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挑战中寻找机遇,在创新中获得成长

2022-05-25宋城杰

出版人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辅出版社教材

文|宋城杰

“在湘教社的字典里,绝不会有墨守成规、亦步亦趋这样的词。”

教育出版往往给人留下一种“文质彬彬、中规中矩”的印象,但也有这么一家教育出版社,从不讳言自己的“霸蛮”气质。根植于湖湘大地的他们天生继承了湖南出版人“能吃辣椒会出书”的品格,在教育事业大变革的浪潮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家特立独行的出版社,正是刚刚度过自己40 岁生日的湖南教育出版社。40 年来,在一代代湘教人艰苦奋斗下,湖南教育出版社栉风沐雨、不断自我超越,从成立之初的27 名员工、32 万元启动资金,发展成为今天拥有在职员工334 人、年出版品种2800 多个、年销售收入过11 亿元、年利润过1.5 亿元的教育出版重镇。40 年来,湘教社不改教育情怀初心,牢记为人民出好书的使命,出版了一批批精品力作,有500 多种(套)图书在各级各类图书评选中获奖,其中12 种图书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等国家级奖励。在全国首届教材建设奖评选中,湘教社是唯一一家获得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优秀教材全部奖项的地方出版社,这些都为湘教社带来了业内外的广泛好评。

在社长刘新民眼中,湘教社的确有些与众不同的气质。“我们特别有一股勇于站立潮头、勇于面对困难和化解挑战的‘霸气’。”刘新民是不折不扣的“老湘教”,亲历了30 年来教育出版的每一次大变革,也深知与时俱进才是这家地方教育社不断前行的立身之本。“在湘教社的字典里,绝不会有墨守成规、亦步亦趋这样的词。我们会不断根据时代背景和党中央要求,不停思考和调整自身的发展定位,在挑战中寻找机遇、在创新中获得成长。”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和新课标的出台,如今的教育出版又走到新的十字路口,面对决定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发展姿态的新变局,这家步入不惑之年的出版社是否已经做足了准备?这一切还要从40 年前说起……

从“以人为本”到结构效能

1982 年,时节已过了惊蛰,一声惊雷,令湖湘大地渐次苏醒。这是改革开放的第四个年头,距离恢复高考也过去了五载,“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岳麓山下先贤的寄语仍在耳边鼓动,人民对于教育类图书的渴望一如破土而出的春笋,正朝气勃发,渐成葱茏之势。正是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点,在湖南省委的领导和支持下,湖南教育出版社走上了出版的舞台。

尽管创始之初只有27 名员工,但初生的湘教社大有一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成立的第一年里,湘教社不仅保证了每年省内的学校教育用书,还出版了《农村文化课堂丛书》《大专自学丛书》等一系列服务教育普及大局的图书。也正是在这一年,湘教社克服重重困难,率先推出《陶行知全集》(六卷本),这套获得第一届国家图书奖的大部头也开启了湘教社做高端、出精品的“铸魂”之路。

选择《陶行知全集》作为开山之作,正体现了这家出版社从创立之初就秉持的理念:以人为本,多出好书,多出有利于孩子们终生发展、有利于孩子们形成健全人格、有利于孩子们培养创造幸福能力的有用之书,是湘教社40 年来不变的追寻。

与40 年前相比,如今的湘教社设有地理教材编辑部、数学教材编辑部、综合教材编辑部、职业教育编辑部、教辅运营中心、市场教辅事业部、工具书与课外阅读运营中心、幼儿教育运营中心、教育理论编辑部、家庭教育运营中心、书屋杂志编辑部、中学生百科编辑部、贝壳网13 个产品部门,产品形态跨越主题出版与重大学术著作、教育理论、教材、教辅、课外阅读、数字出版和期刊多个板块,形成了覆盖教学上下各个链条、不同介质的产品结构。

这种结构,正是湘教社在40 年来取得跨越式发展的秘诀:没有结构化,即使有再多再好的单品,也都只是一堆散沙。因此湘教社常年来坚守的战略,就是着眼整体板块、进行结构化布局。“在湘教社,产品绝不能是孤立的存在,而是能彼此联系、彼此补充、彼此拱卫,形成牢固的结构体系,通过结构效能来提升‘承重’与‘抗压’的能力。”

直面挑战,勇于开拓

如今的湘教社早已走出了筚路蓝缕的创业期,越来越多的产品正在走出湖南,走向全国甚至世界。在这份成绩的背后,离不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巨大发展,以及国家对于教育、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与深入改革。但他也深知,光有好的政策背景是不够的,所有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靠真刀真枪地打拼。

“这就要求一家出版机构首先要有态度,其次要有能力。”刘新民表示,“机会是公平的,但有没有能力去抓机会,如何化挑战为机会,又把机会真正变成产品,把产品内化为发展动力,把成绩积淀为发展新起点,则是另一个重要的能力了。”40 年来,每次面对时代机遇和改革机遇时,湘教人总会表现出那种从不躲避、迎难而上、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与此同时,他们也在不断进行学习总结,形成了一套湘教社特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垂直化、专业化、融合化、市场化”就是这些思考的结晶。其中“垂直化”是做出版的“世界观”,就是要集中有限资源、放眼长远发展、明确出版板块、定下执行策略、坚持做深做透。“我们决不能激情洋溢,浅尝辄止地到处挖坑又放弃;而是要有定力、树信心,以教材教辅、教育理论、家庭教育、学生阅读等板块为基座,坚持深入地向下打井,直到打出源源不断的活水来。”

“专业化”是在垂直化基础上的方法论。“湘教社一是不搞平均主义,会集中力量快速延展我们的专业长处,尽快在每个板块内形成具有不可替代性的核心产品;二是围绕核心产品建设结构合理、层次明晰、相互拱卫的配套产品与服务体系,步步为营地拓展市场边界,不断聚拢和变现用户流量;三是提升出版效率,通过构建知识体系和知识树,形成系统化、规模化出精品的机制,铸就品牌,实现品牌立社。”

从2021 年至今,教育出版的环境正在面临巨大的变化。“双减”政策的落地,让许多出版人心有戚戚:长久以来被众多出版社视为“粮仓”的教材教辅市场是否会面临冲击?加之新课标的出台,变革的旗号愈发鲜明,习惯“以不变应万变”的教育出版市场将何去何从?

在湘教社看来,越是在变革的时代,一家专业教育出版机构的优势就越能凸显,也就越是应当理直气壮做强教材教辅。“我们首先要深刻理解‘双减’政策的颁布是教育改革系统工程的重要举措,彰显了党和国家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的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作为教育出版文化单位,必须以此作为各项工作的首要对标,明确自己在其中的责任和担当。其次,我们也要科学地研究‘双减’带来的机遇:‘双减’不等于‘双免’,减的是量,但对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要聚焦学校主阵地,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健全课后服务机制,依法保障教师待遇。此外,‘双减’必将进一步完善家校协同育人机制,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其实这样看起来,教育市场的需求从广度和深度上都是大大地增加了,对我们来说机会其实是更多了。”刘新民表示。

既然“双减”带来的机遇大于挑战,那么湘教社既要坚定不移贯彻“双减”要求,提升教材教辅质量和助学效能,进一步推动教育资源均衡,也要抓住这项变革带来的机遇,在新的领域进行开拓和布局。为此,湘教社重点推出了如下四点举措:一是对教材和教辅进行全面提质,除了按照“双减”和国家对青少年近视防控的要求,对字体行距进行了放大,更能保护视力之类“外表”的变化,更提升了“内在”品质——按照“双减”要求全面梳理了产品线,淘汰一批不符合政策的产品;融合技术手段,将原有固定的课时作业设计成“基础作业+弹性作业”,弹性作业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通过互联网融合出版方式实现分层和个性化学习。二是在科普、文体、艺术等图书领域主动出击,满足学生课后广泛、长期的学习需求,探索构建“内容+服务”的产业布局,助力课后服务的完善和提质。三是支持在“双减”政策下高端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构建新时代下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理论专著。四是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方面的支持,量体打造更多适合中国家庭、中国家长的家庭教育畅销书。

以融合促市场

如果说“垂直化”和“专业化”是湘教社在产品开发上的指挥棒,那么“融合化”和“市场化”则是湘教社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发展路径。过去10 年,恰好是湘教社在市场化与融合化上取得跨越式发展的10 年。作为湘版教材代表的初中地理,目前在全国28个地区使用,市场占有率超过35%,使用学生总数超过6 亿。经过7 年多的坚持投入与建设,湘教社开发的贝壳网、家校共育网两网合计注册用户突破1200 万人,举办了六届湖南省中小学教师集体在线备课大赛,参赛教师累计近30 万人,几乎覆盖了湖南省所有的中小学校……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一家教育出版社对这个时代的回应:要充分认识到融合出版的本质是传统出版实力的延伸,必须结合社里核心板块,搭建核心产品和服务能直达C 端用户的渠道,必须紧贴市场需求,必须有盈利能力。

湘教社市场化的目标,不是简单追求利润数字,更不是什么赚钱就做什么的“被动”盈利,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主动”盈利。为此出版者要敏感捕捉最新市场信息和波动,通过垂直化和专业化的措施,对选题、编辑、印制、市场、发行等各环节进行有效管控,实现整体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湘教社在过去几年间着力开发的家庭教育板块,就是对此最好的印证。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后,家庭教育逐渐成为全社会所关心的热议话题,而80 后、90 后父母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不同层次的缺位缺失,特别是在引导孩子的心理健康上没有良好的办法,充分表明新一代父母急需更好的家庭教育指导。加上家庭教育本身与中小学产品有着大量的衔接,这使得湘教社进入这个领域顺理成章又意义巨大。

因此湘教社以80 后、90 后父母为目标用户群体,以25 ~35 岁为核心年龄区间,以二、三、四线城市以及短视频所覆盖的巨大下沉市场为主要覆盖区域,以围绕用户痛点、痒点、爽点为需求与产品突破方向,以用户、内容、平台运营为推动力,以出版社、张丹丹IP、互联网基础设施为重要依托,推出了一系列服务目标用户群体的产品。2021 年,湘教社家庭教育板块实洋占有率全国排名由4 年前的470 位上升到第9位;短视频矩阵建设初见成效,上线6 个新媒体视频账号,累计粉丝超过100 万,播放量超过1 亿次;举办了五届新家庭文化教育节,线上直播的累计观看人次数超1000 万;家校共育网旗下的“湖南省网上家长学校”被湖南省妇联授牌为官方平台,半年内在全省完成了14 个地州市、1.1 万所学校的覆盖。

这些成绩的取得,很大一部分原因归功于湘教社在家庭教育板块开创性地采用了融合事业部的形式。在这个板块启动时,就能真正着眼市场化的目标,从体制与机制上释放活力。湘教社在家庭教育板块选择了“内容、渠道、服务、新媒体”四位一体推进的方式,给了事业部在人事和项目选择上的较大自主权,放手让一批年轻人去充分探索和打造一系列线上线下形式的产品和服务,包括图书、音频、短视频、长视频、知识付费产品、育儿社区、育儿培训、线下讲座活动等,逐步形成融媒体出版生态圈。

回首过往,湘教社已经走过了从零到一的创业期,成长为一家从意识、管理到产品都实现了现代化、融合化的文化企业,成为教育出版界中一份独特的样本。展望未来,湘教社依然踌躇满志,渴望在教育事业变革的大时代中取得更大的突破。建功教育伟业,舒展出版宏图,这群用专业立社、以“霸蛮”打拼的出版人正渴望全新的挑战,谱写更加壮丽的篇章。■

猜你喜欢

教辅出版社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我等待……
教材精读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强化读者意识 提高教辅竞争力
试谈教辅出版的转型升级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