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介入乡村公共空间背景下的景观营造设计研究

2022-05-26李梦溪张勇

艺术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景观营造乡村建设公共空间

李梦溪 张勇

摘要:乡村公共空间景观是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艺术介入为视角,对公共空间景观进行分析,以各门类艺术的创造和艺术表现规律对乡村景观进行设计研究,分别对乡村公共空间景观的社会属性、艺术属性、产业属性进行阐述,并提出不同空间的景观营造路径。

关键词:艺术介入;乡村建设;公共空间;景观营造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2-00-03

21世纪以来,我国乡村振兴活动逐渐兴起,其中乡村艺术建设和乡土文化保护行动逐渐实施。党中央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构建了乡村振兴新格局,并取得了一定成效[1]。由此可见,传统乡村公共空间已经满足不了现代村民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并且乡村作为大部分城市人的故乡和精神归属地,其景观营造迫在眉睫。因此,一大批艺术工作者运用现代材料、工具和工艺,借鉴当代的艺术思想、审美、技术对乡村进行保护和重修,以达到建设和发展传统村落的目的[2]。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研究,宣传当代社会思想政治建设,对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维度较为宽泛,其发展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其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艺术在乡村建设中,在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中,不断发展,这是艺术乡村建设自身运动的普遍规律。列夫·托尔斯泰曾说:“正确的道路是这样的,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往前走。”因此,设计时要接受和继承本民族艺术遗产,反映本土文化特性,延续本土人民传统的审美观念。乡村景观营造要保持本土文化的特色,这也符合艺术的多样性发展。

1 艺术介入乡村公共空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国外研究

目前来看,国外优秀案例包括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产业、政府适度参与、文化旅游相结合、提高村民文化修养等。例如,日本在造村运动中提出了“一村一品”概念。其中,有“最美艺术乡村”之称的白川乡合掌村最为典型。该村继承了当地优秀的传统建筑艺术,村内现存100多栋合掌造建筑,其采用传统的木构结构,以当地特有的茅草为建筑材料,整体造型如手掌合十,呈“人”字形。白川乡合掌村的传统建筑艺术与自然环境相辅相成,四季宛如童话世界,吸引了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游客慕名而来。另外,德国乡村改造的“村庄更新”政策、美国Fresno农业农场旅游区的生态文化旅游融合项目、法国普罗旺斯的乡村旅游乡村生态文化旅游融合项目、荷兰的乡村田园景观发展项目、韩国的“新村运动”等等,都为我国艺术乡村建设中景观公共空间的营造提供了良好的参考。

1.2 国内研究

如今我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各个省份都涌现出示范村。以王澍在杭州富阳区洞桥镇文村建筑景观改造为例,设计师以自身浓厚的田园情怀和较高的艺术修养,在景观构图和景观节点设计中融入了很多乡土元素,为文村新居增添了艺术气息[3]。再如江西婺源古村落,农业生产景观较为突出,春天黄绿色的梯田与粉墙黛瓦的建筑构成了一幅有层次感的画作。天人合一的大地景观充分展现了当地特色自然环境与传统文化的魅力,散发出古徽州的风雅和韵味。孟凡浩在泰安岱岳区道朗镇东西门村进行“故乡的云”乡村改造,其秉承对原始场地的尊重,保留了百年间人与自然互动的空间记忆,用尽量少的设计手法和材料介入,让场地本身的气质自然显露,将渐渐衰败的小山村盘活成高端民宿村,成为舒适的休憩空间。山东济南章丘官庄镇朱家峪传统村落完整地保存了古风古貌,天然形成青山、溪水、山泉,是典型的中国北部山村型古村落。中国南北存在文化差异,生活习俗不同,建筑形态区别较大。北方的传统村落在地形变化上少有起伏,建筑景观上呈坐北朝南水平方向,给人一种较强的稳定感,由于气候原因,建筑景观与地面的关系极其紧密[4]。

传统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营造设计,从艺术介入的视角来看,在以下方面存在问题。一是对形式与空间的处理,包括空间限定要素、空间组合方式、基面与垂面的围合方式、路径交通要素;二是对形式美法则的运用,包括比例与尺度的把握、节奏与韵律的变换、调和与对比的规律、光影景观运用等;三是对艺术形式的运用,包括美术、音乐、戏剧、舞蹈、摄影、电影和电视、建筑与园林等艺术门类,各个门类相互穿插设计。个别传统村落的重修和改造,只是单单注重村容整洁,从平面化的角度进行视觉层面的整治,没有形成三维立体化整体设计,导致一些根本性问题并没有得到较好解决。

2 艺术介入乡村公共空间的景观营造理念

2.1 艺术介入乡村公共空间的景观社会属性

以山东传统村庄为例,菏泽施庄、泰安良庄、沂南马木池三个范本村庄,既要塑形,也要铸魂[5]。乡村公共空间作为容纳村民日常生活交流的必要物质性空间,具有社会交往功能、游览休息功能、体育活动功能、情感寄托功能、文化教育功能、生态防护功能等,需要综合乡村的社會美、自然美、艺术美,做好空间公共景观的规划设计。要从社会功能方面,提炼出“五大振兴”,即产业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五大振兴”相互牵引、共同进步。其中,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融合的精神结晶,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公共空间景观营造应坚定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要以当地特有的传统民俗文化为出发点,设计出具有学习性、故事性、参与性的艺术展馆,形成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新热潮。

2.2 艺术介入乡村公共空间的景观艺术属性

艺术的创造性和实践性,肯定了不同的艺术形式在乡村公共空间营造上的价值,其中包括美术、音乐、戏剧、舞蹈、摄影、电影和电视、建筑与园林等艺术门类,各门艺术相互配合、吸收与借鉴,使艺术在分化与中和过程中发展[6]。艺术介入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营造,乡村公共空间渗入艺术形式,二者互相影响,从而产生艺术美的效果。要在空间艺术生产的过程中运用美的形式规律,如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节奏韵律、变化统一、黄金分割率(见图1)。

从艺术实践的类型及可行性,传递乡村景观营造的价值,重构公共空间,与乡村产业联动产生“一红一绿”设计思想,分别从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和人才振兴五个方面,围绕乡村振兴总思路进行规划设计。要将村落原有的传统建筑空间形态、民俗民风和生态环境相互融合,进行保护、改造和创新。

2.3 艺术介入乡村公共空间的景观产业属性

“一红”主要抓住红色文化产业。山东作为红色文化大省,是孟良崮战役、鲁西南战役、沙土集战役、济南战役、胶东地雷战、莱芜战役、台儿庄战役等的发生地,其沂蒙精神是革命之源。革命区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革命精神都是宝贵的红色文化财富[7]。在乡村振兴中,可以把握住“一红”,进行公共空间景观更新设计。封闭式公共空间可设计红色文化展览馆、红色文化纪念馆等场馆类建筑,以艺术造型为主,突出纪念意义。场馆内从序厅至尾厅,可陈列文物、还原故事的沙盘展览、人机互动的交互设计。开放式公共空间可做纪念碑、纪念塔、伟人雕塑、战役场景还原等,在空间规划上,总体布置规矩、稳重,绿化整齐大方,庄严对称,植物配置方面不宜繁杂。

“一绿”包括绿色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环境。可依托自然资源、乡村民俗风情、乡村文化等条件,通过合理的乡土规划、方案设计、落地施工,整合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建立集观赏性农业生产、生态、生活于一体的农业区域。绿色生态环境要在道路硬化、生态绿化、环境美化、夜间亮化等方面增强视觉效果,在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同时,大力发扬机械化、规模化、立体化种植,引进名优稀特蔬菜新品种,提升品牌效益,培育有机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品牌,通过电商模式强化农产品品牌效应,扩大农产品销路。同时配套服务休闲采摘观光旅游业,实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植入鱼菜共生农业模式,建立微循环生态系统。用产业融合、产业升级思路加快乡村经济发展。营造农耕艺术文化、民俗文化氛围,丰富乡村旅游业态,重点突出休闲民俗文化体验的功能性。

以艺术介入的形式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要提升村民生活质量,增强村民幸福感,在此基础上完善服务设施,串联空间景观节点,发展旅游产业;合理利用景观规划策略,实际落实美丽庭院、村内道路景观、文化广场景观、农业生产景观等综合性运用,以生态宜居加产业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增加经济结构支撑点,全面打造宜居环境。最终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产业集群的跨越,实现技术、艺术、文化、科技的融合。

3 艺术介入乡村公共空间的景观营造实现路径

艺术形式在乡村景观中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有绘画艺术、雕塑艺术、大地艺术、装置艺术、戏曲艺术、多媒体艺术、摄影艺术、建筑与园林艺术等。应从艺术的角度出发,激发当地村民的凝聚力,实现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的结合,表达当地地理美学,发展乡村绿色生态产业,激活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营造。

在传统乡村公共空间,主要有村口、田间、广场、街巷、宅旁等,人们对这些乡村记忆中的主要空间印象较深。以艺术介入方式营造乡村公共空间景观,从这几类空间着手,可以极大地满足村民的精神需求。

艺术介入乡村自然景观,呈现出面状,作为生产景观出现。田园空间根据区位地形优势可设计为农耕艺术园,运用河流、树木、天空、田地等自然元素创作,加入色彩搭配,艺术造型,根据四时节气,打造不同的自然景观,展现出乡村大地艺术景观特色。

艺术介入宅旁空间时,可将其作为小型景观节点。宅旁空间作为家庭内部空间的补充与延续,呈现出点状,散布在村落,与村民的日常生活起居息息相关。加上村内整体村容风貌较好,道路绿化、硬化基础设施初步形成,历史脉络可循及组织成绩显著,有深厚的党组织基础,包括乡村历史民俗文化、传统技艺、红色宣传等方面,可通过本村文化历史设计墙绘、艺术宣传栏、小型艺术雕塑等形式展示(见图2)。

艺术介入街巷空间,可以设计装置艺术。街巷空间作为线状空间,流动在村内,运用装置艺术可以体现出街巷良好的流动性。装置艺术结合场地、材料来表达情感,有非常强的在地性,是比较容易形成具有主题精神的艺术作品,且具有极强的景观性,能让人们沉浸在景观环境当中,产生强烈的情感表达欲望。

艺术介入现代产业园区景观空间,可以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多媒体艺术以多种媒介如图像、动画、声音、文字、气味等组成,是一种综合的艺术表达方式,具有控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能把村内物质的转为非物质的、静态的转为动态的、真实场景转为虚拟场景、单项传达转为双向互动,能增强趣味性与传播性。现代产业设计采用“一红一绿”的主题思想,“红”是红色文化,“绿”是当地绿色蔬菜产业,应结合科学管理模式,集中展示当地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和先进的农业设施(见图3)。

4 结语

艺术理论以形式美及自然模仿为最高原理,即在艺术设计创作中,模仿自然的同时表达(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出和谐、对比、均衡、整齐的形式美,表达出恬静、淳朴、和谐的自然情调,从艺术的角度展现出一定的社会属性,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审美的愉悦,从中得到心灵的满足,领略到东方田园文化的独特神韵。以乡村公共空间形成的理念为基础,加上建筑线条的排列、画面色彩的和谐、音乐韵律的节奏、戏剧情境的时空环境、传统戏曲的写意性等,作为点、线、面、体、声的交织结构,形成人、建筑、景观、自然“四位一体”的整体构景。在广袤的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营造综合各类艺术形式,能够将公共景观设计寄自然模仿于和谐形式中,有逻辑地将景观空间节点展现出来,引发人无穷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楊怀念,龚吉雯.乡村文化振兴战略背景下开展乡村美术活动的策略研究[J].艺术科技,2021(18):26-29.

[2] 张勇,许大海.“场域”视阈下红色景观规划创意设计策略:以沂蒙红色景观为例[J].山东社会科学,2019(1):127-133.

[3] 杨茜好,翁时秀.公共艺术介入乡村建设失效过程分析及影响机制研究:以云南省元阳阿者科村“哈尼娃”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22(2):264-276.

[4] 彭一刚.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50-51.

[5] 刘沛林.古村落:和谐的人聚空间[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183-185.

[6] 张泉,王晖,梅耀林.村庄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133-137.

[7] 王黎明.鲁西南地区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研究:以郓城县汉西村为例[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6.

作者简介:李梦溪(1991—),女,山东济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公共环境设计。

张勇(1963—),男,山东济南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景观营造乡村建设公共空间
家电使用及维修现状调研分析
柳州都乐岩溶洞景观的特色表达研究
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略窥成人教育管理理念及对现今成人教育管理的启示
广西南宁市金湖广场使用状况评价
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像素艺术探究
“物”化的空间
浅析中国新旧城乡建筑景观的建设与继承
旧城改造中城市河道的景观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