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彰仪村的“幸福密码”

2022-05-26董广

资源导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乡风规划村民

董广

时下,从获嘉县照镜镇东彰仪村村头走过,高大的树木为路人撑起了厚实的绿伞,平坦的道路整洁干净;农家院里,花香四溢,爽朗的笑声不时飘出,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画卷正渐次铺开。

然而几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断壁残垣、垃圾围村、污水横流……2018年以来,获嘉县自然资源局立足部门职责,将东彰仪纳入全省“乡村规划千村试点”,开始了为“美”而战、向“美”而行的乡村振兴行动。

规划引领塑“形”

“乡村规划让我们村实现了村美民富!”说起村里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王光新激动地说。

为加快东彰仪村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获嘉县自然资源局聘请省级专家,深入实地研判,并激励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参与规划编制,按村域空间规划“一心、三区”结构,于2010年底编制完成《东彰仪村整治及管控规划方案》,为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指明了方向。该村还组建村规划监督员,对引导村民学习规划、尊重规划、落实规划,逐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优化乡村空间布局,进一步将“一张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东彰仪村的蝶变离不开规划引领,但更离不开群策群力搞建设。近年来,该村遵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等“四美”原则,强力推行“夯基础、提水平、上档次”战略,先后投入500多万元,全面推进村容村貌洁化、绿化、硬化、亮化、美化、文化“六化”建设,实现了生活垃圾“日产日清、进站入场”,修建排水管网3500米,建成生态污水处理系统,农户水厕改造达99%。实施垃圾分类,建成“厨余垃圾日光厢房”;村民用上了天然气,两年内有望实现集中供暖。通过整治,全村基本实现了“树成林、田成方、人在花中、村在林中”的生态宜居新农村。

产业铺路赋“能”

东彰仪村辖4个村民小组305户1216人,耕地总面积1350亩,2016年以前,年人均收入不足8000元。

要想富,发展产业是出路。为了改变东彰仪村经济薄弱现状,获嘉县自然资源局驻村工作队和“两委”班子结合村子毗邻获嘉县产业集聚区的实际,积极引进特色项目,努力拉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一方面,不断引进新品种,邀请市、县农业技术专家到村讲解高产粮食种植、经济林果、花卉苗木、无公害蔬菜、水面养殖等技术,提高村民种植管理技术;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养殖业,目前,村内已建成大型鸽场两座,鹌鹑场一座,养猪场两座,不仅为村集体经济创造了财富,还为本村村民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年利润达600多万元。同时,加强村企合作,目前,田园综合体项目一期投资1200万元已建成投产,二、三期投資8000万元建设正在加快推进中。

如今,东彰仪村正通过产业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新愿景。

乡风文明铸“魂”

“以前我们村的面貌确实不行,现在环境好了,村里的风气也好了,大家都铆足了劲儿致富。”村委会成员王保光深有感触。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做好乡风文明建设是关键。为充分发挥政治文化的“紧箍咒”“校正仪”作用,村

“两委”在将《东彰仪村村民公约》和移风易俗标语彩绘上墙;广场上公益广告宣传栏变成了“会说话”的传播

者,引导村民正确处理是与非、义与利、亲与情等方面关系;村图书室定期向群众免费开放,供大家阅读和资料查询;每逢春节,村贤书法爱好者会义务为群众撰写春联,歌颂乡村的生活品质。自2016年以来,东彰仪村先后获得省、市生态文明村,市级精神文明村,县级党建示范村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示范村等各级多项荣誉称号。

站在东彰仪村的高处眺望,村东是千亩有机蔬菜大棚,村南是成片青翠的菜园,村北是金色千顷的麦田……生态宜居的“面子”有了,乡风文明的“里子”该如何加强?

“下一步,东彰仪村将以深化农村五项改革(产改、宅改、承包地改革、建设用地改革和综合改革)为契机,鼓励农民土地流转,调整种植结构,改变管理模式,实现土地规模化、绿色化、特色化、高产化经营。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居住环境,加大村庄环境治理力度,继续推动村庄有‘颜值’,更有‘气质’。”照镜镇乡村振兴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作者单位:新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猜你喜欢

乡风规划村民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于都县潭头村:推动乡风文明 打造幸福新农村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城口县左岚乡:提升乡风文明的“红与黑”
乡村振兴视阈下的乡风文明建设路径研究
农村乡风存在的主要问题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