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课程思政建设要做到“五个结合”

2022-05-25叶建华

河南教育·高教 2022年4期
关键词:五个结合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叶建华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构建课程思政工作体系,努力打造课程思政“金课”,在课程思政建设上创新思路和举措,取得了一定成效。会计学院立足财经类人才培养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区域及学院优势资源,对前期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进行系统梳理和反思,总结出了以“五个结合”为特点的课程思政建设基本经验。

课程思政建设要同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相结合。当前,中国的商课教育教材及课程体系基本根植于西方文化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背景下的经济学、管理学理论,没有与中华优秀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蕴含的中国特色、中国作风、中国实际相结合,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济管理思想体现不足。而我院尝试把根植于中原大地的范蠡商业思想、康百万家族商业文化及社会主义经济背景下的新豫商文化有机融入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过程,就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增强师生文化自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路径。

课程思政建设要同党建工作开展相结合。一方面,红色革命文化中蕴含许多丰富而宝贵的课程思政素材,这些素材是开发课程思政教学资料的重要基础。如陕北革命根据地时期的经济管理思想。另一方面,许多教师具有党员身份,政治理论素养和党史学习热情较高,更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这是把党史融入课程思政的天然优势和重要突破口。所以,把课程思政建设同党建工作相结合,有利于把党建工作落到实处,突出党建工作对教学科研工作的指引和促进作用。如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前期主持完成的省级重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课题的主持人和参与人均为党员,近期立项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项目和课程思政样板课的主持和参与人也均为党员。

课程思政建设同专业和人才培养特色的凝练和建设相结合。地方财经类高校专业特色的培育和凝练离不开对本土优势文化、社会资源的识别、开发和利用。豫商文化源远流长,日久弥新。昔日南阳范蠡被称为“商人鼻祖”“财神”,巩义康百万庄园被称为“豫商精神家园”;今日许昌胖东来、郑州宇通客车也已成为行业翘楚。这些优秀的传统豫商及新豫商文化中蕴含的商业思想博大精深,能同西方经济管理理论形成优势互补、有机融合。这种互补和融合既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又是凝练和建设专业及人才培养特色的重要突破口。

课程思政建设同教师立德树人能力和专业素养提升相結合。思政内容有机融入专业课程和人才培养全过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要求。这意味着专业课教师不仅需要全面、系统、深入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还应从专业视角对思政素材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深度挖掘和专业性升华,悄无声息地融入专业课程。这种挖掘和升华不应该是机械地拼凑和列举,更应该成为教师学术观点和学术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例如,兴盛400年的河南康百万家族的企业治理独具中国特色,不仅包含现代公司治理理论强调的约束、激励机制,还更加强调仁和、以人为本为基本特征的文化治理功能。在教研活动中,教师需要“学贯中西、知晓古今”,增强自身文化自信,让自身的学术观点更加鲜明丰富,立德树人能力和素养得以提升。

课程思政建设同立体化课程教学资料开发相结合。课程思政教学的全面落地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教材、教案、讲义、课件等各类教学资料。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首先在5门专业课程中进行试点,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并进行了课程思政建设评审。在试点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下发了《会计学院关于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通知》,建立优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要求全院任课教师、所有课程全部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把思政元素全面融入教案、讲义、课堂,实现课程思政建设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覆盖。

立德树人无止境,课程思政建设无终点。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将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尝试,不断创新思路,采取新举措,把课程思政建设向纵深推进,促进教育教学事业高质量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为实现中国共产党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财经类人才。

本文系“财务管理专业核心专业课程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及“《财务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与应用研究”教学工程专题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财务管理系主任,博士,副教授,省级课程思政教改项目和教学团队的主要参与者和主持人)

责编:向 新

猜你喜欢

五个结合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西北政法大学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会计学院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引注体例
sin
Destiny
国家会计学院负责人名录
2017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
学生作文评价教学改革初探
语文教学重视生活实践的 “五个结合”
做好“五个结合” 助力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