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2022-05-22庄亚丽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2年15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能力新课改培养

庄亚丽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新课改的推进,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积极落实相关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主动开展问题多样化的处理教学,使得学生自身的数学素养得到提升。在探索的过程中,老师要结合学科知识的讲解,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关注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学习状态并及时做出调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简要探讨了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是衡量小学生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只有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和数学技能应用在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中,才是真正实现素质教学目标的表现[1]。因此,教师要不断探索培养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也有很大的帮助。然而在现阶段的教学中,老师并没有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作为重点教学,导致学生学习只停留在表面,思维能力欠缺,对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无法进行准确的分析与解决,最后学习成绩不理想[2]。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按照正常逻辑思维得到答案的解题方法之外,老师更应该引导并且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通过多种解题方法解答题目,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例如,在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多边形面积》教学中,老师通过对长方形或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进行比较,并且进行剪拼,让学生观察并且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利用同样的方式,进而推导出三角形以及梯形的面积公式并且熟练掌握。在做题过程中,学生遇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题目,首先利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解答出题目之后,老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其他方法再次进行解答,利用三角形面积以及长方形面积公式从而解决平行四边形面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引入小组互助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提升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教学的效果,就应该在数学课堂中突出学生的地位,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使得学生在实践中加深问题解决多样化的认识,而引入小组互助教学,恰恰能够满足以上教学需求,教师借助问题的设置,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互助学习,从而提升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例如,在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教学中,教师在带领学生初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面、顶点等内容后,需要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将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行立体与平面的转化,从而让学生在图形与立体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想象,便于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学生自身的经验、知识体系、成长环境各不相同,学生在立体与平面图形转化中思维的方法和方式不同,因此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也会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借助折纸技术,提前准备较多的长方体与正方体,并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小组划分,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辨析研究。教师在小组互助学习教学实践中,应该结合教材知識点,设置合理的问题引导,如正方体与长方体各自有多少个面,学生就会根据教师的问题,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行拆解,学生借助拆解的手段将长方体和正方体转换为平面图形,小组内学生在转化中也会分享自己的拆解过程,学生在共同学习中,学会了多种拆解的方法,并且在观察拆解后得出正确的答案。教师在学生小组讨论中要积极主动进行引导,并邀请不同小组学生分享自己的探索过程,并将其还原为正方体或者长方体。之后教师汇总学生的拆解方法,如果没有达到11种方法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方法,引导学生对剩余的方法进行探索,使其在互助的方式下逐步完善答案内容。

三、拓展思维,让能力逐渐提高

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其能力才能够提升。然而当前数学教学多是以“超标”的内容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拓展。不可否认,当学生升入初中,学习了更多的知识后,再回过头看小学数学的问题,就会感觉很简单。但学生知识的学习与思维的发展,势必要遵循其自身的成长规律,一味向学生灌输过于抽象的知识和较难的题目,反而会阻碍学生能力的发展。由此,在学生的思维拓展训练中,教师必须要遵循两项原则:一是思维训练的内容决不能超标。二是思维训练切忌急于求成,要逐层递进。笔者在教学之中,就会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思维拓展训练。多数学生都具有思维定势,即以过去的经验去解决当前遇到的相似问题,它也常常困扰着学生,限制其数学思维的发展和解题能力的提升。

如在“混合运算”的学习中,部分学生面对“25÷5×5”的例题,会毫不犹豫地算出“1”这个错误答案。在他们眼中,5×5=25,正好与前面的“25”相同,由此忽略了混合运算的顺序,得出了错误答案。对此,笔者在教学中,会故意书写错误的算式,让学生挑毛病。如计算100−35+65时,笔者会简化为100−(35+65)=100-100=0,这样学生会通过错误,来反思自身的思维定势,以此让自身的思维得到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老师要进行课堂创新,不断完善教学计划,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研究[J].家长,2020(36):91+93.

[2]韩艳霞.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J].科幻画报,2020(12):88+90.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能力新课改培养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转换数量关系角色,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