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客家土楼 深山里的世界文化遗产

2022-05-14钱果果

中国新时代 2022年5期
关键词:土楼客家人建筑

钱果果

依山傍水、造型独特的客家土楼作为客家人的标志性建筑,因其蕴含着浓厚充盈的客家文化,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客家土楼文化。

相信看过《大鱼海棠》的人,都会被贯穿全剧的取景地客家土楼所震撼。这部充满了神秘感与浪漫色彩的动画电影,在带领观众穿越时空重吟庄子名句的同时,也让那随处可见的结构精致、风格独特的福建土楼在脑海中久久不散。

事实上,电影中的土楼建筑大有来头——早在2008年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以福建永定客家土楼为主体的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全世界熟知的客家土楼,吸引越来越多的旅人好奇前往,只为一睹它们的芳容,聆听它们的传奇故事。

依山傍水 独树一帜

客家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清和民国时期,直至20世纪80年代都还有新落成的土楼。土楼属于庭院式住宅,是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堡垒式住宅,且因地制宜,与周围山水和谐相处,是世界独具特色的大型民居建筑,有着“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的美誉。客家土楼分布的主要区域是分处博平岭南脉东西两侧的闽西南和粤东北几个县市,特别是客家话和闽南话这两大方言交界地区。历史上自宋代以来,这里是汀、漳、梅、潮四州分界线,迄今除极小部分以外,基本无变化。

其实,客家土楼的诞生,与历史上中原汉人几次著名大迁徙相关。西晋时期,北方战祸频繁,天灾肆虐,当地民众大举南迁,来到南部的山地地带并扎根于此。又因所在的闽西南山区,正是福佬与客家民系的交汇处,地势险峻,人烟稀少,还有野兽出没。为了长期稳定地生存下去,南迁的人沿袭中原的夯土建筑形式,结合当地的特殊地理环境,建造了兼具居住与防御功能的土楼。

“错落参差苍翠间,依山就势固如磐。客家先祖多灵巧,拱出蘑菇代守边。”《南靖土楼》通过短短几句,就把土楼的形态、基本特点以及修建土楼的基本功用描写了出来。

圆楼和方楼是客家土楼的两种基本形态,其他形态还有五凤楼、椭圆形、弧形、半圆形、扇形、五角形、马蹄形等,与圆形和方形有着或隐或显的联系,或可称之为它们的变异形式或混合形态。在各种形式的客家土楼中,圆寨建筑的坚固性能最好。因为圆筒状结构可以对建筑中的各种负荷进行均匀传递,外墙底部较为厚实,建筑上部厚度逐渐变薄,整体不断向内部倾斜,这种结构可以对负重进行合理地承担,也更加抗震,利于客家土楼的长期使用。而圆土楼的造型特点也有中国文化“天圆地方”的体现。

三堂制结构形式是客家土楼较为典型的一种土楼。其各区域功能鲜明,区域之间结构相互切合。从整体来看,在建筑的下堂作为入口;中堂在整个土楼的中心位置,主要用于客家人进行待客、家族聚会;建筑的上堂是位于建筑的最内层,主要功能是客家人摆放祖先牌位的地方。中轴线鲜明是客家土楼最主要的特点,在早期建成的五凤楼建筑中表现尤为突出。在土楼建筑内部的相关构建上面也体现出这一建筑特点,比如客家土楼内部的厅堂、主楼、大门等内部构建,让土楼整体上呈现对称的结构形式,内部的厅堂是土楼的整体核心。

黄土和杉土是客家土楼的主要材料,内部建筑主体上则多使用树木,便于空气流动,减少土楼整体建筑腐蚀。值得一提的是,客家土楼建筑过程完全是通过客家人家族形式以人力来完成建造的,不需要特殊设备。

“土楼建造最紧要处是基础、夯实和整墙。”出生在初溪土楼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土楼营造技艺传承人徐松生说,“土楼是原始的生态型的绿色建筑。”土楼以石为基,以生土为主要原料,分层交错夯筑,配上竹木作墙骨牵拉,丁字交叉处则用木定型锚固。史料记载,一次震级测定为7级的地震使永定环极楼墙体震裂20厘米,然而它卻能自行复合,足见土楼的坚韧。

客家人在建筑色彩上也有一定的研究,在土楼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美。土楼内部可以看到大量做工精良的装饰图案,遍布于土楼内部各个构建上,栩栩如生。除了装饰图案,客家人还善于将名家名言、意味深长的文字镌刻在门框上边。

除了坚固安全,随着长期以来客家人的几经迁徙,还逐渐融合了许多民族文化,并发展出内容丰富的客家文化。

到汉代的时候,客家人开始利用5种颜色来进行建设客家土楼,在《周礼·冬官考工记》中有相关的记载,书中说“五色”的概念从“五行”衔生而来。

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西部的田螺坑土楼群,主要由1座方楼步云楼,3座圆楼振昌楼、和昌楼、瑞云楼,1座椭圆型土楼文昌楼组成,方楼步云楼居中,其余4座环绕周围。田螺坑土楼群按“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次序建造,因其独具特色的建筑形体组合,被中国古建筑保护专家组组长罗哲文称为“世界建筑奇葩”,又由于5座土楼组合在一起,在高处看来和中国餐桌上的菜碗很相似,又被亲切地称为“四菜一汤”。

客家土楼的建筑色彩也十分丰富,鲜艳多样的颜色配合立体效果,使得画面轮廓更加凸出,栩栩如生。坐落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下洋镇霞村的永康楼,其中厅雕刻的屏门共有30扇,扇扇华丽精彩,扇面图形各不相同,都是取自历史文化故事,如“桃园结义”“五子拜寿”等常见的历史故事,形态逼真,形态各异,给人以美的享受。

依山傍水、造型独特的土楼作为客家人的标志性建筑,因其蕴含着浓厚充盈的客家文化,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客家土楼文化。可以说,客家土楼丰富的文化内涵也见证了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变迁。

在活态传承中走向世界

美丽壮观的客家土楼,不仅作为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文化记忆,时至今日仍然作为客家人的居所被使用。同时,还因为独特的景色,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前来旅游观赏。

除了欣赏客家土楼独特壮观的景色之外,福建土楼永定景区还推出了富有客家特色的客家风情表演、十番音乐、木偶表演,以及土楼花木兰披甲等活动,吸引八方宾朋纷至沓来。这些由民间习俗、名人诗文、民间工艺等组成的客家文化,能够唤起人们的亲切感和归属感,也让更多人知道并了解客家土楼。

我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福建省“福建土楼”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在近些年出台了《福建(永定)土楼保护管理规定》《福建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等多个规范性文件来保护客家土楼和客家文化,积极推进土楼和客家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当地村民致富。

以位于福建省龙岩市的永定客家土楼为例,根据官方数据统计,近年来,景区年平均接待游客量超百万人次,周边从事旅游餐饮、住宿、商业等就业人数超3万人,景区村民每年有3万元~10万元不等的楼租和参与经营管理等多种收益,人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老百姓的生活越过越好。

除了开展旅游业,福建省还先后推出在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大型交响乐《土楼回响》、大型原生态客家风情歌舞集《土楼神韵》、歌剧《土楼》,以表演形式来推广客家土楼和客家文化,在海内外兴起“土楼旋风”,让“文化土楼”成为土楼之外的别样风景。

其中,歌剧《土楼》的舞美设计师张庆山以写实的手法,将高10.5米、直径达16米的客家土楼搬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力与冲击力,将土楼中客家人的生活场景展现在人们眼前,仿佛身临其境。

2013 年年底,福建永定客家土楼艺术团作为《2013 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的演出嘉宾,表演了客家风情歌舞《土楼神韵》之“天下客家”,展示了永定客家土楼的人文历史和文化底蕴以及淳朴的民俗风情;2021年7月,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永定客家土楼5G消息服务”应用上线,推动当地旅游服务向现代数字化升级;2021年8月,文化和旅游题材VR纪录片《世界遗产看中国——福建土楼》上线,网友可通过VR全景画面,360度全方位欣赏永定土楼的独特外观、建造技艺、风土人情等,充分领略永定土楼的前世今生;像《一步之遥》《大鱼海棠》等影视作品也陆续将客家土楼作为背景搬上荧幕……土楼文化正通过文旅融合的方式,被世界所知晓。

客家土楼历经风雨沧桑却依然巍峨雄壮。数百年前,客家土楼因“外贼之出入,蟊贼之内讧”而生,封闭抗外;如今,客家土楼作为世界遗产,广开大门,迎八方来客。

猜你喜欢

土楼客家人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客家人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闯荡牙买加的客家人
土楼夜景
永定客家土楼
走近永定土楼
行酒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