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促进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

2022-05-15马秀娟

成功营销 2022年3期
关键词:财税政策产业发展脱贫攻坚

摘要: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背景下,很多区域受到贫困因素的限制,非常不利于部分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的提升,也影响了社会总体福利的普及。基于此,国家加强了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视,尤其加大了对相关产业发展的关注,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指引性文件,对其采取了相应的财税优惠政策,为其大力发展提供强化的财税支持。随着我国脱贫攻坚工作的逐渐完成,进入了2021-2025的五年巩固期,如何利用财税政策的优化,实现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性巩固和延续,是当前脱贫工作的核心问题。本文主要对财税政策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中的效用以及在五年巩固期的开展策略进行探究,旨在进一步提高国家财政精准扶贫工作的高效性开展,加强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性巩固。

关键词:脱贫攻坚;产业发展;财税政策

贫苦,在世界范围内都很难得到彻底性解决,加强对贫困问题的关注,寻求缓解贫困的解决之道是当下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性课题。税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关键性的杠杆作用,通过减税降费的路径对部分区域以及相关产业进行精准扶贫,可以有效发挥财税政策的经济推动作用,不仅可以拓展精准扶贫的资源来源和渠道,而且还可以为相关产业的高效发展提供后盾支持,也可以通过财政优惠政策实现对税收的再分配,减少贫富差距,并把财税资金积极引入到贫困区域,为其经济发展输入资金支持,有效发挥财税政策的服务功能,并减少产业经营发展成本,实现产业、就业、创业等的精准扶贫,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创建新的路径。在2021-2025的五年巩固期,要对脱贫攻坚

工作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财税政策,保障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性巩固。

1 财税政策在脱贫攻坚产业发挥中的作用

当前阶段,我国主要是通过按劳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共存的分配制度进行分配,贡献越多,分配越多,这种分配方式虽然提升了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效率,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社会公平性,不利于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基于此,需要通过财税政策对税收进行再分配,以便对初次分配进行有效性调节,减少社会上的贫富差距。[1]一般情况下,可以需要税收优惠、转移支付等方式实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增加贫困区域的平均收入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的稳定性发展。对国民收入分配进行有效性调节是公共财政的关键性服务内容之一,主要是利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等方式,对初次分配中的不公平现象进行调整,加大对贫困产业的扶持力度,改变贫困区域的收入水平,在具体实施中,一方面是通过加大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事业等的财政支出,也解决贫困居民上学、看病、养老等问题的困难;同时也需要通过基础设施、农村产业等的财税扶持,提高贫困区域居民的收入,有效緩解贫困困局。财税政策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中主要是利用改变税种结构、优化税收政策等方式实现。

2 现阶段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中财税政策问题分析

社会发展新时期,财税政策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中发挥了极大的引导、鼓励和激励效用,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往往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对具体的脱贫攻坚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1 相关财税政策的实施效果不理想

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部分税收征管难以对脱贫攻坚产业的发展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指引,尤其是现阶段很多相关政府部门之间难以进行有效的信息管理,如信息沟通、整合、共享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缺陷问题,难以为财税部门的正常工作运行提供完善的信息支持和参考。而且财税部门在对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等进行财税分析的能力还不足,难以为精准脱贫工作的开展提供完善的税收数据信息。[2]此外,缺乏全方位的宣传教育,很多贫困区域的信息获得渠道较少,政府部门对脱离攻坚财税政策宣传力度和范围严重不足,致使很多贫困区域的居民对财税优惠政策不了解,缺乏参与积极性,限制了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效果;部分贫困区域的产业发展环境较为复杂,社会保障力度严重不足,难以开展有效的精准扶贫工作,限制了财税优惠政策的有效性开展。

2.2 缺乏完善的税制体系建设

在市场价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下,税制改革也逐渐深入,并把原来的营业税改变为增值税,这种现象对地方财力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财政收支缺口逐渐增加,财政扶贫资金更是难以筹集;地方财政缺乏完善的税制体系,难以对财税政策进行统一性、集中化管理,而且具有一定的随意性,难以对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提供针对性的财税政策扶持;而且财税政策对脱贫攻坚产业的支持往往较为分散,门槛较高,提出了更多的限制性条件,难以对真正需要财政优惠政策的产业提供支持,惠及范围较少,不能真正发挥财税优惠政策的功能效用,难以开展有效性的精准扶贫。[3]

2.3 缺乏丰富的精准扶贫资金来源

当前阶段,在我国的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中,其主要的资金来源往往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等,较为单一,往往导致扶贫资金与实际需求严重不符,再加上在财政扶贫资金拨付过程中,因为管理不善,往往引起极大的资金流失等问题,真正应用到扶贫攻坚产业发展中的资金较少。[4]这种情况下,需要结合实际需求,逐渐拓展扶贫资金来源,如鼓励社会资本的加入等,然而当前我国投融资体制漏洞较大,难以开展有效性的体制改革,不能对社会资本的引入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对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与实施带来了极大的限制因素。同时在贫困区域缺乏较强的金融体系,金融机构自身能力不足,难以撑到较大的金融风险,限制了贫困区域相关产业的信贷额度以及规模,同时加大了融资成本,不利于脱贫攻坚产业的顺利发展。

2.4 其他方面

(1)缺乏完善的财政支出结构,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发展,国家对逐渐加强了对扶贫工作的重视,并加大了扶贫资金支出力度,然而这些资金往往被用于生产建设、政府消费中,对真正的科技、教育、就业等方面的落实数额较少,难以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到贫困区域就业创业,也不能对贫困区域的投资条件、科技发展等进行有效性优化,这种现象对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限制性因素,难以确保脱贫攻坚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2)缺乏完善的支付转移制度,现阶段我国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需要加强财政转移支付的规模,确保民生工程以及设备保障体系在贫困区域的有效性建设,同时要注重加强贫困区域特色产业的稳定发展,构建可持续的产业发展生态环境,防止发生返贫问题,加强转移支付资金的财政监督制度建设,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5]

3 财税政策在脱贫攻坚巩固期的优化应用

财税政策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中的有效性应用,可以为贫困区域引入更多的社会资金、现代化科学技术、高素质人才等资源,为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通过丰厚的资金支持,增加贫困居民收入,助力脱贫攻坚战的顺利完成。[6]在未来五年的巩固期,要继续发挥财税政策的优势作用,推动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性延续和发展。

3.1 创新脱贫攻坚税收政策思维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背景下,要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合理优化,采取新型的思维对税收政策进行创新,突出人民的中心地位,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理论研究,为脱贫攻坚财税政策的有效性制定提供理论支持。例如,可以对贫困区域的人才提供个税优惠政策,同时也可以对贫困区域企业引进人才所产生的人力资本支出提供一定的所得税加计扣除;为扶贫工作人员的薪资免征个人所得税;对于企业捐赠支出进行税前扣除等;要对相关的税收政策进行有效性优化与改革,使其更加能够吸引高素质人才到贫困区域参加工作与服务,并创建良好的税收政策思维,吸引更多的人到贫困区域的产业、企业参加工作,为脱贫攻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7]

3.2 完善脱贫攻坚财税政策的顶层设计

完善地方财政制度体系,为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积极推进地方税收制度改革,构建更加完善的财税政策体系,要结合实际需求,完善房地产税收立法,同时加强环境保护税、资源税等的规范性实施,加强地方税的管理水平,构建长效的税收管理机制,可以形成一定的税收积累,为脱贫攻坚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多的财政资金支持,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效率发展,保障精准扶贫的有效性落实与发展;针对当前阶段地方脱贫攻坚财税政策较为分散的现象,要结合实际需求,对其进行有效性调整,不合理的税收政策进行废止,并对现行的税收政策进行适当的完善,同时结合当地的具体经济发展水平,适当的将其财税优惠政策的享受门槛降低,可以让更多的贫困区域和产业享受到财税优惠政策的福利,同时要加强对税法、规章制度的确立,为脱贫攻坚财税政策的实施提供规范性的政策性支持;做好顶层设计,要对纵向以及横向产业的发展需求进行综合性分析,并制定有效性的税收指导性文件和政策,积极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到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中,为其提供相应的财税政策优惠,完善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的环境建设。[8]

3.3 保障相关税收政策的有效性落实

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而且其中涉及到很大复杂性的因素,因此要制定科学有效的税收机制,保障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的有效性落实与执行。要积极推动放管服改革的深化开展,提高税收部门的征管能力,并同时构建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税务、工商、银行等部门的信息共享,以便对财税信息进行全面性整合,为脱贫攻坚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加详细性的财税信息,深度开挖财税数据的内在价值作用,为扶贫攻坚工作的有效性开展提供依据;要加强宣传力度,让贫困区域的居民对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充分了解和理解,以便对脱贫攻坚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相关部门可以把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优化设计,使其以百姓更加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体现,如宣传图案、漫画、流程图等方式,强化其普及和宣传效果;要结合新时期脱贫攻坚产业的发展需求,对税收政策进行优化与创新,使其更加符合新时期市场发展需求,例如可以利用减免税收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到精准扶贫工作中,并构建多渠道的沟通机制和联动合作渠道,实现全方位的精准扶贫产业发展,保障税收优惠政策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9]

3.4 其他方面

要加强对扶贫资金预算的有效性监管,提高资金利用率,监理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体制,明确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目标,确保扶贫资金能够真正落实到相关个人身上;要对大型扶贫预算的拨付进行科学合理的审批程序,对财政预算绩效实施有效性考核;引进合理的竞争机制,保障公共资源的精准分配,真正推动贫困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性产业的大力发展;要积极拓展精准扶贫资金来源,在财政扶贫资金的支持下,积极吸引商业性金融机构等加大对贫困区域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完善信贷投资机制,结合精准扶贫需求,制定相适应的小额贷款政策;推动国家财政投融资体制的创新与优化,使其能够允许更多扶贫资金参与进来,实现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的融合参与模式;完善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扶贫资源如资金、人才等在贫困区域教育、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倾斜,加大对农机升级、生物育种等新型行业的科研投入,对电商产业进行一定的税收优惠以及财政补贴,引进信息化技术手段,完善农产品网购平台;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制定完善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体系,加大资金转移支付资金向贫困区域的倾斜;要加大对转移支付资金的监管力度,提高资金使用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发展背景下,国家更是进一步加强了对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的重视,在未来五年的巩固期,需要对脱贫攻坚成果进行分析,并加大力度推动财税政策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其提供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等,为脱贫攻坚工作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的后盾支持。

参考文献

[1] 湖北省襄阳市财政局、税务局联合课题组,罗兴斌,谢本洪.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财税政策研究[J].中国财政,2021(15):62-65.DOI:10.14115/j.cnki.zgcz.2021.15.021.

[2] 襄陽市财政局襄阳市税务局联合课题组,罗兴斌,谢本洪.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财税政策研究[J].预算管理与会计,2021(07):43-48.

[3] 财政支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积极有效[J].中国财政,2020(21):29-30.DOI:10.14115/j.cnki.zgcz.2020.21.012.

[4] 朱玉停,马铮.脱贫攻坚财税政策研究[J].河北企业,2020(06):71-72.DOI:10.19885/j.cnki.hbqy.2020.06.030.

[5] 唐霏.产业精准扶贫中的财税政策探究[J].北方经济,2020(02):77-80.

[6] 全力支持脱贫攻坚决战决胜[J].党建,2019(07):37-38.

[7] 姚林香.中部地区脱贫攻坚财税政策减贫效应及优化路径[J].社会科学家,2019(05):13-19.

[8] 张华金.浅谈如何运用财税政策推动宁化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J].中外企业家,2019(01):57-58.

[9] 姚敏,刘白雪,曲兰兰,陈加才.财税政策助推精准扶贫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09):157-160.DOI:10.13665/j.cnki.hzjjykj.2017.09.067.

作者简介:马秀娟,(1978.10.10),女,河南渑池人,汉,本科,中级农业经济师,主要从事财税方向研究。

猜你喜欢

财税政策产业发展脱贫攻坚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问题和建议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分析与建议
东莞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财税政策研究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财税政策支持生态产业发展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