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秦汉乐府的音乐教育功能

2022-05-15周欢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乐府民族性音乐教育

摘要:长达千年的封建社会在中华民族的思想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的齿轮倒映着无声的启示。秦汉时期,作为一个刚刚兴起的封建社会,中央统治下的音乐教育发展有着意想不到的生机,秦初建立的乐府机构以愈加繁荣的形式传承着古代音乐,而其中展现的音乐教育活动也让我深思到当下的音乐教育,历史上的浓墨重彩不应当只是存留于书本夹层中,它可以很好地为当下的呈现作出评判。

关键词:乐府;音乐教育;民族性;音乐话语

公元前221年,秦扫六合而大一统,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时至社会分崩离析,西周王朝建立800多年的分封制度坍塌,社会制度更替,礼崩乐坏,始皇统一将“六国之乐”集于中央,建立乐府,以音乐服务阶级统治,至汉代,乐府进一步繁荣,维系着当时稳定的音乐发展。

秦汉时期,官学音乐教育逐渐衰微,与之相反的是非官学性质的乐府的音乐教育却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态。所谓“掖庭人才”一时济济,十分繁盛,针对当时如此多的音乐人才,如何进行长效管理以表现优异的音乐舞蹈表演,乐府机构中整套体系是如何有效运营呢?能否给当下的音乐教育带来启示呢?这种思考不免萦绕在脑海。

秦汉年间,乐府人员逐渐丰沛,其构成人员主要来自世代贬为“倡”阶级层员以及来自各地民间的音乐人才,这些人是乐府中需要接受音乐教育的主要受众群体。然乐府音乐种类繁多,人员冗杂,为此设置掌管机构的官员,称为“奉常”(后亦称“太常”),下面有隶属的官员称之为“太乐”,专门掌管乐府中的雅乐,以供宫廷正式活动中的礼仪用乐;此外还设置“少府”,下置包括属官“乐府”,主要负责掌管娱乐单位。乐府中的乐人大多是有音乐基础的人员,因此乐府官员的职务是针对宫廷需要,命乐人学习及排演在宫廷娱乐及祭祀等活动中具体表演的曲目,以及在日常需要学习音乐理论知识,《后汉书·律历志上》言:“元帝时,郎中京房知五声之音,六律之数。上史太子太傅玄成、谏议大夫章,杂试问房于乐府”,律学的学习在当时已出现在乐府中。同时乐人们还要兼顾各类器乐弹奏、声乐演唱以及乐器调音等技巧能力的学习,包括合唱能力的训练与排演,《后汉书·礼乐志》中也有提及“僮男僮女七十人俱歌。”表明了合唱表演形式的存在。

乐府的“教材”内容来源是乐府音乐教育的重要体现,乐府音乐材料来自乐府下派人员专门深入民间对歌乐舞蹈的收集、整理以及编曲后进行表演。其次是民间采诗,这一音乐活动也是乐府在后世产生影响的集中体现。时至,乐府在全国各地采集整理民间歌曲及创作填写歌词,改编曲调,研究音乐理论,让乐人进行学习演奏演唱,其代表性作品包括《江南》、《陌上柔》、《有所思》等。采风制度的行动对中国整个古代民间音乐的留存与发扬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汉乐府著名音乐家,协律都尉李延年,对乐府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史书《晋书·乐志》有记,李延年根据张骞从西域带回的音乐书籍《摩柯兜勒》进行曲调改编,创制音调二十八首,并用于当时的军队仪仗用乐,这在当时的音乐环境中不仅丰富了音乐内容,同时也加强了各地方音乐的交融,奠定了民族音乐文化多元性的格局。

乐府的音乐教育还存在于乐器的演奏上,至秦汉时期,全国的乐器种类已经相当丰富。乐府有专门的乐人进行乐器教学,追求乐器演奏的高超技艺,甚至对于乐器的演奏姿势也在不断地调整,史书有记载,秦汉之前,所有的弦乐器都还是横放置于膝上或者案桌上进行演奏,乐人们不断改进形成抱置怀中演奏的乐器,而这种乐器演奏方式的改进让乐府的音乐教学更加细腻,是当时音乐教育活动存在的重要体现。乐府的音乐教育很好的吸收了传统文化的养分,不论是多元化的礼乐音乐思想还是乐府的教育目的即培养音乐人才供以娱乐宴享祭祀典礼等都体现了封建社会礼教观念,这种适应当时稳定的音乐方式使得乐府在封建的社会中为音乐性开辟了重要的道路。

自近代学堂乐歌兴起,一大批留学归国的音乐人才将西方的音乐带进中国国土,西方的音乐思想自此与中国传统音乐开始一场博弈,音乐理论的学习开始从中国古代传统的乐律学转变为西方的乐理、和声、复调、曲式,学习五线谱取代传统的工尺谱、琴谱等,搬上音乐课堂面向所有初始接触音乐的孩童们的器乐成为了西方的钢琴,直至当下,音乐文化的西方中心论已经悄无声息的侵入民族人的心中,我们须得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亟需行动上的改变,而乐府的音乐教学我们可以有相当部分得以延续:

一,扎根本土,开放学习。乐府的音乐深入秦汉集权统治下的民间生活,既具有本土的特色,也是对当时民间生活真实的写照,这种贴近百姓生活的音乐正使得其在民间得以良好的延续。此外,乐府拓宽眼界,既有像李延年如此对外来音乐进行改编与融合,也有外域人员来乐府接受音乐教育的灌溉,《汉书·西域传》中写道“时乌苏公主遣女来至京师学鼓琴。汉遣侍郎乐奉送主女,过龟兹。”各地的交流促进音乐多元化发展欣欣向荣。此外,乐府的很多民歌乐曲除了汉文化的音乐,还有很多少数民族的音乐,例如常见的西域音乐,还有北狄乐等,这种意识已经超前到如今人类学的音乐范畴。如何保持中国音乐话语权,这给予我们很好的答案,在吸收外来音乐时毫不吝啬的注入,但同时将本土的音乐文化始终放在最核心的位置,这种意识上至领导者的政策,下至民众的教育学习,均需要长久的冲刷唯西方中心的思想。

二,加强学习民族乐器,融合外来乐器。乐府掌管音乐活动时期,全国已经有相当完善的乐器器件,乐府下形成的主要音乐表演形式相和歌其主要伴奏乐器是笙、琴、笛、筑、筝、瑟、琵琶七种,也是当时乐人们普遍学习的乐器。乐府也不排除具有浓厚外域特色的乐器学习,例如胡笳这一吹奏乐器就是来自于古老的羌族地区。这种主次分明的乐器教学使得本土化乐器得到最大可能的学习与传播。而想至当下,学校音乐教学课堂必备乐器是钢琴,课后的兴趣教学也大都沉浸在钢琴、吉他、提琴以及各种管乐器的学习,而中国传统乐器除了古筝、琵琶、二胡和竹笛,古琴、箜篌、笙等等居然已经淡出了大众视野,国人已鲜少去了解传统音乐文化。在乐府的教学下,或许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在当下的必修乐器是否也应当以古琴教学去改变钢琴的地位呢?

三,深入理论本源,学习传统乐律学。乐府乐人日常需要学习乐律学,中国古代律学有着悠久的发展历程,从三分损益法、京房六十律、十二等差律、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等,这些律学的发展不仅代表着我国古代乐律学的繁荣发展,同时也证实了中国在乐律学的探索上的领先地位。因此,加强中国话语体系,应当给国人以及世界普及我们自己的律学,但如今于中国传统律学,不说是国民,哪怕是大部分音乐专业的学生,也不过是只知其名,而不明其内容。因此,加强中国话语体系,当下的学校音乐教育体系需要将之纳入音乐学子的课程,只有了解,才有文化自信,才能肩负传承与延续。

中国地域辽阔,音乐种类丰富,特色鲜明,音乐文化战斗手握强有力的武器。我们如何能在时代的汹涌中丢却自己的武器呢?中国传统音乐是我们站在世界上交谈的利器,是我们坚韧的话语权,只有牢牢把握住本土的音乐,让每一个新生的儿童在接触音乐这门语言的时候,最先认识的是属于泱泱中华民族的音乐,爱上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建立中华民族最牢固的音乐话语。

参考文献:

[1][汉]班固《汉书·礼乐志》[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修海林《中国古代音乐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3]翟芳浡《秦时名“乐”汉时“歌”——浅谈秦汉古乐的文化思考》[J]艺术研究,2011

[4]孙卫国《中国古代音乐教育机构及其历史功用》[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1

作者简介:周欢,女,1997年8月,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學。

猜你喜欢

乐府民族性音乐教育
乐府—清平调之二
汉武帝立乐府之辨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论吴国伦的乐府诗创作
民族性不是票房毒药
狗年说“狗”
汉代乐府咏史诗探论
论传统雕塑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