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1+X”证书制度试点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2022-05-25杨凤英李雪

专用汽车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学探索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

杨凤英 李雪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的高速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已经成为我国汽车领域重点发展方向。为了适应当今社会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职业院校应通过教学活动融入“1+X”证书制度的方式优化教学内容,并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的方式构建校企合作教学平台,进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首先针对新能源汽领域人才需求以及产业状态进行分析,随后提供了多种“1+X”证书制度下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方向,最后基于“1+X”证书制度进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0收稿日期:2022—02—12

DOI:10.19999/j.cnki.1004-0226.2022.05.027

新能源汽车领域不断发展使得我国科研水平与综合实力得到一定的提升。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专业型人才较少,难以推动社会和企业发展,而部分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内容较为滞后,影响学生职业素养。因此,职业院校应当将“1+X”证书制度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中,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而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专业型人才。

1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人才需求分析1.1新能源汽车技术产业状态

通过深入新能源汽车产业行业,了解市场现状与需求,结合当下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得出: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基本成熟,但适应社会企业岗位需求的专业型人才较少,难以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高速发展。职业院校通过开设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并将“1+X”证书制度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能够有效地将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企业发展的人才,进而对新能源汽车领域推动发展起到巨大作用。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与我国多種产业进行了充分的对接,例如汽车保险行业、二手车销售行业、新能源汽车销售以及售后服务产业、生产以及技术服务产业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

2 新能源汽车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我国部分地区新能源汽车数量不断增加,该地区的汽车保养维护专业人员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据调查,目前我国部分地区汽车数量与相关汽车维修人员的总体比例在30:1左右,而关于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领域人才更少。因此,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需求量较大。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主要就业面向基层单位,例如针对新能源汽车调配、维护、销售等领域。职业院校学生在未来实习或就业期间通常会从事新能源汽车生产线装调工作、新能源汽车保养、维修以及检测工作或新能源汽车销售与售后服务工作。因此,这需要职业院校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检修、电工作业等能力2。

3“1+X”证书制度下教学改革方向

3.1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与企业需求进行对接

职业院校传统教学活动中并没有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学生接受的教育是单一的。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难以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较强的学习兴趣,甚至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产生抗拒心理。同时。由于部分职业院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并未结合当今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开展教学,使得整个教学活动的理论基础知识环节较多,实践技能培养环节较少。并且学生也出现了学习内容难以与企业发展方向相对接的现象。因此,职业院校教师需要通过多元化的方式重新构建科学合理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体系,使得学生在未来工作期间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3。

3.2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强化

随着“1+X”证书制度在职业院校中的落实,职业院校教师需要结合新型的教学理念构建与之对应的师资队伍。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教师团队主要由本科和研究生毕业的人才构成,从年龄上看,目前职业院校教师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但部分职业院校依旧存在因教师过大导致无法科学掌握电子信息技术,使得教学活动依旧以传统方式进行授课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职业院校相关管理人员首先应对年龄较大的教师进行信息化技术的培训,帮助这类教师掌握信息化技术,进而改善现有教学方式。此外,职业院校还应加强与社会新能源汽车企业合作力度,通过定期向相关企业派遣教师的方式让教师学习新能源汽车技术在当今社会企业中具体运作模式、关键技术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从而在职业院校未来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更符合社会发展的新能源汽车技术知识。同时,学校还应加强教师对于“1+X”证书制度的认知,使得教师在未来教学过程中落实“1+X”证书制度的内涵。通过结合“1+X”证书制度来对职业院校教师进行全面培训,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

3.3课程内容科学化改革

高职院校传统教学过程中由于过于注重针对理论知识的教学,使得学生不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职业院校教师需要重新针对教学体系进行规划,要与学术型院校教学体系进行区分。例如,可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构建校企合作教学平台的方式提高课程实训课时。同时,根据“1+X”证书制度,高职院校教师还应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关于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先进技术学习,由于新能源汽车技术更新迭代较快,而职业院校相关专业教学内容更新速度较慢,部分职业院校教学内容无法与当今社会相关专业发展相匹配。因此职业院校教师需要让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多接触实训硬件,增强学生实践技能,促进学生对于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认知5。

4 基于“1+X”证书制度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4.1落实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理念

职业院校学历证书反映了学生学习能力以及职业素养,以及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思维认知模型等。职业院校在推进“1+X”证书制度时,不但需要培养学生多种职业技能,还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学生需要具备与当今社会企业相关岗位人才需求标准相匹配的能力,以社会适应力、企业岗位竞争力与职业素养为重点学习方向,进而能够在未来实习或工作期间完善企业认知,健全良好的三观。结合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方向,职业院校需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坚定思想品质、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较强基础基础知识以及实践技能的高质量人才。同时,还需掌握一定的新能源汽车技术知识以及汽车机械相关基础知识6。12BEE208-20E9-48D0-BDA0-F4E3A3D71D07

因此,职业院校教师在规划人才培养模式中,不但需要注重教学课程与企业之间进行有机结合,还需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避免出现学生理论基础知识较强但没有实践操作能力,或学生没有对相关企业有一个良好的认知,导致无法胜任相关岗位。教师可从以下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a.将团队精神纳入到教学考核标准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构建学习小组,并且将学生个体与学习小组共同纳入进教学考核标准中。在日常授课期间,教师需要为学生布置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理论基础知识作业以及小组实践作业。在教学考核评判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学习小组任务完成度进行打分,根据学生不同的表现计算每位同学的最终成绩。

b.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例如,教师在课前应主动为学生划分教学内容,学生则需要利用互联网平台搜寻相关教学资源并进行复习,这一过程能够显著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c.职业院校教师需要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活动中去,由于职业院校学生刚刚成年,其思维认知与意识形态较为薄弱,倘若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思政教学课程,将会不断完善学生的三观,进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形成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4.2创新教学模式实现X证书技能培养

高职院校职业技能证书代表了一个学生具备的职业技能以及创新能力,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合企业发展的专业型人才,职业院校教师需要结合“1+X”证书制度特点与职业院校实际能力为学生重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活动。

为了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实际工作流程相匹配,高职院校应加大教学力度,通过向相关企业派遣教师进行参观学习的方式使得教学活动开展的方向符合企业发展,同时也能够保障学校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学生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学习新能源汽车的电驱动系统,并了解串并联式电驱动设计方法以及燃料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中的运作方式与应用等。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对于新能源汽车整体框架的认知,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4.3围绕“1+X”证书制度优化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相关管理人员应针对“1+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师资队伍进行优化。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大多以学历为本科生或研究生的人才为主,这些教师虽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基础,但由于缺乏社会企业工作经验,使得教学活动难以基于当前社会新能源汽车技术企业发展方向进行授课,导致学生职业素养难以得到提升。因此,职业院校需要根据X证书职业等级标准与新能源汽车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并构建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根据学校与企业发展现状构建科学合理的“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体系0。

4.4优化课程结构内容

职业院校应通过加大教学资源投入力度的方式使得职业院校新能源技术专业教学内容与相关企业进行有效的衔接,保障学生在校企合作实训教学基地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并且,学校还应与当地新能源汽车企业开展多元化的合作,例如通过师生参观的方式考察新能源汽车企业实际的工作流程以及发展方向,或通过企业派遣技术人员到学校为学生讲解新能源汽车先进技术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认知。同时,职业院校教师还应结合“1+X”证书制度组织学生学习新能源汽车技术行业内部最新技术资料,保障教学内容符合当今社会新能源汽车技术最新发展理念。并且,职业院校教师在为学生提供实训教学时,还应与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协同为学生进行真实的实训内容,以此来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实践能力。

5结语

“1+X”证书制度是我国职业院校提高教学内容以及重构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教育理念。为了更好地落实“1+X”证书制度,职业院校教师应通过加强校企合作的方式构建实训教学平台、优化教学内容,进而使得学生在未来工作期间能够快速融入企业。

参考文献:

[1]刘浩丰.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23):196—197.

[2]刘浩丰.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2):50—53.

[3]张甲瑞,黄钧浩,税永波.智能新能源汽车“1+X”证书制度试点实践与建议—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为例[J].时代汽车,2021(12):46—47.

[4]陈玉华,杜月云,吉文哲.新时代下高职院校构建“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以智能新能源汽车专业为例[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1):48—52.

[5]覃有实.基于“1+X”证书制度下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以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魅力中国,2021(17):252—253.

[6]邹瑞睿,沈言锦,刘骞,等.“1+X”证书制度下专业师资队伍提升策略研究—以智能新能源汽车专业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9):43—49.

[7]史洁,田云,魏炜.基于“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体系设计[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1(11):109—110.

[8]陈华“1+X”证书试点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体系构建初探[J].教育现代化,2021(19):124—127+148.

[9]解宏琳.“1+X”证书制度下汽车机械基础书证融通课程体系建設探究[J.中外交流,2021,28(4):436.

[10]孔凡静.“1+X”证书制度下中高职衔接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以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为例[J].广东教育(职教版),2021(6):59—61.

作者简介:

杨凤英,女,1984年生,讲师,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12BEE208-20E9-48D0-BDA0-F4E3A3D71D07

猜你喜欢

教学探索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
基于素质教育视角下的民族高校逻辑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数学课堂中德育溶合的探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学探索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