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修/拆房垃圾低品物料再生免烧砖研究

2022-05-05罗佳杰周德生郑奇腾冯世进

环境卫生工程 2022年2期
关键词:灰渣除尘骨料

罗佳杰,周德生,唐 佶,李 津,郑奇腾,冯世进

(1. 上海老港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上海 201302;2.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 200092)

1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率迅速增长,装修和拆房垃圾的产生量与日俱增。据相关部门统计,2018 年上海市装修和拆房垃圾的年平均产生量分别为5.3×106t 和6.6×106t[1],且由于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居民房屋装修频率达到平均15~20 a/次,导致装修垃圾产生量呈稳步增长态势。以上海为例,全市建筑垃圾组分逐渐由以废旧混凝土、桩孔泥浆等拆房垃圾为主,转变为装修垃圾和拆房垃圾并重的状态[2]。

堆放和填埋是建筑垃圾处置的主要途径[3],不仅破坏生态环境,浪费大量资源,耗费土地征用费,还增加了额外的垃圾清理成本[4]。根据2018 年开始施行的《上海市建筑垃圾处理管理规定》,要求建筑垃圾处理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理念,按照“全品种、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思路,完善建筑垃圾分类管理要求,重塑建筑垃圾管理流程和制度,重构建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促进建筑垃圾处理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和精细化。

上海老港再生建材利用中心,配备有装修/拆房垃圾处理生产线,是全市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应急期的托底保障设施。该生产线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经过“二次破碎+四次筛选”流程,最后可产出高品质混凝土骨料、不同粒径的再生骨料、各类金属和难以利用的低品废料(如除尘灰和灰渣)。设计建筑垃圾的处理规模为3 000 t/d(约合1.0×106t/a),其中装修垃圾为2 000 t/d,拆房垃圾为1 000 t/d;处理后可产生骨料2 166 t/d、灰渣375 t/d 和除尘灰180 t/d(低品废料占比18.5%)。

图1 上海老港再生建材利用中心处理线流程示意Figure 1 Process flow schematic of Shanghai Laogang recycled materials utilization center

装修/拆房垃圾的资源化处理是解决建筑垃圾处置问题的关键,目前其主要资源化途径是破碎后作为骨料生产混凝土普通砖、多孔砖、小型空心砌块、渗水地砖等建筑材料[5]。但是,装修和拆房垃圾成分复杂,其破碎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超过15%的灰渣和除尘灰等低品废料。目前装修及拆房垃圾处理生产线产出的灰渣、除尘灰等低品质再生物料活性和强度较低,难以直接利用,一般直接进行填埋处理,导致装修/拆房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较低。因此,本研究将对这些低品质物料的再利用可行性进行探究,通过碱激发改性低活性除尘灰替代部分水泥,再由灰渣替代部分标准砂制备免烧砖,研究再利用装修/拆房垃圾低品废料对免烧砖力学性能的影响,期望能提高建材垃圾生产线资源化利用率,最终实现资源化产业链闭环。

2 低品废料再生免烧砖试验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装修/拆房垃圾低品再生物料

本研究所探讨的装修/拆房垃圾低品废料主要为灰渣和除尘灰。其中,灰渣为生产线经初次破碎和二次筛选后直接排出的粒径小于5 mm 的低品废渣,成分复杂;除尘灰为装修/拆房垃圾破碎过程中除尘布袋收集的布袋除尘灰,属于环境除尘灰,是在常温下聚集的,其介质粉尘性质无大变化,对生产基本无危害。因此,为了探究这些低品废料的再利用可行性,首先测试除尘灰和灰渣的物理化学性质,见表1。

表1 灰渣和除尘灰颗粒级配参数Table 1 Particle gradation parameters of residue ash and dust powder

由表1 可以发现,灰渣颗粒级配良好,接近40%的颗粒大于1.18 mm,而0.15 mm 以下灰粉含量较少。灰渣粒径总体上大于标准砂,但差距不大。图2 为不同粒径的灰渣,可以看到灰渣小粒径(<0.15 mm)较为均匀,主要为细砂;而大粒径(2.36~5.00 mm)成分较为复杂,包括碎石、碎玻璃、碎砖块、碎木屑、碎纸和金属等杂质,这些可能会影响灰渣再利用产品性能。总体上,可考虑将灰渣作为骨料。

图2 灰渣各粒径形态Figure 2 Morphology of residue ash 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sizes

对于除尘灰,表1 可以看到除尘灰粒度主要集中在1~100 μm,最大粒径为200 μm 以内。该除尘灰样品的比表面积为1 543 m2/kg,体积分布中10% 对应的粒度为1.52 μm,50% 对应的粒度为5.58 μm,90%对应的粒度为23.40 μm。除尘灰的粒度分布情况与水泥较为接近。通过采用X 射线荧光光谱法(X-Ray Fluorescence,XRF)检测除尘灰化学组成(表2),可以发现,除尘灰的主要化学成分有CaO(39.40%)、SiO2(28.61%)、SO3(12.35%)、Al2O3(8.28%),与水泥近似。此外,除尘灰中重金属含量较低,作为再利用材料的环境安全隐患低。因此,可以考虑将除尘灰替代部分水泥作为免烧砖的胶结料。

表2 除尘灰和水泥主要化学成分组成(质量分数)Table 2 Main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dust power and cement(weight percentage)

2.1.2 其他试验材料

其他试验材料还包括42.5 硅酸盐水泥、标准砂、5~10 mm 再生粗骨料、水、Ca(OH)2碱激发剂等,其中再生粗骨料由上海老港再生建材利用中心提供,其余材料为市场购买。

2.2 试验流程

本研究试验免烧砖制备采用“振动成型+自然养护”方式,操作流程如图3 所示。

图3 免烧砖生产工艺流程示意Figure 3 Process schematic of baking-free brick production

1)骨料干混。称量试验所需原料,将砂、灰渣、再生粗骨料等倒入轮碾机中进行骨料干混,混合时间为5 min。

2)配料陈化。本次试验不涉及生石灰熟化过程,干混完成后静置5 min 即可。

3)配料湿混。在干混料中加入水泥、外加剂和适量的水一起混合搅拌,使配料和水充分混匀,搅拌时间为5 min。

4)填料成型。打开制砖机的上模,在模具中加入配料,铺料时注意平整严实;铺料完毕后,拉上回模,同时启动上下两个震动电机;振动10 s后关闭震动电机,将压杆压下,脱膜成型。

5)自然养护。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采用自然养护工艺。将免烧砖原地静置24 h 后,再移动至养护场地,前7 d 每天洒水1 次,然后自然存放至养护时间结束。

6)抗压强度测试。指定养护龄期的免烧砖抗压试验流程参照GB/T 2542—2012 砌墙砖试验方法中的非成型制样抗压,即将砖样锯成两块半截砖,按切断口方向相反叠放,叠合部分不小于100 mm;然后,测量每个连接面的长、宽尺寸各两次并取平均值,精确至1 mm;最后,将试样平放至加压板中央,垂直于受压面均匀平稳加荷,加荷速度为2~6 kN/s,直至试样破坏为止。最后,试样的抗压强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Rp为抗压强度,MPa;P为最大破坏荷载,N;L为连接面长度,mm;B为连接面宽度,mm。

2.3 试验方案

为了分析各种因素(水泥和灰渣掺量、粗骨料和除尘灰掺量)对再生免烧砖抗压强度的影响,设计了一系列不同配比的免烧砖试验,试验方案如表3 所示。根据文献调研和初步试验,首先确定对照组的基本配比为水泥∶砂=15%∶85% 和水灰比=0.5(组0)。然后研究水泥掺量和灰渣掺量对免烧砖抗压强度的影响,采用灰渣替代30% 的砂(即灰渣掺量为总量的25.5%),研究灰渣掺入量的影响(组1-1),并分别将水泥掺量提高至20%和25%(组1-2、1-3);接着保持15%、20%和25% 的水泥掺量(组1-4、组1-5、组1-6),在组1-4、组1-5、组1-6 内将灰渣替代量调整为砂的20%(即灰渣掺量为总量的17%、16% 和15%)。组2(组2-1、组2-2)考虑加入粗骨料的变化,粗骨料分别替代25%和50%的灰渣(即粗骨料掺量为6% 和12%,粗骨料加灰渣总掺量为24%),研究粗骨料掺量对免烧砖抗压强度的影响;而组3(组3-1、组3-2、组3-3)采用激发除尘灰(原除尘灰加入占除尘灰质量10% 的Ca(OH)2进行碱激活)来替代10%~30% 的水泥(即激发除尘灰掺量为2%、4% 和6%),研究除尘灰掺量对免烧砖抗压强度的影响。每组试验重复进行3 次,免烧砖压制成型后养护至3、7、28 d 后测量砖体抗压强度,以优选符合资源化利用要求的免烧砖最佳配比,同时研究免烧砖的强度发展规律。

表3 免烧砖制备试验方案Table 3 Testing program for baking-free brick production

3 低品废料再生免烧砖试验结果分析

3.1 水泥和灰渣掺量的影响

水泥免烧砖主要依靠水泥的胶结作用形成一定强度,因此水泥掺量的选取十分关键。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在保证免烧砖强度的同时应尽可能利用低品质灰渣。已有研究表明,再生细骨料的掺量在30% 以内时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较小[6]。因此,试验首先研究不同水泥掺量(15%、20%、25%)和不同灰渣掺量(0%、替代20%砂、替代30%砂)的影响(表3 中组1)。

可以预见,免烧砖的抗压强度随着水泥掺量的提高而上升,但是掺入灰渣将显著降低免烧砖的抗压强度(表4 和图4)。

表4 水泥和灰渣掺量对免烧砖强度的影响Table 4 Effect of cement and residue ash contents on the strength of baking-free brick

图4 水泥掺量和灰渣掺量对免烧砖抗压强度的影响Figure 4 Effect of cement and residue ash contents on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baking-free brick

以水泥掺量为15%且不掺入灰渣的免烧砖28 d 强度为参考(20.10 MPa),当灰渣替代20%砂时免烧砖强度降低了40%,替代30% 砂时降低了70%。这可能是因为灰渣成分较为复杂,作为骨料使得试样内孔隙较多,而自然养护下(前7 d 保持每天洒水)水泥水化作用不完全,胶结料难以完全填充孔隙。由图4 可见,采用灰渣替代部分砂作为骨料,形成的砖样孔隙、裂隙较多,水化不充分,国外也有学者针对该现象提出了类似的结论,认为免烧砖养护方式的不同将显著影响最终结果[7]。

因此,若在免烧砖生产中采用灰渣替代部分骨料,需加入足够的胶结料填充孔隙。以图4 灰渣替代30% 砂为例,若水泥掺量从15% 提高至20%,免烧砖的强度得到大幅改善,但是继续提高至25% 时,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建议掺灰渣免烧砖的水泥掺量为20% 左右,并优化免烧砖养护条件,如早期提高洒水频率或洒水后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砖样以保持水分等。

3.2 粗骨料的影响

免烧砖制备中通常加入粒径大于5 mm 的粗骨料,起骨架支撑作用,可以显著提升砖体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因此,本节将不同含量的灰渣替换成粗骨料(粗骨料∶灰渣分别为0∶1、1∶3、1∶1),研究粗骨料掺量对免烧砖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如表5 所示。

表5 粗骨料对免烧砖强度的影响Table 5 Effect of coarse aggregate on the strength of baking-free brick

由表5 可以发现,添加一定量的粗骨料可以显著提升免烧砖的抗压强度,粗骨料占总骨料的7.5%~15.0% 时(未加入除尘灰),免烧砖28 d 强度可满足MU15 砖的强度要求。一是因为粗骨料起到刚性骨架作用,承受荷载时砖体内部由粗骨料传递应力,大粒径骨料比小粒径骨料更难破碎;二是因为恰当的骨料配比可以有效填充孔隙(图5),且粗骨料表面更易于与砂浆基体黏结,水泥胶结能力更强;三是因为当砖块破坏时,裂缝难以贯穿粗骨料而是绕过它,使得粗骨料吸收更多能量。但是,粗骨料的比例不宜过大,可以看到粗骨料替代一半灰渣后,虽然28 d 的抗压强度有一定提升,但7 d 的抗压强度有所下降,因为过多的粗骨料将导致砖样孔隙变大,难以形成紧凑结构,降低胶凝材料的黏结能力。

图5 加入6%粗骨料时砖块断面Figure 5 Fracture surface of the brick with the addition of 6%coarse aggregate

3.3 除尘灰的影响

除尘灰作为另一个研究重点,应探讨其作为免烧砖制砖材料的可行性。已有研究表明,在混凝土制备中再生微粉对水泥的替代率应小于30%[8]。根据预备试验发现,采用Ca(OH)2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除尘灰的活性,起到激发作用。因此,本节采用Ca(OH)2作为激发剂(占除尘灰掺量的10%),研究不同替代比除尘灰(0、10%、20% 和30%)对免烧砖的影响。试验结果如表6所示,免烧砖28 d 抗压强度增长曲线见图6。

表6 除尘灰对免烧砖强度的影响Table 6 Effect of dust power on the strength of baking-free brick

图6 不同除尘灰掺量下免烧砖抗压强度成长曲线Figure 6 Compressive strength growth curve of baking-free bricks with different contents of dust power

当除尘灰替代10% 水泥时(除尘灰掺量为2%),免烧砖抗压强度基本保持不变;随着替代比增加至20%时,抗压强度略有下降,到30%替代比时免烧砖抗压强度下降了一半。值得注意的是,掺入除尘灰将降低免烧砖内胶凝材料的黏结力,更易发生脆性破坏,如图6 所示,除尘灰替代比30%的免烧砖样受压后,上半块被全部压碎,下半块砖被1 条主裂缝贯穿。总的来说,当除尘灰替代10% 的水泥时,养护7 d 的免烧砖即可满足MU10 砖的强度要求,当替代比上升至20% 时,养护28 d 的免烧砖也能满足MU10 砖的强度要求。

当前研究制备的免烧砖对除尘灰的利用率不高,若想继续提高除尘灰掺量,充分资源化利用低品物料,可在后续研究中寻找其他更合适的激发剂,有效激活除尘灰,特别是针对除尘灰中的主要成分硫酸钙;或者优化材料混合方法,在骨料干混后加入除尘灰、激发剂和适量的水,进行二次搅拌,然后陈化足够的时间,使激发剂充分发挥其对除尘灰的激活效果。

4 结论

本研究采用“振动成型+自然养护”制备工艺进行小型免烧砖试验,研究装修/拆房垃圾低品质再生物料(灰渣、除尘灰)制备免烧砖的资源化途径,通过设计12 组配比,分析不同掺入量和配比对再生免烧砖抗压强度的影响,结论如下:

1)免烧砖强度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而提升,而掺入灰渣将使免烧砖强度降低40%~70%,特别是水泥掺量较低、胶结料填充不足时。因此,当掺入灰渣替代30% 砂作为骨料时,水泥掺量至少应达到20%。

2)添加一定粗骨料(5~10 mm)可以显著提高免烧砖抗压强度。

3)采用除尘灰替代10%水泥时,免烧砖抗压强度基本保持不变,养护7 d 即可满足MU10 砖的强度要求;采用除尘灰替代水泥20%时,养护28 d 的免烧砖也能满足MU10 砖的强度要求。

4)养护方式对免烧砖的强度有较大影响,建议在实际生产中优化养护条件,如早期提高洒水频率(每天2 次洒水),或前7 d 先采用湿养护,后续再采用自然养护。

猜你喜欢

灰渣除尘骨料
汽车弧焊排烟除尘系统新型防灭火应用
不同骨料替代方案下再生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分析
江门市铝灰渣利用处置出路探讨
鲁奇炉灰渣自动取样和拍照设备的开发与应用
探讨不同细骨料品质对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的影响
全海水珊瑚骨料混凝土研究进展
某垃圾电站除灰渣系统设计运行总结
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离散性试验研究
如何鉴别及选购一台好的石材除尘设备
水盐体系法生产硫酸钾除尘方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