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条棉被”温暖一个世纪

2022-05-25吴双英

出版人 2022年5期
关键词:沙洲长征路棉被

文|吴双英

“半条棉被”的故事发生在1934 年的红军长征途中,“经过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时,3 名女红军借宿在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她们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时隔近一个世纪,我们今天重温“半条棉被”的故事,仍然能感受到世纪那端传递过来的温暖。2016 年10 月2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 周年大会上讲述了这个故事。2020 年9 月16日,习总书记来到湖南郴州沙洲村实地考察了“半条被子”专题纪念馆,观看了潇影集团拍摄的电影《半条棉被》。这个传遍大江南北的红色故事由此成为党史教育和红色教育的重要教材。

“半条棉被”的故事,在中国百年辉煌党史中不过是一朵革命的浪花,一个小小的片段,但反映的却是红军长征途中军民鱼水情深、唇齿相依的深情厚谊,折射的是中国革命波澜壮阔、辉煌灿烂的非凡历程。红军战士从沙洲村离开,等待他们的是湘江战役,是爬雪山、过草地、前路漫漫的万里长征,是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至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建设新中国,开启改革开放建国强国的长征。历史迈进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我们的新征程、新长征。习总书记说,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半条棉被”精神映照的是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不改初心,以民为本的根本宗旨,折射的是红军战士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点燃的是少年儿童理想信念的火炬,照亮的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事业的壮阔前程。

半条棉被,温暖的是亿万老百姓的心。百年党史,有很多重要的人物、事件、历史都跟湖南有着密切的关系,从革命领袖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任弼时、贺龙、粟裕,到重大革命事件秋收起义、湘江战役、通道转兵等,以此形成的革命纪念地更是不计其数,湖南因此被称为红色热土。在众多的革命故事中,今天我们选择了“半条棉被”的故事来说,就是因为这个故事蕴藏着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精神密码。

潇湘电影集团有限公司 著杨飞 绘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2021年8月定价:40.00 元

一个故事,沟通的是历史与现在。“半条棉被”的故事发生在血雨腥风的旧中国,发生在被国民党反动派围追堵截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们风尘仆仆,疲惫憔悴,老百姓短衣少食,衣不蔽体。时隔近一个世纪,我们重回沙州村,今日的沙洲村已经今非昔比,旧貌换新颜,村民们已经脱贫致富,生活实现了小康。军民鱼水情,在建党百年之际,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重温“半条棉被”的故事,就是要用好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教育,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一代新人,让他们能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在媒体多元时代,利用电影、图书、话剧等不同媒体传播形态和艺术表达形式,遵循媒体传播规律和艺术规律讲好“半条棉被”的故事,是一个专业的事情。潇影集团的《半条棉被》电影曾一票难求,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和潇影集团联合推出电影的图书版,就是想深挖这个故事的思想内涵,通过生动的人物塑造、流畅的语言叙事、精彩的情节设计、逼真的细节还原和丰富的心理描写,以小说和故事两种文学体裁再次呈现这个故事,以图书这种永不过时的载体传播这个故事,让小读者从“半条棉被”的故事中,激发爱国之志,生发报国之情。

“半条棉被”的故事,剪开的是被子,连接的是人心;留下的是牵挂,带走的是动力;还原的是历史,传承的是精神。半条棉被,曾作为相爱之人的情感见证,作为战事紧张时的战袍和盔甲,作为军民鱼水一家亲的信物,作为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的一面旗帜,飘扬高空,激荡人心,也将铺天盖地,感动你我于无形。

请每个听过这个故事的人,都记住,并转述这个故事。■

猜你喜欢

沙洲长征路棉被
半条棉被
回望长征路
追忆长征路
牛奶奶晒棉被
追寻长征路
瑞金有咯沙洲坝
棉被里的爱
心海浪花
一床棉被
走好新的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