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碗中日月

2022-05-06陶俊甫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2022年18期
关键词:王金娣结尾处传家宝

陶俊甫

一件旧物可能承载着人们无限美好的希望。

——题记

听外婆说,这只碗是她奶奶传下来的,清代制成,到现在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

我们全家视它为传家宝,吃饭时总要把它放在餐桌的中央。

白天,阳光照在碗上,细腻的纹理被照得发亮,熠熠生辉;夜晚,幽幽的月光洒下来,落于纹理之间。那古朴的外表与细腻的纹理,都是它饱经风霜的证明。

从我见到它的第一眼起,就觉得它与我有缘,它的样子从此便深深烙在我的脑海。

又是一个大年三十,每年的这个日子,我们家都会选出一个人用这只碗吃饭,家人们都很重视这件事情,大家认为这是对祖先的尊重。选择“幸运儿”的方式是抽签,过程既漫长又紧张,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那个最幸运的人,可以拥有福气。

每人各抽一签,签上有“碗”字的人便是今日用碗之人。我忐忑地向手中的签看去,一个“碗”字赫然刻在签中央。毫无疑问,这次被选中的人是我。晶莹的大米盛到碗里,摆在了我的眼前,我看着碗,又一次感受到了缘分的内涵:现在与过去的缘,我與祖宗的缘,以及人类与粮食的缘……

透过碗中的饭菜,我仿佛看到了碗中承载的日月光辉与人们最朴素的希望。

回过神来,碗中的米仍在,周围的人早已散去,餐桌前只剩下我与碗。

月光洒落,意境满满,恍惚间觉得在我眼前放着的,不只是一只碗,而是一段岁月的流逝、几代人相同的愿望,以及为了这个愿望而努力奋斗的每一个日日夜夜。

此刻,它给了我丰盈心灵的力量……

(河南沁阳市永威学校初一年级)

点评

物件本无奇,却因为某种特殊的境遇被人为地赋予了一定的意义,从而有了精神层面的期冀。本文正是以一只特别的碗为写作对象,通过介绍它的来历以及家人们对它的重视,向读者昭示了“仪式感”给予人的力量。

习作行文自由,有散文的特征,在结尾处将内容合理收拢,体现了碗作为一种精神象征的主旨,实属难得。

(王金娣)

猜你喜欢

王金娣结尾处传家宝
小金鱼
蛋炒饭的哲学
红色“传家宝”
粗心的老爸
用"设疑"体现“学让引思”
弟弟的心思真难猜
同桌的舌苔黑了
编辑小语
一间破旧的“传家宝”
传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