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天线系统连接用簧片电接触故障分析

2022-05-17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22年4期
关键词:簧片断点触点

杨 静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88)

某星载天线系统由多个相同的电子设备搭接而成,每个电子设备均为独立结构,相邻两个电子设备间通过簧片实现电信号连接。因为铍青铜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能够制造成不同的形状,用于配合不同的使用要求和安装方式,所以选用铍青铜簧片作为天线系统连接用的弹性接触件。簧片在两设备间搭接时应为良好的导体,在对天线系统电测时发现,某簧片搭接区域的电信号出现异常。拆下簧片后观察,电信号差的区域内簧片出现明显的变形,而其他位置的簧片无明显变形。

已有研究表明,簧片接触可靠性直接影响设备的电性能[1]。触点作为簧片上的直接接触位置,是影响接触可靠性的一个重要因素[2],触点断开将造成接触故障[3]。对于本文所研究的天线系统,为了查明故障原因,需要揭示簧片变形与触点分布的内在联系,但受现场测试条件的限制,难以实现对搭接后狭小区域内簧片的触点定量研究,并且簧片搭接是一个动态过程,不能等效为静态载荷处理,这些都给故障分析带来了困难。

通过仿真手段进行动态接触研究已经应用于很多领域[4-6],但关于铍青铜簧片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热处理工艺、热变形控制[7-9]等方面,对铍青铜簧片搭接过程的动态接触研究较少。为了定量研究簧片接触可靠性,揭示簧片搭接后变形和触点、应力分布的关系,本文将采用非线性接触动态仿真方法,定量地研究簧片应力、触点分布,并提出改进建议,进一步提高簧片接触可靠性。

1 仿真建模

1)模型及安装形式。

图1所示为本文研究所用的簧片结构和搭接示意图,簧片由厚1.5 mm的铍青铜薄板加工而成。簧片安装方式为一端用螺钉固定,另外一端通过挤压压紧在电子设备外壁上。

图1 簧片结构和搭接示意图

2)建模。

通常情况下,刚度较大的电子设备采用刚体建模,簧片采用变形体建模。本文根据结构和搭接形式预估簧片接触区域,采用分区域划分网格的方法处理模型。对预接触区域内网格进行细化时,网格大小需能反映触点的分布特征。建立的簧片有限元模型如图2所示。

3)接触对。

对于文中所采用的簧片搭接结构(如图1(b)所示),分析时需要同时考虑2组接触对的情况,即簧片与电子设备1、簧片与电子设备2的动态接触。

4)边界条件。

装配误差的存在会造成电子设备间距不一,本文选用3种间距进行分析,对应的簧片可产生0.8,1.0,1.2 mm 3种压缩位移。

2 簧片初始变形对触点的影响

1)簧片无初始变形。

簧片受到压缩,位移分别为0.8,1.0,1.2 mm时,簧片上触点的分布如图3所示,图中给出的接触状态数值为量化值,数值为1时表示已经接触。可以看出,3种压缩位移条件下,簧片上触点分布情况相似,沿簧片长度、高度方向呈连续、均匀的条带状分布,接触区域内无断点。

2)簧片有初始变形。

经测量,簧片预接触区域内有0.2~0.3 mm的变形,初始变形较为明显。本文采用3D扫描仪测量簧片上各点的初始变形数据,然后通过三维建模软件构造出簧片几何模型,如图4所示。

具有初始变形的簧片搭接后触点沿簧片长度、高度方向呈分散、不连续分布,如图5所示。其中压缩位移为0.8 mm时,簧片触点的连续性、均匀性最差,两相邻接触点沿簧片长度、高度方向的最大距离分别可达17 mm和7 mm。

图4 带有初始变形的簧片几何模型

图5 具有初始变形的簧片搭接后的接触状态分布

3 簧片初始变形对应力的影响

1)簧片无初始变形。

随着压缩位移增大,簧片在保持与电子设备均匀接触的同时其上的应力也在增大。如图6所示,对应于压缩位移分别为0.8,1.0,1.2 mm时,簧片上最大应力分别为25,31,37 MPa,均出现在簧片开槽边缘处。

2)簧片有初始变形。

如果簧片自身存在凸凹不平的初始变形,会造成搭接后触点分布不均匀、触点附近应力较大。随着受挤压程度增加,簧片在自身变形协调作用下会降低触点分布的不均匀程度,簧片应力也随之减小。图7给出了应力计算结果,在压缩位移为0.8,1.0,1.2 mm时,应力最大值分别为143,79,43 MPa,最大应力出现在不同的位置。

图6 簧片搭接后等效应力分布(MPa)

因簧片上的最大应力远低于铍青铜的屈服强度1 000 MPa,可断定搭接过程中簧片仅发生了弹性变形,没有出现塑性变形。

4 簧片电接触故障分析及改进措施

根据分析可知,故障簧片拆后发现的变形与搭接过程无关。形状良好的簧片搭接后触点呈均匀连续的分布,相邻两触点之间无断点;带有初始变形的簧片触点分布分散、不连续,断点较多。由此可以推断,簧片初始变形过大是造成电接触故障的主要原因。为了验证仿真结论,更换天线系统搭接用的故障簧片并重新测试电性能,发现电性能良好,电接触故障消失,证明了本文的仿真分析可靠有效。

选用形状良好的簧片可以避免天线系统发生电接触故障。考虑到簧片在加工或运输过程中,受外部因素影响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形状改变,本文拟采用增大簧片底部折弯角度的改进方案,使得簧片在同样装配间距的情况下产生更大的压缩变形,从而减小初始变形带来的负面影响。图8所示为仿真分析得到的电子设备间距为2.2 mm、簧片底部折弯角增加5°后,与上述初始变形相同的簧片搭接后触点和应力分布情况。沿着簧片长度和高度方向,两相邻触点的最大距离分别为12 mm和5 mm,较原设计触点的分散程度(如图5(a)所示)有所降低。簧片上最大应力为190 MPa,虽然较原设计应力(如图7(a)所示)有所增大,但仍有足够的安全裕度不至于产生塑性变形。仿真结果表明,增大簧片底部折弯角度可有效降低触点分散程度。

图7 具有初始变形的簧片搭接后等效应力分布(MPa)

5 结论

1)簧片初始变形是影响搭接后触点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初始变形较大时簧片上触点分布分散,断点严重,会造成天线系统搭接后电接触故障。

2)搭接过程中簧片不会发生形状改变,簧片拆后发现的变形来源于簧片自身。

图8 簧片改进结构接触分析结果

3)选用形状良好的簧片,可以避免天线系统出现电接触故障,通过簧片结构形式的优化也可降低簧片初始变形带来的不良影响。

猜你喜欢

簧片断点触点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林升栋:将消费者触点思维融入广告媒体计划
断点
航空电转换器的损伤原因分析及修理
拍合式继电器簧片和电弧运动关系测试与分析*
用Eclipse调试Python
火力发电机组自启停(APS)系统架构设计方案
一类无限可能问题的解法
接触器辅助触点接触电阻产生原因分析
悬空衔铁式电磁阀中S形簧片的研制
“藏不住”的衣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