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豆品种冀红18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2-04-26周洪妹王国辉段雁涛刘青会徐海娜柳术杰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4期
关键词:红小豆小豆株型

崔 强 周洪妹 王国辉 段雁涛 刘青会 徐海娜 柳术杰

(1.保定市农业科学院 河北保定 071000;2.保定市国合农垦发展有限公司 河北保定 072550;3.河北省高阳县农业农村局 河北高阳 071500)

小豆起源于中国, 迄今有2 000 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重要的食用豆类作物之一[1]。 小豆营养丰富、口感好,富含蛋白质、氨基酸、B 族维生素、纤维素及多种矿物质,具有清热、解毒、泄火和保肝明目之功效[2-3],是我国食品加工和出口创汇的传统杂粮产品,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4]。 小豆是我国传统食品的重要原料,不仅可以制成豆沙、豆馅等,还能够加工成纤维、色素等功能食品[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观念、保健意识的增强,小豆杂粮食品逐渐被人们认可和重视,价格也逐步升高。 目前,小豆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优良品种较少,生产上品种退化、混杂严重,造成产量低而不稳,品质差;栽培技术陈旧,管理粗放,种植成本高,产出小,造成种植效益低下。 所以,生产和市场上急需早熟、高产、优质、适应性好的小豆品种及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

1 品种选育

1.1 亲本来源

母本为从日本引进的B1668(日本红小豆),父本为保定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小豆品种保红9817-16。其中,母本直立性好,抗倒性强,主茎分枝角度小,单株结荚多,单株结荚63个,但是籽粒偏小,百粒重12.3 g,颜色暗红,商品性差;父本籽粒大,百粒重17.2 g,粒色鲜艳,商品性好,株型直立,但是主茎分枝角度大,株型松散,抗倒性差。 双亲性状优势互补。

1.2 选育过程

2006年以红小豆B1668(日本红小豆)为母本、保红9817-16 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 组合代号为200635。 根据小豆遗传规律,后代选择采用改良集团选育法与系谱法相结合。 低世代用改良集团选育法鉴定株高、株型、商品性、抗病性等质量性状,高世代选用系谱法鉴定产量。2007-2008年F1~F2代,采用改良集团选育法对后代进行选育;F3代后采用系普法进行选育。2009年按组合种植F3,收获时依据育种目标进行单株选择, 选出保红200635-2;2010年种植F4,继续进行单株选择,选出单株保红200635-2-1;2011年株系鉴定,初步测产,200635-2-1 遗传稳定,生长整齐一致,综合了父母本的优良性状,具有株型直立、抗倒伏、早熟、高产、粒大、成熟一致、商品性状好等特点, 混收株系;2012年进行新品系鉴定试验;2013-2014年进行产量比较试验;2015-2016年参加河北省小豆区域试验;2016年参加河北省小豆生产试验;2016-2017年在河北、山东、河南、辽宁、内蒙古等地进行多点试验示范。 2018年该品种通过了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进行的成果评价鉴定,命名为冀红 18号(登记号:20180818)。

2 特征特性

冀红18号茎绿色, 株高64.1 cm, 株型直立紧凑、抗倒伏。 高产稳产,适应性强。 夏播生育期91 d,春播112 d,为早熟种。百粒重17.0 g,籽粒红色,粒色鲜艳,为大粒小豆,商品性状好。 结荚集中,成熟一致,不落荚,不炸荚,可以进行机械收割。 粗蛋白含量23.44%,粗淀粉含量48.84%,粗脂肪含量0.16%,品质好。 该品种主茎分枝3.7个,主茎节数17.7 节,叶色浓绿,叶片卵圆形,花为黄色、略大,成熟荚黄白色,单株荚数27.7个,荚长9.4 cm,荚粒数7.4 粒。

3 产量表现

2012年进行鉴定圃试验,百粒重16.46 g,单株产量36.9 g,小区产量1.830 kg,折合产量3 051.0 kg/hm2,比对照(冀红9218)增产1.61%。 2013年进行产量比较试验,百粒重16.23 g,单株产量18.4 g,小区产量1.594 kg, 折合产量 1 549.5 kg/hm2, 比对照 (冀红4号)增产3.2%。 2014年进行产量比较试验,百粒重18.41 g,单株产量 22.5 g,小区产量 2.308 kg,折合产量 2 309.4 kg/hm2,比对照(冀红 9218)增产 17.03%。2015-2016年进行河北省小豆区域试验,8个试点(夏播区 6个试点, 春播区 2个试点), 平均产量为2 181.25 kg/hm2,较对照增产7.23%;8个试点中7个试点增产,增产试点达87.5%;除沧州试点外,其他7个试点均连续2年增产, 增产幅度在3.89%~19.82%之间。2016年生产试验,在石家庄、保定、廊坊、唐山、承德5个试点产量均增加,产量在1 896.00~2 629.50 kg/hm2,较对照增产 5.03%~27.28%(表 1)。 2016-2017年在蠡县、 易县、 高阳等地进行了示范繁种, 产量在2 220.00~2 625.00 kg/hm2,在山东、河南、辽宁、内蒙古等地进行了多点试验示范, 一般产量在1 650.00~2 250.00 kg/hm2,最高产量达 2 670.00 kg/hm2。

表1 2016年河北省小豆生产试验产量

4 高产栽培技术

4.1 播期及密度

冀红18号在春播区一般在4月底至5月初开始播种;夏播区一般在6月25日左右播种,冀中地区最晚不超过7月5日。种植密度视播期、地力条件而定,一般早播宜稀,晚播宜密;高水肥地宜稀,低水肥地宜密。 一般春播留苗 112 500~120 000 株/hm2,夏播留苗 135 000~150 000 株/hm2, 播种量 37.5~45.0 kg/hm2, 行距 40~60 cm, 株距 10~16 cm, 播深3 cm 左右,因其粒大,一定要足墒下种,以确保全苗。第2 片三出复叶展开时,按种植密度要求定苗。

4.2 肥水管理

为确保高产,施优质农家肥15 000~30 000 kg/hm2作基肥,或施 N、P、K 复合肥 225~300 kg/hm2,重施磷肥,轻施氮肥,根据地力选择钾肥用量。 当田间持水量低于60%时,应适量浇水,尤其要保证花荚期水分供应,以提高成荚率,增加籽粒饱满度。

4.3 田间管理

播种后可喷施精异丙甲草胺封闭性除草剂,苗期可喷施乙羧氟草醚+精喹禾灵防除杂草。 使用除草剂效果好的地块,在小豆封垄后拔除田间大草即可。未使用除草剂或除草剂效果不好的地块, 在小豆封垄前应进行中耕除草,并随时拔除田间大草。

为促进幼苗茁壮成长, 防止幼苗争夺养分, 在幼苗长出2~3 片真叶时进行间苗, 及时清除病苗、弱苗。

在整个生育期, 可根据土壤墒情和杂草生长情况进行2~3 次中耕。 中耕的深度要掌握 “浅—深—浅”原则,即幼苗期要浅耕,防止伤害根系;分枝期要深耕,促进根系的生长;封垄前要浅耕,防止伤害分枝及花荚。

4.4 虫害防治

主要虫害为蚜虫、豆荚螟、蓟马和点蜂缘蝽等,田间有花开放开始喷药,防治方法见表2。

表2 主要虫害防治方法

4.5 收获储藏

小豆成熟后不落荚、不炸荚,可一次性收获。 当80%以上的荚成熟时进行收获, 收获后要及时晾晒、脱粒,当籽粒含水量低于13.0%时可入库贮藏,并用磷化铝熏蒸,防治豆象危害。

5 适宜种植区域

冀红18号在河北、北京、河南、山东、辽宁、内蒙古等适宜生态区均可种植。

6 经济及社会效益

6.1 经济效益

冀红18号的选育解决了河北省红小豆生产中存在的产量低、品质差、适应范围窄等问题,实现了高产、稳产、优质、广适的相统一,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提供了新品种。 截至目前,省内外种植面积累计2 万hm2以上,按每公顷增产158 kg 计算,新增总产316 万kg,按目前市场红小豆批发价格10.0元/kg 计算,新增社会总产值3 160 万元。

6.2 社会效益

小豆根瘤具有固氮作用, 不但本身对氮肥需求较少,还能为土壤和下茬作物提供氮素。 小豆生育期短,属于耐旱作物,生育期内对水分需求较少。 小豆害虫较少,全生育期内对农药需求量较少。即冀红18号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化肥、 农药及水分的需求量,对生态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河北地处“镰刀弯”地区,种植结构调整任务较重。 冀红18号的应用有利于优化农业种植结构, 促进本省农业供给侧改革。

河北省是我国小豆主产区之一, 红小豆是本省外贸出口传统农产品。 冀红18号的应用可以促进原粮出口并带动相关产品加工产业发展, 同时为国内市场提供优质健康的杂粮食品, 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红小豆小豆株型
Bna-novel-miR36421调节拟南芥株型和花器官发育的功能验证
小豆丁的探险之旅
红小豆高产种植技术分析
红小豆价格持续上涨,后期有回落风险
多肉植物侧芽怎么处理
为什么不买台相机
2014年红小豆种植面积增加价格或有所回落
玉米株型和幅宽对套作大豆产量的影响
不同施氮条件下不同株型水稻根系形态特性
种红小豆致富的年轻人