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渐进式更新视角下空间品质提升策略探讨
——以西宁市小桥市场片区更新为例

2022-05-17

低碳世界 2022年3期
关键词:小桥城市更新片区

黄 皓

(上海经纬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090)

0 引言

随着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颁布以及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的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城市发展的重点从增量扩张的“外延式”发展转向了存量优化的“内涵式”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十四五”规划》中首次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2021年,“城市更新”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城市更新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是中央为新时期的城市发展提出的纲领性要求[1]。

1 国内外城市更新发展概述

1.1 欧美国家城市更新发展历程

西方发达国家城镇化发展大体经历了“城市化—大城市郊区化—城市更新”3个阶段。城市更新阶段又大致可以分为4个发展阶段:①20世纪40—50年代以清除贫民窟为代表的物质改造阶段。大规模拆建是这一阶段城市更新的最大特点,这个阶段最大问题是它摧毁了城市文化、特色空间和已有的社区关系。②20世纪60—70年代更加关注社会公平和福利的综合改造阶段。这一阶段是对前一阶段的反省,从只关注拆除重建逐步转向注重现存建筑质量和环境质量提升,以及提供更好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③20世纪80年代市场导向的旧城再开发阶段。这一阶段受石油危机引起的经济危机的影响,政府首要考虑的因素是刺激经济增长,城市更新政策由政府导向的大规模综合性更新改造,转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小规模房地产开发项目阶段。④20世纪90年代至今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导向的有机更新阶段。这一阶段更加重视对人居环境的提升和社区不同角色的共同参与,强调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城市问题的多维度综合治理[2]。

1.2 我国城市更新发展历程

对比国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我国的城市更新也大致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①20世纪50年代的生活条件和基本环境改善阶段。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最大限度改造旧城的危房简屋。②改革开放初期偿还基础设施欠债和解决住房紧张阶段。此阶段主要对旧城进行填空补实,部分城市开始着手推进各种类型的城市更新试点项目,这个阶段依旧以政府投资为主。③90年代市场机制推动下的大规模快速化城市更新阶段。土地有偿使用和住房分配制度改革是突破口和动力源,以“拆一还二建三”“退二进三”为主大范围进行旧城推倒重建。这个阶段城市的基础设施质量、城市面貌和生活环境品质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也产生了大量负面影响,如失去城市特色等,同时隐藏在城市更新后的一些深层社会问题开始涌现出来。④以人为本和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导向的有机更新阶段。该阶段以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突破50%为标志,这一阶段对上一阶段的城市更新进行反省,更加注重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维度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和社区多元化参与。

1.3 国内外城市更新发展经验总结

从国内外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看,城市更新发展规律有迹可循:①由拆除重建到综合改造再到小规模、分阶段、循序渐进式的有机更新;②由政府主导到市场导向再到多方参与的城市更新;③由注重物质环境到注重社会经济效益再到多目标导向的城市更新。例如,近几年出现后流行起来的城市微更新、渐进式更新、城市针灸式更新,其思想内涵大致相似,本质上都是城市更新发展到新的阶段后理念上的突破与进化。新阶段的城市更新相较于传统意义上“大拆大建”,更强调小规模、分阶段、循序渐进式更新以及社会公众的多方参与和社区营造,减少城市肌理的破坏和社会关系割裂。

由于国内外以及中国东西部城市化进程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对国内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的研究梳理,吸取经验教训,为国内城市更新在理念、目标、机制和价值取向等方面提供参考[3]。

2 西宁市小桥市场片区空间品质提升实践

2.1 项目概况

小桥片区地处大酉山东南脚下,西川河(即湟水河)北岸与北川河西岸交汇处的三角地带,因历史上有一座进入城区必经的木桥而得名。

项目位于城北商贸综合区,紧邻老城片区,处于西宁市东西南北主轴的交界点,是城北区的南大门。

城北区依托小桥大街主轴向北发展,城市建设更新速度快,作为门户的小桥市场片区却似乎仍然保持十几年如一日的形象,城市商业功能的影响力一直在减退。小桥市场片区从西宁市曾经的繁华商圈变成了今日城北“杂乱之地”,存在功能老化、活力不足、居住环境差、交通不畅、公共设施不足和公共空间匮乏等问题。加快推进小桥市场片区改造升级、盘活低效用地、提升空间环境品质和激发城市活力成为当务之急。

2.2 更新模式转变

由于城市发展阶段的差异,目前拆除重建式的整体改造仍是当地旧城改造的主要方式。小桥市场片区升级改造的最初想法是整体拆除后重新规划建设(图1),后来在研究论证过程中逐步确定为小规模、分阶段、循序渐进式的有机更新方式(图2),这种转变主要基于3个方面的原因:①响应政策的号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2021年)明确严格控制“大拆大建”,推行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和微改造。②整体改造方案中预算问题,更新范围内住宅较多,部分地块现容积率达到1.8,拆迁安置成本较高。③发达地区新的城市更新理念和成功案例。通过这些案例成功转换了思维方式,认可了小规模、渐进式的有机更新方式对提升空间品质、激发城市活力和延续城市文脉的积极作用。

图1 整体拆除重建方案

图2 渐进式有机更新方案

贾永达等[4]在研究中将城市针灸理论归纳为“整体性、精准性、小规模、渐进式、催化式以及公众参与”等六大原则。小桥市场片区的改造更新,借鉴中国针灸的原理,通过“城市针灸疗法”的方式找准老旧住区现存的问题,即对关键“穴位”根据需求及问题的迫切性进行小规模、分批次的更新改造,以达到提升整个住区活力的目标。

更新方案由原来一律“拆除重建”转向“留改拆”并举,更新范围内地块以保留为主,其他腾出的空间资源优先用于公益性公共设施等。

2.3 城市空间品质提升策略

2016年联合国通过《新城市议程》,将平等包容、参与性和归属感、经济可持续、安全韧性等作为城市最核心的品质。在“世界最佳城市”的评选中,宜居、宜业、宜游是城市品质的重要考量标准。总的来说,城市品质提升是以人的幸福感、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从交通、设施、空间、环境、文化、活动等方面,打造有魅力、有活力的人性化空间场所[5]。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可将良好空间品质的构成要素归纳为5个方面:优美的人居环境、完善的公共设施、多样的公共空间、绿色的出行方式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针对小桥市场片区存在的关键问题,通过以下6项策略以求达到提升空间品质的目标。

策略一:环境整治,改善住区环境。具体包括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外立面改造,小区道路、公共通道、停车空间和绿地广场等居民日常活动空间的综合治理。

策略二:区域联动,完善公共开放空间(图3)。①将低效场地改造为社区公园、街角空地改造成口袋公园,社区商业中心建筑退界提供广场开放空间。②改造小桥特色商业街,向东联动朝阳公园及北川河滨水绿地。③把基地中部的规划道路打造成慢行生活性街道,向北联动“四馆”与沈那遗址公园。

图3 完善公共开放空间

策略三: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全方位多层次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图4)。①门源路地块依托市级文化中心,以开放式文化商业街区为特色,打造集创意办公、文化休闲娱乐、时尚零售为一体的都市文创综合体,完善城市核心节点形象。②小桥集贸市场升级改造成社区级商业服务中心。一方面安置小桥市场已经退市还路的商户,解决民生问题;另一方面将小桥集贸市场升级成集生活超市、餐饮、健身、休闲购物于一体的社区商业中心,满足居民生活服务需求。③改造建南巷市场为邻里中心,提供一站式的社区服务。建南巷农贸市场现状为一层简陋的采光棚,将建南巷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后,按照社区生活圈的要求,将日常使用频繁的社区商业(菜场)、文体、医疗卫生、养老福利、社区公园等综合设置,成为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一站式”邻里中心。④将老仓库改建为体育健身馆,让闲置空间成为受居民喜爱的特色活动场馆。⑤扩建一座12班标准幼儿园,满足幼儿就近入园的需求。

图4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策略四:完善道路系统,改善交通微循环。①小桥市场路退市还路;②打通南北向断头路建设路;③新增两条公共通道;④通过控制总量、整合资源、加强管理改善停车问题。

策略五:延续“小桥”文脉,保存历史记忆。①打造河湟文化特色的风情商业街。小桥综合市场承载着城北区居民集体的记忆,退市还路后将两侧建筑底层空间进行商业化改造,建设“河湟文化”特色的风情商业街,延续“小桥市场”文脉,打造文化时尚、步行友好和便于交往的“户外客厅”。②小桥大街景观改造,凸显小桥的“桥”文化与河湟文化主题。

策略六:建立社会多方广泛参与的机制。作为社区居民日常活动载体的城市空间,社区居民和相关利益者的全面参与是空间品质提升的必要条件。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多元有机、共建共享的合作机制,让居民、政府、专家、设计师、企业以及其他相关利益者能够参与其中,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3 结语

按照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经验,任何国家的城镇化进程进入一定阶段后,都将会面临“城市更新”这一重要问题。为避免城市更新中出现的不利情况,需要城市管理者和规划设计人员转变惯性思维,建立“以人为本”的价值体系,采用“小规模、渐进式”的有机更新方式,通过对影响城市空间品质的关键要素实施“针灸触媒式”激活,打造高品质、有活力的城市空间,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多维度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小桥城市更新片区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脚没醒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小桥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再迎扩容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城市更新,时空“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