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文阅读 让语文教学熠熠生辉

2022-05-09李艳新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教育部门对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极高要求。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多数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沿用的还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阅读。但由于很多学生对阅读内容不感兴趣,导致阅读效率受到影响,甚至阻碍了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群文阅读教学方式存在诸多优势,能够显著提升学生阅读量,同时也能保证学生的综合阅读水平有一定提高。基于此,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文章将重点阐述几点教学建议,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13-0055-03

引  言

教育部门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加快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教师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充分创新教学思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高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在提升学生课外阅读量的基础上,保证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持续提高。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挑选出适合阅读的课外书籍,在学生长期的阅读实践过程中,引导其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教师通过一系列现代化的手段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能在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的同时,确保群文阅读教学工作更具高效性[1]。

一、“细心”选文,提炼议题——吹尽狂沙始到金

开展群文阅读首先要做好素材的选择。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去选择呢?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必须要找准关联点,找到群文之间的共性,在关联点处搭建起群文之间的桥梁,做到以点带面,提炼出议题[2]。那么,在设计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怎样寻找群文之间的关联点呢?

(一)依据每个单元的主题,寻找文章关联点

通常情况下,当学生看到一篇阅读文章后,往往会通篇阅读,并没有意识到其中各单元之间存在的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学生接下来的阅读质量。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对单元主题的分析。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格外重视单元安排,一般一个单元内会有三四篇课文,且会围绕指定主题进行编排。同一个单元中的几篇文章都是类似的,具有共性,知识也具有相关性。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际的语文教学时,可以结合单元主题寻找关联点,提炼出议题,引导学生展开阅读。在课内文章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整合资源,选择课外典型、优秀的文章来进行教学,从而深化单元主题。

例如,教材中的某一个单元中有《八角楼上》《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三篇课文,都以人物写作为主。教师引导学生对该类型的文章进行有效阅读,能在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在学生学习完上述内容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内容,引入一些课外描写伟人故事的文章,如《大禹治水》《虎门销烟》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升华他们的情感,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

(二)依据同一作者进行课外拓展,开发素材

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很多名家名作,但它们常常被分散在不同学年段的语文教材中,如果一篇一篇地零散阅读,会使学生对作者的了解及对作品风格的感悟极为片面,导致学生的知识体系不完整、不全面。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依据同一作者,在联系其课内名作的基础上,适当拓展课外相关素材,进行作品整合。当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时,写作类型相同的文章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深度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这些都是学生在今后能够快速进行作文练习的重要保证。

(三)将同类体裁文章进行整合阅读,领悟表达方式,提炼议题

小学语文教材涵盖了小说、散文等一系列优美的文章,每种写作类型的文章都是学生长期学习生涯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将重心放在具体文章上,结合所学及课外资源,找到类型相同的文章,引导学生进行综合阅读,使学生在明确文章写作思路的同时,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四)提炼写作方法,进行鉴赏阅读

鉴赏阅读教学方法,即教师围绕文章写作及表达模式,综合类型一致的文章,引导学生带着鉴赏的观念进行阅读的方法。例如,针对相同写作风格的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联想、比较等方式,加深对阅读资料的印象,并在后期的写作實践中将学习到的写作方法合理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如群文课例《寓言中的对比》《句子中的反复》《藏在细节中的爱》等,都是根据文章中写作方法的关联点进行组文的。

二、“狠心”导学,紧扣议题——删繁就简三秋树

根据实际调查可知,在以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教师进行的阅读教学工作,都只是单纯分析一篇课文,并引导学生反复仔细阅读。虽然此教学方法会浪费很多时间,但学生在深入阅读的基础上,也能感受到一些词句及段落的中心思想。随着精读活动的进行,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文章,甚至能够明确开头、结尾等部分写作手法,为接下来教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3]。群文阅读教学活动包含大量文本,需要学生一次阅读多篇文章,学生如果沿用之前精细阅读的模式,自然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文本整合的方法,明确核心,根据自身的阅读经验快速阅读文章,准确找出最有价值的阅读部分。

例如,在进行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时,很多教师担心学生读不懂,所以逐字逐句一一讲解,把整首古诗词分解得支离破碎,导致学生不能在枯燥无味的解释中体会到诗词独有的魅力与神韵。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整合群文阅读教学方法。如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师先讲解完第10课“古诗三首”中的三首咏物言志诗后,又选择了4首古诗,以“古诗中的志向”为议题进行群诗教学。教师把第一首《墨梅》作为主诗,引导学生理解诗意,结合诗人生平感悟诗人品格,并深入研究表达方法。针对另外三首诗《从军行》《夏日绝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教师引导学生从阅读记录单中的所言之志和表达方式两个方面入手,进行自主学习,提炼有用信息,明确诗人志向,感悟表达方法。随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作者境遇、时代背景等课外知识,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进而使其读懂诗人蕴含在诗句中的家国情怀,收获思想的启迪,提高鉴赏水平,真正感受到诗词的独特之美。

三、“用心”授法,学会阅读——柳暗花明又一村

中高年级学生阅读的文章往往在五百字以上,教师要想完成一篇文章的讲解,可能需要花费两节课的时间。这不仅降低了教师的教学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阅读量。教师如果能够积极调整教学方法,合理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活动,则一节课能够讲解多篇课文,且在讲解时也能够将每篇文章的核心及主旨等阐述明确,这无疑是教师高效开展阅读教学的保证,但同时也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基于此,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总结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学会分析文本内容。这样,学生既能够增加阅读的数量,也能够提高阅读的质量,还有助于提高思辨能力与综合能力。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学会在缓慢阅读中理清文章思路,在快速阅读中体会文章主旨与思想。针对一次可能需要阅读四五篇的群文阅读任务,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出明确的要求。此外,学生也应学会分析有多种写作风格的文章。由此可以看出,教师除了对学生的阅读量进行把控外,也要重视对学生阅读速度提高的引导。这种基于课外阅读教学的群文阅读,不仅让教师课外阅读的指导更有成效,还为学生学习多样化的阅读方式、终身阅读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精心”拓文,课外延伸——为有源头活水来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学生的知识面也在不断拓展。教师如果一直将眼光聚集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对此,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将重心延伸到课外,在完成群文阅读教学任务后,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拓展,并继续阅读相关的文章或书籍。“单篇→群文→整本书→群书”的模式,能够确保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与意识,在长时间的阅读实践过程中保证自身综合阅读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走进鲁迅”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读完教材内容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好相关的文章,如《我记忆中的鲁迅先生》《记忆中的父亲》《回忆导师二三事》《鲁迅回忆录》等。这四篇文章分别是由鲁迅的邻居、儿子、学生、妻子写的。教师以“生活中的鲁迅”为议题,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平易近人的鲁迅,加深学生对鲁迅的了解,使他们产生进一步了解鲁迅的欲望。紧接着,教师又向学生推荐了鲁迅先生写的《朝花夕拾》《呐喊》等,另外还有萧红写的《我记忆中的鲁迅先生》,让学生看到鲁迅笔下的世界和别人眼中的鲁迅,从而真正地走进鲁迅、了解鲁迅。

五、“细心”开展,激发兴趣——弘扬传统继经典

在群文阅读活动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和思考,为学生制订最科学合理的阅读计划,推荐最适合学生的閱读书目。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一本好书”的群文阅读主题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在每个寒暑假都要进行阅读一本好书的活动。在开学时,教师可让学生将阅读心得书面化,由教学小组进行评比,评选出最佳阅读班级。教师对学生阅读书籍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在自己的班级创设“班级书架”,为学生挑选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并让学生自主进行管理;为学生编辑推荐目录,让学生根据推荐书籍目录,在图书馆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书。

除推荐的书籍外,组织恰当的班级活动也有利于书香校园的建设。学校可以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读书活动,主题是“弘扬传统文化,继承经典”,如“一日三读”,即晨读、课前一吟和午间默读,将碎片时间利用起来。晨读时间主要用来诵读课文;课前一吟则用来吟诵《三字经》《论语》等经典阅读篇目;午间默读则主要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自己阅读课外书,充实午间学习生活。又如,以班级、年级或者学校为单位组织的每月读书交流会,即“一月一交流”活动。交流内容可以是读后感,也可以是简单的书评或关于某一情节的讨论。紧接着,学校可以群文阅读为载体,开展“好书漂流日”的主题活动。“好书漂流日”顾名思义,就是书籍交换活动,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广泛、丰富的素材是必不可少的。在规定的“漂流日”,学生可以进行阅读素材的个人交换、班级交换,增强群文阅读主题活动的趣味性,激发阅读兴趣。小范围内的精准化引导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参与建设书香校园及弘扬经典传统文化的活动。而班级活动的有效开展,也让学生从课本课文到传统文化都有所涉及,符合群文阅读的理念。

结  语

总之,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由于将时间浪费在单篇文章的讲解上,阻碍了学生阅读量的提升,更影响了教师阅读教学效率与质量。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长期发展,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出现。将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运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能够开阔学生视野,还能够保证学生在快速阅读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从根本上来讲,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作为一种补充与调整过去阅读模式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充分创新教学思路,根据学生阅读基础及教材内容,选择有针对性的阅读资料,拓展学生的阅读知识面,为学生今后的高效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赵亚军.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J].新一代:理论版,2020(05):194.

郭雪梅.群文阅读,让古诗教学绽放光彩[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01):208.

宋雅珍.浅论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0):43.

作者简介:李艳新(1976.7-),女,辽宁兴城人,任教于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温泉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分析
群文阅读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