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趋向动词“下来”的多义性

2022-05-14刘甜李静

刘甜 李静

摘要:趋向动词的多义用法是汉语学习者的重点和难点。“下来”使用频率位居前列,引申用法抽象而复杂,给习得过程带来较大的认知与理解负担。近年来学界主要围绕“下来”的语义特点及其对称与不对称性用法展开,在面向汉语教学的解释力上动力不足。采用Evans所提的“词汇概念及认知模型”理论为分析框架,以语料库的统计分析为基础,来呈现词汇如何在上下文互动中建构出合适的语义。结论如下:“下来”有空间义和状态义两种语义大类,在空间义中包括具体空间场景和抽象空间场景下的语义互动与语义吸引;在状态义中,包含停留状态、获得状态与延续状态三小类。

关键词:趋向动词;下来;空间义;非空间义;多义性

作者简介:刘甜,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副教授,语言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认知语义学、汉语语法教学、教师发展(E-mail:lunwenliutian@163.com;福建 厦门 361021)。李静,华侨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软件与理论专业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语义检索、知识表达、机器学习。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基于知识图谱的汉语趋向动词非空间义研究”(18BYY119)

中图分类号:H19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398(2022)02-0046-11

一引言

趋向动词“下来”做补语时既可以表达具体空间义(“从楼上走下来”——“下来”表示具体空间内动作位移的方向),也可以表示抽象空间义(“教室里渐渐安静下来”——从空间域投射到数量域),还可以表示非空间义(“把这些风景都拍下来”)。“下来”的语义抽象而复杂,给习得过程带来较大的认知困难与理解负担,外国学生在习得时会产生很多偏误。例如:

(1)“武汉的冬天不像南方那么暖和,*冷下来寒风刺骨。”(应替换成“冷起来”)

(2)“这些年,他省吃俭用,*存起来两千块钱”(应替换成“存下来”)

(3)“一天的课,挺*累下来的。”(应改为“一天的课下来,挺累的”)

(4)“这房子质量好,价钱合适,我*看下来你就买吧。”(应改为“我看你就买下来吧。”)

从以上四例偏误可以看出,入句时到底应该选择哪一个趋向动词(如例(1)和例(2))以及趋向动词到底应该在何处组配(如例(3)和例(4))是汉语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难题。

由于本体研究的局限性,教材中各个趋向补语语义的解释不够全面而深入,难以指导学习者系统习得趋向动词的多义用法。以杨继洲主编的《汉语教程》为例,教材中对趋向动词“下来”非空间义语义解释有二:(1)表示动作使事物固定或动作(状态)从过去继续到现在(如:“记下来”“拍下来”“坚持下来”);(2)表示动作完成,动作使某物固定在一定的地方和位置(如“定下来”“摄下来”)。面对这样的解释,学习者会产生困扰:(1)中的“拍下来”和(2)中的“摄下来”为什么不是一类?(1)中的“记下来”和(2)中的“定下来”可不可以是一类?而在《发展汉语》中,趋向动词做补语的用法在《初级综合I》和《初级综合II》只各用一课做了非常简单的介绍。

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均以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写的《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为指导,大纲中列出了趋向动词“下来”三个引申义:(1)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继续(从过去到现在),如“这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一个神话故事。”;(2)表示固定,如“请把你的姓名和地址写下来。” (3)表示某种状态出现并继续发展,往往表示由强到弱或由动到静的变化,如“回到家后,他的情绪渐渐平静下来。”

从《大纲》和代表性汉语类教材中对趋向动词“下来”的处理可看出,其语义解释存在几大挑战:其一,对“下来”语义各义项的描写并不统一;其二,对“下来”语义的解释过于抽象,让学习者难于理解;其三,“下来”的语义究竟是其自身的语义,还是其组配词语和句式的语义,并未厘清,例如,“赶紧把这个计划定下来”中,“固定”义到底是动词“定”的语义还是趋向动词“下来”的语义值得进一步探讨。因此本文立足CCL语料库,对“下来”的所有组配情况进行全面检索,以LCCM认知语言学理论为描述框架,试图描写“下来”语义的全貌。

二研究背景与理论方法

(一)关于趋向动词语义的研究

在本体研究领域,趋向动词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点,黎锦熙、赵元任、吕叔湘、朱德熙、丁声树、陆俭明、刘月华、张伯江等学者都做过深入的描述与探讨,这为我们继续深入探讨趋向动词的多义性提供了很好的理論基础。趋向动词性质的界定、趋向补语的句法结构、趋向补语的语义类型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趋向动词研究的三个主要领域。其中,趋向动词的语义问题可以说是所有研究中的核心问题。而趋向动词语义虚化主要出现在补语位置,所以考察补语位置上趋向动词的语义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

关于趋向动词语义的研究主要从句法语义视角、认知语义视角、偏误分析视角、儿童语言习得视角、机器翻译视角、语料库视角、语法化视角、对称与不对称视角等角度展开。刘月华将“下来”划分成“趋向义”“结果义”和“状态义”三个义项,卢英顺将“下来”划分出“空间义”“延续义”“离开义”“留存义”“终止义”“状态获得义”六个义项,朱京津将“V下来”划分出“空间义”“分离义”“心理义”“时间义”“留存义”“状态义”六个义项。不管语义类别的数量是多是少,不管是分离出“下来”的语义还是将“V下来”的语义合并研究,这种平行的、抽象的语义分类模式仍然无法解决汉语教学中的困难。比如,卢英顺指出“下来”具有“留存义”和“终止义”,但“保存下来”中“保存”义和“停下来”中的“终止”义究竟是动词(“保存”“停”)贡献的还是“下来”贡献的呢?其二,在汉语教学中,对于什么是“状态”,什么是“结果”,“状态”和“结果”的区别是什么,无法向汉语学习者解释清楚。其三,对“下来”语义的分类较为主观,未在语料库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因此,我们需要寻求一种新的语义理论模型并立足语料库来系统描绘“下来”的语义全貌。6DB66AD8-499C-412D-B3AB-C01629DC67D4

(二)“词汇概念和认知模型”理论(LCCM理论)

世界上各种语言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该现象受到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广泛关注。Langacker采用活跃区域(active zone)来说明多义现象,指出一个词汇可能连结不同的维向(facet),语言在使用过程中,某些维向被激活。也就是说,篇章扮演调节语义的角色,不同的语言环境,会激活不同的概念表征。

在多义词的研究中,介词(preposition)的多义性一直是关注的焦点。例如“We are in a room.(我们在房间)”中的in表示空间义,而“We are in love/shock/pain.(我们相爱/震惊/痛苦)”中的in则表示状态义。那么,这些表示状态的非空间义是怎么来的?Lakoff and Johnson提出了“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s)来试图回答这个问题,如STATES ARE LOCATIONS(状态即位置)。

Evans认为,尽管从概念隐喻的角度来解释看起来很有吸引力,但in/on/at表示的状态义是复杂多样的,每个状态义都有明显区别。比如,与in 有关的状态义,语义论元与“情感”或“心理”上的力量相关,比如in love,in pain。而与at有关的语义论元则不与情感力量相关,而是与相互的(人际间)关系关联,如at war。而on,则涉及时间限制的活动和行为,如on alert,on duty。也就是说与每个不同介词相关的状态义都是不同的类型,因此,概念隐喻并不能充分说明语言的事实,一词多义现象需要有一个更复杂的解释,于是“词汇概念和认知模型”理论应运而生。

“词汇概念和认知模型”理论(Theory of Lexical Concepts and Cognitive Models,以下简称LCCM理论)是Evans在总结当代认知语言与认知心理学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认知语义学理论。Evans观察到词汇会随着所在语境的不同或说话当下所处的情境差异,而产生不同的语义诠释,因此,提出LCCM理论来解释词汇语义多变现象。

LCCM理论有两个核心概念,一个是“词汇表征”(lexical representation),一个是“语义组合”(semantic composition)。词汇表征指的是语言使用者有关某个词汇的所有相关知识,包含了语言系统(linguisitic system)中的语言知识,以及概念系统(conceptual system)中的非语言知识。前者称之为“词汇概念”(the lexical concept),后者称之为“认知模型”(cognitive model)。这些词汇表征会随着不同的语境,建构出最合适的语义,而这语义的建构过程,称之为“语义组合”(semantic composition)。Evans所认为的词汇概念,是指尚未经过篇章互动的语言意义(linguistic meanings),或称之为语义(semantic meanings),这些单纯的语义成分是大脑中对于词汇所具有的相关语言知识。以ON为例,其原型词汇概念为空间场景的“接触义”(contact),如“桌子上的苹果”(the apple on the table),然后引申到运输场景的“支撑义”(support),例如“在公共汽车上”(on the bus),除了这种具体空间的支撑,on还可以表示药物支撑(she is on the pill(她在服用避孕药))、心理支撑(you can rely on my vote(你可以依靠我的投票))、以及认知支撑(on purpose(故意的))等抽象领域的“支撑”,而on最抽象的语义则是表示“活动状态”,例如on sale(特价出售)、on alert(进入警戒状态)等。关于on的词汇概念和认知模型如图1所示:

三“下来”的空间词汇概念和认知模型

本文把“下来”置于“V下来”短语、句子、[ZH(]语篇的背景中来集中考察“下来”的词汇概念和认知模型,以“下来”的空间义为基础,将其分为空间义和非空间义两大类。在空间义中,“V下来”既可以表示具体空间由较高处向较低处的位移,也可表示抽象空间由较高处向较低处的位移(数量域、社会等级域、比赛域/表演域等)。

(一)具體空间场景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的思维是体验的,其概念结构的核心部分是直接建立在人类体验感知基础之上的,而空间感知是人与世界交互过程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空间义的“下来”仅表示单纯的空间位移方向,之所以“v下来”可以表示“脱离义”“停留义”,那是因为和“下来”组配的动词V具有不同的语义特点。接下来,我们立足表示不同语义特点的V来看一下“下来”在构式“V下来”中的语义表现。

1.位移义动词+“下来”

这一类单纯具体空间类的位移对外国学生来说很好理解,如:“掉下来、落下来、流下来、倾泻下来,倾斜下来”等。“下来”的空间义表示在纵轴上由较高处向较低处的位移,位移方向明确。因为组配动词自身有方向义,这与“下来”的语义完全相容,都表示由高处移动至低处。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纵向位移动词“掉”“落”“流”一定是由高处到低处,这是人类共享的百科背景信息。

还有一类动词,也表示纵轴空间的位移,与“上来/上去”搭配表示由较低处向较高处位移,与“下来/下去”搭配表示由较高处向较低处位移,如:“拿下来、抱下来、走下来、放下来、写下来、背下来,蹦下来,搀下来,冲下来”等。这类组配中的“下来”也是表示单纯的空间位移,归属具体空间义。

2.脱离义动词+“下来”

“V下来”表示“脱离义”是非常高频的语义用法,能进入构式的动词都具有[+分离性]的语义特点。例如:摘下来、取下来、减下来、撤下来、剥下来、拨下来、撕下来、拆下来、扯下来、剪下来、抓下来、拔下来、掰下来、裁下来、片下来、舔下来、拽下来、剃下来、解下来。6DB66AD8-499C-412D-B3AB-C01629DC67D4

因为“上”与“下”的语义对称性,人们会自然而然地由“上”所具有的“附着义”联想到“下”应具有的“分离义”。但从语料可以发现,“脱离义”主要是由具有“脱离义”的动词所贡献,而“脱离义”这一语义特点与“下来”由较高处向较低处位移的方向性一致,从而产生了语义互相吸引的组配结果。

(二)抽象空间场景

在隐喻中,空间隐喻是最基本、最常见的隐喻,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空间隐喻是从空间概念向抽象概念的映射,用空间概念获得抽象意义的认知过程,是个体使用空间概念来理解或表示其他概念的方式。空间是人类最基本的体验方式,在空间体验的基础上,其他较为抽象概念领域的语义慢慢发展出来。研究表明,趋向动词“下来”的语义发展变化与汉语历史发展上“空间→结果→状态→时间”实义虚化的过程一致。在具体空间义基础上进一步虚化而来的抽象空间义,对学习者而言其实并不难。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投射领域:

1.数量域

“下来”在数量域的语义概念表现首先体现在数字的变化上,例如:

(温度已经)降下来了、冷却下来、(利润)拖累下来、(部队人数)精简下来

不管是温度、人数还是利润,都有明显数字上的变化,“下来”表示由较大数字向较小数字的位移方向。此外,光线的强弱、脸色的变化,“下来”的语义都可以理解为数量量级上由较高位置向较低位置的位移。例如:天、光+暗下来/黑暗下来/昏暗下来。

进入此类组配构式中的论元常常是“温度、利润、天色、光线、脸色、夕阳、灯光”等名词。其中,“光”既可以指物理世界的光,也可以指脸色的亮度,比如,恋爱中的人脸上都在发光,暗示着好心情、好状态,于是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情绪域,从高涨的情绪到低落的情绪为“下来”。例如,“天色灰暗下来”是光线的变化,而“脸色灰暗下来”是心情的变化,都表示由UP到DOWN的变化过程,这样的例子还有“拉下脸来、脸沉了下来、脸色阴沉下来”。

此外,身体表征和心理表征上由强到弱、由紧到松、由高涨到低落的变化也归于数量域。例如,“松弛下来、疲倦下来、垮了下来”是身体表征上的变化,身体由紧张到松弛的状态,是一个由较高处向较低处变化的過程。而“静下来、安静下来、平息下来、镇定下来、镇静下来”是心理表征上的变化,在心理认知上仍然可转化为数量域的可视性。这一类,很多学者将之归为“状态义”,比如卢英顺认为此状态义应起名叫“状态的获得”,兼容了“状态处于获得过程中”和“状态已经获得”,例如“会场”的气氛从“沸腾”到“安静”这是一种状态的获得过程[+过程]。但本文仍把此类中“下来”的语义归于空间义。因为从情绪高涨到情绪低落,或沮丧、或生气、或低落,从HAPPY到SAD,与“下来”在纵轴上由较高处向较低处位移的语义特征完全一致,这些属于更为抽象的心理层面纵向位移,我们也归于“数量域”,例如,“消沉下来、衰败下来、低沉下来”等。

当学习者认识到“情绪”也是一种数量域上的变化时,学习难点就简化了。例如在“我的心情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平静起来。”一句中,“平静起来”应改为“平静下来”,因为“下来”的语义在此处就是表示数量域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向。这里并不是“平静”与“起来”的组配出现错误,而是“平静起来”作为一个整体与整个句子的语境认知并不匹配。在CCL语料库中,有12条“平静起来”的语料,但出现的语境都是表示“新状态的出现”,即“获得了平静这一新状态”,因为在隐喻认知机制作用下,“新状态的出现”是“起来”的语义之一(NEW IS UP),例如“吃了我的药,身上不疼了,心里也会自然平静起来。”

2.社会等级域

社会等级域的语义是在空间域的基础上产生的。《八百词》专门指出,这类“下来”表示人员、事物随动作由较高部门(层)到较低部门(层)或使离开原来的职务。在传统文化中,人们会把权位较高的部门置于心理认知空间较高的位置,把权利较低的部门置于心理认知空间较低的位置,这种心理空间位置的高低之别与物理空间上的高低之别一致。例如:“(计划)批下来了、(上边)派下来的、交待下来、怪罪下来、退位下来、(被上级)卡了下来、(把故事)压下来、置换下来、批下来、责备下来、摊下来”等。

当把社会等级域这一认知领域切分出来之后,我们会发现学习者的偏误问题迎刃而解。例如,“当面试官把任务一个个*分派出来时,我知道只有战胜自己才能成功。”这是一位高级汉语学习者(乌克兰)的偏误,如果在教学中我们能集中展示“下来”的语义类型与认知模型,那学生便可以领会其语义,因为句子语境构建了一个社会等级域的心理场景,“面试官”“分派”和“任务”这些关键词能激活学习者头脑中的认知模型,自然就明白动词“分派”后应组配“下来”而不是“出来”。

3.比赛(战争)域和表演域

本文将比赛、战争、表演都归为一类,是因为战场和舞台都是心理焦点,是关注的中心。《八百词》指出,“从前线到后方,从前台到后台”用“下来”,例如“演员刚从前台下来、刚从前线下来一个通讯员、轰下来、淘汰下来”等。因为焦点往往占据高位,从心理焦点退到背景位置,就是从较高处向较低处的位移。此外还有“换下来、刷下来、比下来、败下来、退下来、救下来、逃下来、淘汰下来、溃败下来”,其中“比下来、相比下来、对比下来”空间义逐渐虚化,语义更加抽象,更突显过程,为延续义(非空间义)的出现准备好了语义条件。

从“下来”在抽象空间场景的语料可以看出,“冷却下来”表示温度数量的“由高到低”,“精简下来”表示人数的“由高到低”;“交代下来、派下来、批下来”等表示“任务”等从上级部门到下级部门的“由高到低”;“(比赛)淘汰下来”表示心理位置的“由高到低”,这与“下来”在空间域“由高到低”的认知图式是一致的,它们只是不同程度地偏离了这个核心图式,这是隐喻机制作用下的结果。对外国学生来说,只要涉及空间域的理解,无论是具体空间场景,还是抽象空间场景,其实都不难习得。在空间场景中,“下来”的词汇概念只有一种,即“表示由较高处向较低处位移的方向”,其词汇概念和认知模型如图2:6DB66AD8-499C-412D-B3AB-C01629DC67D4

四“下来”的状态词汇概念和认知模型

趋向补语产生于中古时期,由上古汉语的趋向连动结构发展而来。唐代以后,趋向动词由空间趋向意义引申出了新用法,唐宋时趋向动词作补语表示非空间义的用法开始慢慢多起来,到明代时用法趋于成熟。

在儿童趋向动词习得个案研究中,发现几乎所有趋向动词的频率都是沿着“趋向义——结果义——状态义”呈现出递减趋势,这是历时角度的习得频率研究。从共时角度检索发现,非趋向义的语用频率比例非常大。本文对CCL语料库中的“V下来”构式进行了穷尽性的搜索(共71 806条),排列出了组配频率最高的前20个单音节动词,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坐下来”(4 278条)、“掉下来”(1 849条)、“落下来”(1 419条)、“生下来”(1 178条)、“流下来”(818条)、“跳下来”(489条)、“摘下来”(460条),都属于“V下来”在具体空间场景的使用,占比29%。“静下来”(2 875條)、“降下来”(603条),属于“V下来”在抽象空间场景的使用,占比10%。其他61%都是属于“V下来”非空间义的组配情况。这说明“V+下来”非空间义的语义表现才是研究的重点,也是学习者的习得难点。这也符合实词虚化的原则,Hopper提出实词的使用频率越高,就越容易虚化,虚化的结果又提高了使用频率。

(一)停留类动词+“下来”

“下来”表示一种“停留”的状态,离不开人们在原型空间场景中对“下来”空间语义的识解。在具体空间场景中,“下来”表示物体由较高处向较低处纵向位移的方向,但向下位移并不是无止境的,比如“雨”落到地上,就不可能无限制地继续下落,雨水就会在地上停留,那么具有“停留义”动词和“下来”的语义结合就具备了可能。这类语义组配在共时层面是最高频的,占比33%,比“V下来”在具体空间义的组配频率(29%)还要高,“从表1可以看出,最高频的两个组配就是“留下来”和“停下来”。归于此类语义的“v下来”非常多,例如:

留下来、遗留下来,存留下来,搁置下来,蛰伏了下来,停下来,安顿下来,定居下来,(心、家)安下来,耽搁下来,住下来,隐居下来,沉积下来

此类组配中,比较难理解的是“剩下来”“剩余下来”,其实这是人类认知在隐喻机制的作用下对生活场景的识解。例如从“买来两斤最普通的紫葡萄,……把葡萄全部都挤烂,然后把籽和皮挑出来,剩下来的葡萄肉放入锅里熬煮……”和“被各行各业挑剩下来的农民青年也不愿终生留在黄土地上,他们或花大钱买城市户口,或用婚姻做跳板……”这两例可以看出,葡萄皮和葡萄籽被挑出来后,葡萄肉剩在碗底这一状态只能与“下”而不能与“上”匹配,同理,“挑剩下来的农民青年”在挑选这一过程中只能是被动的,是“被剩下”,只能“被动停留”,这些都是非语言知识,与语言知识一起共同促成语义的识解。在语言理解的过程中,帮助人们进行语义识解的除了语言知识(language knowledge),还有大量的非语言知识,即世界知识(world knowledge)。

(二)获得类动词+“下来”

当“下来”与“获得类”动词组配时,“下来”的语义体现为一种“获得状态”。此类组配构式的使用频率非常高,能进入“V下来”的词语也非常丰富。例如:

接受下来,收下来,侵占下来,注册下来,扛下来,包租下来,租下来,申请下来,省下来,节省下来,空下来,多下来,顶下来,包下来,(把这个比赛)拼下来,(剧本)接了下来,攒下来,存下来,包揽下来,闲下来,盘下来,摊下来、收割下来,(指标)终于跑了下来,攻下来,把……赢下来,(户口)办下来了,节约下来,扣了下来,保下来

如果说“商标注册下来了”“户口办下来了”“房子租下来了”“钱省下来了”中的“商标”“户口”“房子”“钱”是物理世界用眼睛可感知的具体事物外,那么“答应下来,应承下来,应付下来,承担下来”中的“计划”“责任”“意愿”,以及“录下来,记下来,影印下来,拷贝下来,抄下来,捕捉下来,(把经历)写下来”中的“回忆”“知识”“作品”则是更抽象的。刘月华认为“写下来、画下来、抄下来” 等表示“分离”义,通过“写、抄”等动作从原型中分离出来。卢英顺认为“写下来、录下来”是“留存义”,表示使物体停留、保存在某处。朱京津不认同卢文的解释,认为“留”与“下来”的搭配不是因为相对分离而言的,而是因为人们的着眼点是过程的终点[+凸显终点事件]。本文认为,这些语义描述对汉语教学和中文信息处理来说,都太复杂了,应该去繁就简,这一类就应归于“获得”类。比如,此处的风景很美,摄像机里没有,那么就录下来,这样摄像机里就有了一份对自然风景的拷贝。今天老师讲的课很难,所以学生要把老师的笔记抄下来,这样,学生的笔记本上就得到了老师讲解内容的重点。这些都是一种“获得”的行为与结果,我们自然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老师说话太快,为了复习,我就把老师说的话*录下去。”中需要用“录下来”而不可以用“录下去”。

(三)延续类动/名词+“下来”

“下来”与“延续类动/名词”组配表示“延续状态”的语义,是从“获得”状态的语义发展而来,是语料最丰富、也是语义最抽象的一类,表示“从过去到说话时间的延续”。空间感知是人类最基本的感知范畴,人们对时间范畴的感知是建立在空间感知的基础上的。比如,人们把较早出现的时间归为“上”,如“上午”“上周”,把较晚出现的时间归为“下”,如“下午”“下周”。此类语义在“下来”的语义系统中最特别,因为“延续性”的语义最为抽象,但却又十分高频。根据语义相容理论,能进入此类语义类型的“V下来”中的动词,都具有[+可延续性]的语义特点。例如:

1.“下来”与可延续性的普通动词组配

保持下来、坚持下来,维持下来,撑下来,传下来,遗传下来,流传下来,留传下来,祖传下来,传承下来,继承下来,积累下来,连着下来,活下来,沿用下来,朝夕相处下来,一直繁衍下来6DB66AD8-499C-412D-B3AB-C01629DC67D4

能进入“V下来”构式中的V与“下来”之间还可以插入一个时段或频率补语,如:

站一天下来,逛一遍下来,忙碌一天下来,这样做了几次下来

表示时段或频率的组配词甚至可以出现在“V下来”整体构式的前面做状语,例如:

一个月跑下来,一天劳累下来,几轮厮杀下来,一步步地做下来,一路检查下来,几天颠簸下来,几次吃下来

此类“V下来”与“V下去”的对比是汉语教学的重点,两者有明显区别。前者表示“(故事、历史、文化等)从过去某一时间点开始,延续到说话时间点,至于将来还是否会延续,并未表达”。而后者则表示“从现在开始,会一直延续到将来”,这是基于“来”与“去”语义对立基础上的“下来”与“下去”语义的对立。因此,面对汉语高级水平学习者“这是我奶奶*传过来的手镯”这样的输出偏误,也很好解释为什么应该改为“传下来”。

2.“下来”与认知类动词的组配

这一类动词仍然具有[+延续性]的语义特点,不过相比第1类,这类动词语义较为抽象,属于认知类动词,需要动用较多的大脑认知负荷。例如:

念下来,读下来,(字能)认下来,数下来,听下来,平衡下来,问下来,(手术)下来后,追查下来,拖延下来,验收下来,讨论下来,比较下来,测下来,查下来,贯彻下来、(从东南沿海一直)考察下来、(捐款一笔笔地)洽谈下来了

这一类,吕叔湘、杉村博文、刘月华等都将“下来”的语义概括为“完成”,如“这篇文言文他到底念下来了”“杨杰就一字不漏地听下来”“陈文良几年观察下来”。卢文认为,这些例子中“下来”的着眼点在于行为的过程,强调的是行为由开始到结束,看作“延续”义更合适一些。本文认同卢文的观点。

与第1类的句法表现相似,第2类中表示时段或频率的组配词语也可以出现在“V下来”整体构式之前,而且为高频组配。例如:

一首曲子弹下来了,一口气演下来,一早上四节课上下来,戏一天拍下来,第一轮比赛下来,一连串回答下来,一天画下来,大学四年读下来,4年观察下来,几次课上下来,一场表演下来

3.“下来”与时段名词组配

此类最为特殊,进入“V下来”构式中的组配词语不再受限于谓词,表示时段延续性的NP也可以进入这一构式,其语义用法仍然是高频用法。例如:

一路下来,几十年的工作下来,这一个星期下来,一年下来,上古时期下来,这一路下来的讨论,一仗下来,一个镜头下来,可半年下来,四个月下来,几个月下来,几个回合下来,一个学期下来,整整一周下来,这样下来,几年下来,一曲下来,17天下来,一场舞下来,三年脱产研究生下来,几遍下来,几年兵下来,几个疗程下来

在非空间义中,“下来”与停留义动词、获得义动词、延续义动词/名词组配,其实都只有一种语义,即“状态”义,但是由于与不同语义类型的词语组配,“状态义”则可以具化为“停留状态”“获得状态”及“延续状态”。因此,“下来”作趋向补语时,仅表示为两种语义,一种是“表示由较高处向较低处位移方向”的空间场景的语义,另一种是非空间场景的“状态义”,“下来”的整体词汇概念及认知模型如图3:

词汇的概念多义现象是指语义并非完全取决于词汇本身,一个词汇的意义有一部分是建立在它与上下文讯息彼此间的互动上。因此,把“下来”的语义放在语境和语义系统中进行教学,更有利于学生进行理解,从而提高学习的正确率与效率。从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利用图3的词汇概念与认知模型,我们能清楚地解释所有学习者关于趋向动词“下来”习得偏误。

长期以来,词义一直是认知语义学研究的核心议题,但词义关系的研究备受冷落。从图3对“下来”作补语时的复杂语义分析与归纳可以看出,“下来”多义性现象不是任意发生的,其内在语义本质具有相似性。本文在“词汇概念与认知模型”(LCCM)理论的指导下,得出以下研究结论:“下来”作补语时,其语义原型范畴是空间范畴的位移,指的是“由较高处向较低处的位移风险”。在具体空间位移场景中,不管“下来”是与普通动词组配,还是与“脱离类”动词、“停止类”动词组配,表达的都是描述主体在物理空间的位移方向。而空间范畴是人类一切认知的基础,因此“下来”的空间义在隐喻机制的作用下,又投射到了数量域、社会等级域、战争域与比赛域。归入这一类的“下来”,仍然表示由较高处向较低处的位移方向。“下来”的语义从具体空间义到隐喻空间义,语义逐渐虚化,而其引申出的“状态义”(“停留状态”“获得状态”与“延续状态”)则更为虚化。趋向动词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词汇类别,不仅同一个趋向动词内部的语义多义性极其复杂,而且不同趋向动词在用法上有联系也有区别,因而对趋向动词的研究不能笼而统之,而应该逐一进行研究,才能更好地从宏观上把握趋向动词的特点。

Polysemous Usage of Directional Verb “下來” in Chinese

LIU Tian, LI Jing

Abstract: Polysemous words are the key and difficult for the L2 learners to master. For example, the high-frequency directional verb “下来” in Chinese, especially its extending usage of abstract and complex, brings a great cognitive and understanding burden to the acquisition process. In recent years, the semantic characteristics of “下来” and its symmetrical and asymmetrical usage have been studied in the academic circle, but its universal explanation i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s not enough. Using the LCCM theory as the analysis framework and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corpu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ropriate meaning constructed by the words in contextual interaction and draw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下来” has two major semantic categories: spatial meaning and state meaning. And in spatial meaning it includes semantic interaction and semantic attraction under specific spatial scenes and abstract spatial scenes, and in the meaning of state, it includes three sub-categories: staying state, obtaining state and continuing state.

Keywords: directional verb; 下来 (come down); spatial meaning; non-spatial meaning; polysemous usage

【责任编辑:陈雷】6DB66AD8-499C-412D-B3AB-C01629DC67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