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携手合作家园共育

2022-05-18吴立坚

家教世界·V家长 2022年4期
关键词:家园共育教育模式有效性

吴立坚

【摘  要】 

【关键词】幼儿园;家园共育;教育模式;有效性

《3-6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要通过多措并举,加强与幼儿家庭合作,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藩篱,不断探索与幼儿家长有效的沟通模式,发挥二者协作效能,夯实幼儿教育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掣肘,当前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还有待优化和完善。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认识到家园共育模式的重要性,秉承尊重、平等的原则,取得广大家长的信任,引导家长参与到互动性交流活动中,通过家园携手,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最终实现共赢。

一、幼儿园"家园共育"教育模式的价值意义

(一)是实现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互补的关键举措

幼儿教育复杂且漫长,单纯地依靠幼儿园来教育是根本不够的,家庭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然而当前有部分家长将幼儿送到幼儿园后,便将教育幼儿全权交给教师、交给幼儿园,认为自己不用再操心费力了。幼儿园实施“家园模式”能将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两种教育模式结合起来,形成互补关系,为幼儿提供优质的教育,夯实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基础。

(二)是满足幼儿成长需求的重要手段

3~6岁幼儿处在人生的萌芽阶段,这个阶段幼儿所接触的人与环境、所接受的教育对幼儿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家庭、幼儿园、社会具有不同的教育作用,用不同方式影响幼儿的成长。因此,不管是家长还是幼儿园都要认识到自身在幼儿教育方面的作用,构建合作互补的关系,携手共进,夯实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基础。

二、提高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有效性的策略

(一)构建家园共育机制,执行家园合作模式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为推进“家园共育”模式的落实,幼儿园要多措并举,加强与家长的交流沟通,打破部分家长墨守成规的思想,让家长能够进一步了解幼儿园的办学理念、教育理念等。

家园共育模式没有一个统一的执行标准,教师作为家园共育的领头羊,要积极探索创新家园合作联动机制,构建与家长有效连接的桥梁,最大化地发挥家园合作的作用。教师要科学地理解家园共育模式,瞄准幼儿教育契机,设计亲子活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活动、家访,也可以成立班级家长委员会,进一步落实家园共育计划。家园合作主要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 ,教师开展家园合作中需根据不同的教育任务针对性选择。教师还可以依托网络社交软件征集教育策略、指导家长教育、投放亲子活动任务,进一步丰富家长的教育信息,进而让广大家长在多元化的活动中加强与教师沟通和合作,与教师统一战线,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二)构建家园共育平台,拉近家园沟通距离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家园共育的形式也在不断优化。首先,微信公众号、校园官方网站等载体已成为家园共育的新窗口。家长可通过幼儿园的公众号、官网等第一时间了解幼儿的情况,浏览幼儿园所发布的育儿知识,还可以通过这些平台了解幼儿每周的食谱,提升对幼儿园的信任。其次,掌通家园、安全教育平台、阿童木智能晨检等App是幼儿园与家庭间衔接的新帮手,App的运用促进与家长之间的及时沟通,保证幼儿的安全。

运用即时通信平台,拉近家园沟通距离。目前,微信、钉钉和QQ等软件应用普及,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流平台,教师可以在不同平台建立班级家长群,让信息及时在家园双方中传达,便于了解幼儿的表现和动态,使家园共育目标得以实现。

(三)构建家园共育形式,制定有效合作方案

教师在组织家园合作活动之前,要对幼儿的性格特点、特长优势、兴趣爱好等进行全面把握,对幼儿家长的基本情况做一些了解,这样就可以根据幼儿和家长的具体情况,选择更为合适的活动形式,使家长和幼儿园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合作关系,让教育活动更好地展开。例如,一些性格相对内向的幼儿,他们的家长可能性格也比较内向,或者平時工作比较忙,缺少对孩子的陪伴,这样的群体可以通过角色游戏进行家园互动。幼儿家长平时大多忙于工作,与幼儿进行家园共育活动的时间和精力都非常有限,因此,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家园共育活动的机会来拉近幼儿与家长的距离,时间选择与家长的时间尽可能同步,最好将活动集中在周末。互动的形式也尽可能多样化,最好保证家长参加家园共育的亲子活动后都有不同的感受和经历,使家园互动合作的有效性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家园共育的重要形式是亲子活动。幼儿园在进行探索性学习的亲子活动时,可以借助一些书籍、摆设、外部环境等创造隐形条件,例如,在自然角养几条金鱼,种几棵向日葵,养几盆含羞草等等,让家长有机会耐心地与幼儿同处,倾听孩子问一些类似“向日葵的头是不是真的向日呢”这样的问题。其次,在类似于亲子运动会的游戏性互动型亲子活动中,我们先向家长和幼儿发出活动倡议,征集幼儿想要参加的体育游戏项目,确定项目之后,请孩子们动手设计亲子运动会的海报,组织家长与孩子讨论想要参加的游戏项目并报名。活动可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感情交流,提升家庭凝聚力。家长、幼儿园以及老师在运动过程中彼此增进了解,加强沟通,相互协作,把和谐家园关系推向新的高度。再次,在生活化的亲子活动中,例如“三八”妇女节,可以请妈妈来园共度节日,让孩子表达对妈妈的爱。或者是在开展“警察叔叔的故事”活动时,邀请在公安局工作的家长为小朋友讲述警察故事,让孩子有所收获。

结语:总而言之,幼儿教育关乎国家发展大计,家园共育是构建家长和幼儿园沟通桥梁的重要纽带,伴随学前教育理念的持续完善,幼儿的综合健康成长备受关注。家园共育作为一种有效的培育方式,能够围绕幼儿的成长需求,提供完善的教育培养服务,推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衔接。因此,在实践中应当注重家园合作渠道建立,逐步拓展幼儿园教育的深度和家庭教育的广度,持续引导幼儿的综合健康成长,为幼儿提供更为优质的成长环境,根植协同教育初心,共同推动幼儿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袁丽.家园共育——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之我见[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6(9).

[2]高若玮.探究开展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的有效策略[J].文渊(小学版),2021(3):1812.[5]胡茜.对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开展的实践探索——以永嘉县机关第二幼儿园为例[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8(4):279-280.

[3]高永红,徐途琼.创新家长工作模式 彰显家园共育特色——成都市双流县华阳幼儿园家长志愿者活动掠影[J].早期教育(家教版),2012(6):F0003-F0003.

猜你喜欢

家园共育教育模式有效性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家长助教对促进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之方法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