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虎年话虎

2022-04-27杨阳刘丽丽武艳华

理财·收藏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瑞兽白虎铜镜

杨阳 刘丽丽 武艳华

由于认知水平低下,早期先民對动物的认识多离不开神话和信仰崇拜。虎与龙最初分别是黄帝部落与蚩尤部落崇拜的图腾。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虎形纹饰或器物成了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如刻有虎纹的钺、戈、刀、剑等,甚至有直接以虎为造型的虎形尊等。战国开始出现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调遣军队的信物——虎符。虎符一般用铜铸成立体虎形,背面刻有铭文信息,可以从中间分为左右两半,右半留存王室,左半则交由地方官吏或统兵将帅保管。虎符使用时,须由使臣将左右两半合二为一才能生效。除隋唐两代,历朝历代均以虎符作为调兵出兵的信物。

秦汉时期,虎除了继续承担辟邪功能,还和天象、星宿、鬼神以及其他瑞兽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早期的中国神话。汉朝时期,四神固定出现在墓室中,或位于石棺壁上、墓志碑上,均表现了当时人们希望四神能够从四个方位保护死者的祈愿。古书《三辅黄图》记载:“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四灵纹流行于东汉。由于白虎数量稀少,难得一见,古人便把它视为瑞兽。古人认为,如果白虎早上发出雷鸣般的吼声,则预示着将有圣人出现;如果统治者施行仁政,白虎就不会伤人害物,是一种灵兽。魏晋南北朝时,虎的图案与纹样多以宗教壁画与神话传说的形式出现在画像石与壁画当中。至此,虎纹从贵族专用开始转向民间。隋唐时期,墓葬俑更为发达,与虎造型有关的首推十二生肖。同时,表现虎文化的艺术载体越来越丰富,如虎枕、虎纹冠饰、虎纹建材等等。

宋元明清时期,人们对虎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开始在官修类书中增补有关虎的资料信息;随着民间小说的发展和流行,小说中出现了许多与虎文化有关的专题小说。此外,民间百姓对虎的行为模仿与养生利用达到高峰,并将其作为强健体魄和增寿延年的健身之术广泛应用到民间中医养生当中,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五禽戏”,即以“虎戏”为首。人们还相信“画虎于门,鬼不敢入”,故将其作为驱邪镇宅的门神,虎在众多猛兽中脱颖而出,成为民间信仰中的百兽之王。所以在民宅、服饰及生活物品中出现了大量虎的造型与纹饰。明清两代的四品武官补服图案也是虎的形象。时至今日,虎仍是人们口中的百兽之王。

济南市考古研究院藏一枚章丘于家埠墓地出土的汉代三虎纹铜镜(如图所示)。该镜圆形,直径8.32厘米,缘厚0.67厘米。圆钮,圆钮座。座外有三只浮雕虎环绕一圈,其中两虎相对而立,一虎紧随其后。其外依次环绕凸弦纹、短斜线等组合纹饰。整面铜镜层次分明,纹饰疏密相间,形象立体逼真,风格明快大气,具有典型的汉代风格。这件汉代三虎纹铜镜是我院收藏的唯一一件虎纹文物。

古人关于虎的文化和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如孩子的虎头帽、虎头鞋,端午节的布老虎等等。由于虎文化深入生活,也衍生出许多与之相关的成语,形容孩子长得可爱多用“虎头虎脑”,形容英雄人物多用“虎虎生风”,如虎添翼、众虎同心、虎略龙韬、虎虎生威等不胜枚举。时至今日,老虎的威猛身影仍频频出现在地名、文物、民俗、艺术等多个领域,演绎着丰富多彩的中国虎文化。

(图片来源:济南市考古研究院)

猜你喜欢

瑞兽白虎铜镜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瑞兽
鎏金瑞兽钟
玩转古铜镜收藏
白虎
铜镜
古代的铜镜
辟邪瑞兽
唐白虎等
唐白虎(四格漫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