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思维导图为工具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设计及实施

2022-04-29潘东梅

校园英语·上旬 2022年3期
关键词:全民阅读教学设计思维导图

摘 要:在全民阅读背景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从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着手,研究如何高效实施阅读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成为小学英语教学的必修课。本文探究如何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以培养教师的阅读教学能力。

关键词:全民阅读;思维导图;教学设计;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潘东梅(1976-),江苏连云港人,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教学。

全民阅读的兴起、新课标的实施都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英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体验,培养学习策略和核心素养。小学英语教师要逐步转变教学理念,尝试改变教学模式,借助新颖有效的思维工具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其中,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引起了一线教师的关注。

一、思维导图运用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

思维导图是英国记忆专家托尼·博赞根据大脑的发散性设计的一种综合运用文字、符号、图画、色彩等使知识结构图像化、可视化思维工具。它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地呈现知识网络,将重要信息转化为关键词表示的节点,形成以主题为核心成发散状的思维框架,使系统思考、创造性的内在思维过程变得可视化。思维导图的绘制是对存储在大脑的碎片化知识和想法进行整理和优化的过程,其放射状的结构有利于通过图式理清思维脉络,提高发散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运用于教学设计和实践有其坚实的理论基础,包括脑科学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理论等。从脑科学理论方面来看,左脑负责理性的抽象、逻辑、推理及分析等思维活动,而右脑负责感性的想象、图画等思维活动。思维导图能够改变仅侧重于左脑学习的传统学习方法,借助图画、线条、颜色把枯燥的文字转变为形式多样的记忆图式,将左脑的理性思维和右脑的感性思维结合起来,实现思考过程的可视化,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认知心理学理论来看,思维导图将隐性的文字知识显性化、图像化,使抽象的知识内容变成可以为人感官所领悟的知识表现形式,有效地帮助学生整理、记忆抽象的文字,将碎片化的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组合在一起,进行深度融合,形成一个新旧结合、相互联系、层次分明的知识网络,在明确学习目标和思维导图设计的指引下,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规划、绘制思维导图,开展有意义的小组讨论,实现知识意义的重新建构,积极自主地进行有意义的学习,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全面、系统地学习新知,促进知识的全面获取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运用思维导图来指导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符合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素养、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要求。阅读的过程就是思维活动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预测、感知、分析、比较、概括等多种思维活动,构建起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把思维导图和阅读教学结合起来,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自身阅读素养的提升,教师则提高了阅读教学能力。

二、改善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教育教学及教学艺术的原理,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过程等紧密联系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合理的规划设计,从而形成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方案。教学设计是教学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课堂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必备步骤,能够直接用于指导课堂教学实践的开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设计以“教”为主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学生作为知识的接收者,被动接受教师的“教”,主体性和主动性得不到体现,学习到的知识相对零散并缺乏联系,无法形成系统,最终的教学效果不理想。思维导图运用于教学过程中的PPT设计以及板书设计,使教学设计跳出传统设计模板的束缚,强化教学要素之间的联系,从中发现符合思维逻辑顺序的关系,形成有逻辑、有层次、有重点、有关联的知识网络,从而唤醒学生大脑中储存的知识信息,激发教师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为教学设计增加新思路、提供新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加系统,从而有利于教师阅读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

笔者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5 “Seasons Story time”为例,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设计。首先,进行教材内容分析。这个单元主要讨论季节(Seasons),围绕季节的气候和人们从事的活动展开。阅读板块(Story time)以“诗歌+图片”的形式分四个小节描述了spring、summer、autumn、winter四個季节的气候特征、儿童在不同季节喜欢的活动,并用句型“We like... ”表达了对不同季节的喜爱之情。然后,从心理发展特点、思维发展和情感认知三个方面分析了四年级学生学情。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目标为:掌握三会及四会词汇和句型;准确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感情地表演;能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描述四季的气候及儿童在不同季节的活动、爱好;感受自然界四季的变化之美,培养热爱、亲近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为:掌握表示季节、气候的四会单词season、spring、summer、autumn、winter、warm、hot、cool、cold;掌握表示活动的三会词汇fly kites、have picnics、go boating (swimming、climbing、skating);掌握并运用“In ... ( 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 it is ... (warm, hot, cool, cold). We ... ( go boating, go swimming, go climbing, go skating )”等表达方式。教学难点为:正确运用句型描绘当地不同季节的气候、人们的活动,并就喜爱的季节和活动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选定思维导图、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作为主要教学方法,确定好教具,完成Story time板块的教学设计,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如图1)。

在进行整体教学设计之后,笔者采用思维导图设计板书,根据英文诗Seasons的内容和特点,将思维导图设计成呈发散状的大风车样式,以介绍大自然的四个季节为主,把seasons作为思维导图的一级概念,呈现在风车叶片的中心。二级概念呈现一年的四个季节,把表季节的重点单词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呈现在风车叶片上,并在表示季节单词的相应位置用彩笔画出能代表不同季节的事物(春天的绿树、夏天的冰淇淋、秋天的落叶、冬天的雪人),既能够形象地表现出单词所代表的季节,还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风车叶片在风的带动下不断旋转,表示一年四季的循环往复。三级概念的关键词围绕诗的内容特点,呈现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spring-warm, summer-hot, autumn-cool, winter-cold)和人们在不同季节的代表性活动(In spring: fly kites、go boating, In summer: eat ice cream、go swimming, In autumn: have picnics、go climbing, In winter: make snowmen、go skating);在风车的底座上则呈现重点句型 “In ..., it is ... / We ... ”。

这一思维导图清晰地呈现了本课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逻辑关系清晰。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情境教学、游戏教学等方法,为学生创造生动、形象的课堂,通过提问来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把握知识重点,发现、感受大自然四季的变化、不同季节的显著特征,以及人们从事的各种活动。

教师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的设计,增强了对整体语篇教学设计和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的宏观把握能力,能够形成以互动问答为引领、以小组合作为形式、以阅读理解为核心、以情境感悟为源的教学。

三、提升阅读教学实施能力

教师把文字版的知识内容进行整合,提炼出知识要点,运用思维导图的设计方式,进行加工、处理,建构出一幅图文结合的知识网络图,将繁琐、抽象的知识变得简洁、直观,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理清知识脉络;还能够作为新型板书,随着教学逐步推进,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使授课过程简洁清晰、具体形象,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单调枯燥的单向知识传递方式。

上述思维导图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相比,更富有逻辑性和条理性,结构更清晰、系统。教师把情境教学法、游戲教学法和思维导图结合起来,设计思路清晰、逻辑性强的教学环节和活动,便于进行整体语篇教学。Seasons是完整的诗文,切忌把内容切割,把有意义的内容变成单调的碎片化的词汇或句型教学。要从语篇的视角出发,进行整体性的语篇教学。笔者以新课呈现以例,运用思维导图设计展示课堂教学过程,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骤,通过听、读从整体上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以问题“What seasons do you hear?”引导学生从诗中提取问题的答案“spring、summer、autumn、winter”,并完成思维导图的一级和二级概念。

第二步骤,具体教学采用“教学-帮学-自学”教学模式,结合思维导图进行分段教学,在欣赏诗的同时分小组完成各自的思维导图。全诗分为spring、summer、autumn、winter四个小节。

第一小节spring以“教学”为主,从气候特征、儿童活动和表达喜爱之情三个方面展开,分别用问题“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 What do you do in spring?/ Do you like spring?”引导学生自主阅读spring部分的诗行,发现问题的答案,并结合图片、简笔画教学短语、句子等语言知识点,和学生一起完成spring部分的思维导图。第二小节summer以“帮学”为主,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观察这一诗节的结构,从气候、活动、喜好三个方面讨论、分析内容,学习知识点,完成summer部分的思维导图。通过上述两个小节的教学,学生基本把握了诗的结构和内容。三、四小节以“自学”为主,教师转交主动权,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互助学习,阅读诗文,理解内容,开展小组讨论,发挥想象力,并进行思维导图的规划、绘制,设计不同形式的思维导图。

第三步骤,进行细节阅读和学习,感悟四季的美好,体会喜爱之情。并在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What do you do?/ Where can you...? / What do you need for ...?”,引导学生细读诗歌,通过问题的引领深入思考,联系日常生活经验,将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打开思维,进行发散性思考,从而生成语言。

这样的学习是教师引领下学生自主理解、感悟、应用的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将教学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贯穿在教学情境中,使教师能够进行有梯度、有衔接的课堂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共同发展。

四、结语

在全民阅读背景下,教师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单元知识的体系,形成系统的知识脉络,增强了对整体语篇教学设计和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的宏观把握能力,提高了教学设计的效果;运用思维导图设计指导课堂教学,能够促进“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课堂模式的实现,形成以互动问答为引领、以小组合作为形式、以阅读理解为核心、以情境感悟为源的教学。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构建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快速理解知识点及其之间的联系,拓展其思维,为语言学习能力的发展、读后语言的输出搭建了平台,促使学习过程朝着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提高学生的理解、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吉桂凤.思维导图与小学英语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2]潘东梅.思维导图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英语绘本阅读教小学的运用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20(1):55-57.

[3]申煜,黄伟.“思维导图”教学设计的优势价值、问题反思与优化路径[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17(9):3-8.

[4]杨蛟雨,何文.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2021(9):57-59.

猜你喜欢

全民阅读教学设计思维导图
全民阅读背景下高职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培养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职大学生践行“全民阅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复合型文化场所:实体书店的立体化转变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做一个全民阅读时代的“悦”读人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