉等关键部位不厌其烦地反复优化,和试验人员商议如何才能得到阻力小、跑得快而又有舒适的航行性能的最佳船型。就这样,担任该舰副总设计师的毛献群,带领研发团队一举破解多项技术难题。

当这个庞然大物下水进行海试时,只见综合登陆舰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风驰电掣,威风凛凛。看到这一幕,这位年轻美丽的设计师,禁不住流泪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她都在反复推敲技术细节,有时困的连眼睛都睁不开了,就喝浓茶提神。有一段时间,早晨起来洗脸时,她吃惊地发现,自己不仅眼窝发青,满脸疲惫,头发也掉的厉害。虽然女人天生都爱美,但她转念一想,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这又算得了什么呢!然后对着镜子做个鬼脸笑笑后,又急匆匆忙地去上班了。

最终,这艘综合登陆舰如期交付部队,并先后参加了海军60周年海上阅兵仪式、2018年南海大阅兵、海军70周年海上阅兵仪式等重要活动。它还参加了海军多批索马里亚丁湾护航等任务,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此,毛献群说,看着自己和团队一起研发的舰船航行在大海上,自豪感油然而生,所有的辛苦付出都值了!

为了更好地提高设计水平,毛献群来到大海上,去往舰船应用的一线考察学习。一次,她曾随海军装备调研组,参与执行了第六批索马里护航的“蓝盾行动”任务。而整个编队的旗舰,正是她设计的这艘综合登陆舰,尤其听到外国海军对其连连称赞时,这也让毛献群颇感骄傲和自豪。

出发前有点担心能否适应护航生活的她,一到舰上就头晕,不停地呕吐。她吃了几粒晕船药,不断平复自己,好不容易调整过来。在随舰艇劈风斩浪的两个半月里,作为女同志,毛献群克服诸多不便,深入了解部队使用需求和装备情况,完成了某舰风浪中航行情况的记录和分析、补给作业情况记录和分析、直升机作业情况记录和分析。

她还对舰上官兵在舰船摇摆条件下的晕船情况,以及生活居住条件的改进需求等多项工作,进行深入调研,为后续舰船设计的改进,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毛献群说,参与此次护航任务,对她的工作影响深刻,“这次任务过后,我在设计时能够更多地从使用者的角度,设身处地地去思考他们的需求和问题。”她认为,从事总体设计工作,必须要去往使用一线学习调研,这是设计工作力求完美,精益求精的必经之路。

在舰船研发中,毛献群始终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进行设计。一次,在某舰试航任务中,受寒潮影响严重,舰船只能在锚地停锚。为确保在预期的时间内顺利完成任務,毛献群带领团队常居一线,与部队、船厂、设备商等深入交流探讨,常常忙碌至深夜,为试验顺利完成迈出了重要一步。

刚经历完第一波寒潮,正当总体性能试验项目有条不紊地进行之际,又接到消息,在未来一周内将会经历第二次寒潮。刚喘过一口气的他们又绷起了神经,终于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了总体性能试验任务。

毛献群在工作中事无巨细,追求卓越。她的学习能力非常强,而且很善于总结。与毛献群接触过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而实际情况往往是一张图纸摆在她的面前,她一眼就能看出其问题所在,并很快给出合理又让人心服口服的解决方案。

正因如此,有关部门特意点名,请她参加了科技含量极高、难度极大的“探极神器”——中国首艘专业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的设计工作。

新“雪龙2”号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极地破冰船之一。它能在极地1.5米厚冰环境中连续破冰航行,并且是世界上首个能够船艏船艉双向破冰的极地科考船。船上配备了国际先进的海洋调查和观测设备,成为我国开展极地海洋环境与资源研究的重要基础平台。

最引人注目的是,“雪龙2”号的船艏有一块凸起部分,就是破冰专用的“破冰艏”。其实它并不锋利,因为它并不是想象的像刀子一样进行切割,而是利用船只在行进过程中,由于惯性和自身重力产生向前的巨大的压力,压向冰面,从而实现破冰。因此,这块凸起的部位将要承受巨大的冲击,里面的钢板厚度,是普通船只钢板厚度的5倍以上。

毛献群介绍说,“雪龙2”号采用国际先进的船艏船艉双向破冰船型设计,并具备全回转电力推进功能和冲撞破冰能力,可实现极区原地360°自由转动,并可突破极区20米当年冰冰脊,船舶机动能力比“雪龙”号大幅提升。

该船还安装有国际先进的海洋环境和地球物理调查设备,可承担极地海洋、海冰、大气等环境基础综合调查观测研究任务和极地考察站部分物资运输任务,具备有关气候变化的海洋环境综合观测取样能力,能够在极地冰区海洋开展油气、生物等调查。

2018年9月10日,该船在上海下水,这条消息入选了年度“国防科技工业十大新闻”。毛献群因功勋卓著,也入选2018年度“十大创新人物”,并荣获中国“船舶设计大师”称号。

其实在30年的科研生涯中,毛献群主攻的是两栖登陆舰艇的总体研究和设计工作。她主持负责了多项海军型号科研、预研课题研究任务,先后担任了海军某型船的总设计师、海军某基地交通渡船总设计师、国家重点型号产品某型登陆舰总设计师等重要技术工作。她用笔尖美丽的线条,勾勒出了一条条“大国巨舰”,为我国海军两栖战舰装备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毛献群获得的各种荣誉数不胜数,她曾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奖项,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标兵,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她还被评为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

科研之路是孤独的,对于毛献群来说,科研之路更像是一条不回头的单行道。在这条路上,为了身上的重担和心中的“强国强军梦”,她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份神圣的梦想也将继续激励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舰船研发设计生涯中挥洒智慧和汗水。

猜你喜欢

舰船海军设计师
舰船通信中的噪声消除研究
小小设计师
晓褐蜻
我是小小设计师
舰船测风传感器安装位置数值仿真
我的海军之梦
设计师访谈
推荐一个设计师
舰船腐蚀预防与控制系统工程
New Approach to Calculate the Unavailability of Identical Spares in Cold Spare Configu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