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献出版探微

2022-04-28肖爱景

传播与版权 2022年5期
关键词:影印汉译

[摘要]近十年,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献日趋丰富。从出版角度来看,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献整理形式主要有四行对照法、影印、汉译三种,我们以此科学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抢救、传承民族经典文献,展现民族传统文化,不仅对深入研究语言学、社会学、民族学、民族边疆问题与社会文化等有重要的借鉴价值,而且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华文化复兴。

[关键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献;整理形式;四行对照法;影印;汉译

语言文字是人类交流的工具,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在国家科学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抢救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政策的指导下,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成果日趋丰富。笔者梳理近十年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献的出版情况,不仅对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可以展现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为构建各民族共同书写的历史文化系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学理支撑。

一、国家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措施概述

语言文字事业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社会性和全民性的特点,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力量,事关国民素质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事关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事关历史文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1949年以来,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言文字事业发展道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语言文字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完善,语言文字信息化进程加快,语言文字品牌活动广受关注,我国在世界语言文字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得到提升。

各民族语言文字是中华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为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和发展,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律。同时,我国出台了一些重要的政策文件,如2007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民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字出版事业扶持力度的通知》、2010年出台的《国家民委關于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管理工作的意见》,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做出了规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大对语言文字工作更是提出明确要求,赋予“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开展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抢救保护工作”重大使命[1],相关部门也出台《语言文字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国家民委“十三五”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使用和发展对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文化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

国家在促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献科研和出版工作方面还投入大量资金予以支持。2007年,我国设立了“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民族地区民族文字出版事业发展;200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设立“特殊学科”的传承保护项目;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增设冷门“绝学”项目;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又设立冷门“绝学”团队项目,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力度,一批民族古文字文献研究项目得以立项,如段晴领衔的“北京大学胡语文书研究团队”、孙伯君领衔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古文字文献研究团队”、吴元丰领衔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文献研究团队”。

二、近十年我国少数民族文字的出版概况

近十年,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图书的出版数量呈上升趋势。中央宣传部出版物数据中心(PDC)数据显示,2011年—2020年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图书达到3914种,比此前十年增加了1528种,出版数量增长了64%。列入国家“十二五”“十三五”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规划的图书项目有540种,涉及社科、文学、文艺等三十余个类别,主要侧重于两方面:一方面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和传承,如《新疆文库·西域图志校注》(维吾尔文,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年)、《藏族珍稀古籍集成》(藏文,四川民族出版社,2013年)、《伊犁河流域厄鲁特人民间所藏托忒文文献汇集》(蒙古文,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18年)等;另一方面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译著,既包括将时事政治、法律法规、科普、文化等领域的汉语读物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如《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7卷)》(壮文,广西民族出版社,2011年)、《中国大百科全书》(维吾尔文,新疆人民出版社,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汇编(2016)》(藏文,民族出版社,2017年),又包括将少数民族经典读物翻译成汉语文字,如《清代新疆满文档案汉译汇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等。

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献整理形式的分析

国家在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也提出要科学保护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促进语言资源的开发利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以此为指导思想的“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一期已完成1712个点的语言资源调查采集,调查范围涵盖全国所有省区市的123个语种和全部汉语方言,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语言资源库和展示平台。这为后续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语料资源。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包括少数民族曾经使用和正在使用的语言文字。学界一般以辛亥革命为界限,将民族语言文字分为古和今两种类型,在辛亥革命以前中国境内创制或借用的各种记录汉语之外的民族语的文字均可称作民族古文字[2],而把使用年代更为久远的因种种原因停止使用的于阗文、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满文等民族古文字称作“死文字”。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发展,无论是正在使用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还是曾经使用的“死文字”,都面临一个问题: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频率逐步降低,很多记录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文献资料保存和整理手段较为滞后,以致很多文献资料散失,抢救、整理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刻不容缓。8A26B753-E6CD-475F-8A28-FCB03650DC7A

笔者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献整理成果为例进行分析,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献整理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以典型文献为代表进行详细解读整理的研究性著作

如《中国白族白文文献释读》(2010年)采用四行对照法对白文经典文献进行解读:一是逐句“原文誊录”,保持了白文书写的原始风貌;二是为每个白文字、词、短语等语言单位进行“国际音标注音”,使白文能够为更多学者所识读和认知;三是为每一个语言单位进行相应的“白汉对译”;四是根据白文在歌唱与阅读中对格式和韵律的要求,在“白汉对译”的基础上逐句进行“汉语意译”,以展示白族语言的音律美。

这种四行对照法的整理方式以文献为基础,辅以字符对照表,虽整理起来耗时较长,对整理者的学术水平要求较高,但其既有传承民族经典文献的作用,又有记音释词的功能,亦能展现民族传统文化,是学界常用的整理方式。目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已出版的“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濒危文字文献调查研究丛书”中的6种图书均采用此种整理方式。这6种图书包括《纳木依藏族帕孜文献》《宝山纳西东巴文应用文献调查、整理与研究》《他留人铎系文献整理与解读》《争伍东巴文献的发现、解读与研究》《普米韩规原始文字文献调查、解读与研究》《川滇达巴文献整理与解读》。

《纳木依藏族帕孜文献》(全2册,2014年)对聚居在今四川西南雅砻江及其支流安宁河流域的藏族支系纳木依的文字系统、民族文献进行了考察、研究和解读,全面、生动地展示了纳木依语言、历史文化、社会生产生活及民俗信仰等。全书在结构上由纳木依族群概况、纳木依语言概况、文献精选精译、纳木依语言文字字符表、访谈口述史、纳木依语研究初探等组成,多维度、全方位地展现了纳木依这一藏族支系独特的历史文化及其语言文字形态。

《宝山纳西东巴文应用文献调查、整理与研究》(全2册,2019年)解读了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宝山乡吾木村纳西族群以东巴文记录的地契、调解协议、会议纪要、人情往来、对联、民歌谚语等。该书充分说明东巴文使用范围不局限于宗教,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广泛使用于世俗生活。此外,该书扼要介绍了吾木村的地理概况、历史沿革、人口组成、民风民俗、文化艺术、教育、经济、名胜古迹和语言系统。

《他留人铎系文献整理与解读》(2021年)对主要生活在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六德傈僳族彝族乡的彝族支系他留人所使用的语言、铎系符号及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与解读。铎系是他留人祭祀时的祭司,他们在祭祀时使用的图符被称为铎系符号。经过记录与研究,该书编者共整理101个常用的铎系图符,并对他留话词汇和铎系符号文献进行整理,共整理铎系文献13种,铎系唱经79篇。该书共分十章,由他留人概况、他留语言系统、铎系与铎系符号文献、铎系符号文献解读、铎系符号唱经选、铎系符号基本字表、铎系唱经中的传说故事、口述史、清华学子走进他留山、后记等组成,前面部分为他留人的基本情况概括,中间部分主要是他留语言和铎系文字的整理与解读,后面部分附有编者对老铎系们的访谈及相关的纪实材料。

《争伍东巴文献的发现、解读与研究》(全2册,2021年)选译了争伍村以东巴文记录的宗教文献《祭天经》《敬水龙经》《平安经》《历书》《神路图》等。此外,该书扼要介绍了争伍村的地理概况、历史文化、民风民俗、语言系统等,系统整理著录了东巴们收藏的东巴文献。

《普米韩规原始文字文献调查、解读与研究》(全2册,2021年)记载了普米族对人类起源、民族迁徙、部落战争、社会生活、神话传说等的认识和理解。该书的核心是在调查整理普米族语言系统的基础上,对普米濒危文献进行全面挖掘、解读、整理,具体包括对普米历书《夏多吉吉》、《左拉》卦图、灵牌图经《弄开》、送魂神路图《塔朗》、木牌画、印棒等普米族重要文献进行详细整理,用规范的四行对照法进行逐篇、逐图、逐字、逐句的翻译与解读,并对已调查的55种共373册木里依吉普米韩规经书进行普查、翻译和著录。

《川滇达巴文献整理与解读》(2021年)全面描写了川滇交界地区的屋脚村、利家嘴村、前所村的纳西语东部方言,并在此基础上记录、解读了目前所见的达巴教文献。达巴教是川滇交界地区的民间信仰,该书搜集整理的达巴教文献有历书、印棒、水井挂图、打卦图等。此外,该书还用调查得来的第一手资料,专门介绍了达巴葬礼和摩梭母系社会的家庭结构。

(二)影印珍稀民族文字文献资料的整理成果

如《哈佛燕京图书馆文献丛刊第十种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蒙文文献汇刊》(2015年),该书影印汇编了以蒙古文字刊行或由汉、满、蒙古、藏四种文字合刻本的27种资料,如《塔清阿抄〈蒙古源流〉》《新译蒙汉千字文》《满蒙合璧三字经注解》《初学指南》《圣谕广训》《吏治辑要》《三合便览》等,并辅以题解,即简要介绍成书情况和体例等。这批蒙古文资料十分丰富,涉及清朝以来的政治、社会与文化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研究这一时期的民族边疆问题与社会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以此种影印形式出版民族文字文献资料的好处是整理速度相对较快,尤其对一些亟须保护传承的珍贵民族古文字的文献资料,不仅可以保留其本真性、原始性、客观性,还可以突破空间距离限制,为学界较快地提供相关领域第一手研究资料,便于学者深入研究。目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采用此形式出版了《清代新疆满文档案汇编》(2012年)、《清代钦差驻库伦办事大臣衙门档案档册汇编》(2017年)、《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满文文献选编》(2021年)。

(三)重要民族古文字文献汉译的整理成果

如《清代新疆满文档案汉译汇编》(2020年),該书将《清代新疆满文档案汇编》(1—10册)辑录的满文档案文件逐一翻译成汉文,时间跨度从雍正八年(1730

年)至乾隆二十年(1755年),内容涉及广泛,包括清代新疆地区的职官、军务、民政、司法等十六个方面。该书原则上保持原书的编排秩序,最大限度地将民族古文字记录的史料如实地翻译整理出来,供学界研究使用。

有相当数量的边疆地区史料是民族古文字档案,而目前国内可识读这些史料的学者很少,这在客观上限制了史料的利用。这些史料由民族古文字方面的专家经过系统的汉译整理,可为更多学者的使用提供参考,并可供有需要的青年学者进一步了解和学习民族古文字,促使边疆史研究得到拓展,也对促进边疆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具有重要意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献的出版形式也包括民族古籍目录(图录)汇编,如《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为学者研究提供线索,也是抢救、整理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形式,在此笔者不再赘述。

四、结语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凝聚了各族人民的智慧,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标志和纽带,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多样性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献保存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它充实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内容,是汉文史料的重要补充和印证。从出版角度来看,我们要抢救和保护其精华部分,展示长期以来国家科学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成果,以影印珍稀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文字文献为基础,较快地供学者研读使用,从而推动学界专家带领青年学者以四行对照法或民汉互译的方式进行深入解读和阐释,形成民族语言文字研究人才梯队,进而服务中华文化复兴,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参考文献]

[1]艾北疆.国家致力于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N].内蒙古日报,2020-10-10.

[2]孙伯君.中国民族古文字的文字学意义[J].民族语文,2020(02):4-15.

[作者简介]肖爱景(1981—),女,内蒙古满洲里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总编室主任。8A26B753-E6CD-475F-8A28-FCB03650DC7A

猜你喜欢

影印汉译
英美人名的含义
再论汉译“突厥”名称之起源
再论汉译“突厥”名称之起源
红批影印
红批影印
“Economy”汉译名变迁的文化资本解读
希尔顿全球酒店管理集团英文官网汉译翻译报告
可口可乐广告语修辞应用及其汉译分析
论iPhone 6产品页面的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