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育·心智启迪与想象力启发

2022-05-01蒙琦

美术界 2022年4期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美育

蒙琦

【摘要】幼儿美术教育是美育进校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美育育人的第一个阶段,是幼儿的心智、品德、性格的培养和想象力的开发的重要途径。在幼儿美术教育中,以趣味绘画引导并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对启迪幼儿的心智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美育;幼儿美术教育;趣味绘画

美育进校园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幼儿美育则是其中关键的一环。绘画是幼儿美育的主要内容,趣味绘画则是一种创新方式,它在绘画时增加了与内容相一致的趣味性,与传统幼儿绘画相比,在对幼儿的教学上有完全不同的引导途径。传统幼儿绘画教学是一个由教师示范讲解再到幼儿单纯模仿的过程,而趣味绘画是教师启发引导幼儿从想象出发,把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到作画过程中,在轻松、愉快的气氛里掌握绘画技能。趣味绘画在幼儿美育中,对启迪心智、启发想象力,进而培养幼儿的创造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对幼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兴趣激发与性格培养、调动主动性与积极性并促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培养自我意识、培养交往意识、提供安全心理环境五个方面。

根据罗恩菲尔德的美术教育思想,美术对幼儿来说是一种重要的表达和自我调整的过程,应该重在其创造性和心智的培养。从教学形式上看,趣味绘画与上述的培养理念是高度契合的。

(一)趣味绘画教学以向幼儿不断地抛出问题的形式展开,是一种非线性的引导模式,给予幼儿充分自我思考、思维发散的空间。同时,抛出的一系列问题由浅入深,其方向和深度可由教师掌控,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激发自身想象力的行为可以得到教师的充分引导,从而避免了传统绘画教学中的线性引导而给幼儿造成的思维定式。

(二)趣味绘画在作画阶段鼓励表达和交流,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其主观想象力并进一步发挥其能动性,将自己的发散思维和创造力投入实践,这是一个幼儿实现自我表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其作画的形式内容甚至是题材都不会受到限制,幼儿可以在这个阶段尽可能地将自己的所思所感融入作画之中。同时,作画中的交流阶段也是引导幼儿在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提升其创造力的过程。

(三)在作品完成之后的交流分享阶段也尤为重要。对趣味绘画作品的评价不会以硬性的指标区分为好与坏,而是聚焦其内容,感受幼儿在其表达之下的情感与想象,这是一个心智挖掘的阶段,也是与幼儿通过另一种方式沟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沟通使得幼儿的心智更加完善。在作品展示中引导幼儿充分对不同的作品进行思考,进一步扩大思维的碰撞,使其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激发。

(一)趣味绘画的实践

本文选用笔者曾经组织过幼儿园大班幼儿的彩笔画《马戏团的小丑》进行实践的案例分析。

与传统绘画教学不同,在教学开始阶段,教师并没有让幼儿看到范例,而是向幼儿提出问题:谁看过马戏团、杂技团的表演?觉得谁最滑稽可笑?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得出了“小丑”的答案。此时,教师进一步发问:小丑为什么最令人发笑?引导幼儿思考小丑可笑背后的原因。幼儿们此时得出了小丑的体态、造型、动作等丰富多彩、滑稽可笑的结论。教师的引导语言和方式始终围绕着幼儿的趣味性來层层推进,注重创造幼儿愉悦的学习情绪及课堂气氛。然后教师将作画的主题“马戏团的小丑”在此时抛出,幼儿则表现出对这节课饶有兴致,接着再对他们提出要求:看看谁画的《马戏团小丑》最有趣,能使人一看就会大笑起来,此时的幼儿开始跃跃欲试,展现出极高的积极性。由于孩子们对马戏团小丑的形象认识深刻,对其表演情形比较熟悉,所以在老师引导启发后所呈现的作品各不相同,画面十分丰富。

最后让幼儿互相参观和评讲,对别人的作品进行欣赏和交流,幼儿在这个阶段对别人的作品的理解和学习也展现出了极高的兴趣。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可以看到趣味绘画这种教学方式在幼儿美术教育中起到积极的重要作用。

(二)趣味绘画的意义

1.趣味绘画能激起幼儿的绘画兴趣,培养活泼开朗性格

好奇、好动、好胜是幼儿的心理特征,趣味绘画时教师生动形象、有趣的指导语言,为幼儿提供了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幼儿为自己有趣的发现而激动,作品的风趣性和与众不同给了他们快乐的感受。如他们在《马戏团的小丑》这个美术教学活动中,更多的是自己抒发自己愉悦的体会,而并不会将其定义为“任务”,他们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色彩,随心所欲地用画来表达自己心中对“马戏团小丑”的认识和情感。

实例中得知:趣味绘画能促进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一是它能创设良好学习气氛;二是教师饱满愉快的情绪影响和感染幼儿,丰富幼儿的情感;三是绘画过程中能增加幼儿的快乐体验。所以,趣味绘画对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趣味绘画能充分调动幼儿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在幼儿绘画教学中,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幼儿绘画作品和成人绘画作品的最大区别也在于幼儿的作品有更多的童趣和天马行空。幼儿的想象不是被动地产生的,它是幼儿在主动、积极的状态下发生的,但这种状态是要通过引导来激发。趣味绘画时老师的调动和引导尤为重要,例如案例中老师引导式的发问使得幼儿能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思考产生联想并把这些生活经验迁移到画作中。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努力调动自己的经验、想象力、创造力,努力表达自己,这些作品无不体现出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没有对这个绘画活动产生兴趣,没有对绘画抱着积极的态度,是难以达到这些效果的。趣味绘画让幼儿感到只要积极地去想去做,就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并懂得如何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创造出新的东西。这种态度也会影响到幼儿对其他学习活动的态度。

3.趣味绘画促进了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使幼儿建立起进一步认识自我,正确评价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由于在趣味绘画时幼儿充分发挥了主动性、积极性、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通过努力完成出了自己满意的作品,会认为自己的作品是了不起的杰作,他们用想象给作品赋予了活力,并从中获得巨大的成就感。绘画结束后,幼儿互相评价、交流,他们开始由创造的过程转入思考的过程。在这里,他们体验了成功带来的喜悦,趣味绘画使他们有了成就感,对绘画活动产生了自信心,这是十分难得的。自信心不仅使他们较好地完成绘画作业,也能延伸到其他活动中,不畏困难,努力获取成功体验。这种自信心的建立,会促进其独立人格的培养和塑造,对他们未来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趣味绘画培养了幼儿的交往意识

趣味绘画时,幼儿可以自由想象、交谈,他们共享集体活动带来的快乐,同时也体会了在集体中与人交流的乐趣。他们在绘画时明显地表现出了愉悦,从而进一步产生了分享欲。因为想要通过认真地完成一幅作品,给同伴们带去快乐,这种潜意识的互动在幼儿心中播下了互相理解、为他人着想的想法,也是良好交往行为的萌芽。绘画后他们要向别人介绍自己的作品,以获得他人肯定的评价,满足自己成功的快乐。在活动中我们发现无论性格外向的幼儿或性格内向的幼儿都有强烈的诉说、交流的意愿,不同性格的幼儿的交往能力都得到了发展。良好的交往能力使幼儿在未来的生活、学习中能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环境。

5.趣味绘画给幼儿提供了安全的心理环境

以往老师在教学中考虑到安全问题时,总是更多地注意绘画材料、工具是否安全、卫生,而忽略了心理环境的安全性,当然这也是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传统的绘画教学是老师出示范例让幼儿观察,再示范,幼儿按老师的要求模仿。这样幼儿被动地接受知识、技能,压抑了幼儿本身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充分发挥幼儿绘画的潜能,幼儿对自己的作品没有信心,怕别人看自己画,总是担心与老师的画不一样,得不到肯定,幼儿心理处于极不安全的状态。而在趣味绘画时,幼儿在老师富有趣味性的语言指导下,幼儿绘画表现出更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可以边想边说边画,可以互相交流,活动的气氛是宽松的,而作品的交流评价也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绘画活动的有趣。可以说幼儿在这样的环境感到是放松、愉快和安全的,他们不用完全模仿老师的画,不用担心成人的指责,安全的心理环境给他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想象与创作的空间,也影响到他们为人处事的态度。

趣味绘画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和积极性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启迪、引导、开发幼儿心智和想象力的教学方式,对改变传统绘画教学中单调、刻板的模仿方式有积极的意义。我们在幼儿绘画教学中,应更多地挖掘绘画内容的趣味性,使绘画活动既能掌握技能,培养美感、愉悦身心,也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成长,推进幼儿美育教育的深入发展。

猜你喜欢

幼儿美术教育美育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关于幼儿美术“卡纸水彩”特色课题研究
探析剪纸艺术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生活化视角下的幼儿美术教育问题探讨
美育教师
幼儿美术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陶行知生活理论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