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性修复,加固“玻璃心”

2022-05-14殷音

科学24小时 2022年5期
关键词:玻璃心小雪班主任

殷音

父母、老师、同学、朋友、邻居……我们每天都会和许多人发生联系,不免会被对方的言行所影响,尤其是那些对我们来说极其重要的人。

“爸妈总是提起成绩优异的表姐,是觉得我不够好吗?”

“我自认为表现不错,但老师没有选我当班干部,是不喜欢我吗?”

“同桌今天讲话语气不好,是我哪里惹到他了吗?”

……

在将他人的言行与自己联系起来后,你会不会觉得自己被针对了?

学校心理剧社团的小雪突然说要退社。

“班主任说不让我参加心理剧的排练了。”小雪流着眼泪说,“我觉得班主任有点针对我!”

原来,班主任发现小雪把作业借给同学抄写,便给小雪和抄作业的几名同学开了处罚条,要求回去告知家长。

“不光是这件事,之前运动会我想当领队,班主任也选了别人;这次班里出黑板报,我和班上其他几个同学都参与了,但班主任只表扬了别人;下周轮到我们班值周,本来给我排了岗位,今天又换成别的同学……”小雪一口气说了许多班主任针对自己的“证据”。她停了一会儿,说:“每次被批评后我总会哭,老师,我是不是‘玻璃心’啊?”

有些同学会因身边人对自己的一点点负面评价,情绪就跌入谷底,甚至很难走出来。他们想法大多消极,也比较容易恶意揣测他人的话语,更无法承受因评价带来的一点点委屈,习惯性地把对自己有负面评价的人放在自己的对立面。这样的同学往往被大家认为长着一颗“玻璃心”。那么“玻璃心”是如何形成的?

我们都希望自己能获得成功。成功意味着能得到父母的夸奖、自我的认可和朋友的羡慕,这些都是自我价值感的来源。我们对自己的认知最初就来源于周围人的评价,尤其是父母对我们的看法。他们就像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看到自己的样子——被父母夸奖,就证明我们是“好”的;被父母批评,就意味着我们是“不好”的,因此我们努力满足父母的要求。

进入学校时,我们也希望能满足老师、朋友和同学的所有期待,成为他人心目中的好学生、好朋友、好同学。但这其实非常困难,容易使我们陷入焦虑状态。此时,一旦他人对我们有负面评价,便意味着我们认定的自我价值受到了冲击。随着对被认可的期待破灭,我们的情绪很容易崩溃。

与一味的否定一样,一味的夸奖同样不利于形成稳定的自我价值感。“真棒!”“真聪明!”“真厉害!”……类似这样空泛的赞美无法使我们了解获得成功的关键原因,还会让我们形成过高的自我评价。当后续没能实现目标时,我们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再听到夸奖时也会觉得无所适从。

家里有弟弟或妹妹的同学可能会观察到,父母等长辈们会对年龄小的孩子比较宽容,而这会让弟弟或妹妹认为长辈们的忍让是理所应当的,满足他们的所有要求也是自然而然的事。当要求被拒绝时,他们大声哭闹,撒泼打滚。这并不完全是因为“不懂事”,而是因为“拒绝”相当于摧毁了他们的信念,会突然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中心”,从而对此感到害怕和抗拒。好在很多小朋友的适应能力很强,他们能够根据外界的反馈来调整自我评价。而我们也需要从弟弟妹妹身上學到,失败和拒绝并不可怕,这反而是一次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

“玻璃心”不完全源于他人对待我们的方式,也有可能是一种个性特征。美国心理学家阿瑟·亚伦说,“高敏感人群对周围环境中的细微变化都有所反应,并喜欢深入思考”。因此高敏感人群能更好地体会他人的情绪变化,更加谨慎地思考自己的行为后果。当遇到批评与争吵时,高敏感人群会觉得这是一种过大的刺激,想要尽可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他们会格外在意别人的言行,并思索与自己的关系。比如会将朋友随口的一句话过度引申成攻击自己的话,将老师和父母的批评理解成不喜欢自己。他们会在别人批评自己前先进行自我批评,通过这种方式减少后续争吵的发生。

当然,前面我们只讲了这种个性对人的负面影响,其实它也有好处,比如使人有敏锐的观察力、对他人的同理心和充沛的情感等等。如果能够加以正确运用,都可以成为个体的闪光点。

可能你会发现,到了中学阶段我们身边的“玻璃心”多了起来,其实这恰恰是成长的证明。进入青春期后,会尤其在意他人看待我们的眼光,加上这个时期自我中心化的发展,也会高估他人对我们的关注度,容易误认为别人在针对自己。那么这种成长带来的阵痛该如何缓解?

在面对批评时,我们要意识到,可能确实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这可以让我们的情绪较快稳定下来,帮助我们理智地去思考与解决问题。我们会体验到,当我们一直在揣测他人某句话的意图,纠结和后悔做出不恰当的行为时,常常会被一种压抑的情绪束缚而难以专注到重要的事情上。这种内耗不仅浪费精力,还影响应对问题的效率。

但是也不用抗拒这种“思想斗争”,它其实是一个说服和调整自己接受事实的过程。你可以给它起一个专属称呼,当它反复来袭时,想象与它对话:“我感觉到你来了,但我还有一些事情要忙,过一会儿我会和你聊一聊。”然后继续完成手头的任务。当你能够承认它的存在,也就能接受它,与它和平相处了。

我们期待家长和老师能公平公正,做出令我们满意的决策,但每个人的视角不同,对事物的判断也不同,我们应该多换位思考,对自己和他人抱有合理期待。正如案例中小雪所说的班主任不让她参与排练、值周等情况确实存在,但向班主任了解情况后得知,小雪最近的学习有些跟不上,经常在课堂上睡觉,班主任提醒多次但没有效果。排练和值周比较耗费时间与精力,临近期末考试,为了减轻小雪的负担,让她有时间投入到学习中,班主任只好采用这种方式。

家长和老师总是希望我们以学业为重,我们则希望自己的爱好和娱乐时间也能得到保证。青春期的我們往往会把更多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导致过度解读老师和家长的本意。如果能考虑和平衡好双方的要求,就能不辜负“被针对”背后的关心。

一句夸奖就手舞足蹈,一句批评就垂头丧气,对他人评价的过分在意让我们在自卑和自负之间“反复横跳”。“玻璃心”不愿承受他人对自己的否定,是因为将他人负面评价的重要性扩大了,而这其实是一种生存本能。

我们的祖先能够存活下来,依靠的是族群的认可和保护,当受到族群排斥时就可能面临死亡的威胁。这让人类形成了一种本能反应:面对他人的不满会产生低自尊的感受,逼迫自己改变而获得他人认可,得到族群保护。但是现在这种本能反应不再适用,我们需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分析别人的评价,而不是一味听从。对方的评价是否合理、对于自我的发展是否有益、自己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通过分析和思考,能够客观看待他人评价与自己之间的关系,逐渐形成更为坚实的自我认知,也就不再容易被他人的评价影响了。

大多数给我们提建议的人都是抱有善意的,但确实存在个别有所针对的情况。当你怀疑自己遇到此类情况时,可以向其他同学和好友求证,问一问他们是否和你的感受相同,他人的看法也许更为客观。如果他人也察觉到你的遭遇,请及时寻找愿意帮助你的人,比如同学、朋友、家人、你信任的老师等,同时注意保留证据,如聊天记录、图片、录音等。如果放任不管,可能会恶化到校园欺凌的程度哦!

玻璃虽易碎,但通过高温“考验”,可以被塑造成千姿百态的工艺品,“ 玻璃心”也是如此。给自己多一些耐心,认可自身优势,敢于面对他人的不同看法,“玻璃心”也可以走向更加坚定的人生。

猜你喜欢

玻璃心小雪班主任
小雪
我的班主任①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wo Different Translation Versions of Watching the Cataract on Lushan Mountain
小雪
玻璃心给谁看
所谓开挂,就是从玻璃心到内心强大
作怪的玻璃心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五一豪华出行,小心你的玻璃心
小雪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