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陵县柑橘黄龙病与木虱综合防控措施集成

2022-05-13刘伟喜

江西农业 2022年8期
关键词:病树黄龙植保

刘伟喜

(茶陵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湖南 株洲 412400)

1 茶陵县柑橘黄龙病与木虱的发生概况

茶陵县位于湖南省东部,地形以山地为主,占总面积的50%,丘陵次之,占总面积的21%,是一个“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加庄园”的山区农业大县。该地土壤以红黄壤为主,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7.9℃,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独特的地理与气候环境使茶陵县自然资源丰富,并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茶陵县有着悠久的柑橘栽培历史,生产的柑橘皮薄、化渣、甜酸适度、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青睐,尤其是脐橙非常有名,连续几年夺得了中部地区农博会金奖,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很好。

为打造茶陵脐橙产业,县政府出台了脐橙开发奖补政策,在利好的驱动下,脐橙种植面积快速扩大,2016年以来新开果园以每年8000亩的速度增长,目前新老果园面积达5000 hm2,年产值达1.4亿元。但由于个别柑橘种植户贪图小利,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非法从黄龙病疫区购进苗木种植,逃避植物检疫机构监督,把黄龙病带入了本县,成为了初侵染来源;同时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柑橘种植区域向北移,柑橘木虱也随之北移。2017年县植保站在植物检疫工作过程中发现了柑橘木虱,通过对木虱毒力检测,发现木虱带有柑橘黄龙病病源菌,进一步在果园中排查,发现柑橘黄龙病疑似病株,采样送检后也检测到柑橘黄龙病菌,这一发现也引起了省市县农业部门的高度关注。

柑橘黄龙病的病原体属于细菌,近距离传播是由柑橘木虱带菌从发病树传播到健康树,远距离传播主要是通过苗木、接穗的调运传播,目前还没有发现其他传播途径的报道。柑橘黄龙被称为是柑橘的“癌症”,没有特效治疗药剂,幼树染病后1~2年内就会发黄衰退,成年树染病后5年内死树毁园,发病树所产的果实口感差、畸形、着色不均匀,优果率非常低,无法上市销售。笔者调查得知:2017年茶陵县柑橘黄龙病发病率为0.05%,柑橘木虱平均每亩只有虫量4头;2021年个别果园柑橘黄龙病的发病率达到4%,柑橘木虱平均每亩有虫量120头。

2 茶陵县柑橘黄龙病与木虱的防控现状

2.1 黄龙病症状难以识别

柑橘黄龙病在柑橘上的症状表现具有多样性,同时他的发生具有隐蔽性,这些特点是影响柑橘黄龙病整体防效的主要因素。黄龙病的发生有一个潜育期,在此期间没有症状,无法及时发现。就是在发病期,发病症状在叶部表现也容易和生理性黄化、缺素等混淆。除了挂果树发生后会出现红鼻子果,从而有比较直观的识别特征外,其他的特征的确很难区分。由于用肉眼很难识别,用现代分子检测手段又费用高,因而无法普及,所以目前还没有简单实用的快速识别方法。还有些果农心存侥幸,就算是发现有黄龙病疑似病树,但依旧保持“多挂一年果,多得一份收入”的观念,舍不得砍伐疑似病树,致使病源株无法及时清除,最后导致了“一传十,十传百”,病株越传越多的局面[1]。

2.2 木虱防治不到位

虽然知道柑橘木虱是唯一传播黄龙病的媒介生物,杀死了柑橘木虱就截断了传播媒介,也就控制了扩散蔓延,但由于柑橘木虱个体小,能在茶陵越冬,繁殖快,代数多,多代同堂,易产生抗药性,且果农不合理用药,致使高效农药效果越来越不好,木虱越打越多。茶陵县每年都投入了一定的资金支持木虱防治工作,可面对如此严重的虫情可谓是杯水车薪,加上农村地区果农年龄偏大、病虫害防治意识不强、栽培管理水平低,导致木虱防治措施很难及时落实到位。还有失管或半失管果园和农户门前屋后零散柑橘的存在,这些地方对柑橘病虫害防治工作缺失,这也是木虱总是消灭不了的一个重要因素。

2.3 黄龙病排查和木虱监测不够全面

虽然植保部门的监测预警力度从来没放松,但毕竟人手非常有限,监测设备落后,个别测报点形同虚设,一时无法全面发动更多的人参与到木虱监测和黄龙病的排查中来。同时大部分果农对黄龙病防范意识淡薄,而且忙碌得没有更多时间仔细查看病虫发病和柑橘生长情况,也没有及时向植保部门反映病虫发病信息,甚至不交流,导致信息传递不畅通。

2.4 资金短缺,投入不足

柑橘黄龙病防控的各项措施的落实需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特别是公共投入部分严重不足,如对柑橘的木虱毒力测定、黄龙病树排查、确诊、伐除、大容器苗木补栽、专业化统防统治等工作的开展投入不足。由于茶陵县各级政府财政困难,国家项目也非常有限,在现有条件下无法得到足够的财政投入,全靠果农自筹资金进行防控,因此这是一个值得有关部门思考的问题[2]。

3 柑橘黄龙病与木虱综合防控技术措施

3.1 强化检疫,培育不带黄龙病菌和木虱的苗木

在植物检疫方面,严把检疫“三关”,严惩非法调运、贩卖、育苗的单位或个人。新建或改造柑橘健康苗木繁育基地,充分利用相关项目资金加大扶持力度,完善育苗基础设施,提高育苗质量和生产能力。通过严格监管,繁育不带黄龙病菌苗木,可考虑由政府采购,免费发放给橘农,避免果农种植带菌苗木。

3.2 柑橘木虱的防治

3.2.1柑橘木虱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

柑橘木虱成虫喜欢在柑橘嫩枝叶上为害并传播黄龙病菌,在茶陵县一般每年发生6~7代,其在树冠中部靠内侧能避风的叶子背面休眠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气温高于14℃时木虱开始活动,高于18℃时开始产卵繁殖,4月中旬开始孵化。5月初第一代成虫开始向抽出嫩梢的柑橘树上扩散。一年中的产卵盛期为6月中旬、7月下旬、8月中下旬、9月上中旬、10月中旬、11月上旬。全年发生最高峰在8月中下旬。成虫寿命约1~2个月,但越冬代成虫由于低温滞育作用,寿命竟达6个月。成虫把卵产在嫩芽叶缝处,幼虫群集在嫩梢上取食,并排泄白色胶状物,幼虫发生动态如下图。

3.2.2柑橘木虱分布特点

木虱最喜欢在嫩梢、光照充足、通风性好的衰弱柑橘树上。因为树势好的果园枝繁叶茂,抽梢整齐,且嫩梢期短,不利于木虱的产卵繁殖,如果在嫩梢期喷了农药防治,木虱就更少了。树势差的果园木虱数量大,主要原因是衰弱树、病树的枝梢一般比较细短、叶片小且易脱落,致使整个树冠枝叶稀疏透光,加上衰弱树、病树嫩梢不断萌发,相当于给木虱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食料,木虱最适合这样的生存环境[3]。

3.2.3柑橘木虱化学防治

柑橘木虱是黄龙病传播的唯一媒介生物,杀死柑橘木虱等于截断了黄龙病的传播途径。所以,务必要秉持“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科学植保”理念,坚决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把木虱消灭在传播黄龙病之前。防治柑橘木虱的药剂有很多,基本上适用于蚜虫、飞虱、木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上的药剂,只要做到了科学使用,对柑橘木虱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提倡使用长效药剂和速效药剂复配、触杀剂与内吸剂复配,把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复配,做到轮换用药,不长期使用同一单剂或同一配方,这样就能避免抗药性的产生。喷药时,药量兑足,水量打够,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均匀喷施到柑橘植株上,不留死角,定能有良好的防效,同时避免在高温强日照天气下作业,打药后6小时内下雨的话要视情况补打一次。主要药剂有50%吡蚜酮、70%吡虫啉、10%三氟苯嘧啶、20%氟啶虫酰胺、10%吡丙醚、43%螺虫乙酯、20%喹硫磷、48%毒死蜱、20%马拉硫磷、20%甲氰菊酯、3.2%阿维菌素以及新研发的高效生物制剂如金龟子绿僵菌等。同时把化学防治和生态调控、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结合起来,大力开展绿色防控,把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相融合,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用量。

3.2.4柑橘木虱专业化统防统治

坚持“公共植保”理念,开展柑橘木虱专业化统防统治。统防统治也就是由合法的植物保护组织利用先进的植保技术和植保设备对柑橘木虱采取统一时间、统一药剂、统一方法、统一设备对柑橘园进行病虫害防治的全程承包服务行为。笔者认为柑橘木虱属于公共病虫害,为避免其到处乱飞传播柑橘黄龙病,可以由政府向飞防组织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免费为广大果农和无主零散柑橘树提供打药服务。实践证明统防统治比非专业化防治的防效提高了10%以上,节约农药30%。

3.3 组织砍伐黄龙病病树

组织砍伐黄龙病树,清除菌源是杜绝黄龙病发生传播的根本措施,需要严格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首先喷农药杀死柑橘树上的木虱成虫、若虫和卵;其次砍伐黄龙病株时,留树桩高度不超过20 cm,横切面基本平整,并在树桩上涂抹适量41%草甘膦制剂,再用黑色塑料薄膜袋子包扎严实并盖上泥土,使树蔸见不到阳光而无法萌蘖而死亡。也可直接把树蔸挖出来带出果园和病树一起进行集中烧毁处理,烧毁后平时注意观察树兜位置,观察期为1年,对处理效果不好的进行再处理,直到不留活蔸。

3.4 补栽大容器苗木,保持数量上的动态平衡

大容器苗木应由植保机构指定专业育苗场进行提供。育苗场地隔离设施要齐全,从接穗、苗木的引进到培育全过程,都要接受植保部门的严格监督,苗木全程在防虫网育苗棚内带容器进行培育2年以上,出圃的苗木种植到果园后1年就能挂果,2~3年就能达到丰产要求。一边砍伐黄龙病树,一边补栽大容器苗木,使果园内柑橘不因砍伐而减少,保持数量上的动态平衡,同时保持产量不会大幅度减少。

4 柑橘黄龙病与木虱综合防控的行政推动措施

4.1 广泛宣传发动,提高思想认识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报刊、微信群、QQ号群、抖音、公众号等各种通讯工具和采用开会、集中培训等方式,广泛宣传发动种植户进行黄龙病与木虱的综合防控;编写或翻印《黄龙病防控技术》宣传册,发放给种植户;出动宣传车,张贴宣传画,悬挂横幅、标语,制作专业科普宣传片,让黄龙病科普知识进村入户,深入人心,通过宣传培训,增强防范意识,让群众了解柑橘黄龙病与木虱的特点,懂得综合防控知识,了解柑橘黄龙和木虱是可防可控的,消除果农的“谈黄色变”心理。

4.2 打造柑橘黄龙病与木虱防控示范园

应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分片分区打造高标准示范样板园,经常组织果农到果园参观、培训,手把手教会果农采取科学的措施防治黄龙病,真正发挥示范园的榜样、典型、样板作用。通过以点带片、以片带面,把柑橘黄龙病与木虱的综合防控措施全面推进[4]。

4.3 创新治理模式

4.3.1坚持政府主导、属地管理、主体实施的原则

要将柑橘黄龙病与木虱防控当作民生工程来抓,当作是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工作来抓,成立柑橘黄龙病与木虱防控领导小组,由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农业、财政、市场监督、公安、纪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制订柑橘黄龙病与木虱综合防控工作方案,建立工作督查、奖惩、考核制度,将黄龙病与木虱防控工作列入乡镇综合绩效考核内容之一。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领导挂钩联系到乡镇,同时配备一名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指导,乡镇村级干部实行包村、包组或包园负责制,层层抓落实,确保无死角。

4.3.2发挥乡、村、组柑橘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作用

对辖区内的果园包括失管果园以及农户门前屋后的零散或无主柑橘类树进行全面的摸底和管控,所有果农都无条件入社,由合作社来组织统一柑橘黄龙病与木虱的治理措施,全体村民落实监督责任,村支两委负责协调关系,解决治理中遇到的矛盾,同时帮助争取上级项目支持。全体社员要把区域化治理技术措施当做是义务、是责任,踊跃参与其中,可以按“乡规民约”的模式去约束果农,实现严格遵守、互相监督、奖罚分明的统一治理。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柑橘黄龙病的唯一传播虫媒是柑橘木虱,要想防止黄龙病扩散,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千方百计将柑橘木虱杀灭,同时将柑橘黄龙病树清除工作做好。趋嫩性与迁飞性是柑橘木虱主要特点,这就要求在新梢期喷药。为了防止木虱逃离,在防治连片橘园时先喷四周,还要调节好喷雾器械喷头,做到细点喷雾,提高叶片着药率,减少药剂浪费。研究表明,柑橘黄龙病的第一个高危期是春梢生长期,这就需要在做好冬季清园的基础上加大春季防治木虱力度,压低前期发生基数,促进全年防治效果的提高。

猜你喜欢

病树黄龙植保
陕西黄龙:春来好时节 田间农事忙
等价转化
雪舞黄龙
植保机
绝望与觉悟的隐喻
橘殇
斩“病树”之根 迎庠序新象
黑龙江实施《农用植保无人机施药技术规程》标准
黄龙河川道
陕西将补贴1000余架植保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