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热环境评价的传统街巷更新策略研究

2022-05-16陈岑仇海囡张宇涵

艺术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历史街区

陈岑 仇海囡 张宇涵

摘要:街巷是城市空间的基本组成部分,而传统街巷更是集中体现城市历史文化风貌的区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历史街区未能及时更新,室外热环境恶化,严重影响空间使用率和居民健康。文章以镇江市大龙王巷历史街区为例,通过研究夏季街巷热环境状况,探讨街巷空间形态要素与微气候参数以及生理等效温度之间的关系,为传统街巷空间更新设计提供新的视角和策略。

关键词:传统街巷;热环境;微气候;历史街区

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1-00-03

0 引言

我国大量居住型传统街巷更新滞后,狭窄的空间和绿化的缺乏使得夏季街巷空间过热,严重影响空间使用率和居民健康。研究表明,极端高温引发的死亡率逐年上升,其中老年人死亡人数占比最大[1],而老龄化正是许多传统老旧街区共同的特点和困境。因此,改善传统街巷户外空间热环境,不仅能提高居住空间的品质,增强社区活力,也有助于缓解高温对老年人等城市脆弱群体健康的影响。

城市形态影响着城市冠层内大气与下垫面之间的能量交换过程,营造出多样性的微气候环境[2]。微气候要素中的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速、周围物体表面温度等产生的热环境作用于人,影响人的冷热感觉[3]。以往传统街巷的热环境研究多集中于商业型历史街区,如南京的高淳老街、老东门历史街区等,可操作空间大,热环境改善手段多[4-5]。居住型历史街区因街巷狭窄,可改造空间有限,其热环境的提升手段仍需进一步拓展。因此,文章以镇江大龙王巷历史街区为例,通过研究街巷空间形态对热环境的影响,探讨热环境改善策略,以期为传统街巷空间更新设计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1 研究区域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镇江毗邻南京,属亚热带湿润气候,一般从6月中下旬的黄梅季开始入夏,7月、8月最为酷热,最高气温可达40.2℃[6]。大龙王巷历史街区位于镇江市老城区,是典型的格网状空间格局。街区内街巷主要走向有东北—西南(NE—SW)和西北—东南(NW—SE)。当地政府于2007年批准颁布《大龙王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但一直未能启动改造工程,房屋日渐老旧,街巷狭窄,导致该区域热环境问题凸显,亟待改善。

1.2 研究方法

研究选取街区内典型街巷,在晴朗、少云、少风的夏季典型气象日(2020年8月18日)测量实地微气候数据。使用设备包括:Watchdog 2900E微型气象站,监测高度为10米;TR-72wf温度记录仪,监测高度为1.5米,分别设置在典型街巷中;利用测距仪测量典型街巷的宽度和两侧建筑物的高度用于模型建构。微气候模拟软件选用ENVI-met 4.4.5,设置气象边界条件为:初始风速2.2m/s,初始风向240°;初始温度最小值28.48℃,最大值38.31℃;初始湿度最小值45.21%,最大值66.79%。经校验之后,导出数据分析。

根据街巷空间形态实测数据,街区街巷宽度可分三个等级:Ⅰ级3.5~4米,最宽处可达5~6米;Ⅱ级2.5~3.5米;Ⅲ级,2.5米以下的细巷,最窄处仅为1.5米。每个等级不同方向各选一条作为典型街巷作热环境研究,共计6条,具体街巷名称及参数见表1。

2 数据结果分析

2.1 街巷走向对热环境的影响

通过ENVI-met可视化数据界面观测,相同时刻NW—SE街巷的高温区面积明显大于NE—SW街巷,而相对湿度则相反;细巷的高温区面积小于宽巷。图1a~d四幅图为温度峰值时段13:00~15:00不同方向街巷微气候参数的平均值对比,以及同方向不同宽度街巷在该时刻的微气候要素差异对比。误差棒显示,不同宽度的NW—SE街巷间的温度波动小于NE—SW街巷,这与NW—SE街道更接近太阳运动方向以至东西两侧的遮挡较少有关,因此太阳照射对温度的影响更为重要。由于温度较高,NW—SE街道相对湿度始终低于NE—SW街道,不同宽度的NW—SE街巷相对湿度差异较小;因为温度差异较大,NE—SW走向街道不同宽度间的相对湿度差异也更明显。不同方向街巷的平均风速差异不大,但不同宽度的NW—SE街巷的平均风速差异明显小于NE—SW街巷。NW—SE街巷平均辐射温度在14:00达到峰值,而NE—SW街巷在13:00达到峰值,随后减小。总体上,NE—SW街巷的平均热辐射温度比NW—SE街巷低。

2.2 街巷空间形态与微气候参数的相关性

为进一步分析街巷空间形态与微气候参数的相关性,将街巷空间根据两侧建筑高度的不同为三种断面取点并导出数据,即两侧建筑等高空間、北侧(东侧)高南侧(西侧)低空间、南侧(西侧)高北侧(东侧)低空间。利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微气候参数(空气温度(Ta,℃)、相对湿度(RH,%)、风速(WS,m/s)、平均辐射温度(Tmrt,℃)、生理等效温度(PET,℃))与空间形态指标(宽度<W>、天空可视因子<SVF>、街道宽高比<H/W>和两侧建筑高度)之间的关系。其中,PET是广泛应用于室外热舒适评价的指标,SVF是描述城市几何形状的重要指标。

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见表2),在NW—SE街巷中,Ta与SVF、W、H/W显著相关。Ta与SVF、W呈正相关,与H/W呈负相关。这表明,天空的遮蔽率较低,即两侧建筑越低、巷道越宽,该街巷空间的空气温度越高。RH与SVF、W呈显著负相关,与H/W呈正相关。因此,街巷越宽,相对湿度越低。Tmrt和PET值与SVF、W、H/W显著相关,即街巷越宽,受到太阳辐射影响越大,人体热感觉更强烈。同时,Tmrt、PET与南侧建筑高度呈负相关,即NW—SE街道中南侧建筑增高可以降低Tmrt和PET值,而这两个值与北侧的建筑高度无关。此外,风速与H/W的相关性较小。在NE—SW街巷中,SVF对微气候参数均有显著影响。W和H/W与Tmrt和PET值呈显著正相关,对Ta、RH和风速无显著影响。此外,西侧的建筑高度对所有微气候参数都有显著影响,即NE—SW街巷西侧的建筑高度越高,阻挡太阳辐射越多,从而降低了Tmrt和PET值。

3 基于热环境评价的历史街巷更新策略

在当前城市建成环境难以改变的形势下,设计师可以基于热环境评价对街巷空间进行局部的微环境改造,以提升户外空间的热舒适度,增强空间活力,具体更新策略如下。

第一,拆除违章搭建,疏通街巷空间,增强街巷内通风散热能力。历史街区的街巷不仅是街区的骨架和交通线,也是调节街区微小气候的通道。通畅宽敞的街巷有利用街巷通风,带走部分暑湿,提升热舒适度。可拆除该街区保护规划范围以外的房屋,减小建筑密度,拓展街巷宽度,增加街巷空间中的小型点状或块状空间,从而增强通风散热的能力。

第二,充分利用垂直空间,增加立体绿化。由于街巷空间有限,要满足通行、休憩、交往等多种功能,因此垂直绿化、屋顶花园等是较为合适的选择。建议在长时间接受太阳照射的墙面、阳台、窗台运用多种垂直绿化方式,一方面增加绿量降低户外空间热应力,另一方面提供建筑隔热降低室内能耗。垂直绿化方式可以运用传统的廊架、花架形式,也可以鼓励盆摆式、布袋式等新方式新材料的运用,丰富空间种植效果。绿化品种除了常见的攀缘或藤蔓植物之外,应该选择街巷居民喜闻乐见的植物种类,特别是观赏蔬菜类植物品种,倡导居民自发参与,提升市民共同维护绿化的积极性。

第三,基于微气候模拟结果,合理增置景观设施小品。通过观测微气候模拟结果,在夏季街道的阴影处设置座椅、坐凳,提升休憩设施的利用率。此外,对于暴露在阳光下的小型广场,可增设遮阳设施,以提升其热舒适度。

4 结语

近年来,由于部分城市历史街区更新滞后,因此街区室外空间品質日渐降低。基于微气候视角的更新改造,能集约化利用资源,为历史街巷更新改造提供新的思路。此外,利用微气候理论进行街巷空间的微改造也是遵从国家“以用促保”的新要求,提升历史街巷室外空间的使用率,增强旧城活力。希望文章的分析能在未来为其他相似历史街区、老旧小区及棚户区的改造等项目提供理论借鉴和设计依据。

参考文献:

[1] 林于凯,何孙俊,王宇春.台湾老年人死亡风险与长期极端高温相关性研究[J].环境研究,2011(8):1156-1163.

[2] T. R .沃克.边界层气候[M].伦敦:劳特利奇出版社,2002:284-297.

[3] 黄建华,张惠.人与热环境[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34-157.

[4] 熊瑶,严妍.基于人体热舒适度的江南历史街区空间格局研究:以南京高淳老街为例[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5(1):219-226.

[5] 杨阳,唐晓岚,吉倩妘.基于ENVI-met模拟的南京典型历史街区微气候数值分析[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18,31(3):33-40.

[6] 马国进,潘荣军.镇江年鉴202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6-7.

作者简介:陈岑(1983—),女,江苏镇江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环境与公共艺术设计。

仇海囡(1984—),女,江苏滨海人,硕士,高级城乡规划师,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设计。

张宇涵(2000—),男,江苏南京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环境与公共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历史街区
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的反思
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的反思
增强历史街区公共空间互动性的必要性与发展动因
历史文化街区环境标识系统设计初探
浅析城市老街巷景观本土设计元素的提取与置换
南京老城南历史街区拆迁改造现状分析及保护研究
青岛信号山历史街区的街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