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幼儿教育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

2022-05-15钱奕文

民族文汇 2022年15期
关键词:幼儿教育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钱奕文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长期发展以来的文化精髓,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有效结合,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华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的有效结合,相关教师需要仔细地筛选教学内容,利用生活化教学提高幼儿的认知,同时还需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教学模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幼儿教育;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前言

幼儿教育在教育制度当中占据着十分特殊的地位,一方面因为幼儿的年龄相对较小,对于知识的认知程度和理解程度相对较弱,无法给幼儿传授太过于理论化的知识,但是幼儿又处于生长的关键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没有让幼儿形成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习惯,很容易会影响幼儿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为此如何提高幼儿教育活动开展的质量,促进幼儿素质的提升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在幼儿教育当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这一理念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一、幼儿教育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

(一)提升学习能力

在幼儿阶段因为幼儿的年龄相对较小,其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都相对较弱,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想要提升幼儿的学习效率,让幼儿建立起相对应的学习习惯,也不可避免地需要引入一些文化知识,中华传统文化古诗词的学习可以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学会背诵、学会理解,逐渐掌握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理念,同时也通过中华传统文化的引入来扩充幼儿的知识储备,提升幼儿的认知理解能力。除此之外,兴趣始终是提高幼儿学习动力的主要方式,想要让幼儿在幼儿期间学会学习,首先就需要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幼儿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对学习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幼儿也更愿意学习,通过传统文化的有效引入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促进幼儿主动投入到学习当中,为幼儿以后学习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培养爱国情怀

中华传统文化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国家的历史文化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传统文化中充斥着十分明显的家国情怀,这其中尤其以中国古代的文学著作最为明显,在很多古诗词当中都阐述了作者对于国家的热爱和报效祖国的迫切心理,幼儿在学习这些文章和诗词的时候也会受到相对应的熏陶和引导。

二、基于幼儿教育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丰富教学方式

要想让教学活动达到更高的教育意义,让幼儿的思想和观念都受到引导和熏陶,除了需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以外,还需要选择相对应的教学活动,通过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可以让教学内容的传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此,教师也需要在幼儿教育的过程当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让教学手段更加多样,进而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在上文中提出幼儿阶段的幼儿对于知识学习有着浓重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这个阶段的幼儿的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如果不做出相对应的策略,幼儿很容易在极短的时间内对于学习丧失兴趣,甚至出现抵触心理,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授课方式来不断地引起幼儿的注意,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二)注重筛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将会对教学活动开展的效率以及教学活动开展的氛围有很大程度的影响,一方面幼儿具有十分明显的年龄特点,在这个阶段的幼儿往往好奇心相对较强,对一切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这个年龄的幼儿的兴趣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如果不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造成了教学内容过于困难让幼儿无法理解,会使幼儿不愿意学习,或者因为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幼儿学习的过程当中过于轻松,没有挑战性,也会显得教学活动开展得过于乏味,幼儿也会丧失对于学习的热情。为此教师需要合理地选择教学活动开展的内容。内容开展既需要涵盖一定的知识内容,同时还需要通过教学活动,让幼儿的个人情操和道德品质受到熏陶和培养。为此,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当中就需要仔细地选择教学内容,保障教学活动的开展让幼儿的各方面素质都可以受到影响。例如,现在是冬天,教师就可以以冬天为主题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向幼儿提问,冬天都有哪些明显的特点,幼儿会说冬天的天气十分寒冷,冬天会下雪,河面会结冰,然后教师就着幼儿的回答,选择一些较为符合幼儿学龄特点的理论进行提问“河面为什么会结冰”,来引发幼儿的思考。然后教师再给幼儿解释水在零度以下的环境当中就会结冰,进而让幼儿的知识理论得以扩充,生活常识也可以得到丰富。

(三)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

传统文化寓意深刻,想要让幼儿很好地理解诗词歌赋中的意境以及所表达的情感往往十分困难,因为幼儿的个人阅历相对较少,同时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也相对较为匮乏,在这样的情况下幼儿的认知能力就会受到限制,很难清楚地认识到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为了更好地提高幼儿的认知,让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和学习文章,教师可以从生活入手,加强幼儿的理解。例如,在讲述《游子吟》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让幼儿举例在日常生活当中爸爸妈妈爱不爱幼儿,从哪些方向可以体现出父母对于幼儿的爱,让幼儿积极踊跃地回答问题,而在幼儿回答问题的过程当中,就会相互之间产生强烈的共鸣,明白在生活当中处处细节都可以体现出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教师在这样的氛围下开展《游子吟》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学习这一篇古诗词,有了一定的情感基础和生活经历,幼儿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在《游子吟》中,母亲“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深情,进而让幼儿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和认知,也更能明白父母对于孩子的爱。通过从生活中选取案例来营造课堂氛围,展开教学活动,可以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同时幼儿的带入感也更强,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也就相对较强。

结语

中华传统文化是让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建立起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同时也是凝聚中国人民,提高人民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以及民族榮誉感的一个重要文化支撑。因此,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一直是教育事业当中经久不衰的话题,本文就中华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当中的意义,以及如何开展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探讨,希望通过整篇文章的研究和讨论,让人们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对幼儿教育的作用,同时为相关教育者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提出建议。

参考文献

[1] 丁艳. 探究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学中的作用[J]. 科学咨询,2021(41):142-143.

[2] 焦志梅. 幼儿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探究[J]. 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1(10):60-61.

猜你喜欢

幼儿教育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