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文艺抗疫”的现状分析与理性思考

2022-05-09龚倩蒋明洋

艺术评鉴 2022年4期
关键词:理性思考现状分析

龚倩 蒋明洋

摘要:每一次灾难发生时,文艺作品都不曾缺席。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爆发以来,“文艺抗疫”在全国抗疫工作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文艺抗疫”呈现出几个方面的特点:在时间上与疫情同拍共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具有显著的群体自发性特点;具有文艺创演与新媒介紧密融合的特征。我国当前“文艺抗疫”的价值表现为:文艺抗疫作品传递了勇气、信心和力量;文艺抗疫作品记录了波澜壮阔的全民抗疫的伟大历史;文艺抗疫作品引发了人们对社会文化的反思等。但“文艺抗疫”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对其进行理性思考,并提出相应对策:如“文艺抗疫”要追求文艺精品,摆脱急功近利;在传统文艺转型的过程中进一步实践文艺在“后疫情”时代的使命等。

关键词:“文艺抗疫”  现状分析  理性思考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4-0004-03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爆发。从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以来,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持續深入,全国范围内迅速涌现出一批以防控疫情为题材的文艺作品。不同的艺术形式各展所长,在全国抗疫工作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文艺抗疫”作为特殊时期的一种社会活动与文化现象,非常值得我们进行分析与研究。本文将对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我国“文艺抗疫”现象的特点与价值进行分析,对“文艺抗疫”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一、“文艺抗疫”现象的特点

“以艺抗疫”是文艺界发出的响亮誓言。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大批宣传抗疫知识、讲述抗疫故事、讴歌抗疫英雄、安抚心灵、鼓舞斗志的文艺作品。其中不仅有专业的文艺工作者参与,也有许多业余文艺爱好者。他们用画笔、文字、音乐或美丽的舞姿来参与“战疫”,成为一种蔚为壮观的“文艺抗疫现象”。总的来说,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爆发以来,我国“文艺抗疫”现象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文艺抗疫”现象在时间上与疫情同拍共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在疫情爆发的初期阶段,武汉市由于疫情严重,是人类历史上首个拥有千万人口的大城市封城。随着疫情的迅速蔓延,出现了病床不足、防疫物资不足等诸多问题,民众心理压力极大,可以说,当时全体国人的命运蒙上一层悲壮的色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一批批白衣战士逆疫情而上,到最危险的地方去,成为此次疫情中最美丽的逆行者,他们是人们心目中真正的英雄。在这场悲壮的抗疫战争中,各种事迹感染和激励着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文艺爱好者,他们的文艺创演活动与整个抗疫过程同拍共振。

在这些“文艺抗疫”作品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篇篇动人的故事成了文艺工作者与文艺爱好者们创作的素材。他们将对医护人员的崇敬与热爱、对染病同胞的鼓舞与激励、对参与抗疫工作的广大群众的歌颂、对人类社会的反思、对人性的关怀等等,以文学、音乐、戏剧、曲艺、舞蹈、美术、书法、设计、微电影等多种样式呈现出来。这些抗疫文艺作品在表现形式上千姿百态,注重新媒介与互联网的及时性和传播力,既有一定的观赏性,又有一定的互动性。在内容的表达上,不止于对英雄人物、事迹的歌颂与赞扬,还有对平凡故事的记载、对不良现象的批判,以及对疫情下社会发展的深度思考和现代性反思等等。

(二)“文艺抗疫”现象呈现出显著的群体自发性特点

新型冠状肺炎爆发以来,全民族的抗疫行动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进行文艺创作或表演的主体性与自觉性,文艺抗疫成了他们的自觉使命。他们用自己擅长的文学或艺术样式来抚慰心灵,拢聚人心,体现出群体自发性特点。国内各种协会、社团或艺术家个体,甚至是业余文艺爱好者自发组织参加了“文艺抗疫”活动,他们用文艺创作或演出的形式来鼓舞士气,传播抗疫知识,赞颂抗疫英雄,记录抗疫事迹,或是对一些社会问题进行反思与表达。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是艺术家,可以是创作者或表演者,每个人都可以用文学或艺术的手段为抗疫活动做贡献。

(三)“文艺抗疫”现象呈现出文艺创演与新媒介紧密融合的特征

在我国全民的“文艺抗疫”活动中,文艺创演与新媒介紧密融合,网络平台或移动互联网平台在特殊的环境中成了抗疫文学艺术的展台,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它的传播与组织功能。诸多有关抗疫的传统文学艺术作品如书法、散文、小说、诗歌、油画、水墨画、舞蹈、音乐、剪纸等被放置在互联网的公共平台上。此外,以新媒介为主要传播手段的微视频、微电影、摄影作品等也在网络平台或是移动互联网平台上展示,并进行广泛传播。网络、电视、微信、抖音等成为这个时期重要的展示平台与传播媒介。“互联网+”文艺一定程度上培养了文艺工作者依托网络进行文艺创作和传播的意识,也培养了广大民众通过网络来品读与鉴赏文学和艺术作品的习惯。除了观点文章、抗疫文学作品、影视剧、微电影、网络小说等在网络上传播之外,在疫情隔离的状态下,艺术家或艺术爱好者们纷纷在家通过手机录制诗歌、乐音、舞蹈、歌声,然后再加以合成,出现了云合诵、云舞蹈、云合唱、云演奏、云合唱等艺术形式,这拓展了文艺的表现方式,并对文艺的创演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二、“文艺抗疫”的价值和意义

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文艺抗疫”就像历史上的“文艺抗战”一样,发挥着其特殊的价值与作用。本文认为,当前“文艺抗疫”的价值和意义具体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艺抗疫作品传递了勇气、信心和力量

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爆发后,对人民的生命安全、社会秩序以及经济发展都造成巨大影响。抗疫文艺作品对广大民众进行文艺教育引导,对受灾群众进行关怀抚慰,对抗疫英雄事迹进行讴歌与宣扬。“文艺抗疫”在拢聚民心、关怀民众、抚慰心灵、鼓舞斗志的过程中为人民大众传递勇气、信心与力量,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4B997900-4459-4218-980D-CB71660E5BA4

(二)文艺抗疫作品记录了波澜壮阔的全民抗疫的伟大历史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美丽的逆行者”们筑成了牢不可破的“人民防线”。诸多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冲上抗疫第一线;人民军队奔赴没有硝烟的战场,构筑起抗击疫情的铜墙铁壁;公安干警日夜维护着社会公共秩序,保护百姓的安危;支援武汉雷神山医院、火神山医院修建的工作者们从全国各地汇集,日夜赶工,以“中国速度”建设完成雷神山医院、火神山医院;诸多社区工作者为广大群众提供生活上的保障,让人们生活有序;诸多志愿者们加入抗疫大军,搭帐篷,协助运送救灾物资……他们不顾自身安危,竭尽所能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蔓延,可以说,他们都是这个时代的英雄。让文艺进入抗疫的现场,以文学与艺术的形式记录了全国人民同心抗疫的伟大历史,这是文艺的价值和功绩。

(三)文艺抗疫作品引发了人们对社会文化的反思

文艺家和文艺爱好者们的抗疫文艺作品中有对一些抗疫现象问题的反映,这也是文艺在灾难到来时的应激反应。一些权威的专业媒体以及诸多官方媒体的公众号主动推出抗疫文艺作品集,或发表相关评论文章对当前抗疫文艺作品的创作起到点评、引导和匡正的作用。此外,此次疫情的出现也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对社会文化与生态的思考。人们开始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伦理关系,以及人类的发展方式等等进行审视与思考,这些也将更好地发挥文艺在人类社会中的功能。

三、对“文艺抗疫”的理性思考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的抗疫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效。“文艺抗疫”在我国的全民抗疫中发挥着特殊的价值与意义,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出现了一些忘记文艺初心、远离抗疫生活本质的粗制滥造之作。我们需要理性地思考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思考如何更为有效地发挥文艺的价值引领作用,如何创作有温度、有筋骨的优秀文艺作品,以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

(一)“文艺抗疫”要追求文艺精品,摆脱急功近利

社会主义文艺,其本质上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在“文艺抗疫”中,文艺家和文艺爱好者们创作的文艺作品都应以人民为中心,聚焦感人故事,出产记录这个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但是在目前的“文艺抗疫”活动中,出现了一些急功近利的现象。随着抗疫文艺作品的大量涌现,一些文学艺术作品出现了撞车现象,在表现形式与内容方面过于雷同。一些所谓的艺术家打着“抗疫”的口号,借机献媚与炒作,或极力鼓吹与宣传自己。一些所谓的抗疫文艺作品在内容上也肤浅低俗,表达手法低劣,甚至存在歪曲事实或抄袭现象。同时,我国不少抗疫文艺作品还表现出思想深刻性与社会意识的欠缺,缺失人文关怀,对时代精神的体现不足,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文艺抗疫”的价值与效果。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题,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者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在“文艺抗疫”的活动中,我们应力求打造文艺精品,摆脱急功近利的不良状态。抗疫文艺作品的创作也应该秉承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的原则,需要有时代的温度,需要有人文关怀与文化关怀,不能脱离人们对当下生存境遇的考察。抗疫文艺作品也应表达文艺创作者们对疫情期间人们生存状态的观察、体验、理解与思考,要有真情实感,要有血有肉,不能空洞、虚假,不能只是一种没有内涵的文字游戏,或肤浅单薄的形式符号。

(二)“文艺抗疫”要针砭时弊、激浊扬清、警醒世人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战役中,应发挥“文艺抗疫”针砭时弊、激浊扬清和警醒世人、匡正人心的作用。如文艺工作者或文艺爱好者可以以笔为矛,以声为鼓,以画为剑,以舞为枪,以曲为弹,发挥“文艺轻骑兵”的作用。通过“文艺抗疫”,促使人类对自身行为有所反省,同时对生命、生活、人性以及悲剧、灾难有所领悟。抗疫文艺作品中可以有对人类命运的思考,有对大自然敬畏的表达,有对人性中光辉的折射,也可以有对人类责任感与担当意识的启示与激励。醫术医身,艺术医心,医术和艺术的结合在抗疫战争中会起到双重防治与疗救效果。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过程中,蹭热度和表演作秀者、造谣生事者、滥吃野味者、哄抬物者等多有出现,抗疫文艺可通过多种多样的文学艺术形式揭露社会中的这些病态现象,并对人性中隐匿的病态进行医治。“文艺抗疫”应揭示生命的本质,激励人们在灾难面前焕发出最高的潜能,从而展现出伟大的人民群众战胜痛苦与灾难的智慧和勇气。

(三)在传统文艺转型的过程中进一步实践文艺在“后疫情”时代的使命

通过文艺引领一个时代的风尚,这是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和责任。在“后疫情”时代,文艺仍需继续发挥文艺抗疫的价值与功能,传统文艺更需在媒介的互动中实现转型。如何在疫情防控环境下,把握新的机遇与新的技术,以应付疫情所带来的危机与风险是当前社会各界都需要应对的问题,也是当前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在疫情防控的新常态下,广大文艺工作者可以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介,万众创作,激浊扬清,弘扬正气,在全社会重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鼓舞全体人民加入民族国家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征程。文艺的感染力来源于对时代的反映,来源于创新的表达和精湛技艺。在战“疫”新篇章中,期待涌现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精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14.4B997900-4459-4218-980D-CB71660E5BA4

猜你喜欢

理性思考现状分析
对全域旅游发展的理性思考
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拓展训练的理性思考
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与分析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指导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