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赛学融合”引导下的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以江西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

2022-05-24钟海燕黄宏胜陈美球

教育观察 2022年13期
关键词:赛事竞赛资源管理

钟海燕,黄宏胜,郭 熙,陈美球

(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西南昌,330045)

一、引言

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高等教育要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先行实现,就必须有高质量的本科教育。[1]学科竞赛在课堂教学基础上,通过竞赛任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将学科竞赛内容向实践教学转换,不仅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2-3],而且能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4],提升本科生培养质量。

如何将学科竞赛融入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过程?杨志东等人认为,学科竞赛应以本科培养计划为根本,加强学科竞赛科学管理,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5]李晖等人提出了多层次学科竞赛保障体系,面向不同学习阶段,让学生参与不同层次的竞赛,丰富实践教学,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6]李明秋等人认为,应采用加强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共建校企实践教学基地、完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推广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等措施,推动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7]顾涵等人认为,应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构建“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质量监控,营造校园创新氛围,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8]魏菊霞认为,应将学科竞赛融入教学内容,研究“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9]范晖等人发现,学科竞赛是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但指导教师对该过程还缺乏必要的研究。[10]冯光庭等人认为,在应用转型的大背景下,基于学科竞赛的数学专业人才培养实施路径是专业引领、领导协调、领队负责、综合考评。[11]此外,“赛学制”将学科竞赛纳入实践教学模式,具有制度化、多元化、协同化等特点,在教育硕士培养中取得了显著成效。[12]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属于管理学大类下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特点是专业性强、实践能力要求高,特别强调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如何将教师、课堂、学生、实验室[13]及教学方法有机融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是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

二、“赛学融合”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作为地方农业院校的全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西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面向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3S”技术为支撑,聚焦土地规划与利用、土地遥感与信息、土地经济和土地生态等研究方向,在农村土地资源管理、耕地保护、国土空间规划等方面的研究特色突出。2014年以来,江西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逐渐形成了一套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建的“赛学融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一)以赛促学,任务驱动激发学生主动性

2017年以来,中国土地学会等针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举办了全国大学生土地利用规划技能大赛等学科竞赛(表1)。江西农业大学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全国性学科竞赛,并在校内外加以落实,提高学生参赛的积极性。

表1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相关的学科竞赛

1.校外加强与江西省土地学会、江西省土地估价师协会合作,举办省级赛事

因全国学科竞赛的名额限制,每所学校只能推荐2—3组参赛。为扩大影响及选拔优秀作品,江西农业大学积极与江西财经大学、东华理工大学等兄弟院校协商,通过与江西省土地学会、江西省土地估价师协会等组织合作,举办省级赛事。一方面,参与省级赛事,扩大了赛事影响力。如在土地利用规划技能大赛中,相关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自由组队,江西农业大学每年的参赛队伍稳定在十八支左右,有七十多名本科生参赛,除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外,还有地理信息科学、城乡规划、园林设计和旅游管理等专业的学生。另一方面,参与省级竞赛促进了兄弟院校间本科生的交流。不同学校相互取长补短,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提升了相关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

2.校内加强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赛

一是学科经费支持。学科点从专业建设费中对每项参赛作品给予1500元经费支持,用以补助交通费、打印复印费等,确保学生不会因为经费困难而缺赛;对参加国赛的优秀作品,再补助500元经费,并资助现场参赛学生的差旅费。二是学院奖励。对获得省级、国家级赛事奖励的作品,除比赛奖金外,学院还给予每项作品100—500元的奖励。若竞赛成果能够以论文形式发表,或者申请软件著作权,学科点也将资助版面费和申请费用。三是学校综合测评加分。在每学期进行的综合测评中,学科竞赛奖励被纳入智育加分项,教师可按照获奖等级及相应规则给学生加分,该分最终计入综合测评总分,有利于学生评定学业奖学金。

(二)以赛促教,倒逼教师加强教学研究

一是调整、完善专业课程体系,适应学科竞赛需求。课程教学、学科竞赛和学生培养是专业素质培养的三方面,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其中课程教学是基础。江西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通过建立赛事反馈机制,适时调整完善培养方案,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学科竞赛赛事主要面向大三学生,为了适应赛事需要,江西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在教学计划中对相关课程进行了时序调整,如土地利用规划技能大赛耗时多,教学计划的第6学期增设了3周专业综合教学实习,将技术模块课程如“土地信息系统”“土地航测与遥感”前置,便于大二、大三学生联合组队。调整后的专业课程与学科赛事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模块与学科竞赛对应关系

二是以学生参赛的积极性倒逼专业教师投入赛事指导。学生组队后通过双向选择确定指导教师,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由于学生参与度上升,教师主导性相对弱化,教师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升理论知识,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另外,学科竞赛综合性强、涉及面广,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以2019全国大学生村土地利用规划技能大赛为例,如果教师前期未参与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相关工作,不熟悉新政策、新动态,则很难胜任指导工作。由此也促使教师积极参与专业培训学习,以提高自身技能、积极对接地方政府村庄规划项目。专业教师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将大赛作品引入课程,实现教学相长。

(三)以赛促建,校企合作孵化参赛项目

一是校企合作举办学科竞赛,促进产学研协同育人。在省级学科竞赛中,江西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通过与省内知名企业合作,扩大了赛事影响与参与度。例如,在省级土地利用规划技能大赛、不动产估价技能大赛、土地国情调查大赛中,江西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先后与江西煤田地质局测绘大队、江西国意土地开发有限公司、江西核工业测绘院集团有限公司、江西森博土地房地产评估规划测绘有限公司、江西地信数云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企业除冠名并为赛事提供奖金外,还为参赛学生提供了毕业实习机会及就业机会。通过校企合作,企业扩大了知名度、招聘到了满意的毕业生,学生则得到了实践机会,学校也丰富了培养模式,实现了产学研协同育人。

二是校企合作建设校外专业实践基地,培育参赛项目。通过学科竞赛平台,江西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与省内外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增进双方的科研合作、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江西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根据人才培养计划,定期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践基地参观、实习。在学科竞赛期间,江西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对现有生产项目进行了提炼,孵化参赛项目。以全国不动产估价技能大赛为例,江西地源、江西同致等4家校外实践基地前期对参赛学生进行了培训,中期为学生现场调研提供了如交通、用餐、联络等各种便利,后期则选派技术骨干进行评审选拔与点评,帮助进入国赛的队伍进一步完善作品。

三、培养成效

(一)逐渐形成“赛学融合”的良好生态

2017年以来,江西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坚持“赛教融合”的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模式,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年来,江西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参与各级各项学科竞赛、双创项目及社会实践的热情高涨,2019年、2020年有258人次参与学科竞赛,参赛率达72%,荣获国家级奖励13项、省级奖励57项。

江西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根据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规律,结合教学计划,形成了有效的“赛学融合”教学时序。教师授课时会介绍学科竞赛,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江西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大一以公共科目学习和专业入门知识学习为主,大二以大创项目为主,大三以学科竞赛为主,大四以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及社会实践为主。为配合学科竞赛,第6学期预留了3周的专业综合实习,集中准备学科竞赛作品,学科竞赛常采用梯度方式组队,高低年级学生的传帮带制度既使团队可持续发展,又使低年级学生更快进步。

(二)学生培养质量得到较大提升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政策性强、实践能力要求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一直是专业教学计划的重中之重。传统的实践教学多依托教科书,存在内容陈旧、理论与实践脱离等问题。对实践教学的考核,囿于实习经费、实习时间及实习地点,学生很难接触实际问题,多以提交实习报告的方式完成。由于考核压力小,学生积极性不高,多为被动应付,难以培养创新精神。而学科竞赛则可以将“知识、技能、素养”三位一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贯穿于人才培养中,学生可以将实际问题与课堂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融入参赛项目,全面提升实践技能。

以土地国情调查大赛为例,通过查阅文献、撰写综述,选定主题,设计调研的内容、对象、路线、问卷、访谈内容等,学生能够主动思考,锻炼了阅读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调研过程中,学生通常要深入农村或基层,这能锻炼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并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品格。调研后,学生要对数据进行处理,通常要使用统计软件与GIS软件,这又锻炼了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后期学生需要撰写调查报告、制作展示海报和视频,通常要使用文字处理排版软件、幻灯片制作软件、图片处理软件、视频剪辑软件,学生的文字处理能力、展示自我的能力也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答辩阶段则要展示参赛内容、回答提问。学生的仪容仪态、知识储备、临场反应等均会受到锻炼与检验。通过一场赛事,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与能力会得到全方位的提升,而这些都是传统教学实践很难达成的。

通过“赛学融合”,毕业生的培养质量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江西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近三年考研率提升了约5%,且考研质量也有提升,学生在考研面试中普遍表现出了专业自信。在公司、事业单位或政府机关就业的学生,也表现出很强的工作适应能力,既能进行外业测量调绘,又能进行内容数据分析与制图,既懂政策,又懂技术。

(三)教师的教研成果大幅上升

参与竞赛常需要不同专业教师、学生组队,这大大推动了不同专业师生的协作,“赛教融合”增进了指导教师、学生的跨专业交流,如国土空间规划技能大赛往往与城乡规划、风景园林、旅游管理等专业相关。

通过对赛事的总结凝炼,近两年江西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指导教师获批“赛教结合”相关的省校两级教学研究项目5项、发表教改论文8篇、主编与参编了系列教材6部。一方面,“赛学融合”提升了教师、学生的专业技能素养,探索出通过赛事驱动,更好地服务地方、服务社会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江西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也获得了诸多荣誉和社会认可,提升了专业的社会影响力。2019年,江西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成功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四、结论与讨论

(一)进一步完善专业竞赛体系

良好的竞赛体系是“赛学融合”教学模式的基础。学科竞赛应服务于本科生教学,不能为了竞赛而破坏本科生培养的系统性,教学计划应协调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学科竞赛的设置应具有系统性,要分层次、分类型组织竞赛,可按“校级—省级—国家级”三个层次开展。学校应建立竞赛反馈机制,及时总结问题与不足,适时调整教学方案,还应建立赛事驱动的长效机制,在学校层面开展学科竞赛与学分认定,将赛事成果作为专业实践课程考核依据,将赛事成绩与教师绩效等挂钩,通过产学研结合引入企业技术骨干,兼职指导学生。

(二)融合课程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是指将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结合,在课程教学的同时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专业实践教学是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战场,在组织学科竞赛时,教师也应寻找与家国情怀、专业伦理、学术修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有关的德育元素,润物无声地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既是一流专业建设需要,又是落实全方位育人的要求。土地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和基础性资源,如何将生态文明融入实践课程,发挥协同育人效应,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重要方面。[14]

(三)融入新文科建设

土地资源管理属于管理类学科,属于新文科建设范畴。新文科建设的核心是立足新时代、回应新需求,促进文科融合化、中国化、国际化,引领新发展,服务现代化新目标。[15]新产业新业态的快速发展对复合型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科技进步也在不断推进学科研究内容与方法的融合创新。土地资源管理作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具有政策性强、实践能力要求高的特点,培养复合型人才,要求多学科融合进行教学,符合新文科建设的发展导向。

猜你喜欢

赛事竞赛资源管理
本月赛事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