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社团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价值与策略研究

2022-05-16胡佳邵品秀

艺术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应用价值策略研究

胡佳 邵品秀

摘要:非遗的传承,理应跳脱民间的桎梏,兼顾校园这块万事万物皆宜生长的沃土。非遗社团的设立正是非遗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是非遗育人价值的体现,是中小学课堂美术教育的延伸。文章对学校非遗社团的现实情况进行梳理,从哲学的本体论和工具论角度,论述非遗社团的育人价值,从而厘清非遗社团在中小学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有效开展活动的核心问题,试图对中小学非遗社团的应用现状提出几点可实施的建议。

关键词:非遗社团;中小学美术;应用价值;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1-0-03

当代中小学美术教育主要分为课堂美术教育和社团美术教育,前者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后者则是当代教育衍生出的一种创新型的教学形式——非遗社团。非遗时代,国家出台的关于保护文化遗产的政策越来越多,非遗保护的呼声日渐高涨,“非遗进校园”项目是非遗保护语境下的产物,非遗社团便是该项目的重要落实载体。对扬州多所中学的非遗社团进行深入考察,厘清非遗社团的应用价值,进而解释核心命题,在当代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显得尤为必要。关于非遗社团工作的有效开展,还存在诸多共性的问题亟待解决。例如社团组织工作机械化,一味追求成员的数量;教学方法老套;活动内容单一;评价机制尚不完善等。

1 载体:非遗社团的现状研究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社,地主也,……周礼二十五家为社。团,园也,从口专声。”这说明社团早就存在,其性质与春秋时代出现的以“肆”为代表的社会团体大致相同[1]。在当代,学校社团最初的开展形式是兴趣小组,如读书兴趣小组、绘画兴趣小组等。兴趣小组的规模不断扩大,就形成了如今的社团。

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二十四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经过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滋养,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孕育形成,其传统手工技艺最为人称道,如剪纸、玉雕等。大多数非遗手工技艺还是由民间的手工艺人以师徒相授的方式传承,这也是非遗传承的主要方式。如今,由于生产方式转变,大规模的机械生产对手工生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使得多项非遗手工技艺陷入囹圄。

笔者对扬州市多所中学进行调查发现,学校都在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以江苏省重大前瞻性项目“区域推进‘非遗文化进校园’的创新探索”活动为主。

扬州市G中学在2021年关于推进“非遗进校园”已经开展多次活动,分别如下:以非遗校园面面观为主题,建成具有学校特色的非遗校园体验馆;以非遗秀——非遗微课程展示活动为主题,开展非遗教育课程;以非遗达人秀为主题,进行非遗小传人展示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多是以社团的形式进行的,且在组织形式上还是以学校为主,由教师指导非遗社团开展具体项目。学生只能在既定的项目中选择,而非由学生自发组织非遗社团。

就组织形式而言,扬州市H中学则一改传统的社团组织形式,采用“走班制”的社团组织方式。将每周三下午的第三、四节课定位为社团时间,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安排社团活动,从而平衡学生水平。定时间、定教师、定教室,保证学生在规定时间参加非遗社团,使活动的开展更加高效。但由此带来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规定时间内,学生每周只能参加一个社团的活动,社团趋于班级化。

基于以上对学校非遗社团现状的调查探究,总结如下。

其一,从组织形式看,扬州市各学校非遗社团开展的形式各不相同,有传统的社团形式,也有“走班制”的社团形式。各学校不同的组织形式也印证了教育工作者们在积极探索更好的非遗社团组织形式。

其二,从活动内容来看,非遗剪纸社团尤其受到各校的青睐。几乎每所学校都有关于剪纸的非遗社团,且都以美术教师为主要教授者,但其中大部分美术教师自己还是“门外汉”。

其三,从评价机制来看,除了制作过程的指导性评价,还以教师的打分为终结性评价。更有甚者,最后的评价竟然是以手机、相机为主体,拍完制作成果就证明学生们动手制作了。

其四,从教学方法来看,非遗社团有别于课堂美术教育,大部分时间以学生实践为主。大多数学校没有条件为每个非遗社团准备一个教室,“走班制”形式的社团活动还是在日常上课的教室进行,黑板上甚至还保留着文化课的作业,几乎没有任何非遗学习氛围。

从上文来看,不得不承认,尽管各校教育工作者确实在不断探索非遗社团活动的有效开展路径,但就目前中小学非遗社团活动的开展事实来看,仍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非遗社团的价值从何而来?其价值又是什么?又该如何推动非遗社团发展呢?

2 论价值:非遗社团的价值管窥

2.1 非遗社团的本体价值

从美术教育的本质论进行分析,中小学中非遗社团的本体价值,强调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中心,主张以严谨的非遗活动,实现非遗传承的有效落实。再具体而言,非遗社团成立的初衷在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解决非遗传承难的问题。

随着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件颁布,“非遗进校园”项目大跨步进入教育视野。非遗社团是将非遗项目的基本内容作为美术教育的活动内容,包括剪纸、通草花、刺绣等,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的过程就是社团的教学活动过程。非遗社团的成立,有助于学生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继而实现非遗在校园的再生长,此为非遗社团的本体价值。

2.2 非遗社团的工具价值

中小学非遗社团是美术教育的第二课堂,其工具价值主要体现在将非遗与生俱来的文化价值,通过教育教学手段的过滤和处理,转化成育人价值。从美术教育工具论角度分析,非遗社团的工具价值强调非遗的教育价值,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熏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助于校本课程的推进,能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广大未成年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各级各类学校要逐步将优秀的、体现民族精神与民间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编入相关教材,开展教学活动[2]。将非遗项目作为非遗社团的主要活动内容,实现非遗的育人价值,是体现非遗社团工具价值的重要形式。

2.3 非遗社团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价值

第一,与课堂美术教学形成互补。非遗社团的活动内容相较于基础的课堂教学,内容更为丰富,给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更能体现出美术教育的人文精神。非遗社团提供创作素材包含但不局限于一般的美术创作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可选择性,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能培养出多专多能的人才。

任何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练习。现阶段在一周一节的基础美术课堂中,教师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学生缺少动手实践的机会,往往只能纸上谈兵。而非遗社团正好提供了实践的机会,使学生有机会将课堂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践创作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水平,使美术教学立足于学生发展。

第二,作为美术第二课堂的再延伸。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非遗社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可以丰富校园文化,还对校园文化的传播具有相应的促进作用。再者,随着教育评价机制的改革,《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把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促进学生形成艺术爱好、增强艺术素养,全面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3]。

非遗社团活动作为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也将纳入评价内容,与非遗校本课程相适应,成为美术课堂的补充和延伸。学生的非遗社团活动成果就是最好的校园文化建设素材,譬如学生们自己创作的脸谱墙、剪的窗花纸、题的座右铭等等,都能够使校园文化建设更富生机。同时,每一项非遗技艺的展示都能更好地彰显学校的艺术文化建设,打造具有特色的育人场所,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3 再生长:有效开展非遗社团的策略

3.1 健全非遗社团的组织工作

非遗社团的招募工作不应该只注重某项非遗项目的人数,更要重视整个非遗社团的社员数量,除此之外还要保证整个非遗社团的高质量发展。学校除了规定某个固定时间段开展社团活动外,还应该在多个时间段开展非遗社团活动,方便每位学生参加多个非遗社团的学习。此外,百闻不如一见,社团老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参观非遗传承人工作室,使非遗实物给学生带来直接的视觉冲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非遗技艺,激发学生学习创作的欲望。在非遗技术水平上,普通中小学美术教师不能与非遗继承人相比,邀请当地的非遗继承人来校授课,有助于学生获得更真实的视觉体验,促进学生自身发展。

3.2 创新非遗社团的教学方法

非遗社团的教学方法应该在基础的美术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非遗社团的教学方法不仅要吸引学生参加,还要有效提高社团的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更多课堂以外的知识。

罗杰斯的“来访者中心疗法”重视良好环境的创造,说明教学环境对受教育者有重要影响。同样,非遗社团的老师应该尽可能地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创作环境,使学生在舒适的课堂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作欲望,使其感觉自己是在非遗工作室创作,而不是在课堂上。除此之外,校园文化建设应该突出非遗特色,适当加大对非遗社团的资金投入,建设非遗社团专有的教室,必要时,还可以将教室搬进非遗艺人的工作室。

3.3 积极开展多样化的非遗活动内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保持世界文化多元性、民族文化特色的重要手段[4]。中小学的非遗社团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将引入的非遗内容与地方特色的非遗内容相结合,真正形成天时地利人和的非遗社团教学模式,以此促进非遗校本课程的落实,丰富非遗社团的活动内容,充分发挥学校的校本特色,进一步促进非遗传承和保护工作的开展。

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截至2014年,已有184项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项。各校应该选择多种多样的非遗活动内容,以“一专多能”的主旨培养学生,形成具有某一种非遗特色的校园氛围。

3.4 完善非遗社团学生评价机制

建立非遗社团学生评价机制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非遗技艺能够有效传播,继而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首先,就评价主体而言,以三维目标和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结合为准绳,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性,除了社团的老师外,还应有学生自身、地方的非遗传承人等。正如拉赛克、维迪努在论述终身教育对教育评估的影响时说:“诸如科技的双重性……世界问题的普遍多学科性之类的观点,都应该反映在目标或目的里,以便于将来用新方法安排教和学的过程。”[5]

其次,就评价内容而言,评价主体的多元性预示着评价内容的多样化,包括学生的作品质量、活动的参与度、实践的过程性评价、活动后文化素养的提升的评价。

再者,就評价形式而言,为契合“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教学模式,社团的评价形式要重视仪式感,非遗社团应该举办校园非遗展,以展促学,以展促练。策展布展的过程也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辅助,形成良性的评价体系。

4 结语

非遗社团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实现非遗的育人价值、非遗校本课程的落实、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因此,中小学美术教师应当重视非遗社团的设立,落实非遗社团的组织工作,创新非遗社团的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多样化的非遗教学内容,完善非遗社团学生评价机制,有效发挥非遗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团研究会.中国社会团体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2:3.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5(14):12-17.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N].人民日报,2020-10-14(001).

[4] 姚松奇,陈晓.数字化背景下非遗文化进校园”的传承教育创新研究[J].萍乡学院学报,2018,35(5):104-107.

[5] [伊朗]拉塞克,[罗马尼亚]维迪努.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M].马胜利,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192.

作者简介:胡佳(1997—),女,江苏淮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学科教学(美术)。

邵品秀(1996—),女,江苏淮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学科教学(美术)。

猜你喜欢

中小学美术应用价值策略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美术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研究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创新思维能力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农村中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初探
开展美术课外活动,提升学生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