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人民城市建设治理的“杭州样板”

2022-04-27缪承潮

杭州 2022年6期
关键词:群众建设

缪承潮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杭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进入新时代,杭州要奋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奉献给世界一个锦绣繁华的人间新天堂。奋进新时代、建设新天堂,必须践行人民至上,深入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加快打造人民城市建设治理的“杭州样板”,为争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提供坚强支撑。

打造人民城市建设治理“杭州样板”的基本思路和目标方向

基本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人民城市的根本属性,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强化共建共治共享,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努力方向:在奋力建设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进程中,努力做到“五个打造”。

——打造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的城市,让杭州这方热土成为“幸福之窗”,充满蓬勃生机与活力。

——打造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的城市,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汇聚起“善治之窗”的磅礴力量。

——打造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的城市,顺应人民群众的期待和向往,创造更加殷实、更加富足、更高品质的生活。

——打造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的城市,让城市在发展中处处见“人”,把更多公共空间留给人民,让更多公共服务惠及人民。

——打造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的城市,让每个人发自内心地为杭州这座城市感到骄傲和自豪。

当前城市建设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短板

宜居品质仍存差距,公建配套有待提升。一是基础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率不高,优质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不够平衡,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就近养老、就医、入学难”等问题明显。二是绿地与公园规模不足,空间均衡性低。公园建设存在“过度依靠景区、城区建设不够重视”的情况,景区之外的城市公园绿地比重较小,建设推进较为缓慢。三是文体设施与人民群众的品质需求之间仍存差距,市民群众对文化和体育设施场所总体满意度较低。四是广覆盖、多层次、多元化的住房保障体系有待健全完善,保障性住房阶段性总量不足、资源配置不平衡,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问题比较突出。

交通拥堵仍较严重,路网密度有待完善。一是路网级配不合理,结构不完善。次干路占比低、支路网里程短、密度低,跨组团连通的干道数量不足,影响通行能力。二是职住不平衡、向心拥堵情况明显。由于外围组团尚未形成足够的公共服务规模,导致外围居民仍有大量的向心通勤,高峰期道路交通负荷量大。三是公共交通体系还不够完善,公交配套设施建设有待提高。轨道交通网络尚需健全,站点周边覆盖通勤比例较低,居民出行仍过多依赖私家车。

抗災能力仍较薄弱,城市韧性有待加强。一是汛期短期内涝易出现。尽管建成区内已无常年积水内涝点,但在短时间强降雨时,仍有部分空间易出现短期内涝,主要集中在西溪湿地、之江、浦沿等周边地区。二是地下隐患需要持续治理。近年来,杭州处于工程建设高峰期,地下空间利用不断加强,给城市地下安全带来风险挑战,需要持续加强安全监测和隐患治理。

三是应急救援能力还需加强。城市人口的持续流入,对基础设施的安全韧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应急救援能力还存在短板。

打造人民城市建设治理“杭州样板”的思考

杭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把城市作为生命体、有机体,敬畏城市、善待城市、塑造城市,让城市更安全、更健康、更加聪明、更具韧性,以匠心守护好千年古都、服务好千万人民。为此,下一步要加快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编制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内涵,真正体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要把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的重心和着眼点放在社会群众关心关切的公共服务、交通出行、住房保障等方面,确保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的讲话要求,聚焦事关人民群众满意度的载体和抓手,以实施民心工程为重要突破口,让群众感受到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暖意、惬意、诗意。

一方面,要紧扣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精准施策、提升品质。持续改善老旧小区人居环境,创新“居民主体、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共建共治的旧改新模式、“菜单式改造”、“社区、业委会、物业管理、业主代表、驻点专业人员”五方协同机制等“杭州做法”,五年内再改造老旧小区900个,约2800万平方米。打好美丽城镇收官之战,统筹推进未来社区建设和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打造宜居宜业未来社区,广泛开展“百社示范、千社提升”行动,到2023年底前每个街道(乡镇)至少创建成功一个市级未来社区项目,每年建成10个左右市级城市风貌样板区,5个以上省级城市风貌样板区。着力完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针对新市民、青年人等重点群体,加快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十四五”期间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33万套(间)。加快推进公租房筹集建设,2年内市区新开工建设250万平方米、约4万套公租房。针对夹心层群体,全面推开共有产权保障住房工作,2022年全市筹建共有产权保障住房1万套,力争“十四五”期间新建不少于3万套。

另一方面,要着力增加高品质生态空间、文化空间、体育空间、服务空间。加强以轨道交通为代表的大容量、快捷化公共交通建设,在轨道站点周边按照TOD理念进行紧凑开发。补足产业园区居住空间和配套设施,促进产城融合,重点缓解城西、富阳、钱塘等地区职住不平衡问题,在上述地区探索差异化购房政策。完善城乡社区生活圈建设,在居民15分钟步行范围内配置各类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将生活、工作、交通、游憩等多方面的功能融入其中。优化城乡公园健身体系,按照“300米见绿、 500米见园”原则,补强公园绿地短板。完善公园内体育健身设施、城市绿道和慢行系统建设,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绿色健康生活。

二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的讲话要求,注重在城市治理中增强市民群众的参与度、认同感和成就感,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建设美好城市。

一方面,要积极调动市民群众参与城市治理的積极性,共同建设“美好家园”。规范物业管理,重点做好新修订的《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宣贯和配套政策制定实施工作,积极推进物业管理委员会组建运行,提升小区公共管理秩序和物业企业诚信规范服务水平,推动1000个小区业主委员会和100个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和工作覆盖;创新加梯工作,深化“大家的事商量着办”民主协商机制,创新试点加梯项目公开听证,组建加梯帮帮团志愿者队伍,力争2022年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000台以上。

另一方面,要深化交通拥堵系统化治理。当前,为亚运会成功举办创造良好交通环境是重中之重,亚运前交通治堵要聚焦“六大行动”,即开展工程施工扫尾和路面恢复整治行动、迎亚运交通管理集中整治专项行动、迎亚运公交服务大提升专项行动、迎亚运堵点阻点乱点治理专项行动、迎亚运城市文明交通倡导专项行动、迎亚运交通管理政策升级行动等。亚运后,交通拥堵治理重点将转向交通管理水平的提升和城市出行结构的优化,要强化疏导理念,加快城市交通转型发展,从强化体制保障、强化规划引领、强化公交优先、强化交通组织增效、强化区域靶向治理、强化交通需求管理、强化数智交通支撑、强化社会良性互动等八个方面持续攻坚发力。

三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的讲话要求,深入推进城市治理领域数字化改革,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宜居城市、韧性城市。

一方面,要狠抓智慧城市赋能,引领城市建设转型升级。要以新城建为引领,加快迭代升级杭州CIM基础平台,优化完善地下隐患智防应用体系,积极推进数字交通试点建设,在数据穿透性上、多跨场景应用建设上加大开拓创新,以改革突破推动制度重构、流程再造、系统重塑。要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全覆盖,充分发挥数字科技创新优势,提高交通管理、设施利用效率,推动交通绿色低碳转型。

另一方面,要增强城市安全运行的韧性,持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提升城市应急救援能力,针对城市内涝风险,进一步疏浚河网水系,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强化城市雨水收集和排放系统研究建设,科学制定强降雨应急预案。提高各类基础设施对城市运行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水务一体化改革进程,强化水源保护、互济和备用。加快推进全市供排水一体化工作,完善集中与分散结合的污水处理模式,优化超大污水系统的纳污范围。

作者系杭州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

猜你喜欢

群众建设
在建设旅大特殊解放区的日子里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各界群众参加陈忠实遗体告别仪式
不怕群众找我,就怕群众不理我
The 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