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爱华:洗衣服洗出来的技能大师

2022-04-28赵宝娣

妇女生活 2022年4期
关键词:爱华洗衣旗袍

赵宝娣

她有一双灵巧的手,能用预检、洗涤、包装三步流程88道工序洗出令顾客满意的衣服;她有一颗永不服输的匠心,25年坚守浆洗台,不断创新,把洗衣当成终生奋斗的事业;她更有广阔的胸怀,坚持“传帮带”,为行业输送大批洗涤人才——

“做事一定要用心。”

1978年8月,陈爱华出生在上海,从小喜欢玩水。她3岁时,一看到奶奶洗衣服,就跑过去帮忙。奶奶便笑眯眯地用脸盆接好水,让她洗自己的手绢和袜子。她学着奶奶的样子,拿肥皂不停地在手绢或袜子上揉搓,弄得满手泡沫。

奶奶拿起陈爱华的纯棉小花袄,一边洗一边教她:“囡囡,做事一定要用心。你看這里有一小片脏东西,我们先打一点肥皂,揉搓一下,再用刷子刷一刷,脏东西就掉了。没有脏东西的地方,放在水里揉搓一会儿,再用清水洗两次,就可以了。”

奶奶麻利地给小爱华做着示范,很快就把小花袄洗干净了。

7岁时,陈爱华开始自己洗衣服:她懂得把白色衣服与深色衣服分开洗,以免串色;还知道洗衬衫前要先解开所有扣子,避免造成扣眼松动。

1997年,19岁的陈爱华到上海中华老字号正章公司做了一名三级营业员,负责收发、检查、折叠、包装衣服以及识别面料、小修小补、与顾客沟通等基础性工作。

在店里,陈爱华牢记奶奶对她说的话:“做事一定要用心。”看师傅们洗衣服,她一有空就去帮忙。师傅们都很喜欢这个勤快的姑娘,耐心告诉她不同面料的洗涤方法。陈爱华认真记下来,还细心总结工作小窍门,如怎样为衣服排号方便快速收发等。很快,她成了师傅们的得力助手。

随后,陈爱华主动申请从前台转入业务岗。她跟着每一位师傅学习不同技能,熟悉不同岗位,对清洗、熨烫、包装、质检、修补等每一个步骤,都认真钻研。别人下班了,她还在车间里一遍遍地苦练操作,一天要练上百遍。

那段时间,陈爱华穿着套鞋穿梭在机器轰鸣的车间内,洗涤戏服、工装、大衣等各类衣物,平均一天洗涤上千件衣服。

尽管陈爱华工作很认真,可还是难免有洗坏或烫坏衣服的时候,她也慢慢明白了,洗衣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简单,洗涤方法和修复工艺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此后,只要市面上出现新面料,她总是第一时间了解其特性,一遍遍地尝试洗涤新方法。为了改进洗涤工艺,提高工作效率,她常常深夜还在车间摸索、研究,无数次被蒸汽烫伤手臂。

用心是制胜的法宝。凭借这股钻劲儿,陈爱华在技能上很快独当一面,成为高级技师,后来又逐步成长为部门负责人、技术总监,深受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

“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做到最好。”

如何将洗衣服这件事做到极致?陈爱华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做到最好。”

2003年,正章公司尝试在打浦路开一家精品洗衣店,安排陈爱华与7位年轻同事一起“创业”。

创业初期,陈爱华设定每件衣物的洗护都要经过预检、洗涤、包装三大流程88道工序。她说,洗净衣物只是基础,把洗好的衣物熨烫好,工工整整地叠好才算完工。碰上衣物有破损,还要将破损处尽量修复,焕然一新地交到客户手中。在她的领导下,整个团队严格遵守流程,把细节做到极致,受到了客户的广泛好评。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家门店曾创下正章单日营业额最高纪录。

2005年冬天,一位80多岁白发苍苍的老人来到正章公司,一进门就问:“店里有没有老师傅?这条旗袍我想再穿一次。”老人捧着一件在箱底压了近60年的红色真丝旗袍,说是她当年结婚时穿过的衣服,是她一生最重要的珍藏。

陈爱华一边听老人讲述,一边仔细翻看旗袍。她发现,由于放置太久,旗袍上压痕非常明显,装饰物零星掉落,真丝色泽已褪,发白发花,有些金丝都脱线了,清洗修复难度非常大。但热心的陈爱华不想让老人失望,决定试一试。

洗涤、去渍、补色、修复……前后十多道工序花了20多天时间。旗袍上用的珠花采用60多年前的老工艺,上海配不到,陈爱华特地去浙江海宁采购配货,看珠子太新,她又特意做旧。旗袍上的金线是手绣的,针法独特,她又利用业余时间跑到退休老师傅家里,认真请教,最后用一模一样的绣法填补了旗袍上的金线。

经过千辛万苦,旗袍最终完美修复。老人来取旗袍时,检查半天,又拿起来对着镜子比试了一会儿,突然放下衣裳转身走了。陈爱华有些诧异,还以为老人对修复的旗袍不满意,想着再怎么完善一下。谁知过了一会儿,老人又回来了,拿出一个信封塞给陈爱华,里面竟是2万元钱!

陈爱华笑着谢绝了老人的好意:“店里洗衣都是明码标价的,额外的钱一分不能收。只要您满意,我就很高兴了!”

老人满意地拿着旗袍走了,此后逢人就讲陈爱华手艺好、心眼儿好,让身边的亲朋好友都把衣服送到陈爱华店里洗。

除了旗袍,陈爱华还修复过许多连奢侈品品牌方都没把握修复的皮衣皮具。由于技艺精湛,她还被称为上海破解洗衣疑难杂症“第一人”。

陈爱华说:“其实,洗衣和中医一样,也讲究望、闻、问、切。”在她看来,每件衣物都是独一无二的工艺品,只有精心洗涤和修护,才对得起顾客对她的信任。

除了对工作认真负责,陈爱华还积极向上,2006年,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陈爱华连续184天没有休息,每天23时到第二天3时进驻场馆服务,确保及时维护特殊面料、衣物织品等,得到与会者一致好评。

2014年5月,亚信第四次峰会在上海举行,陈爱华接到了为峰会熨烫参会国国旗的艰巨任务。

各国国旗都采用优质贡缎面料,长时间折叠,痕迹很难去掉;而且国旗一律不得带出会场,洗涤人员熨烫时只能携带一套小型蒸汽熨斗和家用烫台。陈爱华和团队携带的烫台太小,场馆内水源也无法持续供应,可时间紧迫,每个国旗都要熨到零褶皱,怎么办?

陈爱华灵机一动,在大理石台阶上铺上线毯当烫台,又找场馆工作人员接上最近的自来水。这些基础工作做完后,她合理分工,带领团队有条不紊地工作起来。凭借丰富的经验,她们用最传统的水滴法和手感将熨斗温度精准控制在120℃,巡烫、焖烫,轻轻提、慢慢移,一气呵成。最终,108面国旗光洁如初,陈爱华和团队圆满完成任务。

“洗衣是值得终生奋斗的事业,有了成熟的技艺,更应该将它传授出去!”

2018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召开,陈爱华接到了新任务:洗涤和熨烫各国元首、国内省市领导及随行人员的各类衣物。这些衣物款式繁多,面料复杂,有的面料密度较高,洗涤和熨烫難度都很大。而且衣物安保级别很高,每次送洗衣物,都有一位随行人员全程跟踪,从物流到洗涤,保证4个小时内完成,还要确保洗涤品质。

“细节之处见实力。”在严苛的要求下,陈爱华带领团队认真商讨对策,先对衣物进行分类,再单独制定洗涤流程,完成了所有衣物的洗涤任务,受到各国元首和国内省市领导及随行负责人的高度肯定。

2021年1月底,上海交通执法大队需要对坚守交通执法一线人员的制服和雨衣裤进行消毒和清洗。陈爱华率领工作室成员6人,在防疫物资和防护用品紧缺的情况下,利用废旧的长羽绒服自制了“防护服”,然后去执法大队收取制服。

时间要求紧,制服数量多,消毒工作量大;雨衣裤有涂层,不能烘干;每个执法人员的衣物必须单独包装,不能混淆;破损的还需要修复……

面对重重困难,陈爱华当机立断,制订特殊消毒、洗涤、熨烫和烘干工艺,6小时完成了13个支队500多件衣物的消毒和清洗工作。此后,她把这一套工艺作为制服洗涤的常态化流程,确保一线人员能够穿上整洁安全的制服。

陈爱华说:“洗衣是值得终生奋斗的事业,有了成熟的技艺,更应该将它传授出去!”为此,她先后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首席技师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陈爱华也被评为上海洗涤行业唯一的技能大师。

多年来,陈爱华本着“省时、省力、省能源”的原则,依托工作室进行洗涤工艺的改进、研发和创新。她自主创新研发的熨烫设备,使一件衬衫的洗涤时间由20分钟缩短到5分钟。

2015年,陈爱华倡导干洗冷却水循环利用、蒸汽冷凝水回水利用操作法,通过调整生产方式,有效促进节能减排,一年可节约成本10多万元。

2017年,陈爱华将皮革环保喷房科研成果转化为工厂,获得了行业中第一个环保及保护从业者健康的实用新型专利。

除此之外,陈爱华还带领团队先后发明了40多种针对特殊面料去污去渍的溶剂,填补了行业空白。

鉴于陈爱华为洗涤行业做出的突出贡献,她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劳模、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而以她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也先后获评上海市技师创新工作室、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和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如今,她的工作室已有创新工艺45项、改进工艺136项,汇编洗涤事故案例324个,编著企业教材10本,行业教材6本,她和团队研发的7套试题还被选入国家职业资格考试题库。另外,工作室还培养出高级技师4名,二级技师5名,高级技工10名,其中有3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编辑:潘金瑞】

猜你喜欢

爱华洗衣旗袍
野花
微书摘
省心的洗衣篮
我来说说旗袍美
第一次拔牙
神奇的光
声能洗衣机
旗袍找不同
洗衣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