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彪西《阿拉伯风格曲》Op66.no1的演奏技巧分析

2022-05-16李芊芊

艺术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德彪西演奏技巧

摘要:德彪西是欧洲音乐史上一位重要的音乐家,他对法国音乐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以德彪西早期钢琴作品《阿拉伯风格曲》Op66.no1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其所在的时代背景、社会形态、文化形态等方面分析德彪西早期的艺术风格,并通过德彪西音乐分析印象派音乐与其音乐的联系,从《阿拉伯风格曲》Op66.no1的曲式结构、表现手法、技巧处理、感情强弱等方面进行剖析。

关键词:德彪西;阿拉伯风格;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1-0-03

1 德彪西与印象主义音乐

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1862—1918)是法国著名音乐家,是对欧洲音乐有重要贡献的人。《阿拉伯风格曲》Op66.no1是德彪西早期创作的钢琴作品。德彪西可以说是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他自幼年起就受到印象派艺术的熏陶,在马奈斯等前辈作曲家开创的法国传统音乐下,结合东方音乐、西班牙舞曲和爵士乐的一些特点,将印象派艺术手法运用在音乐中,创造出了独特的和声音响。

《阿拉伯风格曲》Op66.no1是德彪西早期钢琴音乐中具有代表性的曲子,是19世纪末法国音乐由传统音乐的方正古典风格向更具有印象派音乐风格的变化转折,作品用轻快、简洁的音乐语言描绘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感受,用音符描繪了一幅自然画卷。

此曲题目中的阿拉伯风格原指东方建筑中花哨的装饰图案,在音乐上指的是富有装饰性的音乐作品。所谓的阿拉伯风格,指古代西班牙宫廷、寺院、古堡和意大利城市建筑上的装饰性花纹,如神怪、花卉、兽类、小棕叶、枝蔓等,这些花纹被认为是阿拉伯风格,但从地理位置上看与实际的阿拉伯这个国家毫无关系,所以此曲又名为《花纹》。德彪西的钢琴作品首先得到出版的就是这首著名的《阿拉伯风格曲》,此曲创作于1888年到1889年间,第一首为E大调,第二首为G大调,第一首更为大众知晓,旋律歌唱性强,轻松优雅,甚至还带着淡淡的东方风格。

2 曲式结构及演奏技巧

2.1 曲式结构

《阿拉伯风格曲》Op66.no1的曲式结构是复三部曲式,见表1。

I段稍快的小行板:前五小节像是一个小小的引子,用三连音的形式把音符连接起来,富有流动性,宛如潺潺的溪流,然后减慢进入主题,主题以三对二的形式,采用阿拉伯式的旋律、五声音阶的因素,把主题的旋律音乐凸显出来,给听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们有想象的空间,同时还巧妙地把诗意、画意与音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经过句:从第26小节开始进入经过句,音区的变化作了连续的起伏,由弱到强达到小高潮之后,再慢慢渐弱结束到主音上,结束I段。

II段节奏自由、弹性速度:由上一段A部分的主音作延留音成为展开部的属音开始,还是用三连音的方式展开,与八分音符交错出现,慢慢由弱到强,展开部的左手出现了双音与和弦,让旋律线条一下子饱和起来,拉宽了曲子的宽度,同时配合着力度的渐强,使乐曲的情绪变得激动起来。

经过句:果断地、坚决地,第63小节进入经过句,变成了C大调,用坚定、有力、果断的和弦进入,跨越一个八度前进,然后用半音变化的方法回归到主题,进入主题再现部分。

I’段:再现I段的音乐术语回归到了曲子开头的速度,稍快的小行板,从第75小节开始是A部a材料的变化再现,回归到了曲子的主题部分,从第87小节开始由A段的a’旋律变化发展,引出尾声。

尾声:第95小节开始进入尾声,以三连音的形式大幅度跑动弹奏,慢慢减弱回归主题,主题向下跨越两个音区,然后以摸进的形式自下而上,力度减弱然后至尾,音区来回的跑动、强弱的变化使音响效果宛如回声在山谷中穿梭,神秘朦胧并富有诗意。

2.2 演奏技巧

2.2.1 触键

触键是一个老生常谈的技巧,在本首曲子中要求极高,整体要呈现一种十分朦胧、轻快的意境,这时触键就必须下功夫,慢抬慢落,从最根本处营造出朦胧、飘逸、细腻、飘渺的音色感觉[1]。

2.2.2 三连音

三连音贯穿全曲,从最开始的前五小节,左右手交替的三连音,上下滚动,营造了一种小溪流水的叮咚声,使曲子进入意境,到主题变成右手的三连音切分左手的形式,用三对二的技巧表现出一种特别的节奏感,随着轻快的变化以及略有东方风格的主旋律,带来了一种奇特的幻想,仿佛置身于一个平和安静的下午,阳光穿透树林洒在身上,温暖而不炎热,平静祥和。走到中间展开部的三连音,伴随着左手的变化,有了一些波动起伏。

2.2.3 保持音

在曲谱中时不时就会出现一系列保持音,在再现部的主题再现表现得最为明显的在左右手交替三连音时,右手三连音的第一个音进行两分音符的保持,更清晰地突出、强调、回归、再现了呈式部,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到第95小节开始再次出现,但变成了四分音符的保持,拉宽了旋律,伴随着左手三连音的上下跑动,丰富饱和了旋律,最后再次引出主题,两个音区的主题再现至减弱到结束。

2.2.4 踏板

踏板的运用在整首曲子中是很频繁的,几乎离不开踏板,除了延音踏板的使用外,还加入了柔音踏板的使用。延音踏板在曲子中起着连贯的作用,但本曲对它的要求有了一定的难度,既要把旋律连起来,还不能使旋律糊掉不清楚。怎样才能把延音踏板踩得连而不糊,这就需要好好揣摩曲子的意境,在合适的地方作合适的处理。最左侧的柔音踏板,一般是在一个“p”或者是“pp”及“pp”以下使用的,但也不是绝对的,本曲的开头就是“p”,但到第6小节的时候变成了“pp”。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有个好的对比,在开头弱的时候就不需要踩踏,到第6小节的时候再用,这样曲子才能听得出对比起伏。

3 演奏技巧

3.1 音画想象

音画想象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演奏前还是演奏时都很重要,尤其是演奏前准备时。德彪西认为音乐是用来反映生活的,他对音乐的真实性有一定的要求,因此他的作品中对自然感受和情感的描写占有重要地位,对变化的自然有细致入微的观察,然后用丰富的音响将其表现出来,用清晰的音乐语言来表达对自然界的感受。主观地描绘客观事物是德彪西创作的特点,也是他在音乐中“追求真实”的表现。笔者在聆听音频时,脑海里会浮现出一幅“在森林里,有潺潺的小溪流,树木很茂密,阳光透过树的枝缝洒落下来,安静地只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着微白的迷雾,有朦胧的观感、幽静的氛围,慢慢走着,迷雾渐开,树木渐渐地让开了一条路,跟着路走过去,阳光洒落下来,眼前开阔起来”这样的画面。整体的音响效果在想象时是偏安静的,中间有一些起伏,到后来在静静的开阔中结束。做好了这些想象与准备之后,调整呼吸,再开始弹奏[2]。

3.2 三连音、三对二的处理

在上述的演奏技巧中也有提到某些技巧点,下面根据曲谱与实践进行详细的分析。

3.2.1 三连音

如谱例1,曲子一开始就是以三连音形式出现的,左右手交替出现,要求弹出来的音响效果宛如一只手弹出的,要连贯,不能听出缝隙,在每小节还画有连线,就更加强调了连贯的作用。从第3小节开始,左右手的连线分开画出来,两只手分别弹奏,呼吸交替出现,相比前两小节,色彩更加丰富。三连音的弹奏既要弹出它的连贯,还要求弹出它的小小的颗粒感,整体弹下来的感觉就宛如在听溪水的流动声,清脆不黏腻。三连音贯穿了全曲,自始至终两只手都分别以这种形式出现。三连音的弹奏可以把朦胧的意境展现得淋漓尽致,把自然景观的灵巧飘渺表现出来。在弹奏三连音时,手指一定不可以快起快落,这样弹出来的音色会特别生硬,展现不出潺潺小溪、迷雾飘渺的感觉,弹奏时手指要慢起慢落,同时要把每个音都弹实在、弹饱满,这样音色才会有水流的叮咚声。

3.2.2 三对二

如谱例2,从第6小节开始的主题变成了左手两个对右手三个,三对二的弹奏方式。这是一种比较难以把控的弹奏方式,弹奏的时候是右手在一拍里面平均弹三个音,左手在一拍里面平均弹两个音,两只手的第一个音是同时弹的,不好把控的是后两个音的对照,用书本的方式写下来是在右手第二个音刚弹下去时左手接着弹下去,有一种切分的感觉。但笔者在练习时,很少用这种板板正正的方法弹三对二,一般用耳朵听着弹,当两只手把三对二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时,弹出的才是正确的,坦白来说,弹的是一种感觉,就像德彪西写这首曲谱是为了表达感觉一样。三对二在曲谱中常常出现,有的时候是右手三个音、左手两个音,有的时候是颠倒过来的,左手三个音、右手两个音。笔者认为左手用分解和弦,右手是三连音的下行,二者穿插进行,无缝连接,音区跨越,很大程度上丰富了音响效果,给人一种特别流动的感觉。

3.3 旋律线及感情(強弱)的处理

3.3.1 旋律线

《阿拉伯风格曲》第一首是德彪西于19世纪90年代末创作的,多少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再加上其与印象主义、象征主义接触频繁,因此本首曲子中表达的东西非常丰富,由此可知旋律线的表达是极其重要的。

3.3.2 感情强弱

所有音乐作品都有感情的变化、强弱的对比。本首曲子从大框架上来讲分成三个部分,其中有经过句的过渡和尾声的结束,I部分是引进音乐主题,由弱开始,然后随着声部的增多,音响效果增强到II部分,本段相当于进入了一个小高潮,情绪得到了提升,然后展开,扩展了多旋律线、多声部和声,来扩充内容,由经过句到主题再现部分,相当于又做了一个向下的起伏,然后由强到弱,最后进入尾声,一首完整的曲子框架上的强弱对比完成[3]。但德彪西的音乐非常细腻,从谱面上看,几乎每个小节都有不一样的强弱,致使情感悄然发生变化。

3.4 力度和速度的处理

《阿拉伯风格曲》Op66.no1结合浪漫主义色彩、印象派和象征派,更加注重意境的想象和对客观事物的展现。段落每一部分的开头都有一定的速度要求,I段的Andantion con moto(稍快的小行板)、II段的Tempo Rubato(节奏自由的、有弹性的速度)、经过句的Risoluto(果断地、决断地)主题再现I’段又回归到了主题部分的速度,笔者弹奏的整体速度不超过126,只有在有小行板出现的位置会稍快一点,但整体还是非常适中的。在不同部分之间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在曲谱中有rit(减慢)、stringendo(加速)、a tempo(回归原速)等一些速度标记,因为这些速度标记都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所以在实践过程中一定要多找些例子来辅助自己更好地诠释适合自己的速度。笔者收集了不同的版本进行对比,然后结合自己的情况找到了可以更好地诠释作品的速度。

在力度方面,曲谱最开始以一个弱作为全曲的开头,这就注定了全曲的整体风格就是很安静的感觉,所以开始弹奏的时候不可以太重,要收着力量,慢起慢落。然后就会看到poco a poco cresc(一点一点渐强)、dim molto(减弱)、pp、f等一些力度记号,全曲力度的最高峰就是f,整体曲调都很平静,偶尔来个起伏,在这么幽静的曲调下,控制好力度是非常必要的,不过要控制手指触键的力度,同时要利用好手腕和手臂,协调合作,帮助手指更好地处理音色。

4 结语

《阿拉伯风格曲》Op66.no1充斥着朦胧神秘的色彩,另有东方色彩的五声调式的加入,把阿拉伯风格表现得惟妙惟肖,虽然是一首简单的曲子,但真正想要达到演奏标准,还是需要有深厚的功底,细腻的音乐更加难以驾驭,需要极强的手指控制能力、音乐感知力和深厚的音乐功底。

参考文献:

[1] 陈禹彤.浅谈德彪西《阿拉伯风格曲》第一首弹法[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6):96.

[2] 侯田媛.论德彪西钢琴曲的非传统和声手法:《阿拉伯风格曲二首》之第一首简析[J].成功(教育),2010(3):246-248.

[3] 张舒扬.试析德彪西《阿拉伯风格曲》第一首中的音乐色调[J].当代音乐,2020(12):163-165.

作者简介:李芊芊(1997—),女,河南焦作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音乐表演键盘演奏。

猜你喜欢

德彪西演奏技巧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雾》之音乐分析
德彪西音乐创作对印象主义绘画的借鉴
关于古筝演奏技巧发展的若干思考
海顿弦乐四重奏《骑士》的作品风格和演奏分析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贝多芬《月光》与德彪西《月光》的比较分析
试析德彪西《格拉纳达之夜》音乐特色
诗画为媒、音乐为本——以德彪西《月光》为例,谈印象派音乐语言的解读
德彪西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