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红楼梦》中的姻缘“暗战”看婚恋观

2022-05-18胡瑞瑞邬鑫

青年文学家 2022年12期
关键词:姻缘凤姐宝钗

胡瑞瑞 邬鑫

清人诸联说:“宝玉之于黛玉,木石缘也;其于宝钗,金玉缘也。木石之与金玉,岂可同日语哉!”木石姻缘与金玉姻缘自产生之日起便鼎足而立、分庭抗礼。木石姻缘是以爱情为基础自愿结合的灵魂知己姻缘,金玉姻缘则是以家族利益为基础的政治联合之姻。《红楼梦》中的相關人物根据自身的利益、性格、价值观的不同而进行了站队。不同姻缘的支持者凸显出封建社会不同的婚恋观,这些观念或对当今女性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根据徐恭时先生统计《红楼梦》女性四百八十人中,最合适贾宝玉妻子的婚配对象,阖府之中便有两个—林黛玉和薛宝钗。黛玉聪明绝顶、多愁善感,还有点“小性儿”;宝钗随分从时、罕言寡语,还有些“小心机”。对于双方的支持者来说,这两人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关系的深浅以及利益的吻合度,驱使着她们为自己所拥护的人赤胆忠心、出谋划策,并希望所扶持的人最终获得决定性胜利而使自己的前路坦荡。

一、拥黛和拥钗的两方势力

贾宝玉的家事和人品在《红楼梦》一众男性当中均可称为上乘,因此也成为贾府众女性期望婚配的对象,但能当宝二奶奶的人只有两位,林黛玉和薛宝钗。拥黛和拥钗两方势力便应运而生。拥黛方的最重量级人物就是贾母,从前八十回来看,她作为贾府最高的统治者,对黛玉极尽疼爱,因此在前期也是默认甚至促成木石姻缘的存在和发展。从第三回中林黛玉一进贾府,贾母便安排黛玉与宝玉同住碧纱橱,间接地促进了两人的感情培养。贾母在见两人生气而互不搭理之时都曾感叹“不是冤家不聚头”,甚至害怕两人因为闹脾气而使感情降温,特意叫凤姐前来劝解,撮合之意早已溢于言表。兴儿在向尤二姐介绍贾府情况时就说了,宝玉的婚配对象将来准是林黛玉,贾母肯定会发话将这事定下来。而对于宝钗,贾母亦是极其欣赏,但只是处于亲戚间的客套。

贾母毋庸置疑是站在木石姻缘这一方的,凤姐向来依贾母之心意行事,而且从她常取笑宝黛二人来看,她亦是拥黛中的一员。在第二十五回中便有凤姐取笑黛玉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平日里凤姐最擅长揣摩贾母心意,行事也极为妥帖,若不得贾母首肯断不会胡诌此事,这也被看作是贾母和凤姐赞成木石姻缘的代名词。甲戌本夹批便云:“二玉事在贾府上下诸人,即看书人、批书人,皆信定一段好夫妻,书中常常每每道及,岂其不然!叹叹!”众人可能对于凤姐成为拥黛队伍中的主力颇为不解,毕竟宝钗才是凤姐的亲表妹。但是凤姐心里清楚,贾母才是贾府的最高权力拥有者,奉承好贾母才是趋势,才能使自身获利更大。而且,凤姐与率真活泼、伶牙俐齿的黛玉性情相投,而与“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宝钗注定将碰撞出不和谐的火花。最重要的是,以宝钗的管理及处事能力来说,若宝钗当了宝二奶奶,想必早已没有凤姐管家的份儿了,以利益为导向的凤姐自然也就成了拥黛方。与黛玉情同姐妹的紫鹃,自然是拥黛队伍中的一员,她不仅以情辞试宝玉,更是多次劝黛玉早做打算,在第五十七回中就说道:

趁早儿老太太还明白硬朗的时节,作定了大事要紧。俗语说,“老健春寒秋后热”,倘或老太太一时有个好歹,那时虽也完事,只怕耽误了时光,还不得称心如意呢……若娘家有人有势的还好些,若是姑娘这样的人,有老太太一日还好一日,若没了老太太,也只是凭人去欺负了。

紫鹃全然不像婢女,俨然是一个推心置腹的姐姐,关心起黛玉的终身大事。在薛姨妈取笑黛玉时,紫鹃甚至希望薛姨妈去保媒,真可谓用心良苦。除此之外,贾府中也有一些奴仆站在拥黛一方,首推便是潇湘馆的婆子们,当薛姨妈取笑宝黛之恋时,她们也跟着操心催促起薛姨妈来。

薛宝钗在贾府深得人心,希望她能坐稳宝二奶奶宝座的可是大有人在。薛姨妈和莺儿自是不用多说,就是她们放出风声说:“金锁需捡了玉来配。”王夫人和元春是这股势力的中坚力量,王夫人爱宝钗,不仅因为她是自己的亲外甥女,更因为她那随分从时的性格。王夫人趁着觐见元春时,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了元春,于是才有了端午节礼是宝钗和宝玉相同的情况。元春的加入极大地加强了拥钗的实力。袭人自是希望宝钗成为她的主子,她是不喜欢黛玉这种尖酸刻薄样,太难相处,而宝钗那些“仕途经济”学问也被袭人所赞同。再者就是赵姨娘,赵姨娘不喜欢黛玉如妙玉这样目无下尘的人,也讨厌黛玉如凤姐一样牙尖嘴利。赵姨娘不被贾府的人待见,而薛宝钗却力排众议,竟将薛蟠从江南捎来的东西送给了贾环,这让赵姨娘受宠若惊,于是感叹道:“连我们这样没时运的,他都想到了。若是那林丫头,他把我们娘儿们正眼也不瞧,那里还肯送我们东西?”(第六十七回)这样就将黛玉和宝钗作了比较,一个是心眼极高,不愿与品德恶劣之人来往;另一个却善施小恩小惠,善笼络人心。素习被宝钗看成亦如宝玉的贾环,自然是希望宝钗来当他嫂子的。另一个极力支持宝钗的人非湘云莫属了,在湘云眼里宝钗豁达大度,而黛玉爱闹脾气,她甚至对黛玉说:“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就算你是好的。我算不如你,他怎么不及你呢?”(第二十回)可见在湘云心中,宝钗早已胜过黛玉。此外,湘云规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的想法也与宝钗不谋而合。其次还有一个贾府的下人团体,他们虽然地位不高,却极具煽风点火之能事,他们之中大部分一边倒向宝钗。诸如宝玉在薛姨妈处喝酒时被黛玉刻薄过的李嬷嬷,当然还有被讽刺最后送宫花给她的周瑞家,以及在滴翠亭被误认为偷听了其秘密的小红。甚至还有一群喜爱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而不喜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下人,第五回就说“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

由此看来,两方势均力敌。古代婚姻结合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也是贾母未能尽早成全木石姻缘的原因,宝玉之婚事按理因由贾政和王夫人提出来,而贾母作为祖母,并不好过多干预,就如同贾赦要迎春嫁给孙绍祖,贾母不便多说。于是双方就此僵持,而僵持便有利于金玉姻缘的促成,毕竟木石姻缘的主要庇护者贾母年事已高了。贾母为了给黛玉计长远,可谓是用心良苦,她害怕自己走后黛玉无所依靠,故寄希望于王夫人接受黛玉。

二、“暗战”中对婚恋观的启示

别人的支持只能锦上添花,当事人的态度才举足轻重。黛玉之心神全在宝玉身上,这一生也只为还泪而来,故此但凡与宝玉有关之事,无论巨细皆令黛玉于心中千回百转,正如和尚所言:“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第一回)故此,黛玉虽常常对宝玉使“小性儿”,但这正是爱情的排他性和“爱之深责之切”的表现,而且最重要的是黛玉之爱宝玉,从未看到宝玉背后的贾府势力,没有丝毫掺杂着物质和欲望。所以无论外人的眼里黛玉是如何的牙尖嘴利,如何的尖酸刻薄,但是所有的读者依然深信她会是一个合格的妻子。而且从不讲“仕途经济”的黛玉,在厌恶应酬事务的宝玉面前,已是灵魂知己的存在,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观。宝玉能包容黛玉的醋意及“小性儿”,正是两人在感情中保持平等、互相尊重的表现。黛玉与宝玉在对待残酷的封建制度时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叛逆性,两个被封建统治者定义为“孽根祸胎”,因为志同道合而相互抱团取暖,在身心互助、心灵相通的情况下产生了爱情。这样一段以相识、相知、相爱为基础的感情如果能顺利发展下去,并结出硕果,那将是为人称赞的一段和美姻缘。

贾母极力支持木石姻缘,这正是她的开明之处,她深知宝黛两人对待感情的专注度,这两人任何一个离开另一个都无法苟活。为了她的两个“宝儿”能安好,贾母在极力护他们周全,当别人认为林黛玉是孤女的时候,只有贾母说“不管他根基富貴,只要模样配得上就好”以及“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如此前卫的婚恋观,只看模样和性格,不看家底和物质,在那样一个阶级制度森严的时代估计也只有贾母能说出来了。贾母自己的婚姻虽然外表看上去是政治联姻,但应该也是有一定感情基础的,在清虚观当张道士提及其丈夫国公爷时,贾母不禁满脸泪痕,可见其内心对丈夫仍是无限思念,这就不难理解贾母唯独偏爱于像他爷爷的宝玉了。因此,贾母根据自身经历和生活阅历看来,没有感情的婚姻是不能幸福的,没用合适性格的婚姻是不能长久的。贾母摒弃只看个人身后门第、财产的经济婚姻,这就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了。

而从王熙凤的婚姻中我们更能看到女性的独立和觉醒,在当时那样一个男性为中心,女性为男性附属的社会,凤姐的善妒以及用力除去贾琏身边“蜂蝶”时的狠毒,正是她努力挣脱男性社会并追求男女平等、保持婚姻排他性的表现。在如此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即使是“男人万不及一”的凤姐,也有她的无奈,所以她只能依靠自己的手段来铲除障碍。虽然这其中残害了善良的尤二姐,但这也是因为她感受到了来自婚姻的威胁,为了维护自身情感与婚姻,她才设计陷害了尤二姐。女性意识的觉醒,让她在婚姻和爱情中追求与男子平等的地位,甚至勇敢捍卫婚姻的忠诚。紫鹃支持木石姻缘是因为她深知黛玉在爱情中的追求,若黛玉不能婚配宝玉,柔弱的黛玉必将因爱而香消玉殒。正如恩格斯曾说:“第一,它是以所爱者的互爱为前提的,在这方面,妇女处于同男子平等的地位。第二,性爱常常达到这样强烈和持久的程度,如果不能结合和彼此分离,对双方来说即使不是一个最大的不幸,也是一个不幸,仅仅为了能彼此结合,双方甘冒很大的危险,直到拿生命孤注一掷。”因此,拥黛派的众人在婚恋观中普遍看重感情基础、志趣相投、男女平等、婚姻忠诚等因素,女性的独立及觉醒在她们身上已崭露头角,让我们有幸看到女性意识的崛起。

而支持宝钗的人群中大都是看中关系的亲疏以及宝玉身后的贾府,薛姨妈和莺儿自不必说,在宝钗进京待选之前从未听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第二十八回)之类的话语,进宫无望之后便有了甚嚣尘上的“金玉良缘”之舆论,只怕是退而求其次看中了“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府。宝玉作为贾府的未来继承人,又有着贾母的宠爱,其条件得天独厚,放眼全贾府再无第二人,若宝钗能嫁给宝玉,则当家奶奶的宝座自然就坐稳了,这是薛姨妈的如意算盘。而王夫人、元妃、袭人、湘云更看重的是宝钗性格里“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的稳重,薛家的门第及财力,以及对宝玉今后在仕途中的辅佐之用,方便促成宝玉今后能够为官做宰,并间接让贾府再次走向繁荣。在她们看来“结婚乃是一种政治上的行为,乃是一种籍新的联姻来加强自己势力的机会。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利益,而绝不是个人的感情。而宝钗自身选择宝玉也是因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希望自己能坐上宝二奶奶的位子而有一番作为。所以王昆仑先生早已做出了精辟论断:“宝钗在解决婚姻,黛玉在进行恋爱。”

在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及商品经济的繁荣,个性解放的思潮汹涌而来,市民阶层越来越意识到女性作为人的权利和尊严,作品中女性地位的提高迫在眉睫,因此这才有了鸿篇巨制《红楼梦》。在当时典型父权制的社会,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成婚依据的时期,却仍有一大批女性努力追求爱情、向往平等和尊重,这是多么伟大的进步。即使现在看来,端正、独立、积极的婚恋观依然是当代女性婚姻长久的秘诀,虽然如今的婚恋市场上仍然存在着过于看重女性年龄、生育、外形等情况的现象,而且部分女性自己也认为婚姻是“二次投胎”,希望借助婚姻实现财富的跨越,就如《傲慢与偏见》中夏洛蒂所想:“对于受过良好教育但却没有多少财产的青年女子来说,嫁人是唯一的一条体面出路。尽管出嫁不一定会让人幸福,但总归是女人最适意的保险箱,能确保她们不致挨冻受饥。”但是这部分女性应清晰地认识到,在双方能力不匹配时,男性的已有财富及地位并不会轻易分割出来。另外,建立在金钱之上的婚姻,因为没有共同的志趣和爱情,注定是不平等且不幸福的。因此,当代女性的理想婚爱模式是以追求相同的思想志趣、精神格调为基础,保持人格独立、经济独立、思想独立、情感独立,不被当作男人的附属品而存在,灵魂契合,因爱结合,两情相悦,方能长久维系婚姻。

猜你喜欢

姻缘凤姐宝钗
崆峒山之行•其一
薛宝钗为什么没朋友(节选)
冬日去禅寺祈求姻缘的年轻人
论宝钗的“藏”与“露”与复杂心理机制
凤姐的妙计
“宝钗扑蝶”意蕴新探
向“凤姐”学习批评艺术
什么样的丫鬟才是好丫鬟
别人的好姻缘
WHAT A TANGLED WEB WE WE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