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记叙文阅读教学实践

2022-04-29孙志英

校园英语·上旬 2022年3期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读后续写活动设计

摘 要:《普通高中英語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并强调“英语学习活动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高考英语读后续写新题型的出现更凸显记叙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基于此,本文以英语记叙文阅读教学课为研究切入点,探究英语学习活动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实践,为改革之下高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改进提供经验总结和理论支撑。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读后续写;记叙文阅读;活动设计

作者简介:孙志英,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

一、引言

一般而言,传统的阅读教学在实践中能够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尤以“教得浅显、教得零散、教得死板”为典型。“教得浅显”指的是传统阅读教学过于注重文本语法、词汇知识等文本内容表层信息的传授,而忽视文本背后的文化背景、主人公思想感情、作者写作意图和价值观的解读。“教得零散”是指传统阅读教学过于注重零散的知识点而忽略对文本篇章结构的分析,使得学生文章的整体认识不足,无法独立快速地获取文本信息。“教得死板”是指传统阅读教学更强调教师单向的知识传输,对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和促进思维发展的功能,特别是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导缺乏关照,对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知识迁移等能力培养不足。

随着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的提高,传统阅读教学方法已明显制约高中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一方面,自2016年以来,浙江、山东等多省份陆续将读后续写题型纳入高考英语书面表达的考核内容之中,要求学生在理解给定语篇的基础上进行续写,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开创性地提出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理论,明确要求将活动作为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使得学习者能够在学习中理解语言、尝试运用语言表达意义,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文化意识、发展多元思维和形成学习能力。所以,新题型的出现和《课标》的改革既为高中英语教学竖立了新的旗帜,又向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们该如何改变传统教学的惯性思维,在日常教学中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将新的英语教学理念和育人价值观落实在课堂中,皆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为此,本文拟从英语记叙文阅读教学为切入点,从实践的角度阐述如何围绕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要素安排教学内容;如何在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个层次上设计课堂活动;如何帮助学生在记叙文学习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英语综合素养、通过跨文化的视角认识世界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一)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和意义

英语学习活动观,从文义解释的角度可以理解为关于英语学习活动的基本看法和基本观点,它既是认识论又是方法论。作为活动学习法的一种,英语学习活动观理论可以追溯至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杜威的“从做中学”和维果斯基的“活动理论”,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

《课标》创造性地提出了英语学习活动观,并为其概念做出了明确的界定:英语学习活动观是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结合已有知识和语篇特点综合提高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文化意识、多元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理论,且英语学习活动应当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冀小婷等学者也结合六要素整合理论,提出英语学习活动观是使学生在理解主题语境的基础上,结合不同语篇类型的特点,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这一系列英语学习活动学习语篇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语言技能,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学习策略运用能力等的教学思维。

英语学习活动观中的“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分为学习理解活动、应用实践活动、迁移创新活动三大类。学习理解活动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三个环节,是所有活动的基础,目标是使学生对文本有基本的认知和感知;应用实践活动包括描述与阐释、推理与判断、内化与运用,是学生在对文本有基本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提升;迁移创新活动包括分析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批判思维的培养最为关键的活动,英语学习活动观中的“活动”还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

此外,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还应结合六要素整合理论,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依托具体的语篇,将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个要素有机整合起来,强化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同步学习,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听、说、读、看、写等学习方式去理解和表达意义,发展多元思维,真正学会学习。

(二)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阅读教学设计思路

首先,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师阅读教学的课堂活动设计应以What、Why和 How 三个问题为指导方针。在What 的问题层面,教师首先要与学生共同探讨该语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意义分别是什么,明确学生应该从语篇中抓取的内容;接下来在How的问题层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语篇的文体结构和语言修辞、领会作者是以何种方式呈现观点和表达想法的;最后是Why 的问题层面,教师组织学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重申主题意义,并总结What和How中的问题,对作者观点态度和价值取向进行提炼和升华。

其次,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指引下,教师具体的阅读教学课堂活动设计应以提高学生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和迁移能力为教学目标。高中英语教学课堂应在英语学习活动观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个层次教学目标的引领下,设计有逻辑、有层次和有内在关联的教学活动。课堂活动的内容要将语篇的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个要素有机融合起来,综合运用听、说、读、看、写等方式实现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从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应三层次的教学目标,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则应相应地分为基于语篇、深入语篇及超越语篇三个层面,教师组织学生深入研读语篇、把握和领会语篇主题、内容、结构、语言特点和写作风格,引导学生围绕关键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其理性地表达观点、情感和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总之,课堂教学活动应注重三个层面的教学设计紧紧相扣、逐步升华,从而帮助学生从文体、主题、意义等方面整体理解语篇,实现从知识向能力向素养转化的教学追求。

三、高考英语新题型对高中英语记叙文阅读的现实诉求

读后续写是新高考改革中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给定语篇的前提下进行模仿和创造的一种书面表达题型,所给语篇一般为记叙文。姜琳等学者已通过实证研究证明读后续写对学生的二语写作水平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完成读后续写题型时,学生首先应充分理解语篇、提取关键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梳理行文线索、感受情感变化等,在此基础上再发挥想象力续写故事,且续写应紧扣主题、衔接自然、感情基调恰当,故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学生完成读后续写的重要前提。一方面,读懂是会写的基础,学生只有读懂材料故事、情节、主题等,才能紧扣主题进行续写。另一方面,阅读材料也为写作提供模板和素材,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材料,可以吸收材料中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对比等写作手法,并将其应用于续写中,提高作文的质量。

所以,在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记叙文阅读教学不仅关乎学生的阅读水平,还关乎学生的写作质量。那么,如何顺应高考新题型的改革要求,提高英语记叙文的阅读教学质量?上述分析可知,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设计是实现高中英语记叙文以读促写教学目标的有效路径。

四、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记叙文阅读教学实践

为了阐明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设计能够有效落实记叙文阅读教学以读促写的教学目标, 本文选取了一节记叙文阅读课作为高中英语教学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典型案例,通过整合课程内容的六要素,同时设计综合关联的活动,体现思维深度,从而使阅读教学具有整体性,并彰显育人功能。

本课选取的文本是北师大必修一Unit1 Lesson3 “Your Life is What You Make it”。本文讲述了大学生张天在毕业后在贵州支教的故事,通过一系列事件的描写展现了张天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启发学生认真思考未来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并鼓励学生坚持梦想、真正实现价值、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属于“人与自我”的主题,结构清晰、内容丰满、主题意义深刻。

首先,结合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三个层次,教师确定教学目标如下:学完本课,学生能够,第一,通过阅读获取与梳理文本结构,获得张天支教的细节信息;第二,提取与概括张天思想情感的变化过程,梳理结构化知识;第三,分析判断张天情感变化的原因;第四,体会感知并欣赏记叙文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点;第五,运用从文本中获取的有效信息,在新的情境中内化,并以小组合作方式迁移;第六,评价张天的人生选择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意义,获得对志愿者工作全新的认知。该教学目标的设置体现了对英语学习活动观中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个层次的严格遵循,牢牢把握了学生语篇学习从浅至深的全过程,体现了教学改革对学生语言、思维、文化融合发展的最新要求。

其次,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教师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了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个层次的多个教学活动。

在学习理解类活动中,教师首先进入感知注意环节,让学生依据文本标题“Your Life is What You Make it”和附图a和b,预测文本的主题。接着播放一段感人的展现大学生乡村支教生活的短片,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What is your impression about the environment of the village school? What would it be like to be a volunteer teacher there? ”该活动激活学生已知识,铺垫相关语言,吸引学生对文本产生兴趣,并对文本内容和相关词汇有所感知。在此基础上进入梳理和概括环节,学生快速通读文本,完成对每个段落标题的概括(skimming for main idea)。引导学生复读文本,分小组梳理文章的情节线索、情感线索,提取关键信息绘制鱼骨图,并标明相关依据。

接着进入应用实践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整个语篇的信息组织方式。学生基于所学提炼的结构化知识展开描述与阐释、内化与应用的活动。该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角色扮演并展示,学生先通过内化所获取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再进行角色扮演。学生每4人组成一个小组,模拟在张天支教的地方进行模拟采访。小组成员分别扮演采访者、张天、张天的学生、村民。采访者依据文本内容对被采访者提出3-4个问题,被采访者也依据文章内容进行回答。经过充分的讨论和演练,选取一组学生上台进行展示。该活动不仅运用了所获取的语言知識和文化知识,而且还全面锻炼了学生听、说、读、写、看的能力和团队配合能力。

在迁移创新活动中,教师首先提出两个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Zhang Tian's life choice? Would you made the same choice?”引导学生对张天的人生的选择和志愿活动进行思考和评价。接着提问“Are there any other things we can do to help the students in the village school? ”进一步引导讨论志愿活动的核心精神:dedication, friendship, mutual aid, progress,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多元思维,激发其对自己未来发展和价值实现的思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课后作业中,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完成一篇记叙文,该任务是2020年高考全国卷的英语作文题,要求学生写其最敬佩的人,该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的记叙文写作知识和人物描写的词汇与句式进行迁移和应用,将输入转为输出,巩固所学知识,实现知识的迁移创新,完成教学目标。

五、结语

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新课程改革一直强调的理念和教学方式。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应遵循循序渐进的认知发展规律,将知识学习与技能发展融入主题、语境、语篇、语用之中,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凸显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丰富语言产出,教学评融合,互促提升,融育人目标于教学过程之中。广大教师在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同时必须牢牢把握英语教学的核心和目的,学习活动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切忌为了活动而活动。

总之,教师应当积极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总结经验和教训,助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拥有美丽的心灵和高尚的灵魂。

参考文献:

[1]梅德明,王蔷.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冀小婷,戴俊华.“六要素”整合下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及其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8(19):64-66.

[3]章策文.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特点与价值[J].教学与管理,2019(19):47-50.

[4]姜琳,涂孟玮.读后续写对二语词汇学习的作用研究[J].现代外语,2016(6):819-829,874.

猜你喜欢

英语学习活动观读后续写活动设计
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探索和创新高中英语课堂活动
例谈高中英语课堂中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阅读教学活动设计
浙江省英语新高考首考卷写作试题的评析与教学建议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以读促写的教学实践
“透镜”课题教学的活动设计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活动设计
读后续写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