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珠峰地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2022-05-15朱德锐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

作者简介:朱德锐(1993-),男,湖北武汉人,云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规划、自驾游。

摘 要:生态旅游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方向,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环珠峰地区生态旅游属于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典型实践。中央第七次西藏发展研究会议强调,西藏高原地区要立足长远发展成为国际生态文明高地。在此背景下,环珠峰生态旅游将成为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增强旅游竞争力的关键。本文立足环珠峰地区环境特征,参考国内生态旅游市场发展思路,对环珠峰地区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进行剖析,并对环珠峰地区生态旅游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生态旅游;环珠峰地区;旅游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2.009

0 引言

生态旅游是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探索,随着国内外对生态环境关注度的提高,生态环保与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逐渐成为现代旅游业得以长远发展的方向,生态旅游成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环境可持续等问题也成为学界的重要课题。上世纪80年代,生态保护理念的旅游项目被提出,生态旅游产业逐渐得到了市场青睐,在随后十年里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部分旅游产业在生态转型过程中依然遵循传统产业开发模式,并未从根本上满足对生态自然的保护需求。为防止环珠峰地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环保表面化,资源同质化矛盾,选择适宜当地环境需求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十分重要。本文以环珠峰地区为研究对象,对影响该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各产业要素进行分析,为该地区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1 环珠峰地区生态旅游发展条件

1.1 自然资源条件

文章研究对象为环珠峰地区,其地理位置以珠穆朗玛峰为核心,通过G318、G219交通线路为贯穿,覆盖江孜、亚东、桑珠孜等数十余个县区,覆盖面积约为2500公里。该区域地理位置包含数量众多的顶级旅游资源,市场吸引力极强,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区域内生态环境逐渐变得脆弱,亟须进行生态修复和保护。区域地理地势环境南北走高、地理环境多元化,自然景观丰富,诞生了珠穆朗玛峰等独特的自然景观资源。同时,在地壳板块的不断运动下,该地区地热资源丰富,当地约有三个地热资源带上述资源共同形成了独特的高原地热景观资源。同时,该区域河流资源丰富,河流资源的源头一般为冰川融水与地下水补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河流水系,是中国高原湖泊资源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此外,该地区植被资源分布广泛,诸多植被分布以高原草原与荒漠植被分布为主,珍稀植物众多,丰富多元的生态环境资源是环珠峰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保障。

1.2 生态政策保障

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等政策成为国家战略,环珠峰区域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现已逐步迈向现代化。第七次西藏发展研究会议要求西藏高原地区要立足长远发展成为国际生态文明旅游高地。诸如此类政策的实施,使环珠峰生态旅游逐渐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2 生态旅游发展的一般模式

中国首个生态旅游产业博览会于1995年在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举办,会议中首次对中国旅游市场发展过程中有关生态旅游方向进行阐述。1999年,中国旅游局提出“99生态环境游”的生态旅游发展目标。2009年,中国迎来了生态旅游年,生态旅游产业逐步成熟。与此同时,国内学界从不同视角展开对生态旅游发展理念的研究。如郑群明等对生态文明的特征、模式与路径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楊桂华、王跃华等人立足旅游开发思路、资源开发成本、资源开发流程等不同视角阐述了生态旅游产业的综合开发模式。牛亚菲提出生态旅游产业战略定位的差异性会产生不同的资源保护性开发思路,一般而言资源保护性开发可通过社区参与、环境教育、生态补偿等途径进行,如表1所示。

张波等人研究课题立足生态旅游产业经营主体,强调影响生态旅游产业能否成功开展的重要因素便是“社区参与”,社区环境将成为生态旅游经营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而言社区参与模式涉及:企业、农户合作模式;农户间协作模式;农庄自主参与模式。而立足生态旅游产业不同发展节点分析,生态旅游可分为独立式发展、引导式发展及开发式发展等不同模式。

3 环珠峰地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选择

依托上文中对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特点,参考环珠峰地区实际自然资源概况进行分析,文章总结出满足环珠峰地区实际需求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思路。

3.1 环珠峰地区生态旅游综合开发模式

现阶段旅游产业市场竞争形势严峻,环珠峰地区旅游产业知名程度高,对游客市场吸引力强,但该地区旅游发展经验欠缺,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同时,该地区社会经济结构还不完善,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环保工作难度大。为了加快生态旅游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环珠峰地区生态旅游开发要严格按照生态发展战略,加大对旅游资源保护力度;对于该地区生态旅游产业的设计实施、运作管理过程中,相关部门应主动开展环境动态监测工作,进一步提升环珠峰地区生态旅游产业监管水平,设计适宜的生态旅游综合开发方案。其次,发挥新媒体平台对信息传播的便利性,积极向民众宣传高原生态文明的必要性,立足“合理旅游资源开发,优化旅游项目建设,加强资源存量优化”发展思路,利用现代化生态管理工具,对产业规划进行现代化科学管理,使生态环保举措精准落实。

3.2 环珠峰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多目标模式

与传统旅游相比,生态旅游最大特征在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性和社区经济的受益性。但环珠峰地区存在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环保经费支出紧张等问题。在相关部门的领导下,当地生态旅游产业可以积极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生态环境教育体系,设立环境脆弱专项保护资金等举措应对环保经费短缺的问题。生态环境教育举措不仅能够树立生态旅游相关利益者的环保意识,促进环保举措的积极落实,还能有助于深入开发生态旅游市场,促进环珠峰地区生态旅游产品的可持续发展,确保生态旅游客源的稳定提高。环珠峰地区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社区参与、生态补偿或环境教育等单一目标模式,要树立多种举措并存的系统化目标发展模式。

3.3 环珠峰地区生态旅游经营主体模式

立足环珠峰地区自然资源结构与生态旅游目标分析,该地区的生态旅游发展思路适宜遵循“政府主导、企业、社区投入、旅游协会参与”的综合性运作模式,政府部门积极发挥产业引导作用,企业作为产业主体与当地农牧民等社区群体一道参与到产业的运作管理中去,当地旅游协会等组织起到指导参与的作用。此举不仅能够发挥出不同参与主体在旅游产业之间的影响优势,规避了该地区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管理经验匮乏等困境,实现产业利益最大化,还带动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与藏区文化价值,强化当地居民的荣誉感与幸福感,提高环保意识,使生态旅游产业得以可持续发展。

3.4 环珠峰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的阶段模式

自发和自主式生态旅游发展思路所强调的生态主体不鲜明,供需关系不明确,在短周期内旅游产业或许会带来一定的发展,但终究难以满足旅游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引发资源过度开发,甚至是破坏生态环境的局面。所以环珠峰地区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应立足长远利益,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在战略规划设计预先挑选发展潜力较强的景区资源,立足长远进行开发。发挥政府对产业引导作用,积极抓住产业发展机遇,科学规划、打造主题、规模设计、发掘特色,实现生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防止旅游发展进入产业模式落后、环保资金不足等矛盾,规避环珠峰地区生态资源低水平开发乱象,提高当地生态旅游资源环保成效。

4 环珠峰地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实施策略

4.1 科学规划,建设和谐高效的环珠峰生态旅游地系统

环珠峰地区生态旅游产业的开发要设计科学的生态旅游战略规划,遵循生态学、旅游学、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规律,对环珠峰地区旅游资源、环境总量、旅游市场结构进行科学调研和综合评价。首先是设计规划富有当地特色的生态旅游景观、构建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和相关活动。构建环珠峰地区生态旅游产业项目应充分考虑社区行为与旅游活动的融合,构建各方因素和谐发展的生态旅游体系。其次是合理调配生态旅游产业利益相关者的关系需求,促使环珠峰地区旅游消费者、社区居民、投资企业及协会组织均能凭借生态旅游产业实现价值累积,形成产业良性循环,以期实现各方主体和谐共处、产业发展高效的现代化生态旅游产业体系。

4.2 因地制宜,发展有地方特色的环珠峰生态旅游

中国地域幅员辽阔,自然生态环境层次结构多元化,环珠峰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和文化特色,其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条件优越,受此影响生态旅游发展因素差异性较强,产业发展模式也独具特色。环珠峰地区生态旅游产业战略规划应当顺应当地市场需求,当地区域旅游规划要遵循不同环境特点,选择适合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模式。如将生态文化融入环珠峰地区旅游产业链,吃、住、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产业环节体现独特的环珠峰生态文化。

4.3 突出特色,打造环珠峰生态旅游精品

环珠峰地区受到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管理经验匮乏的约束,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逐渐进入瓶颈期,急需外部力量的推进。但是在短期经济利益的趋势下,外部投资行为可能会引发生态环境破坏、景区资源严重商业化、同质化等问题,缺乏特色的旅游产业资源将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所以环珠峰地区生态旅游发展应合理调整好“内部资源”与“外部力量”之间的关系,发挥生态、经济、社会三大因素价值最大化。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的出发点应立足产业资源特色与产业发展机遇,积极迎合市场需求,科学设定旅游产品开发方向与产品市场定位。旅游开发过程要确保生态资源的生态性与真实性,对于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应与自然资源环境互补协调,凸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氛围,打造独特的藏民族民俗品牌,提升旅游产品竞争优势。对于生态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过程,应坚持以生态环境为总基调,首先确保生态环境资源不被破坏;其次打造地方特色,规避外来文化、商业文化、庸俗文化及城镇建设文化对藏族民俗自然文化的冲击,合理建设生态化配套设施,打造环珠峰生态旅游精品品牌。

4.4 注重社区参与,保持环珠峰生态旅游发展的持续动力

环珠峰地区社区居民、民族团体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一员,也是藏族文化的开拓者与传承者,更是生态旅游产业积极发展的推动者,所以社区参与将是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途径,社区主体的参与推动是实现生态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综上所述环珠峰地区的生态旅游发展要构建政府部门主导,企业及社区合作参与的发展模式,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发展的积极性,确保每一位社区居民都能为产业发展献计献策、推动产业项目建设、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强化自然资源保护。提高当地居民参与生态旅游发展,维护生态环境和谐的积极性,为当地生态旅游发展提供活力。

4.5 加强监测管理,保护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

生态环境是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因素,也是环珠峰地区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优势因素。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要立足生态资源保护的目的,积极顺应旅游市场环境需求,不断降低产业发展为当地生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产业发展以前,要立足生态旅游环境资源对景区生态进行分析评价,掌握各生态组成单位的敏感问题及人類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在产业运作管理过程中,要重视对生态旅游项目的环境监管工作,努力构建生态环境动态监控体系,在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设立监测点,采取跟踪监测反馈的方式对旅游开发行为进行规范,以期实现生态环境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凤琳,王诗理.环境可持续与旅游竞争力的升——新西兰的旅游发展经验与启示[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5).

[2]李庆雷,廖春花,王凌黎.旅游循环经济:西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3).

[3]吴楚材,吴章文,郑群明,等.生态旅游概念的研究[J].旅游学刊,2007,22(1).

[4]郑群明,王留成,游小艳.生态文明旅游:特征、模式与路径[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7,(02).

[5]杨桂华,王跃华.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新思路[J].经济地理,2000,20(1).

[6]牛亚菲.生态旅游与生态旅游规划[R].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研讨会会议材料,1999.

[7]张波.旅游目的地“社区参与”的三种典型模式比较研究[J].旅游学刊,2006,21(7).

[8]郑群明,钟林生.参与式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讨[J].旅游学刊,2004,(19).

[9]尚晨光.生态文化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践[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20,(06).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
世界七大生态旅游目的地
生态旅游之利弊
生态旅游的不同类型
生态旅游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
出实招发展老区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规划研究
睡进风景里 不损坏土地 一顶帐篷写就生态旅游故事
旅游业增长最快的板块 生态旅游:真绿还是漂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