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低年级规则教育策略

2022-05-09江琴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摘 要:规则教育是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建立规则认知、形成规则意识、践行良好行为的重要途径。基于此,在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以规则教育为指导,明确目标,解析教材,活化教学,连接生活,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塑造良好品质。文章以明确目标、解析教材、活化教学和链接生活为入手点,详细介绍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规则教育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规则教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13-0048-02

引  言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为各学段指明了法治教育方向,如规则教育是小学低年级法治教育的方向。教师要进行规则教育,帮助学生构建规则认知,使学生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学会遵守规则[1]。众所周知,道德与法治学科是法治教育的载体,其中包括规则教育内容,如“花儿草儿真美丽”一课重在引导学生感受花草的生命,培养学生保护花草的规则意识。因此,在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以规则教育要求为指导,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设定目标,明确规则教育方向;解析教材,挖掘规则教育内容;活化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连接生活,驱动学生亲身体验,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自然地受到规则教育的熏陶,形成规则意识,培养良好品行,夯实健康发展基础,为有效参与现实生活做好准备。

一、设定明确的目标,明确规则教育方向

教学目标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融规则教育于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师获取规则教育方向,明确引导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和学到什么样的程度,切实夯实教学基础。道德与法治教材以道德与法治双线并行的方式组织相关内容,实现了道德与法治的有机融合[2]。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既要看到道德主题,又要看到法治要素,二者兼容,由此呈现含规则教育在内的教学目标,从而实现教材价值、提高教学效率。

以“我是班级值日生”为例,这一课貌似以道德为主,仔细分析可发现,责任义务才是主要内容。由此,教师应确定法治教育内容——责任义务。在体验班级生活的过程中,学生参与值日活动,初步建构了对值日的认知,为感受责任义务做好了准备。对此,教师可以设定如下教学目标:了解值日生要做的事情;了解当值日生是爱劳动的表现,是承担责任、诠释义务的体现,形成劳动意识,自觉承担责任、履行义务。实践证明,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以值日生的工作内容、责任等为切入点,着力引导学生的认知,无形中使学生受到规则教育熏陶。

二、解析教材,挖掘规则教育内容

规则教育内容是有效实施规则教育的基础。教材是规则教育内容的载体。有些规则教育内容是隐性教育资源,隐藏在教材深处,需要教师认真解析,细细挖掘,由此丰富教学内容,助力学生理性认知的构建。

例如,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大量的“留白式”话语形式,指向学生及其生活空间,推动学生走进生活,想象生活内容,构建良好认知。如此“留白”恰好是教师挖掘规则教育内容的切入点。以“上学路上”为例,这节课设置了三个留白:“我……来学校,路上经过……”“路上有温暖,我也发现了……”“我还知道……”。其中,第一个留白旨在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方式及路上的标志物,增强对上学路线的认知;第二个留白旨在引导学生回忆发生在上学路上的温暖事情,形成感恩意识;第三个留白旨在引导学生回忆交通规则。由此可见,第三个留白正是渗透规则教育的抓手。立足此留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迁移生活经验,描述交通安全内容,并补充其他相关的安全内容,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储备,构建良好的交通安全认知,为遵守交通规则、安全上学奠定基础。

三、活化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探究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具体体现[3],也是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构建正确认知、锻炼相关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明确教学目标、挖掘规则教育内容后,教师要联系具体内容,将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应用多样的方式(如提问法、情境教学法等),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合作探究,理解基础知识,自觉建立规则感知。

以“我们小点儿声”为例,该节课涉及公共领域需遵循的规则,旨在引导学生遵守规则,在公共场所养成文明说话的习惯。基于此,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可以教材插图为基础,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参照,录制相关微课,实现插图动态化。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播放微课,创设生活情境。在视觉和听觉的作用下,学生走进具体场景,自觉联系生活经历,想象与之相关的其他场景。然后,教师把握时机,提出问题:“大家遇到过类似的场景吗?我们教室里有过这样的吵闹场景吗?”此时,学生畅所欲言,描述各种各样的吵闹场景。教师先肯定学生的描述,接着追问:“在这样的教室里,你有怎樣的感受呢?”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出多样感受,如“很吵,耳朵很难受”“脑袋里和耳朵边总是嗡嗡响”等。于是,教师趁机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场景,了解噪声及其危害,同时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想减少噪声,我们要怎样做呢?”学生异口同声地答道:“小点儿声。”教师积极评价学生给出的答案,并引导他们与小组成员一起探寻减少教室噪声的方法。实践证明,学生通过体验生活情境,积极地探究基础内容,对噪声及在教室里减少噪声的方法有了一定的认知,在无形中形成了良好的规则意识。

四、连接生活,驱动学生亲身体验

生活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起点和归途。实施规则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引导学生遵守生活规则,在生活中践行良好行为习惯。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将规则教育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结,组织体验活动,驱动学生亲身实践,使学生自觉地迁移认知,将认知转化为行为,为有效参与生活做好准备。

以“上学路上”为例,在引导学生探究第三个留白后,教师对教室进行了改造,如在不同的区域摆放斑马线标志,引导学生将教室想象为马路。接着,教师随机选择一个小组,让该小组成员扮演路人,同时从其他小组選择三名学生,让他们扮演交警,站到不同“路口”,手持红绿灯标志。教师提问:“这个路口没有车经过,我们要怎么办呢?”学生迁移学习知识,很容易给出正确做法:“看红绿灯。”此时,“交警”随机出示红绿灯标志,同时“路人”做出判断,如“现在是黄灯,我们要等变成了绿灯再过马路”。教师肯定学生的做法,并和他们继续实践。如此做法,不仅使学生从道德与法治课堂走进生活,促使学生自觉地迁移认知并增强认知,还使学生将认知转化为行动,增强了规则意识。

结  语

综上所述,有效实施规则教育,能使学生在理解所学内容的同时,构建规则认知,形成规则意识,践行规则行为习惯,为有效地体验现实生活奠定基础。鉴于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该学科特点,立足法治内容,以规则教育为指导,设于定明确的目标,丰富规则教育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探究,驱动学生亲身体验,使学生有效掌握所学,顺其自然地增强规则认知,形成规则意识,塑造规则行为,由此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逐渐成长为懂规则、守规则的人。

[参考文献]

李秀.规则教育视角下小学低学段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研究[J].名师在线,2021(32):25-26.

蒋旭.“规则”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渗透[J].教书育人,2021(22):32-33.

蒋红斌,宁慧鸿.小学低年级规则教育的内容及其实施:基于对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分析[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21,38(01):102-106.

作者简介:江琴(1980.10-),女,福建邵武人,任教于福建省邵武市第二实验小学,一级教师,曾获福建省南平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称号,南平市德育活动专家。

猜你喜欢

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