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整建制种粮 高质高效绿色发展

2022-05-03贾云鹏

新华月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高质示范区粮食

贾云鹏

连续7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连续14年稳居全国超级产粮大县行列的山东齐河县,是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发展的典型代表:既是全国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县创建的发源地之一,又入选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體系建设试点县。

近年来,齐河县通过整建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绿色生产大平台,集成示范推广粮食绿色高质高效技术,引导标准化社会化服务带动提质增收,实现了粮食绿色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增产,为粮食主产区绿色高质高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乘车穿行在齐河80万亩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平整的机耕路、标准化的水渠和林网点缀其间,每50亩一眼机井、每200亩一个生产网格,走上大半个小时也望不到头。“这是能看见的,看不见的是每5000亩一支专家队伍和每5万亩一套集气象、墒情、虫情信息测报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站。”齐河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董永说。

地处华北平原的齐河县,拥有耕地面积126万亩,常年粮食种植面积22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保持在22亿斤以上。据董永介绍,80万亩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涉及焦庙、刘桥等6个乡镇、255个行政村,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地力足、灾能减”,成为全国集中连片面积最大的示范区。

从2015年开始,齐河整合千亿斤粮食、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实施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工程,2016年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2018年开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近五年齐河累计整合各类资金12亿元以上,建成了农业农村部绿色高质高效创建30万亩核心区、80万亩示范区和100万亩辐射区,全县粮田林网覆盖率达到100%,有效灌溉率达95%以上。

在整建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上,齐河实施了化肥农药减量工程、节水节肥增产工程,80万亩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区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去年齐河全年粮食总产27.7亿斤,实现了粮食绿色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增产。

齐河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张立宏说,齐河在推进小麦、玉米良种100%全覆盖基础上,开展技术瓶颈攻关,减种、减肥、减药、提升耕地质量等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在减种方面,推广小麦宽幅精播、玉米单粒精播等规范化技术,小麦、玉米用种量分别减少23%和47%;在减肥方面,推广测土配方精准施肥、种肥同播、水肥一体化等技术,节水20%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10%;在减药方面,推广精准施药、统防统治等技术,年统防统治面积达到160万亩次,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0%以上,农药利用率提高10%,防治效果提高15%;在耕地保护提升方面,推广秸秆精细化全量还田、深耕深松技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

齐河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王义说,小麦“七配套”、玉米“七融合”等绿色高产高效技术的集成推广应用,保证了全县大面积的均衡增产、稳产高产。如玉米的适期晚收技术,在不增加任何投入情况下,靠充分利用玉米生产后期的光热资源提高千粒重,每亩就能增产100斤左右。仅此一项技术,全县玉米就能增产1亿多斤。

为打通良种良法良技入户到田“最后一公里”,齐河成立了61人的县级农技专家库,规范15个乡镇农技推广站和197个村级农业综合服务站,每乡镇配备不低于10人的农技推广队伍,每个村选择10个科技示范户,形成了“县有技术专家、乡有技术骨干、村有技术标兵”的三级农技服务体系。

在很多地方都推行农业社会化服务时,齐河已在服务标准化上走在了前列。记者在齐河齐力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看到,公司拥有服务标准682项,其中国家、行业、地方标准579项,公司标准103项,为农业企业、合作社和农户提供从种到收的全程标准化服务。

以飞防作业喷液量为例,按照行业标准,小麦条锈病防治叶面喷施每亩控制在450克至550克间即可,但喷液量为500克/亩时防治效果最佳。所以齐力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新制定的企业标准中,将该指标缩小为480克/亩至520克/亩。“苗情、麦田周边环境等有所不同,所以有一个浮动范围。每次飞防,都要做好前期考察,确定用药量和喷洒浓度、效果跟踪,每个环节都要做到位,确保高效率高质量完成作业。”公司经理李朝纲说。

目前齐河已培育出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组织486家,粮食种植综合托管率达91%。为引导经营主体推行标准化服务,齐河发布了小麦、玉米质量安全生产标准和社会化服务标准规范。“通过统一农资供应、测土施肥、栽培管理、植保防治、烘干收储等全流程标准化服务,每亩化肥、农药施用量减少了25%,利用率提高了40%以上,有效避免了超量施肥、滥用农药现象,减少了农药包装物二次污染。”李朝纲说。

董永介绍,社会化服务实现了“两减两增”,即生产资料投入成本减少、种植管理成本减少和亩均单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增加,让种粮主体更省时省力。“经测算,农业社会化服务让农户每年每亩节约成本150元左右,增收20%左右。”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小麦“七配套”、玉米“七融合”等绿色高质高效技术轻松落地。

专业化服务和标准化生产,还搭建起农户与市场衔接的桥梁,让资本、信息、技术有的放矢,农民收益稳定,干劲十足。齐河县粮食订单面积达60万亩,每斤粮食平均高于市场价0.1元,其中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7万元,高于全县农民平均水平30%以上。

(摘自3月28日《经济参考报》。作者均为该报记者)

猜你喜欢

高质示范区粮食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高质高效完成冬奥会延庆赛区工程建设保障任务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逆向倒推,非比寻常
珍惜粮食
今年前两月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共申请专利12609件
浅议学生自主学习
创设灵动高质高效的小学英语课堂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把粮食保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