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托多罗夫叙事学视角解读《汉宫春晓图》

2022-05-16朱梦瑜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艺术品鉴 2022年12期
关键词:仕女宫女长卷

朱梦瑜(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一、引言

(一)叙事学

叙事学是托多罗夫(T.Todorov)在1969 年正式提出并加以论述的概念,是“关于叙事结构的理论”。托多罗夫综合各家论述提出了作为一门特定学问的“叙事学”,并借用语言学中的关键术语,对最小叙事单元、序列和文本进行了描述。他认为,叙事中的最小单位是一些基本命题,可以是表示行动元的命题,也可以是表示动作的命题。序列按照嵌入、接续、交替等方式结合起来就构成了完整的叙事文本。

(二)仇英与《汉宫春晓图》

仇英,字实父,号十洲,是明代著名画家,与沈周、文徵明、唐寅并称为“明四家”。仇英出生于江苏太仓的一个漆匠家庭,自小和父亲学习漆艺,看过许多绘画,但因家境贫寒,他只能将白天看到的绘画内容背下来,晚上回家后,根据记忆将喜欢的内容描绘到纸上。《汉宫春晓图》中的内容就是仇英根据之前的阅历,整合设计出的作品。年少的仇英离开家乡,去了苏州,苏州是当时吴门画家的聚集之地。在苏州,仇英白天当漆匠,晚上作画。文徵明无意间发现了仇英的才华,开始指导仇英作画。后来,在文徵明的赏识和提携下,仇英拜周臣为师,正式成为一名画家。仇英的画集“文气”与“土气”,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对仇英帮助很大的人除了文徵明和周臣,还有一位叫项元汴的收藏家,项元汴赞助仇英的绘画,并让仇英在项府居住,还提供大量的古画让仇英临摹,这段时间,仇英的绘画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汉宫春晓图》是仇英创作的一幅绢本重彩仕女画,横574.1 厘米,纵30.6 厘米,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也被誉为中国“重彩仕女第一长卷”。《汉宫春晓图》的名字由“汉宫”和“春晓”两部分组成,“汉宫”指汉代的宫廷,“春晓”指初春的清晨。《汉宫春晓图》以人物长卷画,生动地再现了汉代宫女的生活情景。全卷用较高的视点俯视整个画面,使观者可以将仕女活动、庭院和建筑一览无余。在构图上,画面通过宫墙的分割,分为宫内和宫外两个空间,宫内有四座建筑,人物数量从建筑室外向室内逐渐增多,人物分布疏密有致,建筑空间通透、有流动性。《汉宫春晓图》中采用重叠法,表现人物和景物的前后关系,作者还用疏密对比的方法,通过留白,让画面的节奏张弛有度。在色调上,《汉宫春晓图》的主色调是暖黄色,仕女的衣裙用朱红色、黄色、紫色和白色等,配以少量冷色;建筑也以暖黄配以少量冷色,形成冷暖对比。在笔墨运用上,《汉宫春晓图》中的人物、景物和建筑都是以线造型,用平滑优美的线条描绘仕女,用苍劲有力的线条描绘男子,将女性与男性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不同的人物特征。

二、《汉宫春晓图》中的建筑、庭院和事件

(一)建筑

《汉宫春晓图》从右向左观看,整个庭院空间始于右侧宫墙,止于左侧宫墙。有一处闭合的建筑,和三处半开放式的建筑。

右侧第一处是闭合的建筑,建筑的台基由垂带踏跺和束腰和上下枋带雕刻的石须弥座组成。垂带踏跺由中间的台阶和两侧的垂带共同构成,且均为石构。石须弥座在上枋、下枋和束腰处都有雕刻,上枭和下枭是没有雕刻的形式,雕刻在须弥座上有很强的装饰性和艺术性。在建筑的转角处有四个柱,柱础上有雕刻。此处建筑为抬梁式的梁架结构,屋枋上有彩画,在屋顶与屋身立面间有斗拱,用来承托屋檐。建筑的门是板门,窗是槛窗。槛窗安装在槛框上,下槛之下有带雕刻的石墙。

从右向左数第一处半开放式的建筑,是一个台基。从室内出来,先经过一个过渡空间,再到台基。台基三面漏空,一面紧连过渡空间,平面方正,台基上其余结构与右侧四面围合建筑相同。

从右向左数第二处半开放的建筑,应是一座方亭,亭设须弥座台基,台基上枋、上枭、束腰、下枭、下枋与右侧建筑相同,区别在于此处台阶中间增加了陛石,陛石是用来铺设御路的石块,陛石上有雕刻装饰,石材斜置,石材上不做台阶,不供蹬踏。此处台基边缘设有寻杖栏杆,由望柱、寻杖扶手、中枋、华板、下枋、地栿等构成,华板上有花纹雕饰。此处柱子上端的彩画和雀替,也与右侧半开放空间的彩画和雀替不同。此台基后方设有廊道,廊道一面种植绿植。从右往左数第三处半开放建筑的须弥座台基和后面宫殿的台基连在一起,是宫殿的一部分,宫殿的室内和室外用屏风隔开。人不能从此处台基下至庭院,因为,须弥座旁没有可供人蹬踏的台阶。柱子上方挂有竹帘,竹帘拉上去,此处是半开放的空间,竹帘放下,此处变为闭合空间,竹帘兼具功能和审美。

(二)庭院

画面从左向右,从宫廷外景展开,雾气萦绕,大门前的太湖石“皱、漏、瘦、透”恰到好处,超凡脱俗,一看画中庭院就不是寻常百姓家,加上装饰繁重的宫墙,彰显出宫苑的气派。进入大门,第一处庭院的左中右,分别院子、水池和小路组成。水池右边的树上长出青翠的叶子,枝干伸入水面上方,白鹭停留在枝干和栏杆上,描绘出初春时节的景象。水面上有浮萍,水池左边的栏杆旁,站立着两位仕女和一位男童,正在观赏水中的自然景观。水池左边还有一处盆景,开出粉色的花朵,从左看,有两只孔雀在争奇斗艳,一位宫女在旁跳舞,尽显满园春色。视线向左,左侧庭院呈“回”字形,“回”字正中央有一块太湖石,这块与宫墙外的不同,相比之下,这块更加浑穆古朴、凝重深沉,放在庭院中间,增加了宫廷庄重的氛围。太湖石四周有一些花草。“回”字庭院的左上角和右上角各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树干苍劲有力。庭院中间还有一棵树,和后方两棵树不同,这颗树上开出白色小花,两位宫女在树下,将花插入头发之间,一位宫女持扇在旁。视线向左,是一处盆景,座上是一块小的太湖石。小太湖石左侧庭院中央,几位宫女坐在地上玩弄花草,他们的左上角的拐角处放置一块太湖石,右上角有一棵树。画面最左侧的庭院呈“凹”字形,“凹”字右半边放置着一颗太湖石。左侧宫墙内靠墙处有一棵树,枝干从庭院内伸向院外,将人的视线带出宫苑。宫墙外种植垂柳,树下有青苔,两位侍卫站在树下操练,呈现出早春生机盎然的景象。

(三)事件

《汉宫春晓图》从右向左看,河渠里有白鹭嬉戏,一个宫女带着三个孩童在河畔的栏杆旁玩耍,一个女童和一个男童趴在栏杆上向河里看,另一个身穿红色上衣的女童似在跳舞,宫女转身向着蓝衣服的女童,似在说话。身着红色上衣的女童的左侧有两只孔雀,一公一母。孔雀将观者的视线引向第一处闭合宫苑,宫苑的窗户打开,窗边有三位宫女,其中两位宫女抱持宫扇,另一位在喂食孔雀。此处宫苑的门后还隐着一位宫女,半个身子躲在门后,头朝院中探。视线移到左边,宫苑台阶上有一宫女提壶走下台阶,下台阶的动作引出左侧三人,两位侍从和一位宫女,手上似捧着东西,视线向左,站立一位衣着华丽服装的女性,正向左看灌溉花卉的宫女,花卉左侧有两位女子在说话。视线向左有一棵树,树下宫女有采花的,有在头上插花的,还有手持扇子的。持扇宫女身后的屋内,有两人正在梳妆,持扇女子左侧半开放空间内,两人在跳舞,三人正看其跳舞,还有弹奏乐器的、烤火的、拍手鼓掌的,左侧有一宫女抱着乐器走在台阶上。宫女身侧的庭院内有六个宫女在玩摊在地上的花草,宫女们围在花草周围,站着或蹲着,有一宫女站在右侧正观望他们玩闹。左侧正屋内有拄杖看庭院宫女的,有照顾孩童的,有下棋的、持扇的、刺绣的、聊天的、闲坐的,还有一个正在上台阶。正屋左厢两人在弹奏乐器,前面庭院内有四个宫女捧着物品向左走着,视线跟随这四位宫女的行进方向继续向左,又有一正屋,屋内屏风前坐一女子,有画师正在为她画像,画师左右侧有人站着服侍。屏风后有一女子探头向外看,屋内最左侧有两人靠在栏杆旁向左侧庭院看;视线转到庭院中,有两个侍卫在聊天,左侧院内一个侍女在捕蝶,再向左看是宫墙,宫墙外有两名侍卫手持武器正在操练。《汉宫春晓图》中的事件不是同一时间发生的,这些人物和事件属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仇英根据之前的阅历,用空间转移的方法,将侍女们观水、插花、弹唱、下棋、聊天等日常事件,整合到一幅画中。全画从左向右徐徐展开,人物的眼神或姿态将观者引向下一个人物,人物构图疏密相间,空间具有节奏化的特点。

三、从叙事学视角解读《汉宫春晓图》

(一)叙事视角

画面内容就是事件,事件本身是不可能自我描述的,画家和作家相同,画家从他的视角描绘整幅长卷,并以某种方式表现事件,我们关注的不仅是画面内容,还有画家想表达给我们的东西。在绘画中,空间也可以分为自然空间和绘画空间,自然空间是可以根据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感受的真实空间,绘画空间是画家根据自己的经验,借助艺术手段表现的主观世界,观者只能通过视觉方式感知。《汉宫春晓图》中,事件不是真实发生的,是画家根据重叠法,将事件和人物活动叠置在固定的空间序列上。托多罗夫关注的“叙事视角”是指作者本人是否在作品中出现的问题,作者可以不以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出现,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可以作为人物出现在作品中。在《汉宫春晓图》中,作者没有作为人物出现,而是以一个全能的视角,俯视整幅长卷。仇英根据自己以前看过的、临摹过的建筑和人物中汲取灵感,创作了这幅作品,作品中的场景也不是真实存在的。

(二)叙事时间

托多罗夫认为的事件和情节密切相关,在《汉宫春晓图》中,情节的逻辑关系是“哲理因果关系”,就是情节只是一种图解或是一种概念的象征,画卷从右向左,人物之间正在发生的事情没有明确的故事性,人物的情节没有顺势因果关系或是心理因果关系,所以,对《汉宫春晓图》中的时间是感到模糊的。在《汉宫春晓图》中,事件的发生没有时间关系,各个空间中表现的情节都是并列的,从右向左观看整幅画,事件之间没有逻辑顺序。比如,最右一个宫女带着三个孩童玩耍,紧接着视线转动,有人在观赏孔雀。玩耍和观赏孔雀这两件事之间没有逻辑关系,但是,事件本身是存在时间性的,只是整幅画的叙事时间较为模糊。托多罗夫还提出了“写作时间”和“阅读时间”,在《汉宫春晓图》中,“写作时间”即画家作画的流动的时间,阅读时间是观者整体感知画作内容的时间。在绘画长卷中,常看到时间的模糊性。比如,《韩熙载夜宴图》也是一幅长卷,画面打破了传统的时间概念,把不同时间发生的事件全部表现在画面上,所有的画面内容都是围绕韩熙载,在发生事件的场景之间,用屏风、长案、床榻、乐器等分割。在《晋文公复国图》中,记载了六个画面,分别是“及宋” “过郑”“至楚” “秦伯纳女” “及河”和“朝于武官”,这六个画面不是同时发生的,却被画家同时描绘在同一张长卷中,每个画面都围绕晋文公展开。

(三)叙事句法

托多罗夫将叙事句法分为命题和序列。序列是命题相加得到的一个完整情节,一个故事至少有一个序列,大多数时候包含多个序列。在《汉宫春晓图》中,人物的行动或动作是一个命题,用“+”代表连续,“=”代表因果关系。比如,画卷中,“两位仕女在太湖石边浇花+两位仕女站立在旁聊天+一位打扮精致的女性在摘树上的花+一位仕女正从右向太湖石走来=庭院中的太湖石旁聚集了很多人,很热闹且春意正浓”。再比如,台基上“仕女弹琵琶+仕女弹琴+是女烤火=台基上方仕女们弹奏雅乐,庭院里曲声悠长”,整幅长卷是多个序列组成的。《汉宫春晓图》中,序列之间是通过“环接”的方式从右到左依次排列的,是一种拼接的关系。

四、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汉宫春晓图》中的建筑、庭院和事件,从右向左仔细分析了绘画内容,再从托多罗夫提出的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和叙事句法三个方面深入解读《汉宫春晓图》中的叙事性,同时,类比了《韩熙载夜宴图》中的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和叙事句法,得出结论,虽然绘画作品的作者、朝代和内容都不同,但都可以从托多罗夫的叙事学视角进行分析。在叙事视角方面,仇英以一个全能的视角,俯视整幅长卷,用记忆中的人物,展现一幅早春景象。而顾闳中是用三层的窥视视角,穿透空间和家具,向观看这幅长卷的人表现韩熙载家中歌舞升平的夜生活。在叙事时间方面,类比了《汉宫春晓图》 《韩熙载夜宴图》和《晋文公复国图》,在绘画长卷中,时间在很多时候都是模糊的,从右向左的场景和事件不一定存在逻辑关系,长卷中的每一幅画面中的事件都是并列的。在叙事句法方面,可以用托多罗夫的命题和序列概念,解读《韩熙载夜宴图》。本文是一次跨学科的研究,通过叙事学的视角,解读传统绘画,以求扩展研究范畴。

猜你喜欢

仕女宫女长卷
江南佳丽
——苏州博物馆藏仕女画展
长卷
唐朝宫女老后怎么办
唐朝的宫女老了后怎么办?
谈唐英与景德镇妙不可言的缘分
浅谈木雕中的仕女创作
脑洞大开的国画,这么high!
《人间生活》教学设计
我的一生是宣纸的长卷
仕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