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教学合作学习实践与探究

2022-05-09陈素华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实践与探究小学体育合作学习

摘 要:体育课一直都深受学生的喜爱,并且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学生团结合作,因此将合作学习引入小学体育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应得到大力提倡。文章着重就该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与应用进行探究,供相关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合作学习;实践与探究

中图分类号:G40-0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13-0067-03

引  言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合作学习开始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走入课堂教学中。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该模式实施教学,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之间合作的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增强其团队意识。目前,合作学习理念和模式已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教学都是学生被动地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无法体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开始认识到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参与才能获得真正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对知识的求知欲和兴趣。合作学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逐步应用于课堂上的,目前该教学模式已在各学科中得到了应用。经过近年来的实践我们可以看到,這种模式的应用无疑是对以往教学模式的一种革命,它不仅体现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还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模式下的体育教学活力满满,不但教学效率有所提升,而且学生还易于形成精诚团结的意识。

可以说,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激发体育锻炼的兴趣,提高集体荣誉感;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探究体育活动,并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运用合作教学模式可以改变自身的观念,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和优势等开展体育活动。

二、合作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

合作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具有实际价值,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其中,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创新教学模式,保证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且要结合具体案例,将合作学习融入课程教学中,如此才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1]。

(一)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进步

相比高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更加活泼、好动,不能很好地掌握体育教学内容。合作学习无疑为他们创建了相互学习、帮助的平台,在这一平台中学生可以共同提高、一起进步。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淡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感受到自己的独特性,与同学合作,不仅可以发挥自身的特长,还能从他人身上学到很多经验和方法。

例如,教师在合作教学中可以为不同的小组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以学生能够完成学习任务为标准,避免难度过高,这样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对于学习能力不强的小组,教师可安排简单的任务;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小组,教师可安排有难度的任务,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保证合作教学的效果,避免合作小组由于达不到目标而出现矛盾。

课堂上,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同参与体育活动。体育活动通常都有一定的难度,并且要求学生掌握一些技巧,这种情况下合作学习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在发现自身不足后再向其他人学习,这样就可以一步步掌握体育技巧,并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以跳长绳为例,正在跳长绳的学生往往不能看到自己在运动中的错误动作,因此很难掌握跳绳技巧,而在合作教学中,教师可要求各小组完成一定时间练习后来跳长绳。这样跳绳的学生如果有什么不足,很快就会被其他学生发现,在他们的提醒下,快速改正错误动作。从根本上来说,学生对体育技巧的掌握程度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水平有高有低。如果教师把掌握程度不同的学生分在一组,在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下,学生就可以更好地解决在学习中面临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尽快掌握体育技能,还能提升其合作能力。

例如,足球运动对学生的合作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训练,了解足球运动,同时了解每个位置在足球运动中的作用。在足球比赛中,每次进球得分都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其了解自己在足球运动中存在的不足,并且能够围绕不足进行专项训练,提高自身的运动能力。足球运动能够让学生有效合作,通过传球、运球等合理调配人员的位置,使其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培养合作意识[2]。

(二)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

就体育教学而言,其中很多活动都要求学生通过相互合作获得胜利,因此教师将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体育教学中,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并且有助于其合作能力的快速提升。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可以更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激发创新意识,并且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集思广益,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

例如,在跨越跳高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和分析,研究如何能够跳得高。小组成员可以进行实践操作,提出自己的意见,有学生认为跑得快就跳得高,有学生认为弹跳力强就跳得高,有学生认为起跳动作规范就可以跳得高。学生经过分析,确定跨越跳高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讨论结果改进训练方式,发现跑得快慢和起跳动作是否规范是影响跳高的关键因素。

为了帮助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团队意识,教师往往会运用小组竞赛的方式实施教学。实际生活中很多体育活动也是通过竞赛方式进行的。在团队之间开展的竞赛,需要各队员合作完成,而不仅仅是对某个队员能力的展示。小组竞赛就是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各小组之间展开竞赛。虽然各组内学生对体育技能掌握的程度不同,但从整体上看各组的能力是差不多的。为了在体育竞赛中获得胜利,各成员间必然要相互帮助和学习。例如,在双人夹球接力赛中,教师把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引入课堂,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竞赛的性质要求学生必须彼此之间进行合作,如此才能获得胜利。在赛前练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并要求学生把其他组员在动作上存在的不足指出来。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一些学生熟练地掌握了动作,可以带动其他同学进行练习。这一过程中不仅学生动作的熟练度逐渐提高,同时各队员之间也更有默契,每个队员都可以感受到自己是团队中的一分子。在竞赛过程中,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勉励,即使有队员发生了失误,其他队员也会主动安慰并给予鼓励。这种竞赛不仅是对技能高低的比拼,还是对小组之间团结能力的一种比较。各小组只有形成了良好的团队意识,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3]。

(三)在活动中成为合作伙伴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导,还要参与到活动中,这样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消除对教师的畏惧心理,和教师一同活动,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体育锻炼。同时,在合作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发挥指导作用,深入小组中,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甚至亲身参与学生的小组合作活动,成为学生体育运动之路上的好朋友、好伙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交流,给每个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在平时的体育课堂上,如果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教师就应该多多帮助和指导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活动任务。

例如,部分学生在小组中不知道如何与他人合作,小组成员之间存在陌生感,且大多不知道如何打破僵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指导,并且设计需要学生合作训练的项目,如两人三足、接力赛跑等,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合作中实现体育运动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同时改善学生之间存在的陌生感和不适感等。例如,在接力赛跑训练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讨论摆放障碍的方式、接力赛跑的安排方式等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指导,让学生有效合作,并告知学生出现问题后可以与教师沟通解决。教师只有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宏观调控,才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要点

教师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把合作学习引入课堂教学中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4]。实际上,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与多种因素有关,重点在于教师对这种学习方法理解和执行的程度。下面,笔者就对完善该教学模式的几个要点进行分析。

(一)小组的编排应合理

小组编排的合理性会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具体来说,小组编排应综合考量学生的性格、性别与体育技能三方面因素,对学生进行均匀分配,同时确保小组之间不具备较强的差异性。小组的编排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的体能和活动能力。教师可以将积极参与活动与消极参与活动的学生安排到同一个小组,这样能够带动消极参与活动的学生更好地参与体育锻炼。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在编排小组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是否可以配合开展活动。若是出现小组成员产生矛盾或无法合作的其他情况,教师应该及时做出调整,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应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

在合作学习模式下,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自由的氛围,对教学质量的提高非常重要。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尽最大努力发挥学生的特长。在开展小组竞赛的过程中,教师也应作为活动成员之一而存在。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为其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往往可以拉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氛围,并引导学生积极合作,在同学出现问题时给予帮助。这样能够实现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还可以组织集体游戏活动,让学生合作完成,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

(三)完善评价机制

众所周知,如果学习评价机制是完善的,就可以推进体育活动朝着良性方面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合作学习效率的提升。教师引入学习评价制度,有助于提升小组成员之间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调动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第一,学生能力综合评估。教师要综合评估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并围绕学生进步情况、学生综合能力和突出能力进行分析,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教师在评估学生能力的过程中,需要采取优点和缺点综合评估的方式。教师在评估学生的体育能力时要公平、客观,以鼓勵为主,尽量避免过多地批评学生,要及时给予学生有效的帮助,同时还应积极指导学生开展各项体育活动。

第二,学生互评与自评。教师在评估学生的同时,还应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能够让学生对自身的能力有正确的认识,更积极地参与各项活动,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白,只有了解自己的能力并能对自身能力做出有效评估,才能进步。

第三,合作能力评价。为了保证合作学习模式的顺利实施,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合作能力进行评价。教师和同伴的评价能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合作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树立典型,选出学习小组中合作能力最强的学生,将其优点作为合作能力的评价标准,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结  语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长期以来都是体育教学领域受人青睐的教学方式,把该教学模式引入小学体育教学中具有必要性。从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对培养学生团队意识非常有利。在开展小学体育合作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合作小组的编排,按照科学性和合理性的要求进行小组分配。同时,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体育能力进行客观评价,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尤其要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理解与其他同学合作的重要性,了解合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从而更好地配合教师完成学习任务,提高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金璇.小学体育合作学习中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2):114,116.

佟娜.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J].办公自动化,2020,25(20):26-27.

周柳秀.探究小学体育合作学习中课堂师生互动行为[J].才智,2019(04):15.

卫旦.基于“以问导学”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的分析与思考[J].田径,2021(05):75-77.

作者简介:陈素华(1977.7-),女,福建南平人,

任教于福建省南平市塔前中心小学,一级教师,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塔前镇优秀教师,2018年延平区小学(西芹教研片)“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推选活动获一等奖。

猜你喜欢

实践与探究小学体育合作学习
初中英语核心问题下的“体验式”教学方式的探究
农村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模式的实践与探究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