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宇宙视域下传媒业的发展探究

2022-05-01洪丹妮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元宇宙传媒业虚拟现实

摘要:元宇宙的概念正在业界掀起一场狂热风潮,关于元宇宙的解读百家争鸣,游戏论、本体论、媒介论、经济论、效率论等等不一而足。在传媒业的角度下,传统的传播受限于时空属性,对时效性、准确性等有较为严格的要求。而在元宇宙中,传播具备了多维的时空结构,时间上无限、空间上无限,原有的传播模式被打破,技术革新将改变传统媒体的旧格局。文章从时空变化、非同质化以及人工智能三个技术角度阐述元宇宙对传媒业发展的赋能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机遇,提出在元宇宙下建构传媒业新格局的思路,要将传媒受众视为话语权主体,指出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并为风险挑战提出应对的策略和建议,进而指出发挥主流价值观引导的重要性及以人为本的本质。

关键词:元宇宙;传媒业;虚拟现实;非同质化货币;信息赋权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4-0008-03

一、元宇宙的缘起及其概念

元宇宙一词来自英文“Metaverse”,其字面意思为“超越(现实宇宙的)宇宙”,又被译为“超元域”。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科幻小说《雪崩》中,书中描述了一个数字构建的虚拟空间,人们能够通过设备接入其中,并在这个空间里拥有自己的数字化身,就像在现实世界里交流活动,“在一个由电脑生成的世界里:电脑将这片天地描绘在他的目镜上,将声音送入他的耳机中”[1]。作者尼尔·斯蒂芬森笔下平行于现实宇宙运作的开放式数字文化世界,在许多电影、游戏作品中都有体现,如电影《黑客帝国》《阿凡达》《头号玩家》,游戏《赛博朋克2077》等,这些作品都体现了一种人类对自身超越物理维度的社会化实践。伴随着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元宇宙不再只是影视作品中想象的概念,而逐渐照进现实。

2021年被称作“元宇宙元年”。“元宇宙第一股”罗布乐思在2021年初宣布在纳斯达克上市,这引起对元宇宙的广泛关注。多家互联网公司紧跟热点,对元宇宙积极探索。从客观条件看,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时代背景下,用户对于精神产品的消费需求量急剧增加,“宅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产业发展到达了临界,需要新的蓝海方向刺激增长。为此,元宇宙作为文艺作品中虚拟世界的优秀实践,成为最优的选择。

在互联网巨头竞相争逐的背景下,学界和业界也对元宇宙的基本概念有了更为明晰的共识。在哲学视角下,虚实相融是其外显,时空再构是其内隐,同时具有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的虚拟特征,是现实时空的延伸[2]。互联网行业中,元宇宙是互联网的延伸与进化,有诸如“全真互联网”“虚拟现实互联网”等称谓[3]。此外,针对元宇宙有如游戏论、本体论、经济论、效率论等多种理论构想。这些观点的百花齐放,一方面反映了元宇宙的潜力,其对各产业领域产生了影响。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元宇宙尚在发展初期,没有系统化的产品或业务问世,任何行业或个人都无法对其未来形态的发展进行准确的描述。因此,在探究传媒业的发展之前,有必要解读与厘清元宇宙的特征。

首先,元宇宙是高度沉浸的世界。麦克卢汉认为一切媒介都是人的延伸。媒介是我们肢体与器官向不同领域的延伸,可以提供转换事物的新视觉和新知觉。作为现实与虚拟共建的综合环境,人的感官拓展将获得多维度的提升。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感知混合,能够让用户进入高沉浸的真假难辨的环境中,对人的大脑进行延伸。

其次,时空是能够拓展的。在时间维度上,数字化虚拟感知将改变人对时间的认知。对特定事物的关注度提高,对周围关注度的下降,将会导致时间感发生变化。在元宇宙中的高度沉浸下,人能够通过直觉把握时间中的意识与存在。在空间维度上,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边界变得模糊,不再是以客观世界的方向、方位为基准,而是以人自身为中心,通过自身的交互向外无限延展,不再被空间规定拘束。人可以在不同空间穿行,同时进行多种活动。

最后,元宇宙的最终目的在于现实与虚拟的融合。通过数字孪生,用户可以数字化身在虚拟世界中存在,通过数字化身進行具身传播。随着人的认知逐步进化,最终将实现虚实共生,现实的人类和他们的数字孪生体,将形成新的社会关系与情感连接,虚拟与现实交织融合。

二、元宇宙技术赋能传媒业发展

(一)时空观变化带来业务创新

传统媒体的新闻注重时效性,并且是基于事实的。在元宇宙中,由于其空间是无限的,没有与现实对应的地址,内容性重于其事实性;时间是无限的,可以反复重放,在过去发生的事件,能在未来反复经历。在元宇宙中,传统媒体时空观的认知升级会导致业务技术迎来突破与变革。

BBC在2016年上架了一部虚拟现实作品,将用户置身于1916年爱尔兰的战火街头,这部纪录片带来的沉浸感远胜于传统的影视作品,这就是元宇宙技术用于媒体业务的一个雏形。基于数字孪生、扩展现实等技术,可以将现实场景虚拟化,虚拟场景真实化。在虚实相融的技术背景下,将对传统媒体产生颠覆式创新。

以转播天安门升国旗为例,可以有不同的元宇宙实践。一是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在虚拟世界中建造天安门,并1∶1复制真实的升国旗过程,用户通过自己的数字化身“亲临现场”。二是基于增强现实技术,先在实地现场采集信息,在要转播的另一处现实空间中虚拟造景,在真实空间中将现场的过程具现出来。这些实践都突破了传统的通过摄像机录制、屏幕放送的直播形式,打破了传统业务的时空思维格局,为业务增长提供了新思路。

(二)非同质化赋予媒体新的价值

在当今互联网媒体日益增长的背景下,用户生产内容已经成为网络信息传播的主流,内容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可能是同一人。新媒体对个体赋权、对算法赋权,导致海量信息裂变式释放,大量良莠不齐的同质化内容铺天盖地地传播。除了传统的版权、篡改等争议性问题,如何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成为一个新问题。

元宇宙的基础设施之一——NFT(非同质化代币),可以有效可靠地标记信息的价值。在元宇宙中,NFT用于解决身份认证和数字所有权确认的问题。NFT本质上是一种加密货币,具有公开透明、不可篡改的特质。与比特币等其他加密货币相比,具有非同质化的特性,其他的加密货币都是同质化的,即相同数量的加密货币的价值是相同的,而NFT的价值由其消费者决定。作为生产者的用户,可以基于自己的数字资产创造 NFT,有价值的NFT会吸引用户竞标,低价值的NFT则无人问津[4]。52CD1133-644B-4513-B0ED-64FF351DDC50

对于媒体来说,信息本身就是一种有价值的数字资产。现如今,许多传统媒体都陷入了广告收入减少的困境。应该意识到,传媒业资产的价值中最重要的就是长期运转的积累的内容创作,如媒体机构重大事件新闻报道的文章、图片、视频等资源,这些信息的所有权都具有独一无二的历史价值和稀缺性。若将每一篇文章、音视频NFT化,并卖给需要的买家,会产生可观的收益。

(三)人工智能刺激产业增长

传统媒体的受众或生产者的个体都是自然人,在同一时空下,其基数是有限的,也是产业增长的上限。而作为元宇宙基础设施之一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为传媒产业提供增长机遇。

人工智能提高采编发效率。现今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器生产内容,通过输入海量样本,训练出能够快速加工整合信息的模型。这种人工智能模型可以在发生新闻事件的第一时间采集现场信息,迅速转化为文章或视频报道,通过媒介平台推送给各个用户。在这个过程中,人工智能一定程度上扮演了信息生产者的角色。

人工智能的数字化身会创造新的用户体验。元宇宙中的数字化身,一般是用户用来接入元宇宙的方式。元宇宙中,化身之间的互相交流、信息传播,对现实的用户是透明的。因此,只存在于虚拟世界中的虚拟数字人,对用户体验来说,是难辨真假的。在2021年第二届中国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大会省级广电创新运营峰会上,北京广播电视台发布了首个广播智能数字人“时间小妮”。在现场演示时,现实的主播春妮与虚拟主播“小妮”同时出现在大众眼前。从元宇宙意义上来说,“小妮”不是主播春妮的数字化身,而已经是一个独立的虚拟数字人。对于传媒业来说,让虚拟数字人参与传播,不仅本身具有话题性,也是在元宇宙生态下创造新的产业增长。

三、元宇宙视域下构建传媒业的新格局

(一)要将传媒受众视为话语权主体

在《理解媒介》中,麦克卢汉认为,人的任何延伸都可以看成是“自我截除”。人体无法探查或避免刺激的根源时,就诉诸自我截除的力量或策略。身体受到超强压力刺激时,中枢神经系统就截除或隔离使人不舒服的感官、感觉或机能,以保护自己[5]。

作为一种崭新的媒介,元宇宙在革新人们的社交方式的时候,可能也会将传媒受众驯化为新式“容器人”,“自我截除”在现实社会里的社交能力,进而陷入孤独的境地。

“容器人”首次在《现代人的信息行为》一书中被提出,作者中野收用其描绘成长于媒介时代的年轻人的形象,其含义为在包括电视、网络等在内的大众传媒环境下,用户在这些媒介单向的信息攝入下受到影响,内心世界会逐渐成为封闭的容器,他们之间的交流接触都只是容器的碰撞。

在元宇宙的数字化生态下,虚拟空间的社会关系与物理空间的实际距离会产生脱节,导致情感联结逐渐减弱,长此以往,人之间的关系会逐渐疏离。沉浸在虚拟世界中的用户可能会成为新型“容器人”。为应对此类风险,需要考虑传媒受众的话语权主体性,主流话语应该由自上而下的传媒业话语与自下而上的受众话语同时构建。以元宇宙为媒介,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体,构建以人为本的传媒业新格局。

(二)传媒业新格局下法律风险的应对策略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元宇宙亦然。元宇宙方兴未艾,各种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备,存在法律风险。构建传媒业的新格局,需要把握一些基本原则[6],以应对可能存在的风险。

传统媒体行业经常面临知识产权与肖像权等的问题,在现实有法律作为依据。然而在元宇宙的媒体传播过程中,若不加监管,个体的数字信息也面临着泄露的风险。传媒业在元宇宙中构建时,就应考虑溯源与认证的问题,基于NFT技术对数字化信息进行标记,从源头上保证知识产权与数字肖像权的安全。

由于元宇宙是新媒体,在初期很有可能面临不良内容传播的局面,正如早期互联网的生态环境。对此,需要主流媒体发挥作用,对不良内容进行区分与筛选,在主流舆论上进行引导,防止因不良信息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三)元宇宙信息赋权要发挥主流价值的引导作用

元宇宙的愿景是创造虚实相融的生态环境,而非脱离现实的虚拟世界。元宇宙的信息赋权,这个“权”包括权利和权力。在元宇宙中,每个人都有传播的权利,通过元宇宙交流表达的能力是相同的。然而,由于使用者受不同文化、制度、政治、资本等诸多因素影响,所赋予的权力会有不同的差别,即使所有媒体都能自由通过元宇宙传播,但也和传统媒体一样,需要受监管和控制,监管和控制的对象主要就是在元宇宙中传播的信息。

在元宇宙中传播的信息主要有四个来源,分别是来自现实的信息、人类在元宇宙中交互产生的信息、专业媒体生产的信息以及智能算法生产的信息。随着元宇宙实践的不断增多,个体会愈加依赖媒介。如果任由这些信息传播,将会难以避免地出现混乱无序的状态,使市场化占据重心,失去价值导向与思想内涵,最终给人类文化整体带来多方面的损失。主流媒体有多年的媒体融合发展经验,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展开积极有效的治理和引导。在现实信息和专业媒体信息方面,主流媒体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模式和丰富的经验。而对于人类产生的交互信息,主流媒体的信息因元宇宙具备无所不在的跨时空特征,可以对人们的言行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规范。智能算法运行的过程是一个黑箱,无法究其原理,但仍可以在数据源头对其进行主流价值导向的驾驭,防止被智能算法垄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在元宇宙信息赋权的新格局下,主流媒体更要有责任担当,积极发挥主流价值观引导的决定性作用,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元宇宙发展的命运共同体中受益。

四、结语

“肯取势者可为人先,能谋势者必有所成”。无论元宇宙的时代距离现在还有多远,人始终是媒介的尺度,是媒介发展过程中不变的中心点。要看到元宇宙下传媒产业和行业的发展本质是对个体的赋权,是强化人主体地位的过程,让人们都能展示自己的价值和个性,传播自己的观点。

是否以人为本,也是区分未来传播是否有价值的关键。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同时要坚持主流价值导向,让元宇宙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参考文献:

[1] [美]尼尔·斯蒂芬森.雪崩[M].郭泽,译.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2009:22,17.

[2] 向安玲,陶炜,沈阳.元宇宙本体论:时空美学下的虚拟影像世界[J].电影艺术,2022(2):42-49.

[3] 谭天.用户·算法·元宇宙:互联网的三次传播革命[J].新闻爱好者,2022(1):22-25.

[4] 郭全中. NFT及其未来[J].新闻爱好者,2021(11):36-40.

[5] 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京:译林出版社,2011:58.

[6] 郑满宁.元宇宙视域下的新闻产品:社会动因、实践模式和理念变革[J].中国编辑,2022(2):76-81.

作者简介 洪丹妮,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新媒体。52CD1133-644B-4513-B0ED-64FF351DDC50

猜你喜欢

元宇宙传媒业虚拟现实
元宇宙中的“孤儿们”?
“元宇宙”照出互联网浮躁(点评)
虚拟现实,让学习更“沉浸”
广播电视传媒业在新媒体影响下的经营模式与发展措施
危机事件中微博谣言传播的特点及控制浅析
自媒体对传统新闻传播的解构与重塑
View Master虚拟现实显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