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教学法的研究

2022-05-17李忠

关键词:教学法生活化作文

李忠

作文是重点教学内容,同时也是很多学生必须面对的难点。作文内容空洞,没有内涵,只会堆砌辞藻,没有真情实感,是学生作文的普遍问题。生活化教学法是新课改背景下,指导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真实情感的抒发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让学生免受思维的局限,写出的作文内容贴合生活实际。本文分析生活化教学法的作用,希望越来越多的教师能掌握运用生活化教学法的策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文是基础科目,学生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无往不胜。而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和写作思维,以更好地写作记叙文和议论文。学生的写作现状是写出的文章假、大、空,这是因为他们的观察能力较弱,而且对身边的大事小情漠不关心,写作时经常因为不知道写什么而抓耳挠腮。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学生就通过互联网、作文选等,改造或编造故事,没有真情实感,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生活化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1.抒发真情实感

生活是镜子,写作并不是编造故事,而是生活这面镜子在作文中的反射,只要用形象的语言将其描述出来就可以了。小学阶段对于学生的作文要求不高,写作的实质就是记录生活,表达自己对于生活中大事小情的真实看法和感受。生活化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遇到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各种各样的事,不能冷眼旁观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要冷静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写作素材的来源就不再是学生凭借经验和记忆捏造的故事,而是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捏造的故事没有真情实感,也不能产生真知灼见,不利于提升作文水平。

2.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生活化教学法是全新的教学模式,能满足新课改背景下作文教学的要求。新时代的教育变革要从生活出发,培养全能型人才,为完成任务而编造故事的做法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生活化教学以真实的生活经历为导向,让学生拓宽了写作思路,将写作与生活联结,如果积累的生活化故事有限,对事物没有自己的看法或观点,学生很容易生搬硬套写作技巧,显得画蛇添足。而如果将掌握的写作手法和技巧运用到真实的情感经历上,能产生锦上添花的效果。运用生活化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让学生在观察的时候更加细致认真,并在观察中提高思考水平,边观察边思考,激活了思维,还提高了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其次,能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让学生将观察到的内容表述出来,从而达到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3.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

研究表明,7到11岁是儿童根据具体事物的表象形成逻辑思维的阶段。因此,在小学阶段运用生活化教学法是符合学生成长规律,满足儿童成长认知需要的正确方法。小学生没有强大的自控力,支撑他们学习的诱因就是教师的授课内容是否有趣。如果学生感觉教师传授的知识能满足心理需求,就会产生学习兴趣。教师要通过生活化的事例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从身边的大事小情中获得灵感和启发,产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将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通过视觉、听觉和自我感知,从生活中获得写作素材,写作时就不愁无话可说、无情可抒了。

二、生活化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1.做生活的有心人,写出真实想法

小学阶段不需要过于重视写作技巧的培养,学生刚接触写作,教师不必强求学生定时定期写出固定字数的完整文章,而是要培养学生获取生活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主动观察与思考生活中的大事小情,准备一个漂亮的笔记本,将自己的感受及时记录下来,养成随手记录生活素材的好习惯。大部分学生写作时都会面临没有素材可用的窘境,这就是没有养成认真观察习惯导致的,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生活美的眼睛,怎么能写出吸引人阅读的文章呢?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不是胜在技巧上,而是胜在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上。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每天都会遇到不同的人,身边总会发生不同的事,同一件事如果思考的角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表现出不一样的情绪。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身边写起,每天记录和教师、父母、同学之间发生的大事小情,可以是让人感动的,可以是让人开怀大笑的,也可以是发人深思的。通过对人的表情、反应,事件的前因后果的記录,培养时时记录生活的写作习惯,积累成写作素材,写作时就不愁无话可说了。积累素材的时候,手里要时刻握着“放大镜”,不要让身边的细节偷偷溜走。

比如,以“我最熟悉的人”为题写作,学生先要确定观察对象,认真观察这个人的外貌、言行、衣着、动作等,拉近与人物的距离,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加深对观察对象的了解,写作时就能让那个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2.营造生活化气氛,让学生产生代入感

有人形象地称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填鸭式教学,在填鸭式教学的影响下,学生只会生搬硬套写作技巧和结构,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能引人共鸣的好文章。小学是学习写作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酌情规划教学范围和深度,教授学生可接受范围内的知识。生活化教学的一大优势就是符合学生年龄、心理发展需求,将学习生活化,是消除学习障碍的好办法,可以缓解枯燥的学习气氛,营造生活化氛围,学生更容易从生活出发,将自己代入到写作氛围中。仔细研究不难发现,教材中的课文都具有生活化气息。比如《乌鸦喝水》,这一寓言故事就是从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入手,引出了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水浅瓶口窄,应该如何喝水呢?文章通过乌鸦的做法,揭示生活内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从乌鸦喝水这个小故事切入,让学生思考是否有相似的经历,然后落笔成文,既能深入地理解故事,又锻炼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与生活相结合的写作思维。

3.拓宽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写作是学生将在生活中观察到的人和事用文字记录下来,并表达个人感悟。写作需要将生活中的事例积累成素材,同时也需要表达技巧,没有文学功底的写作只是记录生活的流水账,不能称之为文章。以日记的形式记录生活是为了积累写作素材,但在真正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必须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表达文章的内涵,这需要大量阅读积累才能达到。阅读名家著作,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的作品风格,感受不同类型的作品带给人的力量,品味作家是怎样合理搭配语言、怎样在骨骼中充填血肉的。阅读是充实学生思想的过程,在不断的阅读和积累中,学生的作文才能有内涵、有价值。教师可以定期安排专题训练,从写人、记事、写景到抒情、议论、说明,让学生在课堂练习的过程中找到最近发展区,选择自己喜欢的写作方式,用有深度的语言抒发生活感悟,用真情实感引起读者的共鸣。提高阅读量是一个长期工作,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教师要努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日后提升写作能力打好基础。

4.优化评价环节

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让他们不要害怕写作,要多写、敢写,同时也要注重作文批改环节。作文批改是生活化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指导学生拥有积极的写作态度,减轻谈文色变的焦虑心理。对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课下主动找他们谈话,告诉学生写作其实就是把生活写在纸上,让人通过文字看到你看到的,明白你想到的,是分享的过程。运用科学的生活化教学法,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建立写作信心的有效手段。教师在和学生沟通的过程中,要注重方法,因为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比较敏感,教师在指出学生写作问题的同时,也要给予学生肯定,让学生在保持写作信心的基础上改正问题。

5.就地取材安排观察活动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就地取材,很多教师认为观察对象应该选择学生接触较少的内容,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学生虽然熟悉生活环境,但很少用心观察,导致很多细节并没有掌握。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景物,让学生认真观察,发现之前没有发现的细节,有了细节描写,学生的作文会更符合生活实际,也更吸引人阅读。学生受年龄的限制,观察能力较弱,所以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加入想象的内容,比如根据现有的校园环境想象一下一年四季校园的变化,以便更加全面地了解校园中的景物。

6.重视情感抒发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占据主要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学生在看待同一个问题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而且抒发情感的方式也不同,这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学生在写作时按照自己的思路呈现出不同的内容,抒发的情感也不盡相同。作文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教师不能用自己的喜好评判学生的作文,要充分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认真评价。天长日久,学生渐渐消除了对写作的恐惧,进而开始享受在写作过程中抒发情感的过程。

例如,以“我的家乡”为话题写作,可以指导学生重点关注一处景物,比如一条马路、一座桥梁、一幢大厦等,观察它的特点,并把10年之前这里的景物照片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比不同时间的同一处景物,总结十年间家乡的变化,进而思考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了解十年间国家的发展速度,感叹祖国的日新月异,并把对家乡的热爱引申到对祖国的热爱上,实现了情感升华。

7.安排实践活动,积累写作素材

都说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有趣的实践活动,通过形式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说。

比如,以“一次难忘的经历”为话题写作,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思考哪些经历是难忘的,思考后讨论,学生的答案可以给其他学生提供写作思路。教师可以安排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可以赏花,也可以种树。学生亲自动手,能加深体验,写在作文中,作文会更加吸引人阅读。

作文内容空洞,没有真情实感,像流水账,是学生作文的普遍问题。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和写作思维,以写出吸引人阅读的文章。学生的观察能力较弱,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经常模仿互联网上、作文选中的文章,自行改造或编造故事,没有真情实感。生活化教学法是作文教学中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活写作思维,逐渐形成独特的写作个性。教师应运用生活化教学法,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以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养成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不断提高作文水平。渐渐地,学生发现写作并不难,反而简单有趣,会感受到写作的魅力。

猜你喜欢

教学法生活化作文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