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难点与进路

2022-05-26李建军潘静静

关键词:问题探究引领高质量发展

李建军 潘静静

摘要: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不是身处封闭狭隘理念“盆地”里的坐井观天,不是固守在“千人一面”的办刊模式上的无所适从,不是直面时代潮头的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的角色定位,而是要主动出击、主动作为,在选题策划上先人一步,在话语转化上守正探究,在创新创造上独辟蹊径,唱响主流思想舆论,为党和人民做学问、做出版,做党和人民的学问和出版,引领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引领;高质量发展;问题探究;学术话语

中图分类号: G237.5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22)01-0001-06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中强调:“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1]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为新时代繁荣发展中国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前进方向。新时代,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作出应有贡献,还面临一些难点和挑战。

一、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难点

当前,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在办刊层次、办刊水平方面已取得一些成效,但距离高质量发展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主要体现为部分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在办刊理念、办刊规模、办刊机制、办刊模式等方面的“全小散弱旧”问题依然突出,具体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选题的引领度不够

期刊缺少办刊的整体谋划和顶层设计,年度重点选题和方向不清晰。要出版什么,约什么稿,向谁约稿,没有计划和方案,而是来稿是什么就刊发什么,不是期刊去引领作者,而是作者引导期刊。“麦克风”给你了,有些期刊却不知道讲什么,怎么讲?即便是请作者讲,期刊也要设置好议题。这类期刊对选题的引领度不够,更谈不上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以及有效主动“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2],从而为哲学社会科学服务,为文化强国服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

1.重大主题选题策划较弱

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主题选题策划较少,有的期刊甚至未设置重大主题宣传和探析栏目。例如,没有紧紧围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党和国家重大活动,围绕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大主题,围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风险挑战,围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行选题策划。即使进行了策划,也缺少大开大合、切中肯綮的力作和大主题、大愿景、小切口的深度精品。

2.聚焦“正在做的事情”的话题偏少

在历史的故纸堆中捡“陈谷子、烂芝麻”,在“小我”的情境中无病呻吟、不能自拔,在需要丈量的土地上迈不开步子,闭门造车,“合理”想象……而自身所处的伟大时代或被置之脑后,或被遗忘。

(二)话语的转化度不够

1.宣传话语转化为学术话语仍需加强

对党的创新理论宣传阐释离不开政治话语,政治话语是当前一切话语的主导和首选,这是毋庸置疑的。学术话语是一种重要的话语表达方式,是指“语言文字在整体上力求概念明晰、判断准确、逻辑推理严密、语法合乎规范、结论鲜明”[3],具有科学的力量、真理的力量、逻辑的力量,以理性服人、以客观公正服人。不是说宣传话语、政治话语在学术出版中不重要,而是说作为学者和期刊人,其使命和担当是把政治思想具体化,把政治命题课题化、学理化、系统化。尤其是期刊编辑要引导学者领悟吃透政治理论的范畴和主旨,吃透政治话语的精髓和表达方式,在此基础上,学会话语转换、勤于话语转换、善于话语转换,用学术话语阐述探究政治话语蕴含的内核特点、话语尺度、核心要义、思想张力、运行机理和发展规律。

2.民间话语转化为学术话语力度不强

民间是学术论文写作的丰盛土壤,也是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力量源泉。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切实感受到学术界和期刊界对伟大时代的理论跟进和探究明显滞后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创造,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和老百姓的餐桌上仍需艰苦跋涉,对民间话语的归纳总结提升仍需加强,进而实现民间话语的理论化、科学化、规范化。把民间话语转化为学术话语不仅仅是学者的担当,更是学术期刊需高度重视的话语视域、探究方法和发展方向。

(三)职业的进取度不够

1.办刊理念不清晰

有的社科期刊办刊定位不明确或还处于探索之中,究竟是沿袭现有“大拼盘”的办刊理念,還是走专业化、专题化发展之路依然犹豫不决;一些期刊缺少一以贯之的办刊理念,也没有依据办刊理念策划选题,使期刊处于无重心、无主题、无特点的“三无”状态。

2.稿件的“守株待兔”状况普遍

以自发来稿为主,缺乏选题策划和组约稿件的意识,“等米下锅”的现象较为普遍。不少期刊是从自发来稿中选取适合本期刊的文章,而不是主动出击做好选题策划,进行有目的的约稿;即使是有目的地向专家组约稿件,但稿件的主题和内容也由约稿专家自己确定,编辑仍处于被动等稿状态。稿件的“守株待兔”状况较为普遍。

3.固守文史哲政经法的“大拼盘”格局

“千人一面”的文史哲政经法的学科“大拼盘”仍充斥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版面,“全散小弱旧”的办刊格局没有改变,使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的办刊“短板”愈加突出,缺乏向“问题综合”办刊新方向的转变。

二、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进路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价值取向放在首位,牢牢把握办刊的领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

(一)以打造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高地引领期刊发展

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要努力打造阐释和传播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高地,充分发挥学术研究阵地、意识形态阵地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4],一以贯之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把研究、阐释和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作为谋篇布局的四梁八柱,完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5]。

一是紧紧围绕重大主题宣传开设栏目,体现办刊的政治方向性、话语主导性。要“在党的思想理论研究方面有所作为,为坚持和巩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出积极贡献”[6]。例如,《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以下简称《新疆师范大学学报》)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开设了“庆祝建党100周年特别策划”专栏。2021年,《新疆师范大学学报》从党的五大建设出发刊发文章7篇,认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7]。其中,通过中国知网平台,截至2022年3月18日,《党的思想建设:百年回望及经验启示》被引用13次、下载4021次(1);《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百年回望及经验启示》被引用8次、下载3543次。《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还在中国学术期刊率先刊发研究阐释宣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学术文章,例如,刊发《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结构维度及实现路径》(被引用6次、下载3770次)、《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关系研究》(被引用5次、下载4441次)等,在建设党的伟大工程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二是坚持人民至上。学术的成长离不开人民的滋养,人民中有一切学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沛源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8]要深刻反映100年来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深刻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讲清楚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更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激励”[8]。

三是把宣传话语转化为学术话语。“学术话语”是“现实话语”的一种解释力表征。学术话语的作用不仅在于诠释世界,更重要的是在改造世界。把思想理论具体化,把政治命题课题化,把政治话语、宣传话语学术化,以逻辑的力量、观念的力量、真理的力量作为叙事话语和篇章结构,以“大历史观、大时代观,把握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反映中华民族的千年巨变,揭示百年中国的人间正道,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唱响昂扬的时代主旋律”[9] 。让世界不仅全方位了解到“舌尖上的中国”“历史中的中国”“文物中的中国”,而且更深入地了解到“学术中的中国”“话语中的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时代中国”。“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10]

(二)以打造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高地引领期刊发展

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话语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高地,对中国学术界标识性原创概念的内涵、特点、原则、主线、核心内容、进路展开深入研究,并根据实际变化掌握研究尺度,有重点地设置研究选题,突出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設[11]。

一是做好内容设置,把握引导权。话题设置代表了期刊和期刊人的认识水平、知识结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整体把握能力。“内容为王”是靠选题策划出来的,是靠“问题靶向”设置出来的,是靠主打栏目展示出来的,一个被动等稿的期刊,要实现引领期刊,实现期刊高质量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紧紧围绕重大关键问题或社会关注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设置栏目、组织稿件。2021年,学报刊发相关主题文章数量60篇,约占全年刊文总量(71篇)的85%,多篇文章被其他机构二次转载、转摘。王义桅撰写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彰显社会主义优越性》、胡鞍钢撰写的《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视域下的中国行动、中国倡议与中国方案》等被多个媒体平台传播推送,并得到上级领导批示和肯定。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不仅要成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高水平平台,还要成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话题研究的引领者。

二是把民间话语转化为学术话语。学术研究的土壤和源泉在民间,学术生产和成长的空间在民间,学术阐释和创造的动力在民间。“苞谷馕”和“土得掉渣”的语言,是质朴和真挚的语言,专家学者要从中汲取营养和生命力,把民间话语转化为学术话语。“要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9]新时代的伟大实践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历史方位和立足点,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目标和使命,要“立足中国现实,植根中国大地,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精彩生活表现好展示好,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好”[8]。

三是开展学术争鸣。真理越辩越明,学术愈辩愈真,要在多元多样多变中立主导、把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倡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鼓励大胆探索,开展平等、健康、活泼和充分说理的学术争鸣,活跃学术空气。要坚持和发扬学术民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风格学派相互切磋、平等讨论。”[12]《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致力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在中国学派、中国知识体系上下功夫,努力建构“中国丝路学”“中国边疆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所开展的“学术上的丝绸之路”、边疆学的“实在论”和“建构论”争鸣引发其他学术期刊持续跟进,取得良好效果。

(三)以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的创新创造引领期刊发展

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要以人民为中心,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要以敢为人先、敢于拼搏的精神在没有机会的地方寻找机会,在没有道路的地方开辟道路;要紧跟时代步伐,从时代的脉搏中感悟学术脉动,把学术研究向着亿万人民的伟大奋斗敞开,向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敞开。

一是在主动约稿上施力,并加大主题内容上的创新创造力度。约稿是期刊提升学术质量的利器,也是提升影响力、显示度和美誉度的砝码。例如,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命题,《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第一时间开设“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专题,刊发江必新的《论社会治理创新》(被引用291次,下载12134 次)、文军的《从“总体-支配型”到“技术-治理型”:地方政府社会治理创新的逻辑 》(被引用87次,下载4378 次)、向春玲的《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病”及其治理》(被引用88次,下载4253次,)、莫纪宏的《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精神” 》(被引用71次,下载4584次)等文章。其中,约请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大法官的稿件,就费了很大周折,历经半年多时间。如何联系上作者是个大难题,《新疆师范大学学报》主编先向政法期刊负责人打听,结果令人失望。接着,在网络上收集与作者有关的词条和新闻报道,又无功而返。《新疆师范大学学报》主编和编辑同仁不气馁、不灰心,经过无数努力,最后通过作者在中南大学指导的博士研究生那里取得突破。约稿邮件发出两周后收到作者回信,答应了约稿请求。在那一刻,编辑部内一片沸腾。江必新教授《论社会治理创新》一文 “含金量”非常高,截至 2022年3月18日,在中国知网已经被下载 12369 次,被引用297次,成为这一专题策划关注度和影响力最大的文章。

二是以“命题作文”引领学术期刊。“命题作文”展示了一家期刊的担当、胆识和核心竞争力。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为时代出卷、为时代命题是学术期刊引领期刊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途径,也是抢占哲学社会科学高地的重要举措。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研究课题、捕捉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13]。《新疆师范大学学报》所刊发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内涵、定位和实现路径》(2014)、《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2019)等文章都是向专家学者约的“命题作文”,专家学者不仅不反感,反而欣然接受,文章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截至2021年底,两篇论文分别被下载17634、17691次,被引用744、407次。

三是坚持人才立刊,打造学术期刊“梦之队”。首先,专家学者要承担起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心怀对学术的敬畏之心和对专业的赤诚之心,下真功夫、练真本事、求真名声,有信心和抱负,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14],写出更多彰显中国学术风格、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精品力作。其次,学术期刊在作者队伍建设上要注重老中青相结合,尤其关注青年学者成长。要不设学历和职称等发稿门槛,不以“帽子”取人,坚持内容为王、人才立刊,致敬先生,激励后学,破除“五唯”。《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处于人才资源和平台匮乏的祖国西部地区,又非“985”高校,如果不坚持做选题策划,不向“对的人”约稿,是不可能做大做强思想舆论引领的,且与学报办刊宗旨相悖。《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约稿核心作者群年龄段主要集中在30~50岁之间。2021年,在刊发金碚、贾康、周洪宇等知名学者文章的同时,还发表了吕普生、朱碧波、令小雄等青年学者的力作,有意识地培育核心作者群和青年学者。《新疆师范大学学报》一直秉持“年轻人是学术的未来”的理念,扶持学术新人是学报的使命和担当,大胆刊用符合学报选题、稿件质量好的博士研究生、讲师的文章。例如,学报从投稿邮箱中选取了兰州大学博士研究生令小雄的《“躺平主义”的文化构境、叙事症候及应对策略》一文,学报主编对该文多次提出建设性修改意见,引导青年学者论文写作,截至目前,该文被下载5110次。该博士研究生还给编辑部手写了一封感谢信。

三、结语

在新时代,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实现期刊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打造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高地引领期刊发展,引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为党和人民做学问,做党和人民的学问;要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做学问,做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学问。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不是为了被领,而是为了引领。

综合性社科学術期刊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质量为灵魂,以特色为生命,以创新为动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做好做强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做好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工作,力求在办刊效果上取得重要进展和成效。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的首要学习任务,又是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首要的研究和出版任务,更是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引导专家学者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以学术话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任务。

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要为党和国家重大理论及现实问题服务,回应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将论文写在大地上,设置重要专题专栏,注重引领性、前瞻性和中国学术话语性。有的学者对期刊人既导刊又导人有抵触情绪,认为这样会失去作者论文写作的自主权和内容的自由裁量权,事实上,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和期刊作者皆为党和人民做学问,做党和人民的学问,其目标和方向是一致的。如果不坚持这样的思路和想法,而仅仅是为自己、为小我做学问、做出版,那么他的写作出版动机、价值尺度就有可能会出现问题。近期,国内有学者公然质疑南京大屠杀,引起网络公愤,对于这类“三观”都存在问题的学者及其“辱华恨国”观点,如果期刊人都要保持所谓的“距离”,不敢“发声亮剑”,探究深层动因,并对症下药,就等于自动放弃和丧失思想舆论阵地。

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要勇立时代潮头,敢领风气之先,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以强烈的历史主动担当精神,以坚定的文化自觉自信,以激情活力的创新创造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理论阐释力、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注释:

(1)本文下载、引用数据如未特别说明,均为截至2022年3月18日的中国知网数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N].人民日报,2021-05-11(1).

[2]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5-10-15(1).

[3]李建军.论学术论文语言美的特征[J].东疆学刊,2010,(4):55.

[4]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06(1).

[5]崔禄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N].学习时报,2020-08-07(A5).

[6]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6,(9).

[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3.

[8]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强调 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 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N].人民日报,2019-03-05(1).

[9]习近平.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N]. 人民日报,2021-12-15(1).

[10]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2-12-14(2).

[11]张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建设[N].光明日报,2018-01-17(6).

[1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2).

[13]习近平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 [EB/OL].(2019-03-05)[2022-03-18].https://www.ccps.gov.cn/zt/2019qglh/dtxw/201903/t20190305_130124.shtml.

[14]习近平出席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21-12-14)[2022-03-18].http://www.gov.cn/xinwen/2021-12/14/content_5660777.htm.

Difficulties and Approaches of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Comprehensive Social Science Academic Journals:

A Case Study of “Journal of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LI Jianjun PAN Jingjing

(1.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2.Institute of Central Asian Studies,Urunq Xinjiang830017,China)

Abstract: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omprehensive academic journals in social sciences is not to look at the horizon in a closed and narrow “basin”of ideas,not to adhere to the publication mode of “thousand a voice”,not to hesitate,slack, fear of difficulties in the face of the tide of The Times,but to take the initiative and action,To be ahead of others in topic selection planning,to keep the right exploration in discourse transformation,to break a new path in innovation and creation,to sing the mainstream thought and public opinion,to do research and publishing for the Party and the people,and to lead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omprehensive social science academic journals.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academic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lead;high-quality development;problem exploration;academic discourse

編辑:邹蕊

猜你喜欢

问题探究引领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让生活智慧引领孩子走向智慧的生活方式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内容分析到落实语用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