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乙肝治愈路上,如何应对干扰素的不良反应?

2022-05-07陈璐卢明芹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内科

肝博士 2022年2期
关键词:核苷乙肝患者乙肝病毒

文 陈璐 卢明芹(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感染内科)

目前,抗病毒治疗是乙肝治疗最主要手段,乙肝治疗需要尽可能地降低HBV复制,减少肝硬化、肝细胞癌等的发生,同时希望让更多的人达到“临床治愈”状态。那么,什么是“临床治愈”呢?简单说就是经过治疗后表面抗原转阴,甚至表面抗体出现阳性,血清乙肝病毒检测阴性,这是预示慢乙肝感染者有长期良好结局的重要指标,也是世界卫生组织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指标。对有抗病毒治疗指征的慢乙肝患者,如果条件适宜,应尽可能追求理想终点,从而达到临床治愈。不管是初治患者、还是在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包括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丙酚替诺福韦等)经治的慢性乙肝患者,长效干扰素的治疗在乙肝患者达到临床治愈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干扰素的抗病毒机制包括两方面,一是诱导产生抗病毒蛋白而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二是免疫调节作用,即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清除乙肝病毒。什么样的患者更适合接受干扰素治疗?根据基线水平选择一些优势患者,比如基线时ALT(谷丙转氨酶)水平较高、HBV DNA(乙肝病毒量)基线载量较低(<2*10^8IU/ml),转氨酶水平较高(≥2倍正常上限),HBsAg水平相对较低(小于25000IU/ml)、年龄较轻、肝炎活动程度较高等。另一方面,有研究将经过核苷类药物(口服的抗病毒药物)治疗并出现HBeAg消失的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2个治疗组,分别接受48周或96周的长效干扰素治疗,结果显示,在第48周和第96周治疗结束时,分别有14.4%和20.7%获得HBsAg转阴,结论得出长期接受核苷类似物治疗但难以实现治疗目标的患者通过继续接受干扰素治疗可获得较高的HBsAg清除率,证实了干扰素治疗可有效提高慢性乙肝临床治愈率。虽然长效干扰素治疗效果显著,但治疗过程较长,干扰素的不良反应是影响治疗依从性的重要因素,如何应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那么,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可控吗?应该如何应对干扰素的不良反应?

1、流感样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肌肉酸痛,全身乏力等类似“流感”的症状,在开始治疗时比较多见,尤其是第一针注射之后,但一般不严重,在治疗2-3针之后可慢慢消失,若体温不超过39℃,可物理降温,不予药物处理。同时,也可选择在睡前或周末用药以减轻不良反应给生活造成的影响,注意休息,多饮水,保证充足睡眠。

2、血细胞减少:90%患者可通过筛查血常规发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这是患者不能坚持治疗的主要因素。患者在治疗期间应监测血常规,若出现明显下降及时就医,使用一些升高白细胞或血小板的药物,还可以通过减少干扰素剂量或者暂时停药等方法,可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3、精神方面的问题: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抑郁,妄想,精神分裂症,焦虑等精神症状,治疗前应筛查这些高风险人群,仔细询问是否有相关病史或者家族史,治疗过程中进行全程心理疏导,严密观察症状。症状明显者,应及时就医,与精神科医生共同诊治,若症状严重时则需考虑停止干扰素治疗。

4、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的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包括甲亢、甲减,部分患者出现糖尿病,银屑病,类风湿关节炎等,一旦出现这些情况,我们需要请相应科室的医生共同处理这些问题,轻症患者可在干扰素治疗的同时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严重者需要停药。

5、脱发:脱发主要为用药晚期的副作用,和用药剂量有关,但脱发也是一过性的,通常经过1~3个月即可恢复,无需积极处理,可选择使用温和的洗发产品。

6.另外还有其他少见的不良反应,如视网膜病变,间质性肺炎,听力下降,肾脏损伤,心血管并发症等,一旦出现这些问题,则需及时就医,一般不建议继续治疗。

总体来说,干扰素治疗的不良反应虽然比较多,但都是轻度的,可预见、可控制、可消除的。那么,我们怎么样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医生和患者又可以做什么?首先,临床医生要熟悉干扰素治疗的适应症,严格掌握禁忌症,在开始治疗前,医生应与患者充分沟通治疗所带来的近期获益及远期获益,做好患者教育,让患者能有心理准备,这样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疗程的完成,从而提高疗效。其次,患者也应充分了解和认识干扰素治疗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具有个体差异性,每个人的表现和程度均不同,有大部分患者根本没有产生不良反应,因此不用过分担心,另外,没有出现不良反应,不代表药物就没有作用,不良反应和疗效没有相关性。同时,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需要定期随访,检测相关的指标如血常规、乙肝两对半、乙肝病毒定量、甲状腺功能等等。最后,在出现不良反应的时候,患者不要慌张,不良反应都是可以控制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通过专科医生或者医院的多学科会诊是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的。只需要积极随访,密切观察,以便及早发现不良反应并采取恰当处理措施,顺利的完成整个治疗过程。

猜你喜欢

核苷乙肝患者乙肝病毒
Hepatology Research|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何时停用核苷(酸)类似物及停药后乙型肝炎复发的生物标志物
一测多评法测定混合核苷片中核糖核苷含量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李玉芳:如何提高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疗效
乙肝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
乙肝病毒感染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HPLC法测定美洲大蠊药材中五种核苷类成分含量
为什么乙肝病毒是最厉害的肝炎病毒?
以杆菌肽为模板的金簇制备及其在腺嘌呤核苷三磷酸检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